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積累是高三語文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包括兩個方面:積累并分類。語文學習本身就要注重積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這是平時的積累。而到了高三,不僅要注重積累,更要把積累的內容進行梳理,以形成嚴密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實際應用形成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
高三要強化積累。積累應是隨時隨地的,但是,不要把一切都記在筆記本上,那些重要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自己容易錯誤的記進去即可。筆記本不是“倉庫”,而是“百寶箱”。語文學習不能指望天賦和運氣,必須進行踏實的積累工作,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實現(xiàn)質的提升。剛開始積累可能很容易,過一段時間往往不知積累什么了。這個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多讀書,多做題,多留意各種語言現(xiàn)象,再摘取其中的新鮮材料。因此,積累可以培養(yǎng)自己隨時隨地學習語文的習慣。在積累的過程中,可以規(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完成一定量的積累,比如300字以上的積累筆記的完成,可能要一個學生完成3000字的閱讀量。這從另一個角度促進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積累之后要對原始材料進行閱讀,記憶,背誦,在此基礎上進行梳理,也就是對積累的材料進行分類。分類既來自語文本身的知識體系,也來自高考的考點與要求。大的板塊是作文、現(xiàn)代文、古詩文、語言表達與運用,每一板塊再分若干小類。作文可以分為審題立意、素材、結構、語言等。古詩文可分為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和古代文化常識等,F(xiàn)代文可分為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等,在此基礎上再細分,如句子的作用、詞語的含義、文體的特征等。語言文字運用則可分為字音、字形、熟語、病句、修辭等。注意,這種分類不是語文基礎知識的摘錄,而是自己閱讀、寫作與練習、測驗中的原始材料,帶有鮮明的個人記憶?梢詫⑦@些積累的材料進行梳理、歸納,集中整理在一起,不時翻閱,加深印象。分類積累可以與自己的語文學習錯題集結合起來,也可以與讀書筆記結合起來,還可以與日記結合起來。總之,它是語文學習知識與能力的交結。
我們假如在高三一開始就注意了分類積累,那么,到了高三下半段備考復習時,就提前了半個節(jié)拍,學習顯得輕松多了,語文就不再是一個知識繁雜、讓人抓不著頭緒的大雜燴,而是一棵蓬勃生長的大樹,雖有枝葉婆娑,旁逸斜出,但主干堅挺,分枝了然。
從高三一開始就分類積累吧,讀書破萬卷,高考有神助。▉碓矗骸墩Z文報?高考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20937.html
相關閱讀:高三生越學越退步,學習效率低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