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一中、周寧一中2015屆高三第四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命題老師 高三語文備課組本試卷共有 20 道題,總分 150 分,標準答題時間 150 分鐘。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3.答題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做選考題時,考生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題卡上填寫所選題目的序號。5.保持答題卡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不積跬步, ?。(荀子《勸學》)(2) ,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3) ,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4)轆轆遠聽, ?。(杜牧《阿房宮賦》)(5)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范仲淹《岳陽樓記》)(6)縱一葦之所如, 。(蘇軾《赤壁賦》)(二)文言文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 題。許國,字維楨,歙縣人。舉鄉(xiāng)試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進士。神宗為太子出閣,兼校書。及即位,進右贊善,充日講官。十一年四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國與首輔申時行善。以丁此呂事與言者相攻,語侵吳中行、趙用賢,由是物議沸然。已而御史陳性學復摭前事劾國,時行右國,請薄罰性學。國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鴻臚宣諭,始起視事。南京給事中伍可受復劾國,帝為謫可受官。國復三疏乞休,語憤激,帝不允。性學旋出為廣東僉事。先是,帝考卜壽宮,加國太子太保,改文淵閣,以云南功進太子太傅。國以父母未葬,乞歸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馬象乾以劾中官張鯨獲罪,國懇救。帝為霽威受之。十七年,進士薛敷教劾吳時來,南京御史王麟趾、黃仁榮疏論臺規(guī),辭皆侵國。國憤,連疏力詆,并及主事饒伸。伸方攻大學士王錫爵,公議益不直國。國性木強,遇事輒發(fā)。數(shù)與言者為難,無大臣度,以故士論不附。明年秋,火落赤犯臨洮、鞏昌,西陲震動,帝召對輔臣暖閣。時行言款貢足恃,國謂渝盟犯順,桀驁已極,宜一大創(chuàng)之,不可復羈縻。帝心然國言,而時行為政不能奪。無何,給事中任讓論國庸鄙。國疏辯,帝奪讓俸。國、時行初無嫌。而時行適為國門生萬國欽所論,讓則時行門生也,故為其師報復云。福建守臣報日本結琉球入寇,國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爭務攻擊,致大臣紛紛求去,誰復為國家任事者?請申諭諸臣,各修職業(yè),毋恣胸臆!钡鬯煜略t嚴禁。國始終忿疾言者如此。廷臣爭請冊立,得旨二十年春舉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張有德以儀注請,帝怒奪俸。時行適在告,國與王家屏慮事中變,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請。帝果不悅,責大臣不當與小臣比。國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賜敕馳傳歸。逾一日,時行亦罷,而冊立竟停。人謂時行以論劾去,國以爭執(zhí)去,為二相優(yōu)劣焉。國在閣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擊,不能被以污名。卒,贈太保,謚文穆。(節(jié)選自《明史?許國傳》,有刪改)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國與首輔申時行善? 善:交好 B.辭皆侵國? 侵:冒犯C.而時行適為國門生萬國欽所論?適:恰好 D.福建守臣報日本結琉球入寇? 寇:敵寇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許國“遇事輒發(fā)”、“無大臣度”的一組是(? ?)(3分)①時行右國,請薄罰性學 ②國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③國以父母未葬,乞歸襄事?④連疏力詆,并及主事饒伸 ⑤國謂渝盟犯順,桀驁已極,宜一大創(chuàng)之 ⑥國始終忿疾言者如此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許國曾考取鄉(xiāng)試第一名,曾擔任校書、右贊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廣東僉事等職,頗受帝王寵幸。gkstkB.許國個性倔犟,容易發(fā)脾氣,喜歡與諫言者爭執(zhí),所以人們稱申時行因為上書劾論而離去,許國因為爭執(zhí)而離去,這是兩位輔政者的區(qū)別所在。C.奏請皇上重懲來犯之敵火落赤,在日本入侵時建議皇帝嚴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從這兩件事中足見許國處理國事的智慧。D.許國在申時行休假期間,引用先前的圣旨極力請求皇上舉行冊立典禮,此事讓皇上不悅,許國自感不安,多次請求離去,最終皇帝準許他回鄉(xiāng)。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帝心然國言,而時行為政不能奪。(3分)譯:(2)國在閣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擊,不能被以污名。(3分)譯:(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6題。減字木蘭花?競渡黃裳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6.(1)這首詞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分析其中一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2分)答: (2)這首詞是怎樣描寫“競渡”場面的?請簡要分析。(4分)答: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覺民、覺慧和一班年青人積極辦《黎明周報》,遭到高老太爺嚴令禁止,但他們并不氣餒,著手籌辦新的周報,很快就成立閱報處并辦妥籌備事宜。(《家》)B.面對罷工風潮,屠維岳讓吳蓀甫假令開除姚金鳳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寶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對。吳蓀甫就以收回成命作為復工條件之一,從而平息了工潮。(《子夜》)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愛斯梅拉達騙出圣母院并帶到廣場上,要愛斯梅拉達在絞刑架和他之間做出選擇。愛斯梅拉達表示寧死也不屈從于克洛德。(《巴黎圣母院》)D.得知夏爾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歐也妮雖對愛情仍心存幻想,但還是答應與德?蓬風結婚,德?蓬風為此而激動得跪在她的腳下,渾身抖個不停。(《歐也妮?葛朗臺》)E.馬斯洛娃知道聶赫留朵夫不能來莊園后,半夜到車站見他。當火車猛烈開動時,馬斯洛娃緊追不舍,在最終無望后想自殺,但肚里的孩子又讓她打消了念頭。(《復活》)8.簡答題:(任選一題,5分)gkstk (1) 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根據原著故事情節(jié),回答問題。程昱曰:“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于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 “此難”指什么?曹操怎樣“脫此難”?請簡述這個情節(jié)。(2) 閱讀下面的《紅樓夢》選段,根據原著故事情節(jié),回答問題。到了這一天黛玉絕粒之日,紫鵑料無指望了,守著哭了會兒,因出來偷向雪雁道:“你進屋里來好好兒的守著他。我去回老太太、太太和二奶奶去,今日這個光景大非往?杀攘恕!薄敖袢者@光景”指什么?紫鵑因為什么事說“這個光景大非往?杀取?請簡述這件事。答:第( )題:(二)文化經典閱讀(6 分)9.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①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保ā墩撜Z?八佾》)②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薄睹献?離婁下》(1)在孔子和孟子看來,君臣應該以怎樣的關系相處?(2分)(2)孟子以“手足”、“腹心”為喻闡明了什么道理?請作簡要分析。(4分)三、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保衛(wèi)我們城市的傳統(tǒng)王 澍 回顧近二十多年來的歷史,在相當長時間里,我們在城市建設方面流于簡單地向西方學習,建設高樓大廈。現(xiàn)在看起來城市的建設應該根據各地情況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歷史的西歐,根本不是當年我們從電視圖像上看到的那種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但是,發(fā)現(xiàn)這一點時已經有點晚了。現(xiàn)在我國不少城市都是“嶄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別說和歐洲比,就是和“沒有歷史”的美國比也要短得多。 這種現(xiàn)象和中國近代以來長期處于落后形成的追趕心態(tài)有關。很多人希望城市從外觀上都向發(fā)達國家靠近。很多舊城拆遷中,地方決策層都認為“太落后了”、“太破舊了”,非拆不可。 實際上,中國有非常優(yōu)秀的城市化傳統(tǒng)。和西方不同,中國從唐朝開始就出現(xiàn)很多城市。由于社會具有成熟的宗族禮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無城鄉(xiāng)差別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區(qū)里,現(xiàn)在可以看到遺存下來的非常成熟、優(yōu)美、先進的古代建筑。把蘇州切一塊放到皖南山區(qū)的農村,或是把皖南農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蘇州,幾乎是一樣的。 從秦漢時人們開始用夯土技術造房子,在杭州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顯示出秦漢建筑脈絡的延續(xù),是很重要的“城市記憶”?雌饋硗恋玫粼暮煌良夹g其實是高度理性的產物!鞍倌甑拇u千年的土”。中國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穩(wěn)固和長久。 中國本土的建筑傳統(tǒng)是一個循環(huán)營造的體系,有很多奇妙的細節(jié),為現(xiàn)代建筑技術所不及。如傳統(tǒng)的中國建筑方式是沒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滲技術,從地表大范圍地向地下滲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現(xiàn)在的下水道技術,只要有一個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積水。很多拋棄傳統(tǒng)簡單采用西方技術的建筑方式都是這樣,花了大價錢,卻制造出新的問題。 舉這些例子并不是簡單地提倡復古,而是想說明,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閃光點”,但是目前處于不被人重視的境地。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傳統(tǒng)的營造體系受到破壞,除了在最不講究建筑文化的地方——農村里尚有遺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經中斷了。城市之魅力,不是來自于大樓有多高福建省政和一中、周寧一中2015屆高三第四次聯(lián)考(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14893.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乳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