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2015屆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廈門雙十中學2013屆高三中考試歷 史 試 題(考試時間:120分鐘, 總分:1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72分。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題卡上)1.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實行避諱制度,如蘇軾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為“敘”,為避清康熙帝玄燁諱,故宮玄武門改神武門。此制度旨在A.維護皇權獨尊 B.倡導尊老愛幼 C.強化尊卑等級 D.凝聚血脈親緣2.按唐代有關兵役法規(guī)定,男子二十一歲為成丁。開始服兵役,六十歲免兵役。有一次簡點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當年征兵范圍擴大到十八歲,雖然唐太宗已同意,詔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堅決抵制!半啡、四出”魏征拒不署敕,嚴辭反駁唐太宗說:“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弊罱K此提議沒有通過。由此可看出A.當時魏征供職于門下省 B.中書省草擬的詔敕超越其部門權限C.當時唐朝已具備君主立憲制的特征 D.體現了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原則3.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隋唐宋組成的第二帝國帶開放性,相對之下,明清組成的第三帝國則帶收斂性”。這里的“收斂性”具體表現在①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②廢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③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中國古代對縣級行政區(qū)的劃分設置有個現象,即原有的縣域經濟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區(qū)域,增設縣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慮是A.增加財稅 B.多安置官吏 C.給予地方更多權力D.加強對地方的控制5.羅榮渠先生在《現代化新論》一書中說:“在此以后,外國滲透中國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直接改變了原有的小農——手工業(yè)生產方式,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日益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C.洋務運動之后 D.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6.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對下圖所示的中國近代兩次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進行探究學習,得出了下列四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是①兩次革命運動都發(fā)生于辛亥年②兩次革命都屬于民主主義革命范疇③兩次革命都主張變革封建土地制度④兩次革命都大大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革。以下變革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②學習西方制度,變法迅速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③青年學生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④政治制度出現里程碑式的變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8.近代史學家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革命過后的社會民眾心理“呼喚一個能迅速結束動亂、穩(wěn)定政局的人物……”他還說:”袁世凱是選舉出來的,于法有據!标愋衤吹恼撟C旨在說明A.袁世凱上臺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發(fā)社會動蕩B.袁世凱上臺具有必然性D.改良更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9.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边@一觀點的意思是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B.民主思想未對民眾產生影響C.傳統(tǒng)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對共和政體并不認同10.五四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最廣泛的表達民族感情的示威……標志著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項反映了材料中說法的是①“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②運動規(guī)模從北京擴展到全國③學生、工人、市民廣泛參加 ④體現了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影響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下列物證,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是12.蔣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發(fā)表告國民書,聲稱:“中國持久抗戰(zhàn),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xiāng)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這說明A.國民黨決定與共產黨合作 B.國民黨決定開辟敵后戰(zhàn)場C.國民黨號召全國民眾奮起抗日 D.國民黨統(tǒng)治中心開始轉向農村13.電影往往取材于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四部電影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臺兒莊戰(zhàn)役》 ②《南昌起義》 ③《重慶談判》 ④《建黨偉業(yè)》A.④②①③ B.④⑨②① C.④①②⑨ D.②①⑧④14.2015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艱辛探索”、“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等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下列關鍵詞與重大歷史事件的對應不正確的是A.日出東方——中共一大的召開C.進京趕考——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B.力挽狂瀾——八七會議的召開D.撥亂反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5.1938—1944年,我國科技人員在大后方注冊的專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國的總和增長了157%,其中機器、電器、交通工具、化學藥品類居多。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員的內遷B.軍工企業(yè)的激增C.民營工業(yè)的發(fā)展D.戰(zhàn)時需求的刺激16.反映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走向戰(zhàn)略反攻的圖片是17.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成果有①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②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兩次和國民黨合作④提出“一國兩制”統(tǒng)一祖國方案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8.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力量變化趨勢的描繪,較為準確的是19.有位國家領導人曾經這樣評價某次會議:“這是中國光輝燦爛的人民的新世紀的開端。這是全中國人民空前大團結的會議。這個會議宣告了舊中國的永遠滅亡和新中國的偉大誕生!痹摃h①通過了《共同綱領》 ②代行全國人大職權 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④確立了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20.下圖是國慶節(jié)的時候在天安門廣場上懸掛的孫中山先生和毛澤東的巨幅畫。國慶節(jié)這樣懸掛偉人畫像主要體現了A.辛亥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完全一致B.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規(guī)劃了新中國的發(fā)展方向C.孫中山和毛澤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新中國的成立是對孫中山革命目標的繼承和發(fā)展21.“我父親有一同事,因上課時揮舞教鞭用力過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畫像被打成‘反革命’”。對此現象理解正確的是①這種現象毫無歷史根據②據判斷,這反映的是“文革”時期的歷史現象③說明當時我國法制建設遭到了嚴重破壞④表明當時階級矛盾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青藏高原》唱響全國: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期盼,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呀拉鎖,那可是青藏高原。下列事件跟西藏地區(qū)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有關的是①《共同綱領》的制定 ②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區(qū)的成立 ④改革開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3.一首詩: “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痹娭猩婕暗臍v史事件有 ①虎門銷煙②簽訂《南京條約》③簽訂《辛丑條約》 ④香港回歸A.①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4.下列四幅圖是反映海峽兩岸關系的有關圖片,從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有①兩岸交流日益頻繁②祖國統(tǒng)一是兩岸人民共同愿望⑨馬英九的勝選表明兩岸統(tǒng)一指日可待④國際反華勢力是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巨大障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5.根據國情,我國在某些地區(qū)先后設立了民族自治區(qū)、經濟特區(qū)和特別行政區(qū)。三者的共同之處是都A.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B.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管轄和行使主權 D.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和行政主權26.法國學者費奈。1651-1715)對雅典民主制度進行的評價時說:“民眾支配雅典,演說支配民眾!睂Υ擞^點理解不正確的是A.全體雅典居民對國家大事都享有決策權 B.民主制的需求促進了雅典雄辯術的發(fā)展C.公民在演說誘導下做出的判斷未必正確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促進了智者學派的興起27.古羅馬頒布的《民法大全》中規(guī)定:“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而受懲罰。”這說明A.古羅馬人認為人是衡量萬物的標準 B.羅馬法保證人在各個方面是平等的C.古羅馬人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羅馬法強調司法實踐中的證據意識28.公元前445年,羅馬廢除貴族與平民不能通婚的舊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與貴族分享共有土地的平等權利。羅馬制定上述法律的根本目的是A.完善法律體系 B.穩(wěn)定社會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維護帝國統(tǒng)治29.《英國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決。直到1694年出于對外戰(zhàn)爭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簽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職法案》,先是被上院否決,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決。”對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此時的英國國王擁有立法否決權B.此時的英國國王違反了英國關于限制王權的法律C.此時的英國上院具有立法否決權D.此時的英國下院擁有立法權30.國歌記錄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和追求。以下歌詞中,出自德意志國歌的應該是A.“這就是星條旗,愿它永遠飄揚;在這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xiāng)”B.“統(tǒng)一、權力和自由,是我們千秋萬代的誓言”C.“公民們,投入戰(zhàn)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D.“愿她保護法律,使民心齊歸向,一致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2015屆高三中考試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3985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南京市建鄴高級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