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名師預測試題及答案
1.以林則徐、魏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開眼看世界”的著眼點在于( )
A.新思想新化 B.歷史地理方面
C.社會制度方面 D.軍事技術方面
解析: 鴉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魏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槍洋炮驚醒,他們認為“夷之長技”在軍事,因此“開眼看世界”的結果是“師夷長技”。
答案: D
2.某中學歷史研究學習小組經過中國近代史的學習后,畫了一幅漫畫(見下圖)。你認為該小組所畫漫畫反映的歷史時代應該是( )
A.鴉片戰(zhàn)爭前 B.19世紀40年代
C.19世紀六七十年代 D.19世紀90年代
解析: 由漫畫中“經學難以抵洋槍炮”看出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故B項合適。
答案: B
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tǒng),又因其主事者以新衛(wèi)舊的本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tǒng)。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賣的,不是批發(fā)的!毕铝心奈粴v史人物具有材料所描述的思想特點( )
A.林則徐 B.曾國藩
C.洪仁? D.康有為
解析:本段材料的關鍵詞是“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tǒng)”和“主事者以新衛(wèi)舊的本意愿”。因為林則徐主張睜眼看世界沒有付諸實踐,洪仁?和康有為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均可排除,所以答案為B。
答案:B
4.嚴復翻譯了英國人赫胥黎的《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
A.倡導社會變革B.鼓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
C.與外國人進行商業(yè)競爭D.適應外國侵略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
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含義,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為,列強加深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必須起自救自強,變革社會,才能擺脫外壓迫,否則落后就要挨打,A項符合要求。
答案: A
5. 1898年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五書》中說:“若詔旨一下,天下雷動,士氣奮躍,海內聳望……如是則庶政盡舉,民心知戴!睆牟牧现型瞥龅姆鲜穼嵉慕Y論是( )
A.變法缺乏理論基礎B.變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C.變法鼓舞了清軍士氣D.維新派沒有認識到變法的復雜性
7.日本福澤諭吉的《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卑创送评,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務運動—新化運動
B.洋務運動—新化運動—政治革命
C.新化運動—洋務運動—政治革命
D.新化運動—政治革命—洋務運動
解析:福澤諭吉主張“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以此對應的是新化運動、政治革命、洋務運動。
答案:D
8.孫中說:“同盟會之主張,創(chuàng)立民國后,則繼之以平均地權,倘能達此目的,則社會問題已解決過半矣。平均地權者,即井田之遺意也!边@里的“井田之遺意”應指( )
A.實行土地私有 B.實行土地國有
C.實行集體耕作 D.實行個體耕作
解析: 題目中提出“平均地權”即為井田之遺意,而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因此選B。
答案: B
9.不久前,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譯本(1920年陳望道翻譯)在東廣饒被發(fā)現(xiàn)。對該書在中國出版,有人評價說:“從此,這個徘徊于歐洲大地上的幽靈到了中國!边@一“幽靈”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有( )
①新三民主義 ②“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劢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④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孫中、毛澤東和鄧小平三位偉人的重大理論成果,引領了中國100多年的革命與建設。三者在理論創(chuàng)新上的共同特點是都堅持( )
A.獨立自主 B.實事求是
C.群眾路線 D.獨辟蹊徑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能力。從三位偉人的重大理論成果及其產生的背景看,他們都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
答案: B
12.
《辭!肥俏覈ㄒ坏臉O具權威的大型綜合性辭典,它的每一次編修,都忠實記錄了歷史發(fā)展和時代前進的腳步。第六版《辭!(右圖)就收錄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條目。如果我們在第六版《辭!分胁殚啞叭齻代表”,不會看到( )
A.它涵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化等各個方面
B.它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C.它在中國共產黨十五大上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D.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
二、非
13.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海國圖志》一書這樣記述:“……六十卷,何所據(jù)?一據(jù)前兩廣總督林尚書所譯西夷之《四洲志》,再據(jù)歷代史志,及明以島志,及近日夷圖、夷語……”
材料二 “……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
——《曾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此其體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薄啊窆仓髡邫嗟闷淦健ㄏ虑,莫要于設議院!
——鄭觀應《盛世危言》
材料四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變法通議》
(1)材料一中的“林尚書”指誰?列舉一件大事說明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貢獻。(4分)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張分別是什么?(8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務運動的哪一致命弱點?材料三在學習外國問題上比材料二有什么進步?(6分)
(4)材料四所說的“變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
解析: 本題以近代思想的演變?yōu)榍腥朦c,考查學生對抵抗派(魏)、洋務派(曾國藩)、早期維新派(鄭觀應)和維新派(梁啟超)等四個派別的主張、影響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題關鍵在于對四個派別相關史實(主張、實踐、影響等)的準確掌握。
答案: (1)①人物:林則徐;②貢獻:虎門銷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
(2)主張:①材料一:“師夷長技以制夷”;②材料二: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③材料三:實行君主立憲;④材料四:變法圖存。(8分)
(3)①弱點:沒有學習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進步:由單純學習外國先進的制造技藝,發(fā)展為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6分)
(4)①意思:實行君主立憲制;②相同:“君民共主”。(4分)
14.研究性學習是新程下所倡導的一種理念和有效學習方式。
某同學在他的研究性學習報告中采用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兩個觀點作為“立論”: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國(思想)化戰(zhàn)線上的斗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思想)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思想)化的斗爭!钡诙霸凇逅摹院,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
請回答:
(1)請為該同學的研究性學習報告加一個合適的題目。(4分)
(2)該同學在論證第一個觀點時,應選擇哪些典型的論據(jù)進行論證?(6分)
(3)在思考第二個觀點時,該同學引用了中共十七大報告中的一則材料:“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才能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闭埢卮穑核眠@則材料將論證什么問題?由此20世紀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兩次理論飛躍是什么?(8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2413.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