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物理試題第I卷1.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 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框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框。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 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 考試結(jié)束,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4-18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9-21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4.學習物理除了知識的學習外,還要領(lǐng)悟并掌握處理物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下列關(guān)于物理學中的思想方法敘述正確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實驗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采用了微元法 C.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D.法拉第在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時利用了理想實驗法15. 兩物體M、m 用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相連,如圖放置,OA、OB與水平面的夾角分別為30°、60°,M、m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A.繩OA對M的拉力大小繩OB對M的拉力 B.繩OA對M的拉力大小繩OB對M的拉力C.m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大小為 D.m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圖所示真空中正方體存在著電量為+q或-q的點電荷,點電荷位置圖中已標明,則a、b兩點電場強度和電勢均相同的是17.200910月7日電,美國宇航局(NASA)的斯皮策(Spitzer)太空望遠鏡近期發(fā)現(xiàn)土星外環(huán)繞著一個巨大的漫射環(huán)。該環(huán)比已知的由太空塵埃和冰塊組成的土星環(huán)要大得多。據(jù)悉,這個由細小冰粒及塵埃組成的土星環(huán)溫度接近-157°C,結(jié)構(gòu)非常松散,難以反射光線,所以此前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而僅能被紅外探測儀檢測到。這一暗淡的土星環(huán)由微小粒子構(gòu)成,環(huán)內(nèi)側(cè)距土星中心約600萬公里,外側(cè)距土星中心約1800萬公里。若忽略微粒間的作用力,假設土環(huán)上的微粒均繞土星做圓周運動,則土環(huán)內(nèi)側(cè)、外側(cè)微粒的( )A.線速度之比為B.角速度之比為1:1C.周期之比為1:1 D.向心加速度之比為8:118.如圖所示,一很長的、不可伸長的柔軟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繩兩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質(zhì)量為m,靜置于地面;b球質(zhì)量為3m,用手托住,高度為h,此時輕繩剛好拉緊。從靜止開始釋放b后,a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為( )A. h B.1.5hC. 2h D.2.5h.如圖所示,x軸在水平地面內(nèi),y軸沿豎直方向.圖中畫出了從y軸上沿x軸正向拋出的三個小球a、b和c的運動軌跡,其中b和c是從同一點拋出的.不計空氣阻力,則(  )A.a(chǎn)的飛行時間比b的長 B.b和c的飛行時間相同C.a(chǎn)的水平初速度比b的小 D.b的水平初速度比c的大如圖,兩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通過長為L的不可伸長輕繩水平相連,從高處自由下落,下落過程中繩處于水平伸直狀態(tài).下落時繩中點碰到水平放置的光滑釘子O,重力加速度為g,則 A.小球從開始下落到剛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B從輕繩與釘子相碰到小球剛到達最低點過程,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C小球剛到達最低點速度大小為 D小球剛到達最低點時的加速度大小為.xOyE,方向未知,電場線跟x軸的負方向夾角為θ,電子在坐標平面xOy內(nèi),從原點O以大小為方向沿x正方向的初速度射入電場,最后打在y軸上的M點.電子的質(zhì)量 為m,電荷量為e,重力不計.則( ) A.O點電勢低于M點電勢 B.運動過程中電子在M點電勢能最多 C.運動過程中,電子的電勢能先減少后增加 D.電場對電子先做負功,后做正 功 巴彥淖爾市中學2015高三12月月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第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在答題卡上用直徑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然后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2.第卷共8頁,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使結(jié)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的示數(shù)為_______N(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2)下列的一些做法中,哪些是該實驗中必須的實驗要求_________。(請?zhí)顚戇x項前對應的字母)A.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B.實驗中必須保證OB水平C.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D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E.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F.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AO與OB的夾角不變(3)某次實驗中,該同學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A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請你提出兩個解決辦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7分)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設計出如下的實驗方案,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已知小車質(zhì)量M=400g,砝碼盤質(zhì)量m0=10 g,所使用的打點計時器交流電頻率f=50 Hz.其實驗步驟是:A.按圖中所示安裝好實驗裝置;B.調(diào)節(jié)長木板的傾角,輕推小車后,使小車能沿長木板 向下做勻速運動;C.取下細繩和砝碼盤,記下砝碼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m;D.再接通電源,然后放開小車,打出一條紙帶,由紙帶求得小車的加速度a;E.重新掛上細繩和砝碼盤,改變砝碼盤中砝碼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墊塊的位置,改變傾角,重復B-D步驟,求得小車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回答下列問題:(g=10m/s2)(1)按上述方案做實驗,是否要求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_______(填“是”或“否”).(2)實驗中打出的其中一條紙帶如圖所示,由該紙帶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此時砝碼盤中所加砝碼質(zhì)量為________g24.(1分)如圖所示,水平光滑軌道AB豎直半圓光滑軌道在B點平滑連接,AB段x=10m,半圓半徑R=2.5m質(zhì)量m=0.10kg小滑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從A點開始運動,經(jīng)B點時撤去力F,進入圓軌道,沿軌道運動到最高點C,從C點水平飛出。g取10m/s2。(1)若滑塊從C點水平飛出后又恰好落在A點。求滑塊通過C點時的速度大;滑塊剛進入圓軌道時,在B點對軌道壓力的大;(2)如果要使小滑塊能夠通過C點,求水平恒力F應滿足的條件25.(18分)在真空中存在空間范圍足夠大的、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若將一個質(zhì)量為m、帶正電電量q的小球在此電場中由靜止釋放,小球?qū)⒀嘏c豎直方向夾角為53°的直線運動,F(xiàn)將該小球從電場中某點以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求運動過程中(sin53°=0.8,)(1)此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 (2)小球運動的拋出點至最高點之間的電勢差U;(3)小球的最小動能33.[物理—選修3-4](15分)(1) (6分)如圖,a. b, c. d是均勻媒質(zhì)中x軸上的四個質(zhì)點.相鄰兩點的間距依次為2m、4m和6m。一列簡諧橫波以2m/s的波速沿x軸正向傳播,在t=O時刻到達質(zhì)點a處,質(zhì)點a由平衡位置開始豎直向下運動,t=3s時a第一次到達最高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1個得3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A.在t=6s時刻波恰好傳到質(zhì)點d處B.在t=5s時刻質(zhì)點c恰好到達最高點C.質(zhì)點b開始振動后,其振動周期為4sD.在4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48738.html

相關(guān)閱讀: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