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七.(全國)閱讀下面的言,完成8-10題。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zhèn)之以靜。遷起居注,承詔搜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赦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復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钡勰痪弥瞬磺灿。洪武改元,新設(shè)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臺、溫。臺、溫自方氏竊據(jù),偽官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shù)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實,立正其罪。是秋,東初定,設(shè)按察司,復以鼎為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shù)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nèi)附,改鼎岐寧衛(wèi)經(jīng)歷。既至,知寇偽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
(節(jié)選自《明史•熊鼎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元末舉于鄉(xiāng),長龍溪書院 長:執(zhí)掌
B.江西寇亂,鼎結(jié)鄉(xiāng)兵自守 結(jié):聚合
C.鄧愈鎮(zhèn)江西,數(shù)延見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贊軍事 贊:輔佐
【答案】C
【解析】延:邀請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處事精細求實的一組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 ②復以細故煩御史
③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實,立正其罪
⑤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 ⑥知寇偽降,密疏論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表明其孝順;②表明熊鼎處事思慮周詳,能抓大放小,不能體現(xiàn)“精細”。排除有①②序號出現(xiàn)的選項,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列對原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熊鼎卓有才能,處變不驚。他深受鄧愈器重,留在鄧手下任職;為母親守孝后擔任德清縣丞,其時松江有人叛亂,鄰郡驚恐,他冷靜地控制了本縣局面。
B.熊鼎思慮周詳,維護朝廷威信。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上已頒發(fā)赦令,此時又要查究;熊鼎認為朝廷應當取信天下,不應為小事出爾反爾,皇上這才作罷。
C.熊鼎治政有方,堅持依法辦事。分管臺、溫事務(wù)時,他遷走兇惡殘暴的官將,百姓方才安定;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他聽從民意,依法予以釋放。
D.熊鼎面對威逼,表現(xiàn)出凜然正氣。朵兒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覺其中有詐,不久叛寇果然作亂,并脅迫他北還,他維護正義,責罵叛寇,最終被殺。
11.把第一卷言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shù)十輩,列部肅清。
【答案】熊鼎到任,奏請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shù)十人,各個部們安定清平。
【解析】注意“至”“ 罷”“ 職”“有司”“列”等實詞的翻譯,根據(jù)語境,“至”的意思為“到任”,“罷”的意思為“罷免”;根據(jù)語法習慣,“職”應是名詞作動詞 “稱職”,“列”是形容詞“諸多、各個”之意;根據(jù)常識,“有司”泛指官吏。
(2)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
【答案】皇帝派遣使者慰勞,賜給裘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宣召熊鼎。
【解析】注意“慰勞”“賜”“復”“召”等關(guān)乎句子大意的實詞的翻譯,根據(jù)所處語法位置,可知“復”意為“再,又”;根據(jù)語境,可知“慰勞”是同義詞連用,古今同義,仍在沿用,意為“慰問”;“賜”為“賜予”,“召”為“召回”。
【參考譯】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朝末年在鄉(xiāng)試中中舉,執(zhí)掌了龍溪書院。江西賊寇發(fā)生叛亂,熊鼎集結(jié)鄉(xiāng)兵親自鎮(zhèn)守。陳友諒多次脅迫他(投降),他都沒有理會。鄧愈鎮(zhèn)守江西,多次邀請他,驚異于他的才華,把他推薦給了太祖。太祖想要授予他官職,因為親人年老而推辭,于是留在鄧愈的幕府輔佐軍事。母親死后,守喪期滿,便被征召到京城,授予為德清縣丞。松江人錢鶴皋謀反,鄰郡非常驚恐,熊鼎予以鎮(zhèn)守撫慰使他們得以恢復平靜。升遷為起居注(時),奉召尋找可以引以為戒的舊例,書寫在新宮殿的墻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廣信回,奏報了郡縣官員違法的情況,帝派遣御史查訪他們。而當時已經(jīng)頒布了大赦令,丞相李善長兩次勸諫都不采納,熊鼎偕同給事中尹正進言:“朝廷廣泛布施信義于四方,又因為小事煩勞御史,失去了信義,還將褻瀆威嚴。帝沉默了很久,于是沒有派遣御史(查訪)!焙槲湓,剛剛設(shè)立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為僉事,分別監(jiān)察臺州和溫州。臺州和溫州自從方氏私下里占據(jù),非法官員蠻橫的將領(lǐng)有二百人,非常兇暴蠻橫。熊鼎把這些官將全都遷移到江淮之間,老百姓才安定下。平陽知 州梅鎰犯了貪贓的罪行,不停地辯解,幾百個平民都申訴知州無罪。熊鼎將要聽從民意,屬官稟告說:“釋放了知州,(上面查問的話)以什么緣故答對呢?”熊鼎感嘆說:“法律是用誅殺有罪之人的,我怎么敢(因為)畏懼譴責,誅殺無罪之人呢?”釋放了梅鎰,把情況上報皇帝,回復就像他奏報的一樣。寧海人陳德仲肢解了黎異,黎異的妻子多次申訴不能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陳德仲,審問實際情況(后),立即治了他的罪。這一年秋天,東剛剛平定,設(shè)立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做僉事。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shù)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熊鼎想要考查官員的好壞,于是讓郡縣各置備兩本日歷,每天書寫所處理的案錢糧事務(wù),一份留在郡縣,一份上報憲府,互相交換更替,按照日歷探尋考查官員,沒有人敢隱瞞。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領(lǐng)部落歸附,改任熊鼎岐寧衛(wèi)經(jīng)歷。到了以后,發(fā)覺敵寇是假裝投降,他悄悄將情況詳加述說(報告皇帝)。皇帝派
遣使者慰問,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召回熊鼎。熊鼎出發(fā)后,敵寇果然反叛,脅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對他們以大義相斥責,怒罵他們,于是與趙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殺害了。
八 .(遼寧)言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言,完成4~7題。
宋慶禮,?州永年人。舉明經(jīng),授衛(wèi)縣尉。則天時,侍御史桓彥范受詔于河北斷塞居庸、岳嶺、五回等路,以備突厥,特召慶禮以謀其事。慶禮雅有方略,彥范甚禮之。尋遷大理評事,仍充嶺南采訪使。時崖、振等五州首領(lǐng),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懼其炎瘴,莫有到者。慶禮躬至其境,詢問風俗,示以禍福。于是安堵,遂罷鎮(zhèn)兵五千人。開元中,為河北支度營田使。初,營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帶奚、契丹。則天時,都督趙?政理乖方,兩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東二百里漁陽城安置。開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歸附,玄宗欲復營州于舊城,侍中宋?固爭以為不可,獨慶禮甚陳其利。乃詔慶禮等充使,更于柳城筑營州城,興役三旬而畢。俄拜慶禮御史中丞,兼檢校營州都督。開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輯商胡,為立店肆,數(shù)年間,營州倉廩頗實,居人漸殷。慶禮為政清嚴,而勤于聽理,所歷之處,人吏不敢犯。然好興功役多所改更,議者頗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贈工部尚書。太常博士張星議日:“宋慶禮大剛則折,至察無徒,有事東北,所亡萬計。案謚法,好巧自是曰‘!,請謚曰‘!!倍Y部員外郎張九齡駁曰:“慶禮在人苦節(jié),為國勞臣,一行邊陲,三十年所。戶庭可樂,彼獨安于傳遞;稼穡為艱,又能實于軍廩。莫不服勞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貞堅之規(guī)而自盡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難。請以所議,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跡可尋,易名之典不墜者也!蹦酥u曰“敬”。
(節(jié)選自《舊唐書•宋慶禮傳》)
[注]安堵:安居。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仍充嶺南采訪使 充:代理
B.慶禮躬至其境 躬:親自
C.遂罷鎮(zhèn)兵五千人 罷:撤去
D.都督趙?政理乖方 乖:背離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意義
【答案】A
【解析】A項的“充”在中學言中是個常見的多義詞,在這里是“擔當”“充任”的意思。 因為“仍”是“依然”的意思 所以不會原就“代理嶺南采訪使” 因此“充”是“擔當”“充任”的意思 。 乖方是“違背法度”, 乖:背離。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中,看看是否合乎原的語言環(huán)境。
5.以下各組中,全都表明宋慶禮“雅有方略”的一組是(3分)
①詢問風俗,示以禍福 ②獨慶禮甚陳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營州城 ④并招輯商胡,為立店肆
⑤為政清嚴,而勤于聽理 ⑥所歷之處,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高考考點】篩選中的信息。
【答案】A
【解析】③是在皇上下詔命慶禮在柳城筑營州城,。⑤是為政清嚴,⑥是為政清嚴的結(jié)果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證關(guān)系。照應上下,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要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guān)鍵詞、“正面”、“側(cè)面”等詞語。
6.下列對原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慶禮深受禮遇,治政有方。武則天詔令桓彥范防備突厥,彥范特地召請慶禮共謀其事;嶺南地區(qū)社會秩序混亂,慶禮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樂業(yè)。
B.宋慶禮處事求實,勇于開創(chuàng)局面。他堅持實施玄宗意圖,另址再建營州城,管理歸附的外族;又開屯田八十余處,使得營州倉廩充實,百姓逐漸富有。
C.宋慶禮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議。朝廷商議給他加謚號時,張星認為他的為人和行事存在諸多過失,根據(jù)他的生前作為,應謚以“好巧自是”的“專”。
D.宋慶禮生前的功績,最終得到朝廷認可。張九齡反駁張星的主張,認為宋慶禮始終不懈地承擔辛勞事務(wù),竭盡其力地守護堅貞原則;于是加謚為“敬”。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B
【解析】此題四個選項分別概括原語段的某個要點,考試需對照選項與原,概括分析比較,找出概括不準確的的地方得出。B 不是另址再建營州城,是原址再建。
【備考提示】要找出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 有個別選項是對原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7.把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語。(10分)
(1)然好興功役,多所改更,議者頗嗤其不切事也。
【答案】(5分)然而喜愛大興工程勞役,又多有變動,評論的人都譏笑他不切合實情。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
【解析】:譯出大意給2分;關(guān)鍵字“功役"、“嗤”、“切事”三處,每譯對一處給l分。
(2)慶禮在人苦節(jié),為國勞臣,一行邊陲,三十年所。
【答案】(5分)宋慶禮做人堅守節(jié)操,是國家的功臣,一去邊境任職,就是三十年。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
【解析】:譯出大意給3分;關(guān)鍵字“苦節(jié)”、“所”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易.節(jié)》:"節(jié),亨?喙(jié),不可貞。"孔穎達疏:"節(jié)須得中。為節(jié)過苦,傷于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節(jié),不可貞'也。"意謂儉約過甚。后以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為"苦節(jié)"。所 表大概數(shù)目,翻譯為“左右”。
【備考提示】言翻譯要粗知全大意,把握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推導,不拘泥于原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
宋慶禮,是?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經(jīng)科,授任衛(wèi)縣尉。武則天時,侍御史桓彥范奉詔到河北斷居庸、岳嶺、五回等條道路,為了防備突厥,特意召宋慶禮謀劃這事。宋慶禮向有計謀策略,桓彥范很敬重他。不久遷任大理評事,并充任嶺南采訪使。當時崖、振等五州首領(lǐng),接連相互掠奪,邊遠地區(qū)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熱癉氣,從沒人到達過。宋慶禮親身到了那里,詢問風情習俗,說明禍福之理,從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鎮(zhèn)守的兵士五千人。開元年間,作河北支度營田使。當初,營州都督府設(shè)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則天時,都督趙?治理不當,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東二百里的漁陽城安置。開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歸附,玄宗打算在舊城恢復營州治所,侍中宋?堅持爭辯認為不可,只有宋慶禮陳述很有利。于是下詔委派宋慶禮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營州城,調(diào)發(fā)勞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慶禮御史中丞,兼檢校營州都督。開屯田八十余處,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給他們建立店鋪,幾年間,營州糧倉很充實,居民漸漸富足。宋慶禮為政清正嚴明,而且勤于判決訴訟,所任職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觸犯。但喜歡興作工程,多有更改,議論此事的人都譏笑他不切實際。開元七年逝世,追贈工部尚書。太常十二張星評議說:“宋慶禮為人太剛硬而易受挫,對人太苛察就無可用之人,在東北生出事故,損失的數(shù)以萬計。按照謚法,喜好取巧又自以為是叫做‘!,請謚為‘!。”禮部員外郎張九齡辯駁說:“宋慶禮為人苦守忠節(jié),是國家的辛勞之臣,一到邊疆,歷時三十年。在家本廳歡樂,他獨獨甘心于往奔波;農(nóng)作本艱辛,又能使軍糧充實。無不是從事勞辱之事而兢兢業(yè)業(yè),恪守堅貞之規(guī)而竭盡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樣,都是別人難以做到的。請把所議論的,再下發(fā)太常寺,希望體現(xiàn)平日的行跡,使立謚的典禮不至于墜失!庇谑亲h定謚號為“敬”。
九.(江西)閱讀下面的言,完成10-12題。
始汲黯為謁者① 以嚴見憚。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倉粟以賑之,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鄙腺t而釋之。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好清靜,擇丞之,責大指而已,不苛小。歲余,東海大治。
黯多賜告②者數(shù),不愈。莊助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無以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深堅,招之不,麾之不去,雖自謂貪、育③,亦不能奪之矣!鄙显唬骸叭。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④為大將軍,諸將皆屬。尊寵于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不拜!摈鲈唬骸胺蛞源髮④娪幸究廷,反不重邪!”青聞,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賬中黯前奏事不上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謁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賁、育:即孟賁、夏育,兩人均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衛(wèi)青,漢武帝時名將!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節(jié)選自《綱鑒易知錄》卷十三)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比:并排。
B.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 矯:假托。
C.責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奪之矣 奪:強取。
【答案】D
【解析】奪是“改變”的意思。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中,看看是否合乎原的語言環(huán)境。
11.下列各組詞句中,家電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持節(jié)發(fā)倉粟以賑之
作《師說》以貽之
B.上賢而釋之
令人有大功而擊之;
C.莊助復為請告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D.尊寵于群臣無二
以勇氣聞于諸侯
【答案】B
【解析】A代詞,他(們);B連詞,表順承,就/連詞,表轉(zhuǎn)折,卻; C介詞,替。D介詞,在。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言虛詞在中的意義和用法。
【備考提示】要把言虛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一個詞。聯(lián)系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的關(guān)系。借助語句的結(jié)構(gòu),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備考需要夯實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
12.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br>A.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答案】C
【解析】把握住重點實詞“上”即可。
【備考提示】注意句式結(jié)構(gòu)的對仗,注意虛詞,注意詞語的頂針,落腳在意的把握上。
13.把言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4 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為(汲黯)多次直言極諫,不能留在朝廷(任職),調(diào)任東海太守。
(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獨汲黯與亢禮。(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公卿以下(官員)都謙卑地侍奉衛(wèi)青,唯獨汲黯與他以禮相待
(3)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衛(wèi)青)更加認為汲黯賢良,多次(向他)請教國家朝廷(遇到)的疑難問題,禮待汲黯超過平時。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
【備考提示】言翻譯要粗知全大意,把握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推導,不拘泥于原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 當初,汲黯擔任謁者,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河內(nèi)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返回之后,報告說:“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為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不值得陛下憂慮。我經(jīng)過河南郡見河南郡的貧民遭受洪水干旱災害磨難的有一萬多家,我謹借出使的機會,用陛下的符節(jié),命令發(fā)放河南官倉積糧以救濟貧民。我請求歸還符節(jié),甘愿領(lǐng)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懲罰。”武帝很賞識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在東?r,喜好清靜無為,謹慎地選擇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關(guān)注大事,不苛求細枝末節(jié)。過了一年多,東?ぶ卫淼煤芎谩<橱錾眢w多病,病假將要接近三個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許延長他休病假的時間,還是沒有痊愈。最后病重時,莊助替他請假。武帝說:“汲黯這個人怎么樣呢?”莊助說:“讓汲黯任職當官,沒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說到讓他輔佐年幼的君主,會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先基業(yè),有人以利祿引誘他,他不會前去投靠,君主嚴辭苛責地驅(qū)趕他,他*也不會離去,即使有人認為像孟賁、夏育那樣勇猛無敵,也無法改變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說:“說得對。古時有所謂的社稷之臣,說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漢武帝派使臣帶著大將軍印信到,在軍中只拜衛(wèi)青為大將軍,各路將領(lǐng)皆歸衛(wèi)青統(tǒng)領(lǐng)。漢武帝對衛(wèi)青的尊崇寵信超過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員都對衛(wèi)青卑身奉承,唯獨汲黯用平等的禮節(jié)對待衛(wèi)青。有人勸汲黯說:“大將軍地位尊貴,您不可以不下拜!奔橱稣f:“以大將軍身份而有長揖不拜的平輩客人,大將軍反而不尊貴了嗎!”衛(wèi)青得知,越發(fā)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和朝廷的疑難大事,對待他比平日更為尊重。衛(wèi)青雖然地位尊貴,但有時入宮,漢武帝就坐在床邊接見他;丞相公孫弘大漢武帝空閑時謁見,沒武帝有時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謁見時,漢武帝沒戴上帽子就不接見。有一次,漢武帝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汲黯前奏事,漢武帝當時沒戴帽子,遠遠望見汲黯,急忙躲入后帳,派人傳話,批準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禮敬就是這樣的。
十.(江蘇)閱讀下面的言,完成5-8題。 陳公弼傳 蘇軾 公諱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進士第。始為長沙縣。浮屠有海印國師者,交能權(quán)貴人,肆為奸利,人
莫敢正視。公捕置諸法,一縣大聳。去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獄,以公少年易之。公視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頭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現(xiàn)歲數(shù)民財祭鬼,謂之春齋,否則有火災。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毀淫祠數(shù)百區(qū),勒巫覡為良民七十余家。
盜起,知房州。州素無兵備,民凜凜欲亡去。公以牢城卒雜河戶得數(shù)百人,日夜部勒,聲振南,民恃以安,盜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盜至竹,甲不能戟士,所至為暴;蚋嬗写蟊I入境且及門,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滿無得發(fā)。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動,乃下馬拜,請死,曰:“初不知公官軍也!崩羰空垟丶滓葬摺9豢,獨治為暴著十余人,使甲以捕盜自黷。
淮南饑,安撫、轉(zhuǎn)運使皆言壽春守王正民不任職,正民坐免。詔公乘傳往代之。轉(zhuǎn)運使調(diào)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萬石,謂之折役米。米翔貴,民益饑。公至則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無罪。職事辦治。詔復以正民為鄂州。
徙知廬州;⒁碥娛客蛪鄞赫咭灾\反誅,而遷其余不反者數(shù)百人于廬,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竊入府舍將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辟J而流之,盡以其余給左右使令,且以守倉庫。
為京西轉(zhuǎn)運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動汝、洛間。公聞之,即日輕騎出按斬元以徇,而流軍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嚴而不殘。
( 選自《蘇軾集》,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縣大聳 聳:震驚。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換。
C.甲不能戟士. 戟:約束。
D.轉(zhuǎn)運使調(diào)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答案】B
【解析】易,輕視,看不起。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中,看看是否合乎原的語言環(huán)境。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陳公弼治市“嚴而不殘”的一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盜不敢入境
④獨治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盜自贖
⑤虎翼軍士屯壽春者以謀反誅,遷其余不反者數(shù)百人于廬
⑥斬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②說明禁止巫祭,沒有“不殘”;③說明治理得好。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言虛詞在中的意義和用法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證關(guān)系。照應上下,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要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guān)鍵詞、“正面”、“側(cè)面”等詞語。
7.下列對原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雩都當?shù)氐奈讕,每年春天的時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災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財物,陳公弼到任后,嚴令禁止。
B.陳公弼到房州后,而對盜賊橫行、缺乏兵備、百姓惶恐的情況,組織了數(shù)百人,晝夜布防,聲威赫赫。終于保得一方安寧。
C.淮南放生饑荒,安撫、轉(zhuǎn)運使職責壽春太守王正民救災不力,王被免職。繼任者陳公弼認為王正民無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陳公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辦為非作歹的海印國師,嚴懲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亂
【答案】C
【解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備考提示】要找出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不少選項是對原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11.把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毀淫祠數(shù)百區(qū),勒巫為農(nóng)者七十余家。
譯:(陳公弼)拆毀數(shù)百處濫建的祠廟,勒令巫師轉(zhuǎn)而務(wù)農(nóng)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滿無得發(fā)。
譯:(陳公弼)自己站在隊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滿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
(3)貸而流之,盡以其余給左右使令,且以守倉庫。
譯:(陳公弼)從輕處罰,將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給下屬使喚,并且用他們看守倉庫。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
【備考提示】言翻譯要粗知全大意,把握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推導,不拘泥于原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
公名為希亮,字公弼,姓陳。起初為長沙縣令。有個叫海印國師的僧人,他出入獻皇后家,與幾個顯貴的人(公卿大夫之類)往,倚仗著他們的勢力占據(jù)百姓的土地,人們沒有誰敢正眼看他,陳希亮收捕懲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縣的人都很驚懼。后去職擔任雩都縣令。資深的官吏曾腆輕視法律,買賣官司。因為陳公年輕就輕視他。陳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處他的重大罪責,曾腆叩頭以至于出血,愿意改過自新。陳公警誡他,寬免了他。適逢陳公修建縣學,曾腆把家財用資助官府,讓子弟都進入縣學學習,最終他成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進士的。當?shù)氐奈讕熋磕晁压伟傩盏腻X財祭鬼,把這叫作“春齋”,他們說,不這樣做就會發(fā)生火災。陳希亮禁止了這項活動,百姓不敢犯禁,火災也沒有發(fā)生。陳希亮拆毀數(shù)百處濫建的祠廟,勒令巫師轉(zhuǎn)而務(wù)農(nóng)的有七十多家。
盜賊起事,陳公擔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沒有軍隊守備,百姓很是恐懼想要逃亡離開這里。陳公率領(lǐng)幾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眾,晝夜訓練檢閱,名聲震蕩南。百姓依靠他們而得以安定,盜賊不敢進入房州境內(nèi)。然而殿侍雷甲帶領(lǐng)百余名兵士,追捕盜賊到竹,雷甲不能轄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處做下殘暴之事。有人上報有大盜入境將要到達城門,陳公親自統(tǒng)帥士兵在水邊阻止抵御盜賊。(陳公弼)自己站在隊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滿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頭人人一樣筆挺站立,雷甲向他們射箭:他們毫不動搖,雷甲于是下馬拜服,請求處以死罪,說:“起初不知道是您的軍隊啊!崩羰空埱髷貧⒗准资颈。陳公不答應,只處置了做下兇暴行為的十幾人,勸告其余的人并使他們離開,讓雷甲用捕捉盜賊的方式贖本身的罪。
屯駐在壽春的虎翼軍士兵因為謀反被誅殺,遷移其余沒有謀反的士兵數(shù)百人到廬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進入公府房屋將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襯公笑著說:"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 (陳公弼)從輕處罰,將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給下屬使喚,并且用他們看守倉庫。
陳公作京西轉(zhuǎn)運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們的首領(lǐng)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間引起震動。陳公聽說了這事,當天率領(lǐng)輕騎出去巡視殺死了周元示眾,并流放了一個軍校,其余都像當初一樣派遣他們趕去做勞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為人仁慈,所以嚴厲但不殘酷。
十一.(湖南)言閱讀(23分。其中,選擇題9分,每小題3分;簡答題4分;翻譯題10分)
閱讀下面的言,完成5~9題。
嚴祺先集序 歸莊
韓公之,起八代之衰,其詩亦怪怪奇奇,獨辟門戶,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曰《上宰相書》、《讀書城南詩》是也。豈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進,志在利祿乎?故吾嘗謂之事,未論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暮鐫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謁貴人及結(jié)納知名之士,則挾以為贄,如此,雖佳,俗矣。吾讀嚴子祺先之,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無錫自顧端、高忠憲兩先生講道東林,遠紹絕學,流風未遠。嚴子生于其鄉(xiāng),誦遺書,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經(jīng)學。平日重名節(jié),慎行藏,視世之名位利祿,若將浼①焉。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韓子嘗言:“人笑之,則心以為喜!狈蛉酥n子者,特以其辭為流俗所笑,猶杰然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雖然,使韓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當亦如嚴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書、城南之詩,取譏于大儒矣。嚴子之,余所見止數(shù)十篇,論理論事,明快嚴峭,恂恂儒者而筆能殺人,辭之工如此!然吾以為辭之工,今世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矯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為迂者也。夫世共笑為迂,余獨不以為迂,而欣賞嘆詫,則余亦迂甚矣哉!
(選自《陶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考亭先生嘗病其俗。号u
B.深嘆其能矯然拔俗也拔:拔除

C.遠紹絕學,流風未遠紹:繼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過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與“其詩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則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C.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
D.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對言虛詞的理解,有創(chuàng)新。A.那個,指示代詞; B.他,人稱代詞,作小主語;C.他的,人稱代詞,作定語,與題干例句相同;D.一定,副詞。只要掌握“其”的幾種常見用法,可迅速做對此題。
7.下列用“/”給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A.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B.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C.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D.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答案:A.
解析:本題斷句對于很多考生而言有點難度。注意“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暗含兩種倒裝句式的考查:主謂倒置和定語后置。把握到這一點,再運用對稱法,才能選準A項: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
8.結(jié)合意,請你談?wù)勛髡邔漓飨鹊摹靶蕾p嘆詫”的原因。(4分)
答:
答案:因為嚴祺先的:①命意立論,卓爾不群,不被世間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譏笑;②說理敘事,明白曉暢,嚴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筆能殺人”或“辭之工如此”也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注意包含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要點,不能遺漏。此題最好用原回答。
9.把言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韓公之,起八代之衰。(3分)
譯:
(2)故吾嘗謂之事,未論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
譯:
(3)則余亦迂甚矣哉。2分)
譯:
答案:(1)譯:韓公的,振起了八個朝代以的衰頹(風)。
(2)譯:所以我曾經(jīng)說寫的事情,不說別的,必須首先去除它的俗氣才行。
(3)譯:那么我也迂腐得厲害啦!
解析:本題考查對言句子的翻譯。三個句子,難度不大。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找準采分點:“之”“起”“衰”,注意“衰”形容詞作名詞;“謂”“其他”“去”“其”“可”, 注意“其他”古今同義;“甚矣”“哉”,一定要譯到位。
十二.(湖北)閱讀下面的言,完成10—12題。
諫成帝營陵寢疏
[西漢]劉向
臣聞賢圣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孝皇帝居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石為槨,豈可動哉!”張釋之進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①南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有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
孝寤焉,遂薄葬,不起墳。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作,自黃帝始。黃帝葬于橋,堯葬濟陰,丘隴皆小,葬具甚微。、武、周公葬于畢,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圣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余年,越人發(fā)之。秦始皇帝葬于驪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之作未成,而周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shù)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nèi)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無德寡知,
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fā)掘必速。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
然可見矣。
陛下即位,躬親節(jié)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莫不稱賢明。及徙昌陵,增埤為高,積土為,發(fā)民墳墓,積以萬數(shù),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之德,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孝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始皇增厚藏,以侈生害,足以為戒。初陵之模,宜從公卿大臣之議,以息眾庶。
(選自《漢書•楚元王傳》,有刪改)
【注】①錮:用金屬溶液填塞空隙。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外被項籍之災,內(nèi)離牧豎之禍 離:遭受
B.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離以十萬數(shù) 物故:死亡
D.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 顧:回頭
【參考答案】D
【解析】顧:只是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中,看看是否合乎原的語言環(huán)境。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寫薄葬和厚葬的一組是
A. B.
C. D.
【參考答案】 B
【解析】A項中前一句是寫棺槨之葬的起始;C項兩句都寫厚葬D項后一句不是寫厚葬。
【高考考點】篩選中的信息。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證關(guān)系。
12.下列對原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釋之向漢帝進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
人盜挖開。帝明白了這個道理,最終薄葬。
B.吳王闔閭違背禮制,實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墳高聳,陪葬豐厚。但沒過多
長時間,他們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壞,可悲可嘆。
C.、武、周公、秦穆公,為長久計,實行薄葬,他們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
靡厚葬的人,實際上都是無德寡知者。
D.王侯喪葬之事,關(guān)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儉則吉,奢則兇。因此,作者在末勸說成帝弘揚古帝先人的美德,簡儉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亂君。
【參考答案】A
【解析】 A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覬覦,即使陵寢修建得十分堅實,終會被
人盜挖開”。這句話不是帝最終薄葬的理由。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備考提示】要找出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不少選項是對原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13.請把第三大題言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4分)
(2)其后牧兒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3分)
(3)孝皇帝去墳,以儉安神,可以為則。(3分)
【參考答案】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將其葬于野之中,既無封土堆,又不樹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槨替代這種情況 。
(2)在這之后牧童丟失了羊,羊進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著尋找羊,不小心失火燒了始皇的棺槨。
(3)孝皇帝放棄了筑墳的禮節(jié)而簡單地埋葬,用節(jié)儉安定神明,可以把這作為準則
【解析】(1)句的重點詞語“厚衣”“封”“樹”詞類活用。(2)句的重點詞語“亡”“求”“其”。 (3)句的重點詞語“去”“墳”“神”“則”省略句。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
【備考提示】言翻譯要粗知全大意,把握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推導,不拘泥于原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我聽說圣賢的君王,廣博地觀察事物的始終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這然就能是非分明。孝帝住在霸陵,回頭對群臣說:“用北的石作為棺?,哪里能動得了!”張釋之進言說:“假使棺?中有讓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屬溶液填塞南還是會有空隙,假使棺?中沒有讓人想要的,即使沒有巨石做成的棺?,又有什么擔憂的呢?”死去的人沒有終點,而國家卻有興亡,所以張釋之的話,是保證國家千秋萬代的計劃啊。孝帝明白了,于是選擇薄葬,不修建如般高峻的陵寢。
《周易》說:“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蓋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墳堆,不種樹木(或做標記),后的圣人改用棺?。”棺?的制作,是從黃帝開始的。黃帝埋葬在橋,堯埋葬在濟水的北邊,父母都很小,隨葬的東西都很少。王、武王、周公埋葬在畢,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宮祈年館下,都不在勢高聳的地方。這些圣明的帝王、賢明的國君和聰明之士,是為國家的千秋萬代深遠的總體謀劃,獨到的考慮啊。等到到了吳王闔閭,違背周禮進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國人挖開了他的墳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驪的頂,下面用三泉禁錮,上面堆上高高的墳土,那高度達五十多丈,周邊環(huán)繞有五里多,他用水銀做江海,用黃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勞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驪的墓地修建還沒有完成,而周圍(一說周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lǐng),即周)的百萬軍隊已經(jīng)到了驪腳下了。項羽焚燒了他的宮殿和新修的廟宇,前往的人都進行發(fā)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丟了羊,羊進入到了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燒了里面的葬槨。從古到今,厚葬沒有像秦始皇那么豐厚的了,然而幾年之間,外部遭受了項羽的焚燒的災難,內(nèi)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禍患,這不是太悲哀了嗎!因此,道德月崇高的埋葬越是簡單,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沒有道德缺少知識的,他的埋葬越豐厚,建立的墳墓越巍峨,修建的宮殿廟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從這里看,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與壞,非常明顯地顯現(xiàn)出了。
陛下即位之后,親自踐行節(jié)儉之風,最初修建陵寢,那規(guī)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沒有不稱贊君王賢明的。得到遷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度,積土形成陵,挖開百姓的墳墓,累計起要用萬計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限定時間加速完工,耗費了上億百萬多的錢財,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著的在地上愁怨,他們的怨恨之氣感動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饑荒,死去和背井離鄉(xiāng)的人要用十萬計算,我很是為他們傷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愛十分美好而深厚,聰明智慧疏放曠達超過世人,應該弘揚漢朝天子愛民的美德,提高劉姓天子的美政,光大顯耀五帝三王的遺風,卻只是和殘暴秦國暴虐君主競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誰的墓地更高大,這違背了賢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國家千秋萬代的安寧,我私下里替陛下您感到羞恥。孝皇帝不起墳堆,實行薄葬,因為節(jié)儉而使靈魂安息,可以作為您的榜樣;秦始皇增加陵寢的高度,埋下優(yōu)厚的寶物,因為奢侈產(chǎn)生禍患,足夠用作為警戒的。修建墓地的規(guī)模,應該聽從大臣們的公議,而讓萬民得到休息。
十三.(廣東)閱讀下面的言,完成5—9小題。
東鄉(xiāng)羅提督戰(zhàn)功,見于《圣武記》者詳矣。其智能亦自可韜,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公嘗率兵入南,搜余賊,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晨必發(fā)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明晨俟群猴,縱之去,皆驚走。后不復至。
官夔州游擊,夔關(guān)臨峽,水迅急,瞬息千里,鹽梟至則鳴金叫呼,越關(guān)以過,船皆設(shè)炮械,兩旁系大竹,彎如弓,他船追及,斷系發(fā)之,船必覆,人莫敢攖。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guān)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
羅少亡賴,數(shù)行竊,令捕之杖斃,棄諸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投身軍營,驍勇冠絕儕輩。當趙金龍之亂,羅受命,與總督盧公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以尚書宗室禧恩督軍,未至,諸公議待禧至,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遂違眾一戰(zhàn),殲賊且盡。
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并請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過門曰:“有方可救,但得錢三十千乃能配藥。”羅自念貧窶,安得三十千錢,語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茍鬻汝,得錢買藥,則兩活矣!逼奁鴱闹,病果瘳。
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至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選自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 痛苦
B.明晨俟群猴,縱之去 騰躍
C.官夔州游擊,夔關(guān)臨峽 做官
D.抵關(guān)適斷,船不能行 碰到
【答案】C
【考點】本道試題考查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含義,能力等級為B(理解)。
【解析】A項中“苦”在此處應是形容詞意動用法,可解釋為“以……為苦”或“為……而感到痛苦”。 B項中的“縱”根據(jù)上下判斷,應為“放縱”。C項的“官”字本為名詞,名詞在句首且不為主語(詞句主語為羅提督),那它就必須活用,此處活用為動詞,做官;D項中,現(xiàn)代漢語中仍有“抵達”一詞,“抵”的意思是“到達”,其后接“關(guān)”,則為達到關(guān)隘處。考生在作答此題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常見言實詞在中的含義”中的“在中”這一限制語,從翻譯的角度判斷實詞含義,而并非實詞本身具有的某一個詞意決定對錯。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其智能亦自可韜 語其妻曰……
B. 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 越關(guān)以過,船皆設(shè)炮械
C. 令捕之杖斃,棄諸野 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D. 遂違眾一戰(zhàn),殲賊且盡 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
【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言虛詞在中的意義與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
7.下列各句組,都能表現(xiàn)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是( )(3分)
①公嘗率兵入南,搜余賊 ②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
③侯船過,隨而鋸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軍營
⑤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 ⑥得錢買藥,則兩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篩選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解析】篩選信息的基礎(chǔ)是對有個大致的理解,并且在各個細節(jié)部分有能力進行推敲,這樣才可以將對應的信息找準。本題中的①句客觀陳述羅提督以前的帶兵搜賊之事,沒有顯示其足智多謀;②句是寫羅提督驅(qū)猴的巧妙的方法,這個說明了其足智多謀;③句制服鹽梟的措施,能表現(xiàn)之;④句寫羅提督被杖刑后不再為非作歹而是投身軍營,不能表現(xiàn)足智多謀;⑤句用羅提督對戰(zhàn)情的合理揣測,并據(jù)此發(fā)兵一舉克敵,此可以說明其足智多謀;⑥句為賣妻救命之語,中亦云“不足訓”,故不能說明之。
8. 下列對原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南的一個村子里,群猴偷吃莊稼,村民深受其害。羅提督巧用計策,幫助他解決了猴患。
B. 為了對付鹽梟,羅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屬避其鋒芒,暗中襲擊,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
C. 羅提督年輕時曾經(jīng)誤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趙金龍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D. 羅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諱那段行竊經(jīng)歷,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
【答案】D
【考點】本道試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作者在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等級為C級(分析綜合)。
【解析】歸納題需要注意的是選項中 “無中生有”的內(nèi)容,做題時要充分比照原,以求理解的全面正確。A、B、C在原都有所涉及,D項“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有誤,原沒有寫到他讓別人提醒自己一事。
9. 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段斷句。(4分)
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至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答案】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考點】本題考查“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
【解析】做斷句題時,整體感知非常重要,從大局著眼,從小處入手,注意動詞的分布,根據(jù)動詞確定主賓的位置,再聯(lián)系虛詞與固定句式進行劃分,此題主語為“羅”,第一句動詞在“官”,根據(jù)虛詞“乃”(就)確定“游擊”為“官”的賓語,則“羅既官游擊”斷句。其他同理可得。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
②并請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
①羅公招募擅長游泳的人,(讓他們)拿鋒利的鋸子隱藏在上游的水中。
②(羅)并且延請讀書人一一記敘那些事情,實在是個不尋常的男人。
【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言虛詞在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譯中的句子”,能力等級為B級。
【解析】第①小題,“募”“者”“上流”和省略句為得分點,“募”譯為“招募”,“者”譯為“……的人”,“上流”譯為“河的上游”, “持利鋸”的主語是“善泅者”,因此在翻譯的時候,要將被省略的主語補全。此題重點考查了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言特殊句式兩個考點。
第②小題,“歷”“其”“洵”及判斷句為得分點,“歷”譯為“全面”,“其”譯為“他的(羅提督的)”,“洵”譯為“確實”或“誠然”,此處為通假字,通“恂”。同時,此句中有二處省略,“并請”前應該要補出主語“羅提督”;“洵”前面要補出主語“他”,“也”是判斷句的標志,也應該翻譯出。
【參考譯】
東鄉(xiāng)羅提督的戰(zhàn)功,在《圣武記》中已經(jīng)被記述得很詳細了。他的智力與才能之多但也是懷才不露,并不只是憑借武力稱霸一時。羅公曾經(jīng)帶領(lǐng)士兵深入南,搜尋漏網(wǎng)之賊。南村民不堪群猴偷吃糧食之苦,每天早晨都發(fā)射火器恐嚇猴群。羅公知道村民們發(fā)射火器嚇猴的原因之后,命令他們抓獲一只猴子并將猴子的毛剃光,又在猴子的臉上畫上大眼睛等,將猴子扮成丑陋的妖怪的樣子。第二天等猴群之后,就將這只畫了臉的猴子放歸猴群,猴子都驚嚇得四處逃走。以后再也沒有過。
羅提督任職夔州游擊之時,夔州的關(guān)隘臨近峽谷,上流水迅猛湍急,眨眼流瀉千里之遠,鹽梟(私自販賣食鹽的團伙,通常配備武裝)到這里總是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地越過關(guān)卡離開夔州,他們的船都設(shè)有火炮槍械,船的兩旁綁著大竹子,彎彎的像弓一樣,如果有其他的船追近他們,他們就砍斷繩索發(fā)射竹箭,追船必定會傾覆,因此沒人敢抓他們。羅公招募擅長泅水的人,(令他們)手拿鋒利的鐵鋸藏在上游的水下,等鹽梟的船經(jīng)過,就依附在船身并且鋸損船舵。鹽梟的船到達夔州關(guān)時船舵恰好就斷了,船不能繼續(xù)前進,又撞到暗礁而損壞,羅提督將他們?nèi)孔カ@。
羅提督小的時候很無賴,屢次行竊,官府下令抓捕他后杖刑至死,并將他拋尸野外。半夜里,羅提督醒,爬行到一個老婦人的家中,老婦人細致地照顧了他。于是,他就不再行竊,投身到軍營去了,在軍營里他的驍勇善戰(zhàn)在同輩中實屬第一。在趙金龍叛亂的時候,羅提督受命平亂,和總督盧坤前往平定趙金龍。趙金龍等叛賊已經(jīng)被圍困,將要被捉拿到手。當時宣宗派尚書宗室禧恩監(jiān)督軍隊,但是他遲遲沒有到,諸位將領(lǐng)商討決定仍然繼續(xù)等待禧恩到才發(fā)兵,羅提督說:“如果圍困趙金龍過久,我們的軍隊會懈怠,叛賊肯定會趁勢逃走!庇谑橇ε疟娮h發(fā)兵征戰(zhàn),將叛賊殺得差不多片甲不留。
羅提督每次都會和人說他以前做過竊賊這樣的事,沒有一點避諱,并且請人將他的事跡全部記述下,他確實是一個奇特的男人。他參軍后才娶了一房妻子,忽然得了一種怪病,用了很多的方子都沒有治好。有一個道長拜訪他說:“有一個方子可以救你,但是需要三十千的錢才能給你配藥!绷_提督自忖家里沒有錢,從哪里獲得三十千的錢呢?就對他的妻子說:“我現(xiàn)在病得要死了,你也會被餓死。如果把你賣掉,換一些錢買藥,那么我們兩個都可以活下。”他的妻子哭著聽從了他的建議,他的病后果然痊愈了。
羅提督任職游擊之后,就派人找他的妻子,并且用很多的錢將她贖回,他們破鏡重圓,他就像當初恩愛自己的妻子,用報答妻子賣身救夫的意氣。這事不足以成為典范去效法,但是看到世間很少有與妻子共同經(jīng)歷艱難困苦的男子,他們一旦富貴之后,就會討厭拋棄自己的妻子,他們與羅提督在對待妻子薄情厚恩方面不是一點點的差距啊。羅提督天生是豪杰之士,行事光明磊落,怎么能用衛(wèi)道士們的標準要求他呢?
十四.(福建)言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言,完成2~5題。
小孤新修一柱峰亭記 [元] 虞集
延?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吳幼清先生于臨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澤,明日,登小孤,觀其雄特險壯,浩然興懷,想夫豪杰曠逸名勝之士,與凡積幽憤而懷感慨者之登茲也,未有不廓然樂其高明遠大而無所留滯者矣。
舊有亭在半,足以納百川于足下,覽萬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終日。石級盤旋以上,?結(jié)②堅縝,闌護完固,登者忘其險焉。蓋故宋江州守臣厲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毀,聚足③以涉,顛覆是懼。
至牧羊亭上,芫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時,彭澤邑令咸在,亦為赧然愧,?然怒,奮然將除而治之。問守者,則曰:“非彭澤所治境也!蹦讼嗯c憮然而去。 明日,過安慶,府判李侯維肅,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夫所謂‘一柱’者,將以卓然獨立,無無所偏倚,二震凌沖激⑤,八面交至,終不為之動搖;使排天沃日之勢,雖極天下之驕悍,皆將靡然委順,聽令其下而去。非茲峰其孰足以當之也耶!新亭崢跳在吾目中矣,子當為我記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數(shù)十年,歷為郎官,謂之舊人⑥,雅有高材,以直道剛氣自持,頗為時輩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憤其不足,候不屑也。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損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當為,即以為己任,推而知其當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為無疑矣。
(選自《道園學古錄》卷七,有刪節(jié))
【注】①某:我。 ②?結(jié):磚塊建筑。 ③聚足:登臺階一步一停。 ④徒倚:回走動。⑤震凌沖激:指江水侵凌撞擊。⑥舊人:有資歷的老臣。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舟次彭澤 次:排列
B.蕪穢充斥 穢:雜草
C.乃相與憮然而去 憮: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答案】A
【解析】需要結(jié)合原語言環(huán)境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A項“次”解釋做動詞“排列”在中講不通,在本句中應該解釋為動詞“停留”。 本題的誤區(qū)在于考生對言實詞的把握過于僵化,不能和語言環(huán)境結(jié)合起理解,而誤認為A項正確。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言實詞和虛詞在中含義。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前后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中,看看是否合乎原的語言環(huán)境。
3.下列句子陳述的內(nèi)容與“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組是(3分)
①召吳幼清先生于臨川
②登者忘其險焉
③日就圮毀
④府判李侯維肅,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為無疑矣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題要把握住選擇標準,即題干中“與‘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組”。①句寫的是作者到臨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與新修一柱峰亭沒有關(guān)系;②句表現(xiàn)的是作者登的感受。⑥句介紹的是李侯的胸懷與氣魄,雖說與新修一柱峰亭有關(guān)系,但非直接關(guān)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機和發(fā)起人,故有直接關(guān)系。本題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帶①②⑥的選項均可以排除。
【高考考點】篩選中的信息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證關(guān)系。照應上下,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要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guān)鍵詞、“正面”、“側(cè)面”等詞語。
4.下列對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孤腰有個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厲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到小孤,發(fā)現(xiàn)牧羊亭破敗不堪,認為是彭澤縣令失職所致。
C. 李維肅想將新亭更名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剛氣”的個性。
D.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達了對新任府判李維肅有所作為的期待。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題要審準題,找出“不正確的一項”,從原“是時,彭澤邑令咸在,亦為赧然愧”可知是因為牧羊亭破敗不堪,在場的彭澤縣令認為是自己失職所致,羞得無地自容。作者在此并無任何指責彭澤縣令失職之語,故B項信息乃無中生有,所以是錯誤的。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備考提示】要找出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 有個別選項是對原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5.把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3分)
譯:
(2)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3分)
譯:
【答案】(1)我為你新修那座這亭子,并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
(2)(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jù)(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
【解析】第(1)題翻譯時要注意“新”是形容詞作動詞“新修”;“更”是動詞“重新”,“題”也是動詞為“命名或題名”的意思;“可乎”表反問語氣,也要體現(xiàn)出。第(2)題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主語“我”。本題的難點為虛詞“以”字的用法!耙浴痹谶@里作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譯為“憑、根據(jù)”等。“少”為通假字通“稍”,可譯為“約略、大概”等。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中句子
【備考提示】言翻譯要粗知全大意,把握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的含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推導,不拘泥于原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言譯】
延?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臨川征召吳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澤,第二天登小孤,看到小孤的雄偉突出,驚險壯觀,頓時有一股浩然之氣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曠放逍遙于水名勝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積憤懣而懷有感慨的人,當他們登上小孤時,都會覺得心胸開闊,樂于那樣眼界高明,目光遠大,而沒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憤感慨了。
從前在半腰有一亭,駐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腳下容納天下的流水,從這一角放眼廣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續(xù)一整天。石階盤旋而上,以磚石砌成,堅實而細密,路旁欄桿扶手完好堅固,登者并不覺得它有危險。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厲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誠,任憑這亭子一天天倒塌毀壞。石階每登一級,都要等兩腳站穩(wěn),就怕倒塌傾覆。到了牧羊亭,發(fā)現(xiàn)亭子荒蕪骯臟不堪,竟使人一點不能在亭上停留。此時彭澤的官員們都在場,他們也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鏟除荒穢,把亭管好。詢問守亭者,則說:“小孤不屬彭澤縣管轄!庇谑谴蠹抑缓煤譄o奈地離開。
第二天經(jīng)過安慶,府判李維肅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關(guān)亭子的情況告訴他。他說:“那是我管轄的地方,我為你新修那座這亭子,并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所謂‘一柱’,就是要卓然獨立,不偏側(cè)哪邊,也不倚傍什么,各種打擊破壞勢力,從各方面一起涌,始終不為之動搖。具有排斥上天,澆灌太陽之氣勢,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驕橫強悍的力量都使出,都會倒下馴服,在一柱亭下聽從它的命令而離開,沒有這座峰,如何能抵擋上述強大勢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經(jīng)在我心目中了。您應該為我寫一篇記!
李維肅是真定人,在朝廷當官幾十年,歷次擔任?官,被人稱為老派人物(行動與操守不合時宜),儒雅且很有才華,為人正直有骨氣,頗為時人所排擠。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對于起用李維肅擔任府判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不夠資格。李侯不屑與他們計較。(我)體察李維肅給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據(jù)(此)約略看出他的為人。只是區(qū)區(qū)一亭,對郡的治理并沒有大的利害影響。到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維肅只要認為自己應該做的,必已此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對于興辦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夠有所作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9886.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鑒賞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總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