作者: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陳浩
不知從何時起,人文閱讀在我們的高三就近乎絕跡了。非但學生、家長、班主任不支持,即便是語文老師,也很少有人在高三提倡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我們語文教師高度的警醒。眾所周知,語文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然而在現(xiàn)今的高三語文教學中,“讀”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已經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機械的背誦默寫和考題的訓練。就高考備考而言,重視語基,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而忽略閱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本末倒置,其效果也必然是得不償失的。
從高考的內容而言,閱讀理解及作文占據(jù)了大半江山,其中閱讀又是寫作的基礎,老師們對此都有清晰的認識。然而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導向:為了盡快見效,在高三備考過程中弱化閱讀寫作的教學而強化語基的落實。明確要考試的內容尚且存在這樣一種極端功利的“取舍”,看上去不會在高考里有明顯體現(xiàn)的人文閱讀,其不被重視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如果我們認識到“足夠的人文閱讀足以讓學生俯視高考(王棟生語)”,在高三一年鼓勵學生多讀書,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活動,是可以在緊張的備考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閱讀素養(yǎng)的。退一步講,即使沒有明顯的分數(shù)顯現(xiàn),我們所做的工作也將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抹上一些亮麗的顏色。畢竟語文老師是有其獨特性的,不讓學生讀書,還叫什么語文老師呢?
一、堅持閱讀,增強文學敏感。
閱讀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才有可能實現(xiàn)。進入高三,我們仍應大力引導學生堅持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與文學作品的親近感,從而增強文學敏感度和感受力!吨袑W語文教學》2013年第10期上登載了北京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同學的一篇文章《語文于我》,在文中她寫道“在高考前的那個學期,為了保持語文學科的感覺,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個小時來讀書,教室后面的窗臺上堆滿了我?guī)У綄W校的各類書籍,有時候抽出一本會造成大規(guī)模的坍塌,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里……”(第66頁)正是這樣持續(xù)不斷的閱讀,使得孫婧妍同學能夠學會讀懂作品,獲得豐厚的文化積淀,從而輕松地面對高考試卷,在2013年的高考中考出148分(滿分150)這樣前無古人的超高分。
在高三,我們一定要激發(fā)起學生堅持閱讀的熱情,在班級里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我在班級里設置了班級圖書角,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數(shù)百本文質兼美的書籍,滿滿一柜的書放在教室前的墻邊,吸引了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眼光,得到了高效的流轉。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多項活動來展現(xiàn)同學讀書的成果:每周讀書心得展評,同學們將自己所寫的讀書心得張貼在班級的壁報上,以微博墻的形式接受其他同學的閱讀和點評;語文課前演講,提前一周指定學生就近期讀報收獲寫好時事評論,經老師修改后面向全班發(fā)表演講,并請兩位同學點評;早讀美文分享,每次語文早讀課上均有一位同學上臺朗讀自己推薦的優(yōu)美散文或精彩小說,并接受同學的提問。這些活動形式多樣,激發(fā)和保持了同學們閱讀的熱情。另一方面,分組合作的形式,又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我相信,若干年后,他們會忘記很多課,會忘記很多習題,甚至也會忘記最后的高考分數(shù),但語文課堂的一次演講,早讀課上的一次朗讀,很可能會成為他們最美好的高三記憶。
二、廣泛閱讀,拓展文化視野。
頁碼:1/4
首頁
上頁
1
2
3
4
下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52603.html
相關閱讀:高三化學復習思路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