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上期期中試卷高三 歷史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道教在東漢時興起于我國民間,佛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國文化影響深遠.下列常用語言來自佛教文化的有①無事不登三寶殿 ②三生有幸 ③五行八卦 ④上善若水⑤大千世界⑥八仙過海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2.“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產業(yè),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舉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時祭祀外,有盈余則惠及族之鰥寡孤獨,量給養(yǎng)贍。子姓有登科甲人鄉(xiāng)校者給予花紅赴試,助以資斧!边@種現(xiàn)象說明當地 ①宗法觀念盛行 ②同族之間形成了相互幫助的傳統(tǒng)、圩瀹a是屬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財產 ④宗族制度對穩(wěn)定村落管理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語出宋真宗趙恒)這首詩不能說明A.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B.重視倫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經典成為學校教科書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襲恩蔭4.下列有關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認識,你認為表述不準確的是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B.春秋時期,分封制瓦解,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的局面C.唐朝統(tǒng)治者運用中央機構的權力制衡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tǒng)治D.內閣設置實質上恢復了丞相的職權,是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重要內容5.我國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個區(qū)域聯(lián)系起來,說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這就是所謂分野的觀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國來分配,如表一;后來又按各州來分配,如表二。從表一到表二的變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應”的思想 B.中國古代早期的天文學成就C.“君權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權的加強6. 古羅馬的《民法大全》規(guī)定“寧可漏網一千,不可枉屈一人”,這反映了羅馬法 A.調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維護統(tǒng)治 B.包含理性、證據、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塑造了西方的寬容精神 D.主張重罪輕罰7.如圖,觀察反映中西政治體制的圖示,下列選項對其異同分析最為準確的是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體,不同的是首腦稱號B.相同的是都體現(xiàn)了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歸屬C.相同的是都體現(xiàn)了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分配D.相同的是都體現(xiàn)了專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權力8.馬基雅維利提出:“確立某種秩序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一個君主制的政府;因為在那些人民已經徹底墮落、法律毫無約束力的地方,必須確立某種至高無上的權力。通過這種權力,以一雙高貴的手,以充分的專斷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權勢之人過分的野心和腐敗!边@表明,馬基雅維利認為A.君主制是擺脫無序狀態(tài)的必然選擇 B.君主制是有序狀態(tài)下的最理想的政權C.君主的統(tǒng)治神圣而高貴 D.君主的統(tǒng)治必須合乎道德9.“《百科全書》的讀者群并不是由資本家構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個部門,他們來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來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機構,軍隊和教會。一種進步的意識形態(tài)竟然浸透了社會結構中最為陳舊和銹蝕的部分,這看起來有些荒謬,但大革命正是從悖論中開始的!边@段話表明,作者認為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B.特權階級的自我崩潰 C.資產階級要求革命 D.國王召開了三級議會10.2010年6月23日,美軍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特爾抱怨自己與白宮的不和,稱總統(tǒng)“令人不安、膽小懦弱”,結果被奧巴馬解職……你認為總統(tǒng)的做法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則 B.違反了權力制衡原則C.違背憲法,奧巴馬反對無效 D.符合憲法對總統(tǒng)權限的規(guī)定11.100多年前的法國報紙刊載了許多有關中國晚清社會的繪畫,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法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看起來耐人尋味。關于該圖名為說法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列強正處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形式主要為商品輸出 C.此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 D.清政府積極抵抗外來侵略12.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qū)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的主張。這表明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B.中共黨內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不斷滋長C.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D.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13.有外國記者報道:“(中國)……有選舉權的公民都集中在會場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選出領導者。選舉結果公布后,人們歡呼雀躍,燃放鞭炮,場面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边@個 “場面”的出現(xiàn)是因為實施了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14.美國約翰?w?梅森在《冷戰(zhàn)》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zhàn)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對冷戰(zhàn)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A.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 B.冷戰(zhàn)期間各國并無直接武裝沖突C.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沒有沖突 D.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15.“周恩來的發(fā)言在措辭和內容上都是標準的中共式的宣傳,但與會各國都相信周的蠱惑宣傳,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覺到了這么一種可能,即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任何公開干涉,都將導致中國對亞洲事務的公開干涉,真使人頭痛!”上述言論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國成立時美國官員對新中國的評價B.美國官員對《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評價C.出席日內瓦會議的美國官員對中國的評價D.美國官員對萬隆亞非會議上周恩來的評價16.沈志華的《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lián)74年興衰歷史》中說:“最主要的是,臨時政府沒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臺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認任何權威的群眾,沒有把群眾的迫切需要作為穩(wěn)定政局的問題來解決,在一系列具體問題上拖延不決,結果最終被群眾拋棄!辈牧戏从吵龆赂锩A.人民強烈要求反對專制斗爭 B.人民迫切要解決生存與和平問題C.臨時政府沒有掌握實際權力 D.臨時政府對外妥協(xié)引發(fā)人民不滿17.在婚喪等傳統(tǒng)風俗革除舊習日趨簡化之際,清末通商口岸地區(qū)的飲食風氣卻越來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來商品經濟得到了發(fā)展 D.腐朽思想沒有得到徹底改變18. 乾隆四十年(1775年),兩江總督高晉兩次到松江府一帶巡視后稟奏說:“以現(xiàn)在各廳州縣農計之,每村莊知務本種稻者,不過十分之二三;圖利種棉者,則有十分之七八!鄙鲜霾牧戏从沉A. 資本主義萌芽在松江府一帶出現(xiàn) B. 松江府土地兼并現(xiàn)象嚴重C.松江地區(qū)農業(yè)商品化的發(fā)展 D. 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19. 《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都與廣州十三行發(fā)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huán)球貿易航線!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兵f片戰(zhàn)爭前夕廣州十三行的興盛說明A.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B.清政府積極開拓世界市場C.閉關鎖國政策的松動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0. 厘金原是1853年實行的一種臨時籌款方法,即一種由地方督撫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業(yè)稅,實行遇卡抽厘,稅款完全出自華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襲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廢除。下列對厘金影響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A.不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B.削弱了本國商品競爭力C.是強化重農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據勢力抬頭2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在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廢除人民公社體制。那么,人民公社體制在中國先后存在約 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22.據統(tǒng)計,美國在18世紀的后半期,農業(yè)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紀末,農業(yè)人口減到5%左右,工業(yè)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業(yè)人口……到20世紀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從事信息行業(yè)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工業(yè)人口。這組數據直接說明A.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的變化B.科學技術在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C.美國將更多的第一、二產業(yè)轉移到勞動密集型國家D.經濟全球化越來越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23.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有著“市場失靈”的缺陷,國家干預經濟有著“政策失靈”的不足。能體現(xiàn)上述觀點的分別是 A.羅斯福新政與新經濟政策B.大危機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C.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D.羅斯福新政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24.列寧作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眾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為他領導的十月革命 A.開創(chuàng)了俄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新模式B.率先將社會主義理論付諸于實踐C.以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為政治目的D.驗證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25.“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名言出自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之口。他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創(chuàng)立“貨幣主義”理論,大力主張“自由市場經濟”,批評政府干預市場,公開與凱恩斯主義唱反調。1976年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弗里德曼的理論被普遍認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國開始了“新經濟”的經濟增長模式B.20世紀70年代美國和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xiàn)滯脹狀態(tài)C.美國經濟受到來自西河南省實驗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03688.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中山市華僑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