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政治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專題復習導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三 化的多樣性與化傳播導學案

一、考點

一、化的多樣性與化傳播

(1)世界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

(2)世界化與民族化的關系

(3)尊重化多樣性的意義

(4)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

(5)現(xiàn)代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6)推動化交流的意義

二、考情分析

28. 化的多樣性與化傳播

世界化與民族化,尊重化多樣性

江蘇單科,19,2分

浙江綜,33,4分

寧夏/遼寧綜,19,4分

中華化與世界化

廣東單科,32,3分

尊重化多樣性

廣東基,10,2分

廣東基,19,2分

(一)化多樣性與化的傳播

1.化的多樣性

(1)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

民族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從民族節(jié)日和化遺產中,感受世界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① 民族節(jié)日

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化因素,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化遺產

含義:化遺產指的是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物、建筑物、遺跡等

地位: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作用:世界上的化遺產,不僅對于我們研究人類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xiàn)世界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化共同構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的不同民族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化個性和特征;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化都是世界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化多樣性

(1)如何正確對待化的多樣性?正確的態(tài)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fā)展本民族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化的多樣性。

(2)為什么要尊重化多樣性

①尊重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化的內在要求。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xiàn)實中,民族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化,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化。

②尊重化多樣性是實現(xiàn)世界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3)尊重化多樣性必須遵循各國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化的繁榮。

4.化傳播 /

(1)化傳播的含義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化傳播

(2)化傳播的途徑 /

商人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使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化傳播方式),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化活動,都可以成為化傳播的途徑。

(3)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及其作用

大眾傳媒的含義: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fā)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F(xiàn)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的作用: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4)推動化交流的意義 /

歷史上中華化向外輻射傳播,為世界化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化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化的發(fā)展和進步。

(5)我們對待化傳播的態(tài)度

今天,全球范圍的聯(lián)系和交往日益緊密、便捷,我們既要熱情歡迎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化走向世界。做中華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要點透析】

1.傳統(tǒng)化與民族化的關系

區(qū)別:(1)含義不同:傳統(tǒng)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化.而民族化則是指某一民族在歷史和現(xiàn)今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能夠代表其民族共同特點的明成果的總和.

(2)側重點不同:傳統(tǒng)化側重于更多的是指過去遺留或流傳下的的化內容,側重于過去的化,后者則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著、并不斷發(fā)展更新著、表現(xiàn)著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化內容,側重于當今的化. /

(2)特點不同:傳統(tǒng)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歷史性,繼承性.而民族化主要特點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參照物,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傳統(tǒng)化往往是與現(xiàn)代化相對而言,民族化往往是與外化相對而言. /

(4)性質看:傳統(tǒng)化里面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性質呈現(xiàn)為中性,而民族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傳統(tǒng)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禮儀、信仰、習慣等,主要是一種道德與宗教的價值,也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民族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等的層面,但更多指化精神和價值系統(tǒng),尤其是往往被賦予了現(xiàn)代的特殊價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6)從穩(wěn)定程度看:傳統(tǒng)化是歷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化往往是在舊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與變化,是發(fā)展變化的.

聯(lián)系:(1) 都是指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表現(xiàn)出民族國家面貌特色的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的化。(2)民族化本身滲透著傳統(tǒng)化,是對傳統(tǒng)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2.傳播媒介與大眾傳媒

(1)傳播媒介,簡稱傳媒,根據發(fā)展階段可以分為傳統(tǒng)傳媒和大眾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fā)展階段。

(2)大眾傳媒是指現(xiàn)代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大眾傳媒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化傳播、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真題再現(xiàn)】

(一)化多樣性與化的傳播

1.(2009廣東)“入鄉(xiāng)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tǒng)化的繼承 B.優(yōu)秀化取代落后化

C.尊重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化具有共同性

2.(2009年廣東)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促進了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優(yōu)化了化資的內容

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就傳媒 D.促進了先進化的發(fā)展

3.(2009年江蘇卷)2008年10月,第31屆世界戲劇節(jié)在南京舉行,自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40個劇目登臺亮相,贏得了廣泛好評。這表明

A.其他民族的化成果都可以為我所用

B.尊重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化

C.不同民族的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

4.(2009廣東)人們一提到中國,就想起長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這表明長城、金字塔

A.是落后化的象征 B.是民族歷史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C.只具有建筑化意義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5.(2009年遼寧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zhàn)士們交戰(zhàn)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huán)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zhàn)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 從這座奇特的紀念碑,說明化遺址保護的化意義。

答案要點:化遺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民族化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化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明的演進具有重要作用;化遺址對于展示世界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化遺址對于還原和客觀評價歷史具有史實證據的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805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羅斯福新政考點解讀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