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 學 試 題2015.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1卷1至4頁,第Ⅱ卷5至9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相對原子質(zhì)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第I卷 (選擇題共46分)注意事項: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試卷類型、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人員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本卷共18小題。1—8題每小題2分,9—18題每小題3分,共4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6O和18O互為同位素 B.漂 *** 、液氯、干冰均為混合物C.稀硫酸、氨水均為電解質(zhì) D.溶于水能電離出H+的物質(zhì)一定是酸2.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純鐵比生鐵抗腐蝕性強B.青銅、不銹鋼、硬鋁都是合金C.鋁在空氣中耐腐蝕,所以鋁是不活潑金屬D.人體缺鈣會引起骨質(zhì)疏松癥,缺鐵會引起貧血3.依據(jù)物質(zhì)的相關數(shù)據(jù),可以推斷物質(zhì)的結構和性質(zhì)。下列利用物質(zhì)的相關數(shù)據(jù)作出的相應推斷不合理的是A.依據(jù)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推斷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B.依據(jù)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推斷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強弱C.依據(jù)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推斷相同狀態(tài)下不同氣體密度的大小D.依據(jù)液體物質(zhì)的沸點,推斷將兩種互溶液態(tài)混合物用蒸餾法分離的可行性4.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述正確的是A.質(zhì)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相等的氫原子符號:HB.蔗糖和麥芽糖的分子式:C12H22O11C.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D. 35Cl-、37Cl-的結構示意圖: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氫氟酸,說明SiO2是兩性氧化物B.將Cu片置于濃H2SO4中,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Cu在冷的濃硫酸中被鈍化C.自來水廠可用明礬對水進行殺菌消毒D.常溫下氨能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氮氣,因此可用濃氨水檢查氯氣管道中某處是否泄漏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等物質(zhì)的量的甲基(-CH3)與羥基(-OH)所含電子數(shù)相等B.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與氨水中的c(OH-)相等C.含有相同氧原子數(shù)的SO2和CO的質(zhì)量相等D.25℃和101kpa,1 mol CO的體積小于22.4L7.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適量乙醇而成的一種燃料,它是一種新型化合物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只生成CO2和H2O③石油的分餾、裂化和煤的干餾都是化學變化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殘留的乙酸,可加過量飽和碳酸鈉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⑤將ag銅絲灼燒成黑色后趁熱插入乙醇中,銅絲變紅,再次稱量質(zhì)量等于ag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飽和溴水的洗氣瓶A.③⑤⑥B.④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8.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Cu(OH)2中加入硫酸:OH-+H+=H2OB.鈉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C.向Ca(HCO3)2溶液加入過量NaOH溶液Al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溶液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22.4LO3含有分子的數(shù)目為NAB.常溫常壓下,4.0gCH4中含有共價鍵的數(shù)目為NAC.電解精煉銅時,當電路中轉移NA個電子,陽極溶解32g銅D.標準狀況下,2.24LCl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1NA考點: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有關計算10.下列物質(zhì)間的轉化在給定條件下能實現(xiàn)的是A.②④B.③④C.①④D.①②11.將液體A滴入燒瓶與氣體B充分反應,打開夾子,可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的水立刻沸騰了,則液體A和氣體B的組合不可能是A.水、氯化氫B.硫酸、氨氣C.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硫D.氫氧化鈉溶液、一氧化碳12.短周期A、B、C、D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nèi)層電子數(shù)的2倍,元素B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元素C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屬材料,D位于第VIA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D>B>C>AB.元素A、B的氧化物具有相同類型的化學鍵C.B、C、D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能相互反應D.元素B和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C>B上而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因此原子半徑是B>C>D>A,A不正確;B、CO2是共價化合物,含有共價鍵,氧化鈉是離子化合物,含有離子鍵,化合價不同,B不正確;C、氫氧化鈉是強堿,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硫酸是強酸,所以B、C、D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能相互反應,C正確;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屬性逐漸減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逐漸減弱,所以元素B和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B>C,D不正確,答案選C?键c: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核外電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的應用13.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某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減小B.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出現(xiàn)白色沉淀,最終沉淀轉化成紅褐色C.將Fe(OH)3膠體和泥水分別進行過濾,發(fā)現(xiàn)均有固體物質(zhì)不能通過濾紙D.常溫下,BaSO4在飽和Na2SO4溶液中的Ksp比在純水中的Ksp小14.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有大量共存的是A.pH=0的溶液中:Na+、[Al(OH)4]-、K+、NH4+B.由水電離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C1-、HCO3-、NH4+、SO32-C.加入鋁能離出H2的溶液中:Mg2+、NH4+、C1-、SO42-D.滴加石蕊試液顯藍色的溶液:K+、Ba2+、NO3-、OH-【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離子間如果發(fā)生化學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據(jù)此可以判斷。A、pH=0的溶液15.對劇毒的氰化物可在堿性條件下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2CN-+8OH-+5Cl2=2CO2+N2+10Cl-+4H2O。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當有0.2mol CO2生成時,溶液中陰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1molB.該反應中,每有2molCN-反應,轉移電子為10molC.上述反應中的還原劑是OH-D.還原性:C1->CN-16.兩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均充入1mol X和1mol Y,分別用于300℃和500℃開始發(fā)生反應:X(g)+Y(g)3Z(g)。Z的含量(Z%)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在時刻改變了某一實驗條件。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曲線a是500℃時的圖像 B.正反應是吸熱反應C.時刻可能是增大了壓強D.時刻可能是降低了溫度17.20℃時,有體積相同的四種溶液:①pH=3的CH3COOH溶液 ②pH=3的鹽酸 ③pH=11的氨水 ④pH=11的NaOH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將四種溶液稀釋100倍,溶液pH的大小順序:③>④>①>②B.③和④分別用等濃度的硫酸溶液中和,消耗硫酸溶液的體積:③>④C.①與②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3D.②和③混合后,溶液呈堿性D、氨水的濃度大于0.001mol/L,所以②和③混合后,氨水過量,溶液呈堿性,D正確,答案選A?键c:考查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溶液稀釋、溶液酸堿性判斷以及pH計算18.常溫下有A、B、C、D四種無色溶液,它們分別是CH3COONa溶液、NH4C1溶液、鹽酸和Na2SO4溶液中的一種。已知A、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A、C溶液的pH相同。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D溶液的pH=7B.四種溶液相比,C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最大C.A與C等體積混合,溶液中有c(Cl-)>c(NH4+)>c(H+)>c(OH-)D.B與D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有c(OH-)=c(CH3COOH)+c(H+)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54分)注意事項:1.第II卷共5頁,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在答題紙中(除題目有特殊規(guī)定外)。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第II卷共6個小題。19.(9分)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氫化物的水溶液顯堿性;Y在元素周期表中所處的周期序數(shù)與族序數(shù)相等;Z單質(zhì)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常用材料;W是常見的非金屬元素,主要以鈉鹽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X氫化物的電子式為_________。(2)X氫化物的水溶液與W氫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恰好反應時,溶液呈_______(填“酸”、“堿”或“中”)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3)Y-Ag2O電池是應用廣泛的魚雷電池,其原理如下圖所示。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是________。(4)Z和W比較,非金屬性較弱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號),下列可以驗證這一結論的是_________(填序號)。a.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c.斷開氫化物中1mol H—Z或H—W鍵所需的能量d.Z與W以共價鍵形成化合物時,Z或W顯示的電性考點: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元素周期律的應用、電子式、鹽類水解、非金屬性強弱比較20.(8分)(1)已知反應及幾種物質(zhì)中化學鍵斷裂時的能量變化如下所示:H2(g)+Cl2(g)=2HCl(g) △H=-184kJ/mol4HCl (g)+O2(g)=2Cl2 (g) +2H2O (g) △H=-115.6kJ/mol①H2與2反應生成氣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斷開1mol H—O鍵所需能量約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2)已知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它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3)已知反應N2(g)+3H2(g)2NH3(g) △H<0在400℃時K=0.5,此條件下在0.5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該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2mol、1mol、2mol,則此時反應υ(N2)正______υ(N2)逆(填“>”、“<”或“=”)。欲使得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同時使平衡時NH3的體積百分數(shù)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序號)。A.縮小體積增大壓強B.升高溫度C.加催化劑D.使氨氣液化移走(4)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A(g)+3B(g)2C(g)+D(s) △H,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與T的關系如下表:T/K300400500……K/(mol?L-1)24×1068×1071.2×109……①斷送該反應的△H_________0(填“>”或“<”);②在一定條件下,能判斷該反應一定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填序號)。A.3 υ(B)正=2υ(C)逆 B.A和B的轉化率相等C.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山東省泰安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化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7189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