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地理世界區(qū)域地理單元綜合測試題(含答案和解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單項(每小題2分,共50分)
(2010•天津卷)讀圖1和圖2,回答1~2題。

圖1

圖2
1.據各自然帶在圖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o→a距離海洋越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越多 D.o→b所處緯度越越高
解析:由圖可知:o→b自然帶呈現(xiàn)從熱帶向寒帶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以熱量為基礎。所以,o→b所處緯度越越高。o→a自然帶的變化主要是水分差異形成的。
答案:D
2.據圖2判斷,在非洲土退化的區(qū)域中,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溫多雨
B.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C.全年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干燥
解析:由圖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區(qū)域中,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應為熱帶草原氣候。
答案:B
(2010•廣東江門一模)下圖為“世界上四個國家局部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某跨國服裝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認為上圖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國中較為合適的是(  )
①甲   、谝摇   、郾   、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跨國服裝公司在海外建立新的加工基地,選擇的區(qū)位條件是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qū),即發(fā)展中國家,圖中甲是美國,乙是澳大利亞,均屬于發(fā)達國家;丙是孟加拉國,丁是巴西,二者都是發(fā)展中國家。
答案:B
4.圖中a、b、c、d四地發(fā)展工業(yè)的共同優(yōu)勢條件是(  )
①人力資充足 ②所在國礦產資豐富
③海洋運輸便利 ④科學技術先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四地所在國家的礦產資均豐富,都位于沿海地區(qū),海運便利。b所在國家是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人力資不足。
答案:B
5.有關四國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①甲國農業(yè)高度發(fā)達,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②乙國在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基礎上,建立了發(fā)達的鋼鐵工業(yè)和機械制造工業(yè)、郾麌孛娣e廣大,農業(yè)發(fā)展條件優(yōu)越,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茶葉、黃麻等、芏匀画h(huán)境差異明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美國農業(yè)發(fā)達,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但不是最大的糧食生產國;澳大利亞礦產資豐富,但本國鋼鐵工業(yè)和機械制造業(yè)并不發(fā)達。
答案:A
(2010•湖北八校聯(lián)考)讀“甲、乙兩區(qū)域圖”,完成6~7題。

6.圖中、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關于兩湖泊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兩湖分別是所在地區(qū)面積最大的湖泊
B.湖是內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湖周圍的植被為熱帶雨林,N湖周圍的植被為溫帶草原
D.兩湖均為內流湖
解析:依據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知,湖為東非大裂谷帶上的維多利亞湖,周圍為熱帶草原帶;N湖為北美五大湖地區(qū)的休倫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蘇必利爾湖是五湖中最大的湖泊。兩湖均為外流湖。
答案:B
7.兩湖泊所在區(qū)域的人地理特征為(  )
A.甲、乙區(qū)域經濟發(fā)達,農業(yè)分別為大牧場放牧業(yè)和乳畜業(yè)
B.甲、乙區(qū)域資豐富,資分別為鐵礦、鈾礦和煤炭、石油
C.甲、乙區(qū)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D.甲區(qū)域環(huán)境問題以生態(tài)破壞為主,乙地區(qū)環(huán)境問題以環(huán)境污染為主
解析:東非高原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生態(tài)破壞嚴重。五大湖地區(qū)石油不豐富,工業(yè)發(fā)達,環(huán)境污染嚴重。
答案:D
(2010•四川成都模擬)讀“某運河圖”,完成8~10題。

8.該運河長度約為(  )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70千米 D.220千米
解析:從圖中看出,運河長度約為1個緯度的經線長,約為110千米。
答案:B
9.該運河(  )
A.是兩個大洲和兩個國家的分界線
B.為歐洲西部通往亞洲東部的最短航線
C.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過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區(qū)
解析:該運河是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屬于巴拿馬,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經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qū)。
答案:C
10.通常情況下,甲海域水面比乙海域水面大約高6米,其影響因素不包括(  )
A.北赤道暖流 B.東北風
C.南赤道暖流 D.海底地形
解析: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以及東北信風的作用,使甲海域海水較多,水面稍高,和海底地形無關。
答案:D
(2010•福建二檢)讀下面兩幅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A、B兩陰影區(qū)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
①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②多草原、荒漠景觀
③湖泊眾多,以外流河為主 ④淡水資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區(qū)域為里海沿岸地區(qū),B為塔里木盆地,兩地河流均以內流河為主。
答案:B
12.與C地降水分布特點無關的因素是(  )
A.海陸位置  B.地形  
C.盛行風  D.植被
解析:C地為大高加索地區(qū),東南坡位于濕潤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植被與降水分布關系不大。
答案:D
(2010•廣東揭陽一模)讀甲、乙兩區(qū)域圖,結合表中信息完成13~14題。

 

甲島乙島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地形特點地丘陵為主
中部高四周低地丘陵為主
土壤類型、
分布規(guī)模磚紅性紅壤
具有地帶性規(guī)律火灰
具有非地帶性規(guī)律
主要經濟作物茶葉甘蔗
13.甲、乙兩島氣候成因的相似點有(  )
A.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C.西南迎風坡多雨,東北背風坡少雨
D.冬季受赤道低壓帶影響
解析:依據圖示經緯度及島嶼輪廓可知,甲為斯里蘭卡島,乙為古巴島。甲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風成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風向為西南風,使島嶼西南坡降水多于東北坡。乙島夏季受東北信風影響,東北坡為迎風坡,降水多;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此島。
答案:A
14.當甲島盛行東北風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正是兩種經濟作物的收獲期
B.正是兩種經濟作物的生長期
C.利于茶葉的生長,不利于甘蔗的收獲
D.不利于茶葉的生長,有利于甘蔗的收獲
解析:甲島冬季盛行東北風,降水少,不利于甲島茶葉生長,但乙島此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晴朗天氣多,利于當?shù)馗收岬氖斋@。
答案:D
(2010•河北唐一中模擬)讀“某區(qū)域降水量分布示意圖”,完成15~17題 。

15.對四處降水的解釋符合實際的是(  )
A.甲處受脈影響,降水較多
B.乙處因環(huán)流作用,東西差異大
C.丙處西北風控制,降水少
D.丁處有臺風活動,降水較多
解析:甲為烏拉爾區(qū),兩側地多地形雨,降水較多;乙地主要高壓控制,降水少;丁地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丙地處北冰洋沿岸,受冷高壓控制降水較少。
答案:A
16.圖示區(qū)域降水最主要的水汽為(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解析:由于西風影響,俄羅斯水汽主要自大西洋。
答案:A
17.圖中60°N線通過的氣候區(qū)面積最大的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沙漠氣候
C.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D.寒帶苔原氣候
解析:俄羅斯北部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答案:C
(2010•四川自貢三診)下圖中的①~④地表示世界四個著名工業(yè)和農業(yè)生產發(fā)達地區(qū),讀圖完成18~19題。

18.有關四地工業(yè)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煤鐵資豐富,鋼鐵工業(yè)發(fā)達
B.②地石油資豐富,煉油工業(yè)發(fā)達
C.③地造船工業(yè)發(fā)達,廉價的海運對工業(yè)分布影響大
D.④地鋼鐵工業(yè)發(fā)達,原料和燃料對工業(yè)分布影響大
19.有關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廣泛種植咖啡和可可
B.②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yè)結構以種植業(yè)為主
C.③地屬于地中海氣候,水果和蔬菜廣泛種植
D.④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世界著名的大牧場放牧業(yè)
解析:①②③④依次為印度半島東北部、日本、美國“硅谷”和南美東南。南美東南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大牧場放牧業(yè)發(fā)達。印度的熱帶經濟作物主要為茶葉、黃麻等,德干高原煤、鐵豐富,鋼鐵工業(yè)發(fā)達。“硅谷”電子工業(yè)發(fā)達,附近地區(qū)水果和蔬菜種植較多。
答案:18.A 19.C
(2010•西太原測試)下圖為“世界某地區(qū)局部圖”,圖中虛線為不同氣候類型的界線。讀圖,完成20~21題。

20.圖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中補給量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②河段處于熱帶沙漠氣候區(qū),降水量最少,補給量最小。
答案:B
21.近幾十年,甲處大約有1 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威脅,與其主要成因密切相關的是(  )
A.地殼持續(xù)下沉 B.洋流和海浪的侵蝕
C.森林大面積破壞 D.降水量減少
解析:森林破壞,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沿海土地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威脅。
答案:C
(2010•長沙2月)下圖為“某區(qū)域年等降水量線圖”,讀圖回答22~23題。

22.導致圖中L地與R地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緯度位置 B.離海的距離
C.地形 D.植被
解析:讀圖可知,L降水量多,為迎風坡,R地降水少,在河谷內,為背風坡。導致L與R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答案:C
2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區(qū)屬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該區(qū)域為熱帶草原景觀
D.油橄欖是該區(qū)域主要農作物之一
解析:通過經緯網判讀,該區(qū)域為巴勒斯坦地區(qū),海區(qū)為地中海,屬大西洋。Q湖是死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貝加爾湖。該區(qū)域主要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油橄欖是該區(qū)域主要農作物之一。
答案:D
(2010•內蒙古調研)讀下圖,回答24~25題。

24.圖中A地的氣候類型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25.a河口附近等鹽度線彎曲最大的季節(jié)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解析:本組題目是關于世界區(qū)域地理的,因此首先要判讀題干中圖示區(qū)域的位置。從所給的經度和緯度位置、河流流向、湖泊位置等信息,綜合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區(qū)是里海沿岸的中亞地區(qū)。圖中A區(qū)域為哈薩克斯坦,a河流是伏爾加河。伏爾加河下游地處內陸地區(qū),春季積雪融水量大,徑流量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入海水量最大,使入?诘牡塞}度曲線彎曲最大。
答案:24.D 25.B
二、綜合題(共50分)
26.(13分)(2010•上海地理)讀有關厄立特里亞的圖資料,回答問題。
厄立特里亞氣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穩(wěn)定。2007年人均國民收入僅270美元,農業(yè)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但糧食不能自給。農業(yè)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如在平原、地斜坡主要采用傳統(tǒng)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實施噴灌、滴灌。目前我國和厄立特里亞正在開展農業(yè)方面的合作。

(1)從溫度帶位置、海陸位置及該國所處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亞的地理位置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歸納厄立特里亞的地勢特征,并根據地勢判斷該國從東南部到西北部氣溫變化趨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地勢的影響,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條河流發(fā)區(qū)大氣降水補給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4)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與資條件的影響,厄立特里亞農業(yè)除游牧畜牧業(yè)以外,農業(yè)地域類型還有________農業(yè),其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該農業(yè)地域類型的生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簡述厄立特里亞農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該國可以采取的措施。
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緯度位于10°—20°之間,處于熱帶;圖中東部為紅海,所以東瀕紅海;從經緯度、紅海、大洲局部輪廓可判斷位于非洲東北部。(2)根據圖中的高度表可判斷出,中部高,東、西部相對較低;根據地勢高、氣溫低可得氣溫變化趨勢。(3)根據圖中地勢中部高,東、西部低,從圖中河流A、B、C的分布,可判斷河流從中部向四周流。根據三條河流的頭、年降水量線可得出A>B>C。(4)該地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小于400 ,屬于干旱、半干旱區(qū),又有河流作為灌溉水,可以發(fā)展旱作農業(yè),主要為耐旱作物小麥。非洲國家多為發(fā)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低,人口壓力大,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低,產品商品率低。(5)根據降水量線可判斷,干旱、半干旱區(qū)主要問題為水資匱乏;此國為發(fā)展中國家可知資金短缺,技術力量不足等。根據水資匱乏需要節(jié)水可得:推廣噴灌,在高原修建水庫與水壩,實現(xiàn)雨水的季節(jié)調配。根據技術力量不足,可推出:培養(yǎng)農業(yè)技術人員。
答案:(1)位于熱帶;東瀕紅海,非洲東北部。 (2)中部高,東、西部相對較低;東南地勢低氣溫高,中部地勢高氣溫相對較低,西北部地勢下降氣溫隨之升高!(3)從中部流向四周 A、B、C (4)旱作 小麥(或大麥、高粱、玉米等) 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低,產品商品率也低(任答兩點即可) (5)問題:水資匱乏;資金短缺;技術力量不足(任答兩點即可)!〈胧涸诟咴藿ㄋ畮炫c水壩,實現(xiàn)雨水的季節(jié)調配;培養(yǎng)農業(yè)技術人員;推廣滴灌與噴灌等節(jié)水灌溉技術;加強國際合作,解決資金短缺困難等(任答兩點即可)。
27.(12分)(2010•四川綿陽)下圖中V、I、S、T、A五個國家被稱之為“展望五國”,它們分別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繼“金磚四國”之后,VISTA有望成為新興市場隊伍中的明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T國位于S國的________方向。
(2)圖甲代表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V、I、S、T、A五國中有________個國家分布有該氣候類型,這種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國有“地質災害的超市”之稱,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評價V國經濟發(fā)展有利的自然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S、A兩國均有大面積荒漠景觀,比較說明其荒漠景觀成因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關鍵是要判別經緯度關系,或依據國家判斷。(2)圖甲顯示7月高溫少雨、1月低溫多雨,符合地中海氣候特征;南非和土耳其有地中海氣候分布,該氣候雨熱不同期。(3)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而多地質災害。(4)自然條件可從地形、氣候、河流等角度回答,還要注意位置。(5)識記位置和兩國氣候分布即可回答。
答案:(1)東北 (2)地中海氣候 2 夏季溫度高陽光充足卻缺水,冬季雨水充沛卻低溫(或雨熱不同期),不利于農作物生長!(3)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震、火災害頻繁;地表破碎,多暴雨易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災害!(4)位置:位于熱帶,熱量充足,利于農作物生長;臨海國,海岸線長,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與世界各國交往,發(fā)展商業(yè)貿易。河流、地形:(湄公河等)河流流經,河流攜帶的泥沙沖積形成面積廣大而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等)沖積平原,(湄公河)河流在旱季提供灌溉水,利于農業(yè)發(fā)展,平原地區(qū)是該國經濟發(fā)達,人口、城市集中地區(qū)。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充足且同期,利于農業(yè)生產!(5)S國荒漠景觀成因是地處回歸線附近,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西海岸(本格拉)寒流流經,降溫減濕 ,加劇干旱。A國荒漠景觀形成是因為受安第斯脈影響,地處西風的背風坡。
28.(12分)(2010•云南模擬)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CHINDIA——一個中國和印度國名拼寫合成的新詞在媒體迅速流行,這是一個寄托了兩個大國人民和平合作理想的新詞。

(1)根據圖中信息判斷圖中半島的地勢特征是________。根據圖中年平均溫度(等溫線)的分布情況,分析該地冬季氣溫的特征,并說明原因。
(2)圖中甲地區(qū)是該國經濟作物棉花的分布區(qū),分析該地棉花生長的有利自然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度的乙地(班加羅爾)以計算機軟計為主的信息產業(yè)舉世聞名,若將我國的上海浦東打造成中國的“班加羅爾”,其有利的條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河流流向可判斷地勢特征;圖中顯示年平均溫度線向北凸出,說明該處年均溫較同緯度地區(qū)高,同緯度地區(qū)夏季普遍高溫,而冬季該處受北部喜馬拉雅脈阻擋,從而氣溫較高。(2)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光、熱、水)、地形、水、土壤等方面,結合甲處具體情況回答即可。(3)注意該題實際問的是上海發(fā)展高科技工業(yè)的有利條件,高科技工業(yè)區(qū)位特別要求環(huán)境、科技和交通優(yōu)越,結合上海情況回答即可。
答案:(1)西北高,東南低 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qū)高;原因是該地北側有高大的喜馬拉雅脈阻擋冬季風!(2)氣候干燥,光熱條件好,土壤肥沃!(3)地理位置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捷。
29.(13分)(2010•江西重點中學)讀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兩股氣流都能長驅直入,試解釋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A、B兩氣流性質的成因及其對當?shù)剞r牧業(yè)生產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示地區(qū)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但很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市中心區(qū)白天人口集中,而夜晚卻人流稀少,人口密度甚至不及白天的十分之一,稱為名副其實的“空心城”,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lián)系圖中兩地的海上通道叫北大西洋航線,造成該航線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從輪廓上可判斷A為北美洲冬季自北冰洋的寒冷氣流,B為歐洲西部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氣流能長驅直入當然與地形無阻擋關系密切;(3)“空心城”是指發(fā)達國家的逆城市化現(xiàn)象;(4)北大西洋航線位于盛行西風帶而風浪大,緯度較高則可能受自北冰洋浮冰影響。
答案:(1)(A為北美中部平原地區(qū),B為西歐平原)所經地區(qū)地勢平坦,無高大地形阻擋!(2)A氣流自北冰洋,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性質寒冷干燥,會給農牧業(yè)帶凍害,但有利于減輕次年蟲害;B氣流自大西洋副熱帶海區(qū),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性質溫暖濕潤,不利于谷物生長,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3)郊區(qū)環(huán)境好,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要求高,交通條件的改善,出現(xiàn)了逆城市化現(xiàn)象!(4)風浪大、浮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7686.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三地理12月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