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一中2015—2015學年高三半期考語 文 試 題本試卷分五大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古代詩文閱讀(27分)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生如夢, 。(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 , ,而聞者彰。(4) ,到黃昏、點點滴滴。(5)羽扇綸巾,談笑間, 。(6) , ,人道寄奴曾住。文言文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魯宗道,字貫之,亳州譙人。少孤,鞠于外家,諸舅皆武人,頗易宗道,宗道益自奮厲讀書。袖所著文謁戚綸,綸器重之。舉進士,為濠州定遠尉,再調(diào)海鹽令?h東南舊有港,導海水至邑下,歲久湮塞。宗道發(fā)鄉(xiāng)丁疏治之,人號“魯公浦”。 天禧元年,始詔兩省置諫官六員,考所言為殿最,首擢宗道與劉燁為右正言。諫章由閣門始得進而不賜對①,宗道請面論事而上奏通進司,遂為故事。宗道風聞,多所論列,帝意頗厭其數(shù)。后因?qū)Γ栽A曰:“陛下用臣,豈欲徒事納諫之虛名邪?臣竊恥尸祿,請得罷去。”帝撫諭良久,他日書殿壁曰“魯直”,蓋思念之也。 章獻太后②臨朝,問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對曰:“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焙竽。時有請立劉氏七廟③者,太后問輔臣,眾不敢對。宗道不可,曰:“若立劉氏七廟,如嗣君何?”帝、太后將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輦先帝行,宗道曰:“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碧箦崦偤蟪溯。時執(zhí)政多任子于館閣讀書。宗道曰:“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绔子弟得以恩澤處邪?”樞密使曹利用恃權驕橫,宗道屢于帝前折之。自貴戚用事者皆憚之,目為“魚頭參政”,因其姓,且言骨鯁如魚頭也。再遷尚書禮部侍郎、祥源觀使。疾劇,帝臨問,賜白金三千兩。既卒,皇太后臨奠之.贈兵部尚書。 宗道為人剛正,疾惡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方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以實言之!笔拐咴唬骸叭粍t公當?shù)米!痹唬骸帮嬀,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闭孀诠麊,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對。帝詰之,宗道謝曰:“有故人自鄉(xiāng)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钡垡詾橹覍嵖纱笥,嘗以語太后。太后臨朝,遂大用之。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四十五》)【注】①不賜對:不能跟皇帝當面談意見。②章獻太后:姓劉,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時年幼,章獻太后遂垂簾聽政。后歸政仁宗,卒謚“章獻明肅”。③七廟:歷代帝王為進行宗治統(tǒng)治,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七廟只有天子才能設立。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諸舅皆武人,頗易宗道 易:稱贊B.袖所著文謁戚綸 袖:衣袖C.帝詰之,宗道謝曰 謝:推辭D.宗道請面論事而上奏通進司,遂為故事? 故事:定例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現(xiàn)魯宗道“遇事敢言”的是( )(3分)①若立劉氏七廟,如嗣君何? ②宗道屢于帝前折之 ③自貴戚用事者皆憚之 ④夫死從子,婦人之道也 ⑤宗道請面論事而上奏通進司 ⑥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⑤⑥4.下列句子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魯宗道為海鹽縣令時,縣東南原來有小河道,能夠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鄉(xiāng)丁疏通治理好了這條河道。人們從此稱他為“魯公浦”。B. 天禧元年,朝廷開始詔令兩省設置六名諫官,考核宗道的諫議言論,列為上等,兩省首先提拔宗道與劉燁擔任右正言。C.宗道曾指責章獻太后不應該在七廟中設立自己的牌位,又當眾阻攔太后的車隊。要求太后不能無視先皇禮制棄車乘輦。對于這些指責,章獻太后都能虛心接受并一一改正。D.魯宗道為人忠實,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飲酒時遇到皇上緊急傳喚他,他如實告訴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5.翻譯下列句子(6分)(1)自貴戚用事者皆憚之,目為“魚頭參政”,因其姓,且言骨鯁如魚頭也。(3分)(2)帝以為忠實可大用,嘗以語太后。太后臨朝,遂大用之。(3分)(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江上 王安石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1)“晚云含雨卻低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2)這首詩歌于尋常的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請簡要分析。(3分)答: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jīng)典閱讀(16分)(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劉備封關羽為五虎將之首,令關羽攻打樊城。關羽按照孔明聯(lián)吳抗曹的策略,答應了孫權派來的求婚使者,然后讓大軍駐守荊州,自己帶領兵馬進攻襄陽,與曹仁大戰(zhàn),首戰(zhàn)告捷。(《三國演義》)B.寶玉挨打,寶釵送來了丸藥,軟語勸慰“我們看著,心里也疼”,竟讓寶玉暫時忘記了疼痛。寶釵走后,黛玉來看他,萬般言語無從說出,只一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表達了胸中無限丘壑。(《紅樓夢》)C.赤壁大戰(zhàn)之前,龐統(tǒng)提出給曹操獻“連環(huán)計”的主張,周瑜十分贊同。后來,周瑜利用蔣干再次來江東打探消息的機會,設計讓蔣干帶走龐統(tǒng),曹操最后接受了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計”。(《三國演義》)D.秦可卿去世,偏偏尤氏又生病,賈珍為無人料理喪事而發(fā)愁。賈璉聽說笑道:“這有何難,我薦一個人與你權理這一個月的事,管必妥當!辟Z珍忙問:“是誰?”賈璉推薦了王熙鳳,賈珍聽了喜不自禁。(《紅樓夢》)E.賈政的生辰,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忽有六宮都太監(jiān)夏老爺來降旨;5觅Z赦賈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后來知道元春被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紅樓夢》)8.簡答題。(任選一題)(5分)(1)簡述“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中描寫的寶釵推心置腹勸慰黛玉的情節(jié)。(2)簡述晴雯撕扇的情節(jié)。(二)文化經(jīng)典閱讀(6分)9.閱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閱讀下面的《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①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保ā墩撜Z?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之.樂取于人以為善!保ā睹献?公孫丑上》)(1)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要想事業(yè)有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就必須勤奮學習,多聞多見,掌握豐富的知識。B.儒家認為,一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僅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且要對批評者心懷感激。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跡,目的就是勸誡人們要勇于檢討自己的缺點,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D.歷史上一些有識之士,不僅善于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而且為求同存異,往往保留自己的觀點。(2)結合上面選段,談談你對“樂取于人以為善”這句話的看法。(3分) 三、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拔⒐妗闭凵涞纳鐣芾碇篮涡∈忠环N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眾尤其是網(wǎng)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支隊伍,集點滴之愛,捐綿薄之力,在新媒體技術搭建的現(xiàn)代化平臺上,匯成溫情脈脈的愛心洪流!拔⒐妗敝拔ⅰ,首先是指參與主體之“微”和力量之“微”。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對慈善的認知往往本著“達則兼濟天下”的心態(tài),慈善是政府、大機構和少數(shù)“成功者”的專利,慈善成了道德競賽,誰捐的錢越多,境界也就越高!拔⒐妗备淖兞诉@種局面,它的參與者多數(shù)是社會普通民眾,對于善舉,它強調(diào)有無,而不追求多少!拔ⅰ钡牧硪粚右馑际侵肝⒉┛。這種全新的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促成了一個虛擬社會,公共話題在網(wǎng)民社群中快速傳播,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載體,搭建了宣傳平臺,成就了組織手段。即時性也是“微公益”的特點之一。一個社會事件的發(fā)生,一種現(xiàn)象的輿論凝聚,尤其是當弱者命運廣受公眾關注,都可能即時引發(fā)出公益行為!拔⒐妗钡拇壬浦黧w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大企業(yè)家,它甚至沒有過去大慈善者那種“行俠仗義”、“扶貧濟困”的遠大抱負,取而代之的是舉手之勞的、輕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樂的參與方式!拔⒐妗彼珜У闹卦趨⑴c、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為現(xiàn)實社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對比“微公益”和傳統(tǒng)的機構型公益形態(tài),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依賴分散的網(wǎng)民,匯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賴企業(yè)或有較大經(jīng)濟實力的個人。但這并不意味著兩者沒有交集。現(xiàn)實中,傳統(tǒng)公益機構紛紛上網(wǎng),為公民參與公益提供網(wǎng)絡渠道;另一方面,近來興起的“微公益”組織者也意識到,單純利用網(wǎng)絡,缺乏機構的規(guī)范管理,活動將難以持續(xù),F(xiàn)今針對“微公益”的部分質(zhì)疑,亦與專業(yè)化不足的現(xiàn)狀有關。從這個角度說,傳統(tǒng)公益形態(tài)與“微公益”并非涇渭分明,“微公益”不會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補充,新生力量才可能獲得更長遠的發(fā)展。“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聯(lián)網(wǎng)則將這愛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對公民對慈善的熱情參與,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為“微公益”建立規(guī)范機制和游戲規(guī)則,引導其走上正規(guī)發(fā)展的道路。(摘編自《人民日報》)10.下列對“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福建省龍巖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65893.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濟寧市鄒城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模擬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