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廣東高考語文試題 (WORD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12年廣東高考語試題 (WORD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

本試卷共8也,24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卷前, 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 號,座位 B鉛筆將試卷類型()應位置上。
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現在他的題組好對應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 共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桅桿/宮闈 聒噪/恬靜 模具/模范

B.清雅/菁華 旖旎/綺麗 處所/懲處

C.歧視/躋身 橄欖/鳥瞰 角斗/角色

D.贗品/鷹犬 殉情/徇私 參謀/參差

2.下面語段中劃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最近400年的突飛猛進,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涇渭分明,不再神秘。人們不再敬畏自然,憑借手中的科學技術,肆意改變環(huán)境。人們漸生狂妄,爭相掠奪自然、破壞自然,把一個本不算大的地球折騰個底朝天。人類在發(fā)展中墮落,在違背自然中自掘墳墓。忤逆自然的人類將無法在大自然里頤養(yǎng)天年。

A.涇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頤養(yǎng)天年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國科學院最近研究復習, 退縮,湖泊的面積 性增大,引起了

B.長江中的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確定的全球瀕危物種之一,再不加以保護,15年后將會滅絕。

C.專家認為,我國人均飲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農藥不溶于水,茶葉中即使有少量的農藥殘留,泡出的茶湯中也會農藥含量極低,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

D.今年廣東天氣形勢復雜,江西、北江可能出現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險在前、預警在前,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藝術家富于感情,單憑直覺思維;他恍然大悟,無需推理。

②這種看法未免失之武斷,甚至是錯誤的。

③ 真正的科學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當的想象力,有時還會越過復雜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則,他的他科學研究也會受到影響。

④人們習慣把藝術和科學說成是毫無內在聯(lián)系的完全不同的東西

⑤真正的藝術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當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為;否則, 創(chuàng)作就會受到影響

⑥ 相當冷靜,光靠理性思維;他遵循論證,無須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二、本大題7小題 ,共35分。

下面的言,完成5~9小題。

陶澍 ,字云汀 ,湖南安化人 。嘉慶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遷御史、給事中。澍疏?河工冒濫,及外省吏治積弊,尋南漕,革陋規(guī),請浚京口運河,二十四年,出為川東道?偠绞Y攸 薦其治行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 巡撫。安徽庫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領。澍自為藩司時,鉤核檔案,分別應 、應償 應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糾葛,豁然一清。瀕江水災,購米十萬石,勸捐數十萬金,賑物核實,災民賴之無失所。又懷遠新漲沙淵阻水,并開引河,導之入淮,淮水所經,勸民修堤束水,保障 于鄉(xiāng)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經吏役, 不出易,不假貸 捐,略如社倉法二去其弊

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旌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俗。

道光五年,調江蘇。先是洪澤湖決,漕運梗阻,協(xié)辦大學士和陳海運廁,而中外分議撓之,澍毅然已身任 ,親赴上海,籌雇商船,體恤商艱 ,群情踴躍。是竣,優(yōu)詔褒美,賜花翎。

江蘇頻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暢。疏言:“太湖尾閭在吳淞江及劉河、白茆河,而以吳淞江為最要。治吳淞江以通?跒樽钜!庇谑且院_\節(jié)省銀二十余萬興工,擇賢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時,條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陽河,將以次舉劉河、白茆、練湖、孟瀆諸工。后在總督任,與巡撫林則徐合力悉加疏浚,吳中稱為數十年之利,語詳則徐傳。

晚年將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風痹③,未竟其施。后咸豐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遣疏上,優(yōu)詔軫④惜,稱其“實心任事,不避嫌怨”。

勇為,胸無城府。用 治漕、治鹽,并賴 生 愈 、黃冕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 皆識之未遇,結為婚姻,后俱為

(選自《清史稿?陶澍傳》,有刪節(jié))

【注】①漕:水道運糧。②社倉法:用義倉積谷備荒的方法。③風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癥。④軫:痛。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陶澍就擢巡撫 擢 :升遷

B 分別應劾 ,應償,應豁 豁: 免除

C將以次舉劉河 ,白茆, 練湖 ,孟瀆諸工 舉 : 推舉

D后咸豐中乃卒行之 卒 :最終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出為川東道 于是三十余年 之糾葛,豁然一清

A. B

結為婚姻 并開引河,導之入淮

災民賴之無失所 澍毅然以身任

C. D

淮水所經,勸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運節(jié)省銀二十余萬興工

7下列各句編為四組,都能具體表現陶澍“實心任事”的一組是 (3分)

①總督蔣 薦其治行為為四川第一 ②瀕江水災,購米十萬石,勸捐數十萬金

⑤澍見義勇為,胸無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8.對下列原有關內容的分析河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陶?調查了安徽的財務賬目,解決了財務上的難題;他還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壩以防止水災。

B.陶?在擔任安徽巡撫的時候,在各縣鄉(xiāng)村設置了豐備倉,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獻,豐備倉種的糧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貸。

C.道光五年,在漕運受阻的時候,陶?首先倡導了以海運代替漕運。

D.陶?除了有很強的辦事能力外,還善于發(fā)現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為現代漢語。(10分)

(1)歲歉備賑,樂歲在捐,略如

(2)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俗。(3分)

(3)晚年將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奉弊,未竟其施。(3分)

10.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余杭四月

[元]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

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②。

【注】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 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 頷聯(lián)在寫景上多種表現手法。 指出其中一種并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體現在詩中哪些地方?請簡要分析。(4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_______,不亦樂乎?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論語》)

(2)________,_________,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3)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__。ǘ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

(4)家貧,________,_______,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宋濂《送東陽馬升序》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字,完成12-15小題。

要建立新人生觀,除了養(yǎng)成道德的勇氣而外,還要能負起知識的責任(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本責任是人人都有的,無論是耕田的、做工的、從軍的,還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責任。為什么我要特別提出“知識的責任”講?知識是人類最高智慧發(fā)展的結晶,是人類經驗中最可珍貴的寶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備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識機會的人,都可說是得天獨厚、享受人間特惠的人,所以都應該負一種特殊的責任。而且知識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揮物質生活的原動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最高標準。倘使有知識的人不能負起他特殊的責任,那他的知識就是無用的,不但無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識是人間的罪惡;因為這是阻礙或停滯人類化的發(fā)達和進步。所以知識的責任問題,值得我們加以嚴重的注意。我們忝屬于所謂知識分子,尤其覺得這是一個切身問題。

  所謂知識的責任,包含三層意義。

  第一是要有負責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夢想,而是搜集各種事實的根據,加以嚴格邏輯的審核,而后構成的一種有周密系統(tǒng)的精神結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稱為成熟的思想;強不知以為知,更不能稱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須要經過邏輯的陶熔,科學的鍛煉。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斷的勞苦工作者。“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他的求知的活動,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偉大成熟的思想,以領導一世的思想。思想家都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的。他們?yōu)榍笳胬矶墒艿臓奚,決不亞于在戰(zhàn)場上鏖戰(zhàn)的犧牲。拿科學的實驗說。譬如在實驗室里試驗炸藥的人,被炸傷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調查地質、生物、人種的人,或遇天災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盜匪蠻族殺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們從這種艱苦危難之中得到的思想,自然更覺得親切而可以負責。西洋學者發(fā)表一篇學術報告或論,都要自己簽字,這正是負責的表現。

  其次是除有負責的思想而外,還要能對負責的思想負責。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則一旦得到以后,就應該負一種推進和擴充的責任。真理是不應埋沒的,是要發(fā)表的。在發(fā)表以前,固應首先考慮他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發(fā)表;但是既已考慮發(fā)表以后,茍無新事實新理論的發(fā)展和修正,或是為他人更精辟的學說所折服,那就應當本著大無畏的精神把他更尖銳地推進,更廣大地擴充。我們讀西洋科學史,都知道科學家為真理的推進和擴充而奮斗犧牲的事跡,真是“史不絕書”。譬如哥白尼最先發(fā)現地動學說,說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圍運行,就因此受了教會多少的阻礙。后布魯諾出,繼續(xù)研究,承認了這個真理,極力傳播,弄到觸犯了教會的大怒,不僅是被捕入獄,而且被“點天燈”而死。伽利略繼起,更加以物理學的證明,去闡揚這種學說,到老年還鐵鎖鋃鐺,飽受鐵窗的風味。他們雖受盡壓迫和困辱,但始終都堅持原的信仰,有“鼎鑊甘始飴,求之不可得”的態(tài)度。他們雖因此而犧牲,但是科學上的真理,卻因為他們的犧牲而確定。像這種對于思想負責的精神,才正是推動人類化的偉大動力。

再進一層說,知識分子既然得天獨厚,受了人間的特惠,就應該對于國家民族社會人群,負起更重大的責任。世間亦唯有知識分子才有機會去發(fā)掘人類化的寶藏,才有特權去承受過去時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遺產。知識分子是民族最優(yōu)秀的分子,同時也是國家最幸運的寵兒。如果不比常人負更重更大的責任,如何對得起自己天然的秉賦?如何對得起國家民族的賜予?又如何對得起歷代先哲的偉大遺留?知識分子在中國向稱為“士”,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身為知識分子,就應該抱一種舍我其誰至死無悔的態(tài)度,去擔當領導群倫繼往開的責任。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知識分子的責任尤為重大。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必須有這種抱負,才配做知識分子。

(選自羅家倫《歷史的先見》,學林出版社,有刪改)

12-13題為選擇題,請再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意的兩項是 (5分)

A.負起知識的責任,是為了建立一種新的人生觀,養(yǎng)成道德的勇氣。

B.有求得知識機會的人,都應負起一種特殊的責任。

C.有學者簽字的學術報告或論就是負責的思想。

D.歷史上的一些知識分子在堅持真理時不懼犧牲,是出于對知識的責任感。

E.中用布魯諾、伽利略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科學真理的發(fā)現推動了人類化的進步。

13.根據意,下列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識,如果不能“指揮物質生活”,同樣不能稱作知識分子。

B.從艱苦危難之中得得思想總是讓人覺得親切,因此是負責的思想。

C.某科學家經過嚴密的論證,得出了劃時代的科學真理,雖然一直沒有拿出發(fā)表,但他同樣是對國家民族社會負責的知識分子。

D.擁有天然的稟賦、國家民族的賜予、歷代先哲的偉大遺留,這樣的人就配稱作知識分子。

14.作者認為,知識分子“還要能對負責的思想去負責”。請指出兩個“負責”的不同意思。(4分)

15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袁隆平經過長期實驗與探索,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稻種;并且克服重重困難,向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稻。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面對世界范圍的糧食短缺問題,又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新題。依據意,分析袁隆平怎樣負起了“知識的責任”。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學類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與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學類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字,完成16-18題。

荷葉

韓開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時節(jié),順著黃的皺褶一路前行,層林盡染,草黃楓紅,間雜粉墻黛瓦,古徽州果然氣派非凡。到得村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泓碧水,宏村以它特有的方式迎接遠道而的客人,一條小道筆直穿過湖心,箭一般從村中射出,箭桿的中間,有座彎月般的石砌小橋名叫畫橋,據說當年李安在此拍攝《臥虎藏龍》,李慕白牽著他的白馬就是從這座小橋上走過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卻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殘荷吸引,腦海中瞬間浮現的竟是曹老先生筆下的那一片段,恍惚間,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雙對著殘荷發(fā)癡的憂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長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機緣在湖邊的書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撐著一把油紙傘,順著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著石雕的窗欞,臥聽雨打殘荷,該是多么愜意的享受啊。

③其實,我倒并不是沒有親耳聆聽雨打殘荷的機會,相反卻有許多,我在張洪中學讀初中的時候,學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沒人去管它,任由滿塘的荷葉自生自滅。然而我終究只是個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樣冰雪聰明,所以聽雨打殘荷的次數雖然不少,缺從未聽出過什么詩意。

④與枯萎的殘荷相比,我更加喜歡夏日的新荷,光鮮潔凈,綠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賞心悅目,勃發(fā)著無窮的生命力。中午或是傍晚,會有一些或紅或綠的蜻蜓、豆娘前參觀,它們或許是被這荷塘滿目的綠迷住了,繞著圈不停地飛,遲遲不肯離去,飛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落下它們的小飛機,歇歇腳;身上穿著黑黃條紋套衫的小青蛙,也從水里冒出頭,用它那著名的蛙跳,雙腿一蹬,奮力一跳,一下子便躍上了荷葉的表面,濺起一串水滴,滴溜溜地匯聚到荷葉的中心,凝成一顆又圓又亮的大水珠,映著太陽的光輝,像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它們許是把這一張荷葉當成了運動場,鼓著大腮幫咕呱咕呱不停地叫,呼朋引類;還有一些黑脊背的魚,在荷葉撐起的大陽傘下悠閑自在地游游去,間或舉起大尾巴,在平靜的水面上使勁一擊,發(fā)出潑剌剌的一聲響,濺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便一頭扎進水底,再也不見了。

⑤這樣的季節(jié),最快樂的自然還是孩子,從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綻開它美麗的笑臉時起,就會不斷有孩子順著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學著在水面上那群嬉戲的鴨仔的樣子,把鼻子一捏,頭往下一低,雙腿一蹬,便潛進了水底,上的時候,手里總會多出一截細嫩甜香的花香藕,臨了上岸,還不會忘記摘一片荷葉頂在頭頂。有時候也玩打水仗游戲,學著電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樣,頂著一片荷葉,手里端根樹枝,一只眼閉著,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時還要發(fā)出“叭”的一聲伴音。

⑥少年的記憶,除了玩耍,大多數還是和味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關于荷葉,也是如此。跟藕、蓬比起,荷葉在入口即食這方面,自然是差了許多,不可同日而語,但它也有獨到之處,是藕、蓬等所不具備的,比如它可包裹食物。我祖父在世的時候,經常會去李口、羅圩趕集,他有個習慣,趕集的時候總會帶上一張荷葉,或干或鮮,隨季節(jié)改變而有所不同,回的時候,總會變戲法般從懷里掏出一只荷葉包,里面包著的有時是幾片鹵豬頭肉,有時是兩根油條?此押扇~包在方桌上攤開,斟上一杯芋干沖子(我老家人對芋干白酒的稱呼),咂上一兩口白酒,拈上一小片豬頭肉,眼便微閉起,很享受的樣子,有時他也會用筷子夾一小片肉丟進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夾雜著荷葉的清香。長大后讀明清小說,見到許多關于市井場景的,才知道,原這用荷葉包熟食的舉動,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創(chuàng)。

(選自《2010散》,人民學出版社,有刪改)

16.開頭宏村對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17.結合,分析“我”為什么喜歡夏日的新荷。(5分)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見到了殘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認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進行分析。(6分)

(二)實用類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字,完成19-20題。

寂寞出學問

——《解放周末》對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

昨天是第25個教師節(jié)。復旦大學向全體教師發(fā)出致謝和倡議,感謝在學術領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師們,并倡導一種甘做“冷板凳”的治學精神。

這種倡導,關乎復旦,又不止于復旦;關乎教師,也不止于教師。

下面是記者對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教授的專訪。

記者:在教師節(jié)這一天,復旦大學為何向全體教師發(fā)出這樣的致謝?

秦:我們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師致敬,不僅尊重教師的一般性勞動,還特別強調一個重點:不能遺忘在學術領域耕耘多年、默默無聞的教師們。這些教師沒有受到媒體的過分關注——被媒體過分關注恰恰做不出學問——因此,容易被遺忘。在這一時刻表達對他們由衷感謝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記者:錢穆先生說過,做好學問,要“潛心十年”。

秦:是的,類似的說法不少。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韓儒林先生就把范瀾先生的治學精神概括為兩句話:“板凳需坐十年冷,不寫半句空。”這種甘做“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堅守學術的精神——無論外面發(fā)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攀登學術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堅守學術。在這個方面,我頗為自豪,因為在復旦大學的歷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學者,他們的精神,是復旦重要的精神遺產之一。

記者:這種精神的確是寶貴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學問?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學問嗎?

秦:這個疑問肯呢過自于現在一種有目共睹的現象:學術考核時,不少教師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幾篇論、好幾部大書,都是在有限的幾年內寫成的。但是,真正在學術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見的論,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的!爸鞯壬怼保挥性趥別天才身上才能發(fā)生。我認為,在現行的考評體制下出現了那么多的“碩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學術規(guī)律的。

記者:也就是說,做學問不得半點浮躁,必須精心求實。其實,“寂寞出學問”也是中國學界長期以形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那么,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這方面,很多學者都有經驗和教誨。做學問,首要的是要有興趣,要有對學問的熱愛。比如,陳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補編》、《全唐詩補編》,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輯錄、?、訂正,是非常細致認真的學問。當年陳先生住房不寬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間,夏天沒有空調,但他又不敢開電風扇,怕吹亂紙頁,只能打著赤膊,揮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很多人說,這多苦啊,我才不吃這個苦呢。實際上陳先生是苦中作樂,這種樂趣,是別人難以體會的。真正熱愛學問的人,即使是在艱苦和寂寞的環(huán)境中,內心也并不孤單,相反,很充實,很幸福。

記者:您倡導學者要甘坐“冷板凳”,顯然與當前浮躁的學術環(huán)境和 的,這不僅僅是學術問題,而且是整個化和社會的問題。在這其中,媒體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認為,在當今的時代,學者和媒體之間應形成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秦:應形成良性關系。媒體要著重宣傳學者的學術精神,恰當宣傳他們取得的學術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學者的私人生活,不要過度把學者放置在社會熱點中。媒體的過度關注會損壞學者。

記者:有不少學者甘心埋首做學問,也有學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動參與公共空間為己任。

秦:確實有好多真正做學問的學者是不發(fā)言的。我們的態(tài)度是,鼓勵學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識在媒體上講點話,關鍵是要有真知灼見,知識分子提出一些意見,對守住社會的良心、主張社會公正,絕對是有好處的。但是,學者在和媒體互動中要守住學術界限。學者可以通過媒體適當傳播學術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傳播掛起鉤,不要使自己成為“媒體學者”。學者不要以為通過在媒體上的頻頻亮相,自己就可以變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對任何事情都能發(fā)表看法的“全才”。這事實上是在降低學術的影響,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載《解放 》第17、18版,有刪改)

19.圍繞“寂寞出學問”,秦紹德從哪三個方面作了倡導。(5分)

20.秦紹德認為,學者“被媒體過分關注恰恰做不出學問”,根據意,怎樣理解這一觀點?(4分)

21.如何理解中所說的“這種倡導,關乎復旦,又不止于復旦;關乎教師,也不止于教師”?結合全,請談談你的理由。(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一下是一家公司發(fā)布的招聘信息,請將這一信息改寫成正式的招聘啟事(以 “本公司”開頭),要求內容準確、層次清晰、表達得體。不超過75個字(含標點符號,電話號碼占兩格)。

帥哥靚女,你大學本科畢業(yè)不?辦公軟件 英語交流順溜不?有沒有駕照?會不會粵語?快看哦,這兒招人 國合資公司,馬上要在“2012亞運會”舉辦的地方廣州開業(yè)咯,F需要行政秘書3名,機不可失,時不再哦。要是有意,可以電話168168,8月31日面試,海心大廈908,不見不散哦。

23.為活躍校園化生活,華南七中學生會舉辦了一個“四季花卉”的攝影作品展,請你為作品展寫一段前言,要求語言鮮明、生動,語意連貫,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60個字(含標點符號)。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字,根據要求。(60分)

醉心于古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 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 ,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化、印度化 化和中國化等多種化交匯地帶。

居里夫人在寫給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說:“你寫信對我說,你愿意生在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則對我肯定地的說過,她寧愿生的晚些,生在未的世紀里。我認為,人們在每個時期都可以過很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體。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0009.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