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七中2015-2016學年高三第二學期第六次月考(期初考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2015-2016學年高三第次月考()201化學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試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試卷共頁,有大題2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0分鐘。2.本卷答案必須寫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直接做在試卷上無效。3.請用鋼筆或藍、黑圓珠筆將班級、姓名、學號、試場號、座位號分別填寫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荚嚱Y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試時不能使用計算器。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14,O—16,—32,C—35.5,—56,—137第I卷(選擇題 共4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分)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日益重視環(huán)境問題,下列做法或說法不正確的是A.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農業(yè)生產等對環(huán)境的污染B.將煤氣化或液化,獲得清潔燃料C.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和無氟冰箱D.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接近于2.5×10-6m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這些細顆粒物分散在空氣中形成混合物具有丁達爾效應.下列反應中產生氣泡速率最快的是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1 L 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數(shù)目為NAB.標準狀況下,1.8 g H2O所含有的電子數(shù)均為NAC.25℃時,pH=13的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shù)目為0.1 NAD.常溫常壓下,2.24 L 氯氣與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1 NA4.Cl2與Fe反應生成FeCl3,S與Fe反應生成FeS..下列物質的轉化在給定條件下不能實現(xiàn)的是① SSO3 H2SO4 ②③ MgCl2(aq) 無水MgCl2 Mg④ FeFe2O3Fe2(SO4)3⑤ 鋁土礦 NaAlO2溶液 Al(OH)3 Al2O3 AlA.① ③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④ ⑤ D.① ③ ⑤.下列有關實驗原理、方法和結論都正確都是A.向某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觀察到溶液呈血紅色,說明該FeCl3溶液中不含F(xiàn)e2+離子B.先用水將pH試紙濕潤,再測量某未知溶液的pH,若pH=1,說明該溶液中c(H+)=0.1 mol/LC.在0.1 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兩滴酚酞顯淺紅色,微熱后紅色加深,說明鹽類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D.等體積、pH都為3的酸HA和HB分別與足量的鋅反應,HA放出的氫氣多,說明酸性HA>HB7.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易變質的是①生石灰 ②過氧化鈉 ③亞硫酸 ④燒堿 ⑤綠礬 ⑥漂 *** A.除①外 B.除②④外 C.除③⑥外 D.全部易變質下列實驗可達到實驗目的的是:①將 與NaOH的醇溶液共熱制備CH3—CH?CH2② 與適量NaHCO3溶液反應制備 ③向CH3CH2Br中滴入AgNO3溶液以檢驗溴元素④用溴水即可檢驗CH2=CH-CHO中的碳碳雙鍵A.只有①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都不能、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分)9.某元素X核電荷數(shù)小于18,其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為n,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n+1,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是2n2-1。下列有關X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X能形成化學式為XOH)3的堿B.X能形成化學式為NaXO3的含氧酸鈉鹽C.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不可能為偶數(shù) D.X能與某些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形成化合物10.“天宮一號”的供電系統(tǒng)中有再生氫氧燃料電池(RFC),RFC是一種將水電解技術與氫氧燃料電池技術相結合的可充電電池。右圖為RFC工作原理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當有0.1 mol電子轉移時,a極產生1.12 L O2(標)B.b極上發(fā)生的反應是:4H2O+4e-===2H2↑+4OH-C.d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是:O2+4H++4e-===2H2O D.c極上進行還原反應,B中的H+可以通過隔膜進入A11.下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確的是A.氫氧化鐵溶于氫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B.向0.1L 5mol/L亞硫酸氫銨溶液中逐滴加入0.1L 7 mol?L-1 NaOH溶液:2NH4++5HSO3-+7OH-=2NH3?H2O+5SO32-+5H2OC.FeI2溶液中通入過量Cl2:2Fe2++2I-+2Cl2=2Fe3++I2+4Cl-D.從酸化的海帶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12.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中學常見無機物A、B、C、D、E、X存在如圖轉化關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條件略去下列推斷的是 A.若A是單質,B和D的反應是OH-+HCO===H2O+CO,則E是一種清潔能源B.若D為CO,C能和E反應,則A一定為Na2O2C.若X是Na2CO3,C為含極性鍵的分子,則A一定是氯氣,且D和E能發(fā)生反應.若D為白色沉淀,與A摩爾質量相等,則X一定是鋁鹽13.在下列溶液中,各組離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H>7的溶液中:Na+、Cl-、Ba2、Fe3+B.有NO3-存在的強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由水電離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中:Al3+、K+、NO3—、SO42—.碳酸氫鈉溶液中:K+、-、Cl-、OH-14.下表所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如圖所示轉化的是物質編號物質轉化關系甲乙丙、貱u[CuOCuCl2[Cu(NO3)2[②[Na2CO3NaOHNaHCO3CO2③(NH4)2SO3CaSO3SO2NH4HSO3④Al(OH)3Al2O3NaAlO2AlCl3.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①②③④15.常溫下,將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釋,此過程中下列圖像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B C D16.可逆反應①X(g) + 2Y(g ) 2Z(g)、②2M(g) N(g)+P(g)分別在密閉容器的兩個反應室中進行,反應室之間有無摩擦、可滑動的密封隔板。反應開始和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有關物理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達平衡(I)時,X的轉化率為 B.達平衡(I)時體系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的壓強之比為14:15 C.反應①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體積分數(shù)相等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本題包括小題,共分)17.(6分)A、B、C、D、E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形成的五種離子,A、B、C、D四種離子的電子數(shù)均比E的電子數(shù)少8。A與B結合成的化合物甲中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A與C結合成的化合物乙難溶于水,乙溶于甲的水溶液得無色透明溶液,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 ,乙與甲的水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B與E結合成化合物丙,其中離子數(shù)之比為2∶1,A與D結合成化合物丁,丁與丙反應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則丙的電子式為 ▲ ,1molD的粒子中有 ▲ mol質子有一種液態(tài)氮氫化合物戊,戊分子與E的電子數(shù)相同,是“神舟七號”飛船發(fā)射時使用的高能燃料之一,結構分析發(fā)現(xiàn)該分子結構中只有單鍵,與氨相似,則戊的結構式為 ▲ 。18.(6分)在一個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SO3 (g)2SO2+ O2 △H>0,其中SO3的變化如右圖所示。(1)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 。(2)用O2表示從0~8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 ▲ 。(3)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將 ▲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K值將 ▲ ,容器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將 ▲ 。(4)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v(SO3)=2v(O2) 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c.v逆(SO2)=2v正(O2) 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5)從8min起壓縮容器為1L則SO3的變化曲線為 ▲ 。A. a B. b C. c D. d19.(分)某一元弱酸HA)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HAH++A-,回答下列問題:向溶液中加入適量NaA固體, 以上平衡將向 ▲ 填“正”或“逆”向移動,理由是 ▲ 。若向溶液中加入適量NaCl溶液,以上平衡將向 ▲ 填“正”或“逆”向移動,溶液中c(A-)將 ▲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溶液中c(OH-)將 ▲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25 ℃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1 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平衡時溶液中c(NH)=c(Cl-),則溶液顯 ▲ 性填“酸”“堿”或“中”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 ▲ 。四、(本題包括2小題,共1分)20.(8分).玻璃棒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其作用是用于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時引流。下列有關實驗過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進行操作的是 ▲ 。(可以多選)A.用pH試紙測定Na2CO3溶液的pH B.從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剩余固體中提取KCl C.實驗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預處理過的NaOH溶液制備Fe(OH)2白色沉淀 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氯化鈉溶液 E.取某溶液做焰色反應實驗,說明該溶液中含有鈉元素。F.用適量的蔗糖、濃硫酸和水在小燒杯中進行濃硫酸的脫水性實驗。 G.促使過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析出晶體H.用傾析法進行分離、洗滌顆粒較大的沉淀。.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可以多選).Mg(OH)Cl〕的工藝。某同學根據(jù)該原理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生成堿式氯化鎂的化學方程式為 ▲ ,裝置B的儀器名稱是 ▲ 。(2)反應過程中持續(xù)通入N2的作用有兩點:一是使反應產生的氨氣完全導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二是 ▲ 。(3)裝置C的試管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1.(6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醋酸的電離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配制并標定醋酸溶液的濃度取冰醋酸配制250 mL 0.2 mol?L-1的醋酸溶液,用0.2 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釋成所需濃度的溶液,再用NaOH標準溶液對所配醋酸溶液的濃度進行標定;卮鹣铝袉栴}:配制250 mL 0.2 mol?L-1醋酸溶液時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玻璃棒、 ▲ 和 ▲ 。為標定某醋酸溶液的準確濃度,用0.200 0 mol?L-1的NaOH溶液對20.00 mL醋酸溶液進行滴定,幾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如下:實驗序號1234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mL)20.0520.0018.8019.95則該醋酸溶液的準確濃度為 ▲ 保留小數(shù)點后四位。實驗二:探究濃度對醋酸電離程度的影響用pH計測定25 ℃時不同濃度的醋酸的pH,結浙江省杭州七中2015-2016學年高三第二學期第六次月考(期初考試)化學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69257.html

相關閱讀:碭山中學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模擬試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