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三核心突破壓軸仿真試題(七)
地 理 試 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紙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紙上的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qū)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4.保持紙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5.若做選考題時,考生應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并用2B鉛筆在答題紙上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涂黑。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單項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讀圖l,完成1-2題。
1.若X、Y、Z分別表示影響聚落形成的地形、河流和氣候條件,箭頭所指的方向表示條件越越好。①②③④四點中,最能體現帶狀聚落區(qū)位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若X、Y、Z分別表示工業(yè)污染中的大氣污染,水污染
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箭頭方向表示污染越越嚴重。
③點中體現了哪個工廠的污染狀況( )
A.化工廠B.水泥廠
C.造紙廠D.火電廠
“再舒廣袖舞深空,神州玉宇傲蒼穹!苯刂2011年10月20日,已超期服役近半年的嫦娥二號衛(wèi)星從172萬公里外太空中向地球傳回了寶貴的深空探測數據。據此完成3—5題。
3.在嫦娥二號探測過程所輸送回的照片中,可能看到的月貌類型是( )
A.角峰和U形谷B.沖積扇和新月形沙丘
C.火堆和巖漿巖 D.背斜谷和向斜
4.嫦娥二號近距離探月并獲取月貌信息的技術屬于“3S”技術中的( )
A.RS技術 B.GPS技術 C.GIS技術 D.IS技術
5.該季節(jié)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是( )
A.珠江口地區(qū)出現嚴重的咸潮 B.華北平原秋高氣爽,艷陽高照
C.天北坡的牧民在云杉林以上放牧 D.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下表為四地氣溫、降水統(tǒng)計資料,讀表回答6 -9題。
6.表中四地位置,可能位于的地理單元是( )
A.①—一澳大利亞東北部B.③一一法國塞納河流域
C.②一中國東北平原D.④一美國田納西河流域
7.①地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是( )
A.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都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地形以高原、地為主
C.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D.主要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yè)
8.③和②比較,③地月平均氣溫最低值大于②地且氣溫在0℃以上,造成這種差異的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 )
A.緯度高低因素 B.海陸位置因素 C.大氣環(huán)流因素 D.地形因素
9.④地降水特別豐沛的主要原因是( )
A.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
B.位于中緯度地區(qū),臺風活躍
C.河湖眾多,蒸發(fā)量大
D.受暖流影響,大氣中水汽含量豐富
讀下面兩幅區(qū)域圖(圖2),完成10 -12題。
10.對兩圖所示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均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產區(qū)
B.兩地農業(yè)人口比重大,勞動生產率高
C.甲地水熱充足,適宜發(fā)展熱帶種植園農業(yè)
D.乙地草原廣布,農業(yè)地域類型主要為乳畜業(yè)
11.乙圖中①、②兩地的自然帶及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①地:熱帶雨林帶,緯度 B.①地:熱帶草原帶,地形
C.②地:熱帶雨林帶,地形 D.②地:熱帶草原帶,洋流
12.圖中、N是世界著名河流,兩河共同的特征是( )
A.上游多峽谷,落差大 B.下游補給量大
C.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D.支流少,含沙量大
讀圖3“我國華北某地局部地圖”,圖中有四口潛水井;完成13 -15題。
13.該地想通過發(fā)展多種經營發(fā)展農村經濟,可以選擇種植( )
A.甘蔗 B.茶葉C.優(yōu)質梨 D.毛竹
14.圖中水井2的水位,離井口最多為( )
A.20 B.5C.15 D.10
15.如果圖中河流被污染(P點為污染),四口水井中,水質受影響最大的是( )
A.井l B.井2 C.井3 D.井4
廣東省城市布局分為三個都市圈,根據規(guī)劃,在“領頭羊”(廣州、深圳、珠海)的帶領下,珠三角將形成兩條友展主軸、三大都市區(qū),呈網絡狀發(fā)展。兩條發(fā)展主軸分別向香港、澳門延伸,一條是廣深(香港)發(fā)展軸;一條是廣珠(澳門)發(fā)展軸。三大都市區(qū)分別是中部都市區(qū)、東岸都市區(qū)、西岸都市區(qū)。“三圈兩軸”以城市為核心,兩條發(fā)展軸為骨架,都市圈為網絡,它將帶和推進全省的城市化。據此回答16 -17題。
16.三個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點是( )
A.礦產資豐富 B.經濟發(fā)達 C.季風氣候D.水能資蘊藏量大
17.關于目前廣東省城市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兩條發(fā)展主軸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線
B.三個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是我國的經濟特區(qū)
C.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呈現出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較低的特點
D.省內城市化水平表現出明顯的地區(qū)不均衡性
讀圖4,完成18 -19題。
18.生態(tài)農業(yè)將物質和能量多層次循環(huán)利用,圖中①②③分別表示( )
A.畜牧場、沼氣池、耕作業(yè) B.耕作業(yè)、畜牧場、沼氣池
C.沼氣池、耕作業(yè)、畜牧場 D.畜牧場、耕作業(yè)、沼氣池
19.這種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最適宜發(fā)展的地區(qū)是( )
A.東北平原 B.內蒙古草原
C.南方低丘陵 D.黃土高原
20.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2011年全年工作重點之一。下列有關我國人口及人口戰(zhàn)戰(zhàn)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現之一
B.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程度相當高
C.人均資占有量少與我國資分布不均衡有關
D.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可完全消除盲、半盲
我國某市1999年以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圖5是1998—2008年該市人口總數與自然增長率變化示意圖,據此回答21 - 23題。
21.該市人口增長模式屬于( )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長模式 D.增長下降模式
22.導致該市人口總數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會化因素 B.經濟因素
C.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 D.政治因素
23.從98年到08年期間,該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增長與衰退波動 B.全球氣候冷暖變化
C.國家人口政策的影響 D.自然災害的周期性爆發(fā)
讀圖6,回答24 -25題。
24.圖示地區(qū)最典型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移動沙丘 C.沖積平原D.盆地地形
?5.限制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政策D.交通
第Ⅱ卷 非選擇題(3小題洪50分)
26.(13分)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11年4月28日至2011午10月22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在西安(34°N,108°E)瀘灞生態(tài)區(qū)舉行,會期178天。2011西安世園會以“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一一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會徽和吉祥物均命名為“長安花”,取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理念為“綠色引領時尚”,倡導“簡單而不奢侈,低碳告別高耗,回歸自然,不事雕飾,綠色生活成為追求的時尚”。
(1)地理坐標對跖點是指而一點穿過地心的對應點。西安對跖點的地理坐標是 。西安對跖點所在地區(qū) 、 ___等地質災害頻發(fā),其成因是 。對于地球上的“對跖點”說,下列地理現象一定相同的是 。(填正確選項字母)
A.地方時 B.線速度 C.季節(jié) D.晝長
(2)描述西安世園會舉行期間,西安市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特點。(2分)
(3)為讓城市高層住宅的自然通風采光條件較好,要注意樓間距的合理設置,在西安樓高為H的樓房之間,其樓間距至少為 。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經常調節(jié)支架,使正午太陽光線直射集熱板。在一年中,在西安市集熱板與地面夾角的最大值為_ ,最小值為,變動幅度大約是 _。
27.(20分)材料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圖7為某國略圖,表2是該國甲乙兩城多年平均氣候統(tǒng)計資料。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該國不斷承接和發(fā)展新興電子工業(yè),電子工業(yè)在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西北部的莫西卡利地區(qū)有望成為區(qū)域性第一電子工業(yè)園。
(1)該國以哪兩種地形為主?描述該國西部海域等深線的分布特點。(4分)
(2)據圖、表資料比較甲、乙兩城氣溫、降水的異同點,并分析原因。(10分)
(3)分析該國莫西卡利地區(qū)承接和發(fā)展電子工業(yè)的主要有利條件。(6分)
28.(17分)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北亞局部圖及黑瞎子島示意圖。(圖8)
材料二:松花江(哈爾濱河段)多年平均最低日媼、平均降水量、月徑流量統(tǒng)計資料。(圖9)
(1)島嶼按成因分有大陸島、沉積島、火島、珊瑚島等。黑瞎子島屬于____島;甲城市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影響乙、丙鐵路線建設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3分)
(2)根據材料二,分析松花江(哈爾濱河段)的水特征。(4分)
(3)沼澤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jié)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試分析丁處沼澤地形成的原因。(10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1752.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三地理12月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