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上冊化學12月聯考試題(北京市東城區(qū))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東城區(qū)普通校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聯考試卷
高三 化學
2012年12月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選 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 生考試順利!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第Ⅰ卷(,共48分)
本卷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漂 *** 是純凈物,化學式為Ca(ClO)2
B.豆?jié){是一種膠體,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
C.硝酸銨是共價化合物,陰陽離子個數比為1?1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
2.化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氧化鋁的熔點很低,不能用于制作耐高溫材料
B.在海輪外殼上鑲入鋅塊,會加快船體的腐蝕速率
C.硅酸鈉的俗名為玻璃,可用于制備硅膠和木材防火劑
D.氯氣是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的重要原料
3.已知七種短周期元素a~g的有關信息如下表所示 :
元素編號abcdefg
原子半徑 / n0.0370.0740.0820.1020.1430.1520.186
最高化合價或最低化合價+1 -2 +3-2+3+1+1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氫氧化物堿性的強弱:f < g
B.氫化物穩(wěn)定性的強弱:b < d
C.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與酸反應
D.元素a與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屬于離子化合物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ol C7H16中含有23 ol共價鍵
B.標準狀況下1.12 L NH3中含有0.5 ol e-
C.常溫常壓下0.37g 2H35Cl中含有0.2ol中子
D.40 g NaOH 溶于1 L水,所得溶液中c(Na+)=1 ol•L-1
5.下列解釋實驗事實的方程式不準確的是
A.?0.1 ol/L CH3COOH溶液的pH>1: CH3COOH CH3CO O-+H+
B.?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CO32- +H2O HCO3- +OH-
C.?鐵溶于稀硝酸,溶液變黃:3Fe+8H++2NO3- =3Fe2++2NO↑+4H2O
D.?向g(OH)2懸濁液中加入FeCl3溶液,出現紅褐色沉淀:
3g(OH)2 + 2Fe3+ == 2Fe(OH)3↓+ 3g2+
6.已知:① 向KnO4晶體滴加濃鹽酸,產生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
② 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實驗①產生的氣體,溶液變黃色;
③ 取實驗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試紙上,試紙變藍色。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nO4->Cl2>Fe3+>I2
B.?上述實驗中,共有兩個
C.?實驗①生成的氣體不能使?jié)駶櫟牡矸跭I試紙變藍
D.?實驗②證明Fe2+ 既有氧化性又有還 原性
7. 根據下列實驗內容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內容結論
A某物質的水溶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物質一定是NH3
B某氣體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該氣體一定是SO2
C某物質的水溶液中加入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該溶液一定含有CO32-
D某物質的水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該溶液中可能有SO42- 或SO32-
8.下列溶液中的各組離子,一定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A.pH=3的無色溶液:Na+、Cl-、Fe2+、ClO-
B.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 Na+、Cl-、SO42-、AlO2-
C.與Al產生H2的溶液:K+、SO42-、CO32-、NH4+
D.水電離的c(H+) = 1×10-12 ol•L-1的溶液:K+、Ba2+、Cl-、Br-
9.W、X、Y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屬元素, 它們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Y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2倍, W與Y可形成化合物W2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的低價氧化物與O3漂白的原理相同
B.Y的氫化物和W2Y所含化學鍵的類型相同
C.上述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X離子半徑最小
D.工業(yè)上常用電解相應的鹽溶液制備W、X的單質
10.X、Y、Z、W有如右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已知焓變△H=△H1+△H2,則X、Y可能是 ①C、CO ②AlCl3、Al(OH)3 ③N2、NO ④S、S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乙烯和丙烯中,所含碳原子數之比為2∶3
B.等物質的量的Cl2分別與足量的Fe和Cu反應,轉移電子數相等
C.等體積、等濃度的NH4Cl溶液和稀氨水中,所含NH4+的數目相等
D.等物質的量的過氧化鋇(BaO2)和Ba(OH)2固體中,陰陽離子個數比均為2∶1
12.某原電池裝置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Fe作正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B.負極反應: 2H+ + 2e-=H2↑
C.工作一段時間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D.工作一段時間后,兩燒杯中溶液pH均不變
13.下列各組物質混合后,既有氣體生成,最終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屬鈉投入到FeCl3溶液 ②過量NaOH溶液和明礬溶液
③過量生石灰投入到少量飽和NH4HCO3溶液 ④Na2O2投入FeCl2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③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
1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常溫下,pH=3的醋酸與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酸性
B.將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各稀釋1倍,兩者的c(OH-)均減少到原的一半
C.如果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醋酸的2倍,則鹽酸的c(H+)也是醋酸的2倍
D.中和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醋酸,鹽酸所需氫氧化鈉少于醋酸
15.亞硝酸鈉(NaNO2)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具有防腐和增色作用。下列對亞硝酸鈉性質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NaNO2含有鈉元素,焰色反應呈黃色
B.NaNO2溶液呈堿性,可推知亞硝酸為弱酸
C.NaNO2屬于鹽類物質,其水溶液能與金屬鉀反應生成金屬鈉
D.NaNO2中氮元素化合價為+3,可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16.某外實驗小組設計的下列實驗不合理的是
A.實驗室制備少量氨氣 B.驗證鐵發(fā)生析氫腐蝕

C.制備并觀察氫氧化亞鐵 D.證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17.(12分)A、B、C、D、E是中學化學五 種常見元素,有關信息如下。
元素有關信息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
B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單質須保存在煤油中
D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1個
E單質既可與鹽酸反應,又可與NaOH溶液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氫化物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原因是 (用電離方程式表示),實驗室制取該氫化物的化學方程式是 。
A與B可組成質量比為7:16的三原子分子,該分子釋放在空氣中其化學作用可能引發(fā)的污染現象是 (填序號)。
①酸雨 ②溫室效應 ③臭氧層破壞
(2)C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電子式是 ,其中所含有的化學鍵是 ,該物質與D單質反應可用于生產漂白液,化學方程式是 。
(3)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0.1 ol/L E的硫酸鹽溶液與0.1 ol/L KOH溶液等體積混合,反應的離子方程 式是 。由元素A、E組成某化合物,具有良好電絕緣性,該物質與水緩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18.(10分)甲、乙、丙、丁是中學化學常見物質,其中甲、乙、丙均含同一種元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關系如下(部分反應中的水已略去)。

(1)若甲為氯堿工業(yè)的產品,丙 為廚房中的用品。 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是 。
氯堿工業(yè)的化學方程式是 ,其中兩種產物可與KI溶液反應制得一種化工原料,若消耗0.1 ol KI轉移電子0.6 ol,則三種物質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若甲、丁均為單質,且甲為氣體,丁元素的一種紅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顏料。
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 。
乙可作凈水劑,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是 。在使用時發(fā)現乙不能使酸性廢水中的懸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 。

19.(8分)(1)環(huán)境專家認為可以用金屬鋁將水體中的NO3- 轉化為N2,從而消除污染。該反應中涉及的微粒有:H2O、Al、OH-、Al(OH)3、NO3-、N2,請這將些微粒中除NO3-以外的微粒填入以下空格內(不用配平)。

該反應過程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元素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2)我國首創(chuàng)的海洋電池以海水為溶液,電池總反應是4Al +3O2 +6H2O =
4 Al(OH)3 。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
消耗13.5 g Al時轉移 ole-。
(3)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的反應稱為鋁熱反應,可用于冶煉高熔點的金屬。
已知:4Al(s) +3O2(g) = 2Al2O3(s) △H = -2830 /ol
△H = +230 /ol
C(s)+O2(g) = CO2(g) △H = -390 /ol
鋁與氧化鐵發(fā)生鋁熱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鋁熱反應屬于___________(填序號)反應。
a.氧化還原 b.復分解 c.置換

20.(12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1)某校化學實驗小組同學進行有關NO2氣體的系列實 驗。(如右圖所示),燒瓶中放有少量銅片,打開分液漏斗
的旋塞,加入過量濃硝酸,試管中收集的氣體顏色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氣體變色的原因是 ;
將燒瓶浸入冰水中,燒瓶內氣體顏色 (填“變深”、“不變”或“變淺”),顏色變化的原因是
(用化學用語和必要字說明)。
(2)合成氨工業(yè)在現 代農業(yè)、國防工業(y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已知:N2(g) + 3H2(g) 2NH3(g) △H = -92 •ol-1
①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度升高,其平衡常數的值_____ (填“增大”或“減小”)。
②對于合成氨反應,下列有關圖像一定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


a. b. c. d
③傳統(tǒng)的合成氨工業(yè)需要高溫高壓催化劑的反應條件。近年有資料表明在常壓下可用電解法合成氨,轉化率高達78%。已知新法合成氨中所用的能傳導H+。則其陽極反應式是 ;
陰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10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甲同學取ag Cu 片和12l 18ol/L濃H2SO4放入圓底燒瓶中加熱,直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Cu與濃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
裝置E中試管D內盛有品紅溶液,當C中氣體集滿后,D中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為避免實驗裝置D有可能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團塞在試管口,其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__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2)裝置B的作用是貯存多余的氣體。B中應放置的液體是_______(填序號)。
a.飽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nO4溶液
c.濃溴水 d.飽和NaHSO3溶液
當D處有明顯現象后,關閉旋塞K,移去酒精燈,但由于余熱的作用,A處仍有氣體產生,此時B中現象是_________ 。
(3)反應完畢后,燒瓶中還有一定量的余酸,為什么卻不能使Cu完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 。使用足量的下列藥品不能用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的確有余酸的是____ (填序號)。
a.Fe粉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實驗中某學生向A中反應后溶液中通入一種常見氣體單質,使銅片全部溶解且僅生成硫酸銅溶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 _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2696.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三化學5月考前適應性考試題(揚州市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