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三化學金屬晶體知識點總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金屬晶體都是金屬單質,構成金屬晶體的微粒是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化學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三化學金屬晶體知識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1.幾種化學鍵的比較

類型

比較

離子鍵

共價鍵

金屬鍵

非極性鍵

極性鍵

配位鍵

本質

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形成

相鄰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電子云重疊)與原子核間的靜電作用形成

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間的作用

成鍵條件(元素種類)

成鍵原子的得、失電子能力差別很大(金屬與非金屬之間)

成鍵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相同(同種非金屬)

成鍵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差別較小(不同非金屬)

成鍵原子一方有孤對電子(配體),另一方有空軌道(中心離子)

同種金屬或不同種金屬(合金)

特征

無方向性、飽和性

有方向性、飽和性

無方向性

表示方式

(電子式)

Na+[??]-

HH

存在

離子化合物(離子晶體)

單質H2、共價化合物H2O2、離子化合物Na2O2

共價化合物HCl、離子化合物NaOH

離子化合物NH4Cl

金屬單質(金屬晶體、合金)

2.金屬具有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的原因

(1)延展性: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各原子層就會發(fā)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而且彌漫在金屬原子間的電子氣可以起到類似軸承中滾球之間潤滑劑的作用,即金屬的離子和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仍然存在,因而金屬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2)導電性:金屬內部的原子之間的電子氣的流動是無方向性的,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電子氣在電場中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3)金屬的熱導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由于電子氣中的自由電子在熱的作用下與金屬原子頻繁碰撞的緣故。

3.金屬導電與電解質溶液導電的比較。

運動的微粒

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

溫度的影響

金屬導電

自由電子

物理變化

升溫,導電性減弱

電解質溶

液導電

陰、陽離子

化學變化

升溫、導電性增強

4.影響金屬熔點、硬度的因素

一般地,熔點、硬度等取決于金屬晶體內部作用力的強弱。一般來說,金屬原子的價電子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小,金屬晶體內部作用力越強,因而晶體熔點越高,硬度越大。

5.金屬之最

(1)在生活生產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一般是鐵與碳的合金);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Al);

(3)自然界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是銫(Cs);

(4)最穩(wěn)定的金屬單質是金(Au);

(5)最硬的金屬單質是鉻(Cr);

(6)熔點最高的金屬單質是鎢(3 413℃)(W);

(7)熔點最低的金屬單質是汞(-39℃)(Hg);

(8)延展性最好的是金(Au);

(9)導電性能最好的是銀(Ag);

(10)密度最大的是鋨(22.57 gcm-3)(Os)。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三化學金屬晶體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26407.html

相關閱讀:高三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含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