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試題分類匯編:銜接題
(北京卷)4.在中橫線出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恰當的一項時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當然,你聽到的不是聲波,而是引力波,因為_______。當黑洞靠近時,引力波會“擠壓”內耳骨,產生類似照相機閃光燈充電是發(fā)出的咝咝聲。盡管天學家認為,_________,但正常情況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 ②你會聽到它悄然逼近的聲音
②引力波是聽不到 ④聲波在真空中無法傳播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4、【答案】B
【解析】此題先看選項,第一空只有②③兩種可能,比較之下,必然選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兩種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則這一句內部已經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確答案。
(全國大綱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 、 、 。如在某些漢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寫法。
①民間的書寫者出于某種考慮,將“荼”減去一筆,這就成了“茶”字
②隨著飲茶習俗的推廣,“荼”字的使用頻率越越高
③“荼”簡寫為“茶”,漢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寫作“荼”,這恐怕不是我們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為飲品,我們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個義項,“茶葉”義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連貫和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時需要通讀全部語句,理清思路,把握段內容。首先明確整段話敘述的中心是茶發(fā)展歷史及詞義的演變。先總說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⑤,再介紹“茶”字發(fā)展演變的歷史④,①③為“茶”字形體演變⑥②“茶”義項與生活的關系密貼。根據每句話的邏輯關系及關聯性詞語處理好句子順序。一開始選⑥,給人以突兀的感覺,從生活貼入,水到渠成的講“茶”字的發(fā)展演變,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為第一句,B、D項排除了,⑤②之間關系不如⑥②之間關系緊密。所以答案為C
(廣東卷)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藝術家富于感情,單憑直覺思維;他恍然大悟,無須推理。
②這種看法未免失之武斷,甚至是錯誤的。
③真正的科學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當的想象力,有時還會越過復雜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則,他的科學研究也會受到影響。
④人們習慣于把藝術和科學說成是毫無內在聯系的完全不同的東西。
⑤真正的藝術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當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為;否則,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會受到影響。
⑥科學家相當冷靜,光靠理性思維;他循序論證,無須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題重點考察考生語言表達連貫和段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題宜結合排除法,先通讀語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據結構以及語意關系判斷其先后順序。④提出“人們的習見如何”總觀點,①單獨解釋“藝術家”,乃“分說”的一部分,語段為“先總后分”的結構,所以,④應為最先;④先提及“藝術”后提及“科學”,所以,在分說“人們的習見”的部分,需要先闡明“藝術家”,后闡明“科學家”,因此①緊跟④;而這種觀點是被反對的,因此,“這種觀點”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順理成章;接下再按順序分述藝術家與科學家的共同點;所以排序最恰當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湖南卷)3.下列選項是四則“遺失啟事”的主要內容,其中表達通順、得體的一項是( )
A.本人昨天在體育館遺失一副紅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時聯系鄙人,不勝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丟失《隨想錄》一書于閱覽室,期盼拾得者璧還原物,謝謝喲。
C.本人昨日在圖書館不慎丟失黑色眼鏡一副,希望拾得者與我聯系,不勝感激。
D.昨日本人遺失飯卡于學校飲食服務中心,肯請拾者高抬貴手交還,萬分感激。
【答案】C
【解析】A項錯在“鄙人”,謙辭,舊時用于自稱,此處不得體。B項錯在“璧還原物”,敬辭,用于歸還原物或辭謝贈品,“璧”敬稱對方的東西,D項錯在“高抬貴手”,這個成語是舊時懇求人原諒或饒恕的話。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過去了。不合語境。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語言得體,與生活聯系緊密,同時將病句與成語一并考查。能力層級為C。
(湖南卷)4.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夏日西齋書事》一詩畫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 )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 ,滿庭鳥跡印蒼苔。
A.只道林間無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門巷深深過客稀 D.寒氣偏歸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內容照應,這首詩是《夏日西齋書事》,詩人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幽靜清美的夏日圖畫,體現了詩人此時寧靜淡遠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種“心遠地自偏”的意境,這種人跡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當時詩人的心境,且與下句“滿庭鳥跡印蒼苔”相照應。再看平仄押韻,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韻且為仄聲,即可排除C、D;從平仄講,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對,且主要看2、4、6三個字,第二句為“影、沉、勢”,即仄平仄,那么所填這句所對應的三個字亦應為仄平仄,那么,A項是仄平平,B項是仄平仄,C項是仄平仄,D項是仄平仄,即排除A項;解答本題首先需要通讀全詩,理解詩意,詩意理解準確的話,可以直選答案。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準確、鮮明、連貫,能力層級為E。通過詩句留白的形式考查語言表達的準確、連貫,同時還考查了一定的古詩理解能力,題目新穎,但難度不大。
(遼寧卷)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過去的兒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種種的死知識、死教訓裝入他頭腦中,就以為滿足。 , , , ; 。 。兒童自由的讀物,實在極少。我們出版這個《兒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彌補這個缺憾。
① 教師教一,他們就讀一
② 刻板莊嚴的教科書,就是兒童的唯一讀物
③ 我們雖知道之前的不對
④ 然而小學校里的教育仍舊不能十分吸引兒童的興趣
⑤ 而且各種教育,仍舊是被動的,不是自動的
⑥ 也想盡辦法去啟發(fā)兒童的興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15. 【考點】考查語言表達連貫。
【解析】③中“之前的不對”緊承起句,⑥④緊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兩面,②①分別與④⑤相對應,①也與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連。
【答案】B
【方法點撥】解答語言表達連貫要注意語段角度的一致性。這里的“角度”是指敘述的角度。不論是長是短的一段話,都有一個敘述的角度。只有保持敘述角度的一致,語句之間才能連貫。隨意變化敘述角度,就會使字不通順。
(全國新標卷)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15.【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
【方法點撥】可由語段上半句“葫蘆”可以判斷出緊跟下句為③,介紹“葫蘆”情況,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蘆較為順暢,④⑥介紹葫蘆的制作過程,①介紹葫蘆的歷史,②是對整個語段進行總結。
【答案】【D】
(重慶卷)4.依次填入下邊一段字橫線處的關聯詞語,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當你還是一棵幼苗的時候,別人不容易在遠處看到你。_______他們從你身邊走過____站在你身邊,也可能視而不見,__________你還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長成一株大樹,哪怕在很遠的地方,別人也會看到你,并且欣賞你。
A.雖然 甚至 因為 如果
B.雖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為 如果
4.D【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具體涉及關聯詞語的使用。段選擇了一個典型的復句,但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并不復雜,只要能理解前后內容的邏輯關系,不難得出答案。選詞,首先要整體感知,其次要根據句意和關聯詞辨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三句話①②③構成三個層次,①②與③構成假設關系,①與②之間也是假設關系。理清關系后,相對就容易了。
高一語暑假精粹作業(yè)天天練17
一、積累與運用(18分)
1. 補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⑴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
⑵ 斬木為兵, ,天下云集響應, 。
(3)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 ,塞上風云接地陰。
(6)滄海月明珠有淚,
(7)畫圖省識春風面, 。
(8)過去的評論家說杜甫的《登高》為“杜詩七律第一”,甚至稱它是“曠代之作”。詩中能集中表現作者憂國傷時的一聯是: , 。
(9)李白《蜀道難》中用夸張的手法劍閣崢嶸而崔嵬的兩句是:
, 。
2.在下面的空格處填上合適的內容。(3分)
小說的基本要素是情節(jié)、 、 !独先伺c!匪茉斓墓虐屠蠞O夫桑提亞哥的一句話: ,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下列幾句話中,加點的謙辭和敬辭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3分)
A.我們家家教很嚴,令尊常常告誡我們,到社會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犬兒這次在兒童畫展上獲獎,多虧您悉心指導,我們全家都很感謝您。
C.別人送給我的東西即使不值錢,我也敝帚自珍,因為禮輕情意重嘛!
D.你放心,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換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內(19分)
4.選出下列對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過了目好送
過”??這是王熙鳳接過王夫人的問話,意在表明自已能干,辦事周到,也充分表現了她
的機變。
B.于是我歡快地沖出了家門,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這是人物
的行動,表現了“初出家門時的我”明朗歡快的心情。
C.我在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
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蹣跚的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
限的幸福。??這段祝福景象的描寫,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禮教吃人罪惡的憤懣,也表現了
作者對魯鎮(zhèn)的未寄予了希望。
D.“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
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的
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和劃線的句子。(6分)
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不必
⑵不愛珍器重寶,以致天下之士 愛
⑶于其身,則恥師焉,惑矣。 惑
⑷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因
⑸積土成,風雨興焉 焉
⑹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而
⑺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
6.以下關于《紅樓夢》和《高老頭》的情節(jié)介紹,錯誤的兩項是( )( )(5分)
A.賈府為了迎接元春省親,修建了大觀園,里面樓臺廷閣、水花鳥,樣樣都有。元春叫家中的姐妹寡嫂以及在姐妹叢中長大的寶玉,一起住進了園中。賈寶玉住的是怡紅院,黛玉住的是瀟湘館,寶釵住的蘅蕪苑。
B.當拉斯蒂涅向雷斯多伯爵夫人介紹自己是鮑塞昂夫人表弟的時候,雷斯多伯爵的大門馬上就打開了,但當他提到高老頭的時候,雷斯多伯爵覺得有損貴族的身份,馬上大門又關上了。
C.有個姓王的小官當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認了同宗,后家境敗落,他家的岳母劉姥姥便到賈府求助。劉姥姥費了一些周折,才見到了管家的王熙鳳,王熙鳳抹不開臉面,就送給她二十兩銀子。
D.王夫人在大觀園中拾到了一個繡春囊,認為是傷風敗俗,她又羞又氣,命令王熙鳳抄檢大觀園,結果晴雯等一些丫鬟被攆出榮國府,當時晴雯正生病,回到家中不久就病死了。
E.寶玉將要娶寶釵的事情被黛玉知道了,她精神恍惚,病情加重,氣息奄奄地躺在床上。此時賈府中的人們都在忙寶玉的婚事,沒有一個人看望病中的黛玉。黛玉把過去的詩稿和寶玉送的手帕都付之一炬,帶著滿腔幽怨去世了。
7、簡答。(任選1小題,100字左右)(5分)
(1)《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提到了賈寶玉的取名和抓周,為《紅樓夢》的這個主要人物情節(jié)的推進定下了基調。請簡要敘述這兩件事。
(2)“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都是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所唱的《葬花吟》,請簡述一下林黛玉因何事而唱這樣的詩句。
我選的是第 題
答:
三、外閱讀(43分)
閱讀下面字,完成題目。(6分)
植物睡眠之謎
自然界有許多植物的葉子會運動,比如含羞草、合歡等豆科植物白天張開葉子,晚上會合上葉子“睡眠”;捕蠅草的葉子能閉合起,捕食蒼蠅等昆蟲。像含羞草、合歡等植物的這種“睡眠運動”自古以就受到人們關注,可是植物為什么會睡眠,卻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德梅蘭把含羞草放到光線照不到的洞穴里,發(fā)現它的葉子依然以24小時為周期開合。這說明含羞草體內存在一種不受外界光線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生物鐘”。19世紀,達爾在《植物的運動本領》中說,植物在晚上閉合葉子睡眠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夜晚低溫之害”。20世紀80年代,德國希爾德奈希特的研究報告指出,葉子的開合是由一種稱為“膨壓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實等人從植物中抽出包含數千種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離出兩種活性物質,一種是可使植物葉子閉合的“安眠物質”,另一種是可使植物葉子張開的“興奮物質”。
植物睡眠之謎之所以長期不得其解,就是因為此前沒有人想到使葉子開合的竟是兩種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質。人們進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葉下珠的安眠物質是一種含葡萄糖的配糖體,白天配糖體水解,安眠物質濃度降低,夜晚配糖體重新合成,興奮物質濃度相對降低,而配糖體的合成分解是由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的。相反,鐵掃帚的興奮物質是配糖體,在夜晚配糖體水解,興奮物質濃度降低,葉子隨之閉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鐵掃帚體內不會水解,反而成為一種睡眠阻斷劑,使鐵掃帚始終不能睡眠,以致兩個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開植物睡眠之謎,將為某種“綠色”農藥的誕生鋪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劑還無法只讓田菁等豆科雜草枯萎而不損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員已經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斷劑,實驗結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這種阻斷劑只對田菁起作用,因此不會影響大豆的生長。
8、從原看,以下對“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指植物的葉子為適應外界環(huán)境而自動閉合起的現象。
B.指含羞草、合歡等植物晚上把葉子自動閉合起的現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葉子閉合起的現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蠅草等所具有的葉子閉合起的現象。
9、以下理解符合原意思的一項是( 。
A.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了其安眠物質和興奮物質的合成與分解。
B.鐵掃帚安眠物質的配糖體在夜晚合成,于是興奮物質濃度相對降低。
C.合歡、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長期得不到睡眠的話,就將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讓田菁枯萎而不損害大豆生長的“綠色”農藥已經研制出。
10、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①兩首詩從內容上看,都屬于 詩。(2分)
②古詩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這兩首詩寫到的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請簡要說明其不同的寓意?(4分)
11.閱讀下列語段,完成后各題。(9分)
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不敢為人師。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未聞有師。有,輒嘩眾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牽引,拉拉扯扯地紛紛議論),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逼屯,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南(南,指唐永貞二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二年冬,幸大雪逾嶺(嶺,五嶺脈,嶺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⑴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犯笑侮 犯:觸,這里是冒著、頂著的意思。
B.因抗顏而為師 抗顏:指態(tài)度嚴正不屈。
C.被南越中數州 被:覆蓋
D.余以為過言 過:過失、錯過。
⑵與下列兩句中加點實詞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
①群怪聚罵 、谥改繝恳
A.①素善留侯張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響應
C.①辱書云,欲相師 D.①不恥相師
②卻匈奴七百余里 、诼闹磷鸲屏
⑶對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歌頌韓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輝,并自喻自己的高潔品德。
B.抨擊詆毀韓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輝的行為,并自喻自己的高潔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贊同和支持韓愈有關師道的主張和實踐。
D.說明自己被貶越州的處境,表達對世風日下的不滿之情。
12、閱讀下面一段言,將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②未能,請輕之,以待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年,然后已!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年?”
——《孟子•滕公下》
【注釋】①戴盈之:人名,宋國大夫。②茲:年。③攘;偷。
將段中的劃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字,完成下面各題(17分)
窮 人
(俄)列夫•托爾斯泰
在一間漁家的小屋里,漁婦冉娜在燈前織補一張舊帆。屋外,風在呼嘯,轟鳴的海浪沖擊著岸崖,濺起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暖和而舒適。土鋪的地面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還燃著余燼,擱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閃閃發(fā)光。在掛著白色帆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大海風暴的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打魚的丈夫一早就駕著船出海了,到現在還沒有回。聽著海浪的轟鳴和風的呼嘯,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舊的木鐘嘶啞地敲過了十點,十一點……丈夫仍然沒有回。丈夫是不顧惜自己的,冒著寒冷和風暴還去打魚。她自己也是從早到晚地干活?山Y果呢,不過是勉勉強強地維持生活。孩子們仍舊沒有鞋穿,無論冬夏都光著腳跑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麥面包夠吃就不錯了,下飯的菜也只有魚!安贿^,感謝上帝,孩子們倒都健康,沒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著,又傾聽起風暴聲!八F在在哪兒呢?保佑他吧,上帝啊,發(fā)發(fā)慈悲吧!”她一邊說一邊劃著十字。
睡覺還早。冉娜站起,往頭上披了一條厚圍巾,點上提燈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靜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燈塔上的燈還亮著嗎,能看見丈夫的漁船嗎?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見。風掀起了她的頭巾,卷著被刮斷的什么東西拍打著鄰居小屋的門。于是冉娜起,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鄰居。沒人照顧她。∪侥认,接著便去敲門。聽了聽,沒人回答。
“寡婦的日子多困難!”冉娜站在門前想,“雖然孩子不算多,兩個,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個人操心。
何況又病著!唉,寡婦的日子困難!進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還是沒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聲,心想,別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開了房門。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燈舉起,想看看病人在哪兒。頭一眼就看見一張床,正對著房門,女鄰居靜靜地,一動不動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這個樣子。冉娜把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就是她。頭往后仰著,那冰冷、發(fā)青的臉上呈現著死亡的安靜。就在離死了的母親不遠的地方,睡著兩個卷發(fā)、胖臉蛋的孩子,他們蓋著一件破衣服,蜷曲著身子,兩個淡黃色的頭緊緊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前,還得及用舊頭巾裹住孩子們的腳,又把自己的衣服給他們蓋上。孩子們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勻而平靜。
冉娜抱起睡著的孩子們的小搖籃,用頭巾圍上,帶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樣把孩子帶回家的,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這樣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帳子撂下。她很激動,臉都變白了,好像做了什么虧心事似的!罢煞驎f什么呢?”她獨自默默地想,“自己五個孩子了,鬧著玩的嗎?……他會揍我一頓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他會這樣?不會!噯,這樣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這件事呢?……現在,我怎么當面對他說呢?……”冉娜沉思著,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門大開,一股清新的海風沖進屋里!叭侥,我回了!”一個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漁夫,身后拖著一張濕漉漉的撕破了的漁網,邊說邊進了屋。
“啊,是你!”冉娜說了一句話就停住了,不敢抬頭看丈夫。
“瞧這一個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氣真壞!魚打得怎樣?”
“糟透了,簡直糟透了!什么也沒打著,還把網給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訴你說,像這樣的夜晚我大概從沒有碰到過。還打魚呢?活著回就謝天謝地了!……天氣真夠嗆,可有什么辦法呢!”
夫婦倆都不做聲了。
“你知道嗎,”冉娜說,“女鄰居西蒙死了!
“是嗎?”
“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難受啊!兩個孩子,都還是小不點兒,一個還不會說話,一個剛會爬……”冉娜不做聲了。漁夫皺起了眉頭,神情變得認真而憂慮。
“嗯,是個問題!”漁夫說著搔了搔后腦勺!澳憧丛趺崔k?我看抱過吧,要不然孩子醒看到死去的母親會是什么情景?對,就這樣,想個法子抱過!快點去呀!”
可是,冉娜一動也不動。
“你怎么,不愿意嗎?你怎么啦,冉娜?”
“他們已經在這兒了!”冉娜說著掀開了帳子。
13.簡要分析小說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14.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在這篇小說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請作具體分析。
15.結合你對小說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窮人”作為小說題目的用意。
16.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動著讀者的心。
B.小說以女鄰居西蒙的死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jié),既贊頌了人世間美好的品質和行為,更控訴了社會的不平和罪惡。
C.小說十分講究情節(jié)構思,開頭以平常的生活場景起筆,結尾則陡起波瀾,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D.小說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寫女主人公將孩子抱家中后激烈的內心活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真實。
E.漁夫也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養(yǎng)鄰居孩子問題上他跟妻子不謀而合,這一情節(jié)強化了小說的主旨。
四、(70分)
17.讀下面材料,按要求。
常言道:謊話重復千遍就成了真理。又常言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伞都t樓夢》里有句名言“假作真時真亦假”,有個成語馬上附和“以假亂真”。有不少人把堅持“說真話”作為一生的追求,有人挺身揭示真相留給世人諸多感慨,也有人用“真實的謊言”演繹出感天動地的故事……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啊,其實很難一言以蔽之!
讀了上面字,你有什么感想,請聯系實際,自定立意,以《真假之辨》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議論。
參考答案
1、(12分)略
2、(3分)人物、環(huán)境。(2分)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內容基本上對就可以給1分。)
3、(3分)B
4、(3分)C,錯在“也表現了作者對魯鎮(zhèn)的未寄予了希望”。
5、(6分)⑴不必:不一定 ⑵愛:吝惜 ⑶糊涂 ⑷因:憑借 ⑸焉:兼詞 “于此”“從這里”或“在這里” ⑹而:表修飾(3分,每小題0.5分)
⑺這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3分,異1分,狀語后置1分,語句通順1分)
6、(5分)DE
D(應為傻大姐在大觀園中拾到了繡春囊,被邢夫人發(fā)現。)E(李紈和探春曾前去探望。)
7、(5分)(1)賈寶玉一出,嘴里便銜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大家都覺得這孩子歷不小,便取名叫”寶玉”。一年后抓周時,賈政將各種東西擺了,叫寶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釵環(huán)抓過。賈政大怒,說將一定是個酒色之徒,因此大不高興。
(2)黛玉葬花:林黛玉夜訪寶玉,丫環(huán)惡言相對,拒不開門,黛玉疑是寶玉故意不見,十分懊惱。次日,見園中落花無主,乃荷鋤葬花,并賦“葬花詞”,以遣愁思。寶玉追尋黛玉到花園中,向黛玉訴說衷腸,表明心跡,二人又言歸于好。
8、 B 【分析】A項中“植物的葉子”所指范圍太大,從原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會發(fā)生睡眠現象,因而A項可以排除。C項中的“所有豆科植物”所指范圍仍然偏大,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豆科植物都會發(fā)生睡眠現象,仍有以偏概全之嫌。D項的“豆科植物和捕蠅草”也不符合原意思。原只是說“捕蠅草的葉子能閉合起,捕食蒼蠅等昆蟲”,并沒有說捕蠅草有睡眠現象,因而D項也與原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
9、 C 【分析】A項“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了其安眠物質和興奮物質的合成與分解”,與原意思不符。因為原中只是說“葉下珠的安眠物質是一種……配糖體”,“配糖體的合成分解是由葉下珠體內的生物鐘控制的”,所以A項可以排除。B項“鐵掃帚安眠物質的配糖體”與原意思不符,原只提到“鐵掃帚的興奮物質是配糖體”,并沒有說它的安眠物質也是配糖體,因而B項也可以排除。D項“目前……‘綠色’農藥已經研制出”與原意思不符,因為原最后一段中提到“將為某種‘綠色’農藥的誕生鋪平道路”,說明這種農藥還沒有研制出。至于“只讓田菁枯萎而不損害大豆生長”的睡眠阻斷劑還只是處在實驗階段,原中有“實驗結果”,說明D項不符合原意思,也可以排除。
10、(6分)(1)送別詩(2)水。上一首詩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這與李白的“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盡年光的“宮前水”抒發(fā)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滄桑變化的感慨。
11、(9分)⑴ D (“過”過分、太甚)⑵例①是“以……為怪”,形容詞意動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詞作動詞, D.與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②名詞活用作動詞;B.①形容詞用作動詞;②名詞作狀語;C.①“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單指作者,無活用;;②動詞的使動用法。
⑶ C(A.“自喻”不正確;B.不含“自己”;D.沒有表明處境的意思。)
12、(5分)參考譯:
戴盈之說:“稅率十分抽一,免除關卡和市場的征稅,今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們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么樣?”
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告誡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請讓我先減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徹底洗手不干!绻肋@種行為不合于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13、(4分)冉娜是一個窮苦的漁婦。她勤勞質樸,熱愛家庭,關心丈夫和孩子;她心地善良,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毅然收養(yǎng)了女鄰居遺留下的兩個孩子,表現出崇高偉大的愛心。
14、(4分)①鋪設背景,渲染氣氛。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風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②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漁夫打魚遲遲不歸和最后一無所獲,冉娜擔心外出察看天氣,女鄰居悲慘死去,都與風暴有關。③襯托人物形象。惡劣的天氣加劇了漁民夫婦生活的艱難,卻沒有改變他們善良的心靈,美好的行為。(答對兩點即可)
15、(4分)①小說寫的是發(fā)生在窮人之間的故事,漁民夫婦和女鄰居都是窮人,以“窮人”為題切合人物身份。②與經濟上的貧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小說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無比美好,以“窮人”為題突出了人物形象。
16.(5分)B C
17、略
參考譯:
承蒙您信說,想要認我做老師。我的道德修養(yǎng)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常喜歡發(fā)些議論,寫點,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沒有想到您從京城到偏遠的永州,竟幸運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敢做您的老師呢?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于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睆奈骸x以,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時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嘩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相聚咒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在人的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去。象這樣的隋況有好幾次了。
屈原的賦里說:“城鎮(zhèn)中的狗或群地亂叫,叫的是它們感到奇怪的東西!蔽疫^去聽說庸、蜀的南邊,經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一出就會引起狗叫。我以為這是過分夸大的話。六七年前,我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過了五嶺,覆蓋了南越的幾個州;這幾個州的狗,都驚慌地叫著咬著,瘋狂奔跑了好幾天,直到沒有雪了才靜止下,這以后我才相信過去所聽說的話。如今韓愈已經把自己當作蜀地的太陽,面您又想使我成為越地的雪,我豈不要因此受到辱罵嗎?不僅我會被辱罵,人們也會因此辱罵您。然而雪和太陽難道有罪過嗎?只不過感到驚怪而狂叫的是狗罷了。試想當今天下見到奇異的事情不象狗那樣亂叫的能有幾個人,因而誰又敢在眾人眼前顯出自己與眾不同,招惹人們的喧鬧和惱怒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5241.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