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時 中華化與民族精神
弘揚徽化精髓,彰顯徽化獨特魅力
國家旅游局將2011年確定為“中華化游”主題旅游年,安徽省結合實際,提出了“徽化、讓旅游更精彩”的口號,借助主題年的契機,進一步弘揚徽化,推動安徽省化、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
安徽省川秀美,風光旖旎,更因歷代人墨客的足跡而靈動而閃光。黃作為世界化與自然雙遺產,是中華民族水化當之無愧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水畫靈感的泉。唐代詩仙李白游歷安徽十余次,寫下140多篇詩作。宋代豪歐陽修在滁州瑯琊寫下的《醉翁亭記》,成為中國散的典范和士大夫們的楷模。國人耳熟能詳的許多成語典故也都出自這里,如十面埋伏、望梅止渴、卷土重、打草驚蛇、班門弄斧等。
江淮大地,傳統(tǒng)戲劇、民間音樂、傳統(tǒng)手工藝、民間舞蹈和民間美術燦若星河,許多藝術門類和成果享譽海內外。戲劇中的黃梅戲、徽劇、泗州戲、廬。粋鹘y(tǒng)美術中的新安畫派、阜陽剪紙、徽州四雕、徽派篆刻;傳統(tǒng)手工技藝中的房四寶、蕪湖鐵畫、萬安羅盤;傳統(tǒng)舞蹈中的花鼓燈、儺舞等,無不特色鮮明,別具韻味。
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化的載體。安徽豐富的化資和鮮明的化特色是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寶貴財富,為旅游強省建設構筑起重要的資支撐。
知識鏈接
1.說明安徽豐富的化資蘊涵的中華化特征。
歷代人墨客的足跡、許多成語典故的出現、悠久的傳統(tǒng)藝術等,說明中華化歷史悠久、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化遠流長的特征。獨特的徽派化,多樣的民間藝術等,說明中華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了中華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種化精彩紛呈,成果享譽國內外并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體現了中華化的包容性。
2.說明如何弘揚徽化精髓,彰顯徽化獨特魅力。
(1)尊重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與其他民族化相互交流借鑒,實現共同繁榮。
(2)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挖掘化資,利用商業(yè)貿易、教育等方式傳播安徽化。
(3)對待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徽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推陳出新,使徽化的發(fā)展與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明相協(xié)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針對訓練
1.黃梅戲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清道光前后,由產生和流傳于皖、鄂、贛三省間的黃梅采茶調、江西調、桐城調、鳳陽歌,受戲曲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與湘、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相結合逐漸形成。又在吸收“羅漢樁”、青陽腔、徽調的演出內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fā)展。黃梅戲的形成與發(fā)展體現了( )
A.各具特色的化藝術異彩繽紛 B.中華化薪火相傳和一脈相承
C.中華傳統(tǒng)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
解析:選C。黃梅戲是在吸收和借鑒民間藝術、一些地方曲調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的,體現了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即包容性。A、B兩項沒有體現,D項說法太絕對。
2.近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徽化優(yōu)勢,大力實施化“走出去”戰(zhàn)略,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有安徽特色的化品牌,推動徽化走向世界。如果你參與“實施徽化走出去戰(zhàn)略”研討會,需要擬定一份發(fā)言提綱,你認為最恰當的一組是( )
A.抓住機遇,加速融合,全面占領國外化市場
B.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全面改造提升徽化
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全面滿足國際市場需要
D.立足特色,相互尊重,全面加強中外化交流
解析:選D;叱鋈ゼ炔皇钦碱I國外化市場,也不是全面滿足國際市場需要,而是借鑒交流、融合,促進化發(fā)展,排除A、C兩項。對徽化要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不是全面改造,故不選B項。D項符合題意。
高考展示
例1:(2011•廣東•31)“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qū)的經濟強弱是動態(tài)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边@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①中華化遠流長 ②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tǒng)化不因時而變 ④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化的認識。①反映了中華化的特征,符合題意;②反映了中華化的力量,符合題意;③表述錯誤;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例2: (2011•海南•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化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 ②蘊涵著中華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 ④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化區(qū)域性的認識。②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化與中華化的關系,③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化形成的原因,符合題意;①④表述錯誤。故選C。
例3:(2011•福建•39)鄭和七下西洋,祈“和順萬方,共享太平之!保瑫r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朝貢貿易;林則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考察各國興衰,指出“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
早期西方海上列強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性貿易爭奪海外市場和資,大力開發(fā)和經營海洋。美國海權論創(chuàng)始人馬漢指出:“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根據材料所給的信息,請你運用中華化包容性的知識,就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提出建議。
【解析】本題以樹立海洋意識為背景,考查關于中華化的包容性的知識,屬于分析型主觀題。首先要掌握中華化的包容性相關知識;然后依據此問所賦分值分兩個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異,二是兼收并蓄;最后結合材料與教材原理分析論述。若學生沒有掌握中華化包容性的知識,就不會從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兩個方面分點作答,從而導致失分。
答案:①中華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們能與其他民族化和睦相處,求同存異,建設和諧海洋,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③要求我們在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化的積極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化中的積極因素,反對海洋霸權主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5059.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羅斯福新政考點解讀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