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三地理下冊4月質檢試題(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平遙縣 2012 年 4 月 高 三 質 檢
地理試 題
本試卷滿分30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兩部分。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相應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又是新興起來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F在世界上的大豆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引入,讀美國和巴西大豆產區(qū)分布圖、美國和巴西大豆生長周期表,完成1~3題。

美國和巴西大豆生長周期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美國種植期開花期灌漿期收獲期
巴西開花期灌漿期收獲期種植期
1. 關于兩國大豆產區(qū)及生產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均位于中、低緯度,熱量充足 B. 均位于平原地區(qū),土壤肥沃.
C. 均位于沿海地區(qū),交通便利 D. 均位于人口稠密區(qū),勞動力充足
2. 讀美國和巴西大豆生長周期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美國大豆生長期比巴西短 B. 都在春、夏之交播種,秋季收獲
C. 美國大豆開花期比巴西早 D. 兩國大豆灌漿期長度一樣
3. 監(jiān)測大豆生長狀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 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tǒng)  
C.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D.數字地球
下圖為北半球某湖泊輪廓示意圖,它的流域總面積為1l 800平方千米,其中湖泊平均面積約570平方千米,實線(水位125.6m)表示正常湖泊輪廓線,虛線(水位126.2m)表示某次持續(xù)降雨后的湖泊輪廓線,完成4~5題。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湖泊面積大,說明該地地形平坦
B.實線和虛線重疊處指示地形陡峭
C.水位125.6m表示降雨前的湖泊水深
D.該地觀鳥最佳季節(jié)是一年中湖泊面積最大的季節(jié)
5.若該流域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為150mm,假設三天后所有雨水匯集到湖泊,水位可能比降雨前上升約
A.2米 B.4米
C.6米 D.8米
下圖為我國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圖,圖中太陽光線為正午時的太陽光線,此日鄭州達到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河流平直并與該剖面垂直,讀圖回答6~7題。

6.該地的緯度及圖中河流的流向是
A.28°N ,自西向東 B.38.5°N,自西向東
C. 28°N ,自北向南 D. 38.5°N,自南向北
7.下列關于該地的描述正確的是
A.乙地面為陽坡,紅壤廣布,適合馬尾松的生長
B.該地曾發(fā)生過巖漿活動
C.該地的自然植被可能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圖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結冰現象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個地區(qū)最大城市與第二大城市人口規(guī)模之比來表示這個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來反映該國或地區(qū)的城市規(guī)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認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結構正常、集中適當;大于2,則存在結構失衡、過度集中的趨勢。讀我國各地區(qū)首位度統(tǒng)計(下表),回答8~9題。
東部經濟地帶中部經濟地帶西部經濟地帶
平均值廣東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
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
1997年1.993.852.325.884.178.39
8.關于我國城市首位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1984年城市首位度均高于1997年,說明我國的城市化發(fā)展呈現出郊區(qū)化的趨向
B.東部地區(qū)政策優(yōu)惠,集中發(fā)展首位城市
C.西部地區(qū)經濟落后,城市體系不完善是導致城市首度較高的主要原因
D.城市首位度大致與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呈正相關
9.造成從84年到97年的13年間廣東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①經濟特區(qū)的設立 ②城市化進程的推動
③逆城市化現象的推動 ④產業(yè)轉移導致大量人口和資產外遷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讀下圖,NS是100°E經線,S、N分別為南極點和北極點,K、Q、P分別是NS、NK和NQ的中點,據此回答10~11題。

10.若此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為80°W,NP位于晝半球,PS位于夜半球,則下列敘述的現象可信的是
A.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
B.三峽水庫處于“蓄清”階段
C.鹽城灘涂自然保護區(qū)有大量丹頂鶴活動
D.南京可能正處于梅雨期
11.若NK位于晝半球、KS位于夜半球,則此時北京時間可能是
A.7時20分B.13時20分C.4時40分D.19時40分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1—46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5題,共135分)
36.(26分)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左圖“福建省地圖”、右圖“泉州市地圖”。
材料二:2011年3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國家發(fā)改委上報的《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粵、贛三省部分地區(qū),其在全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目前臺資企業(yè)占福建外資企業(yè)總數的21%,投資總額達86.05億美元。
(1)烏龍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國茶的代表。分析說明福建種植烏龍茶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
(2)分析福建省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中的有利區(qū)位條件。(12分)
(3)讀右圖,簡述泉州市晉江徑流流量大,季節(jié)變化顯著的自然原因。(8分)
37.(20分)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日本及周邊地區(qū)示意圖。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發(fā)生里氏9級地震,引發(fā)海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同時造成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
材料三:2012年2月2日,日本多地普降大雪,積雪厚度3—5米,創(chuàng)近二十多年來最
大的雪災,造成巨大損失,并有人員傷亡。
(1)若圖中等溫線表示1月份0℃等溫線,請比較A、B兩處氣溫的差異并分析成因。(8分)
(2)根據材料二、三,試推測此次雪災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并分析原因。(8分)
(3)有關專家指出,本次日本核泄漏對中國影響較小,請從地理角度分析原因。(4分)
(二)選考題(共25分)
請考生在41、42、43三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所選題目題號后的方框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材料,回答問題。
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余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是中國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太行大峽谷山勢雄偉、地殼的隆起和凹陷造成太行山山前斷層的巨大錯斷,加上風水侵蝕而形成山高谷深,大起大落的雄偉景象。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tài)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使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Ks5u
(1)游客欣賞溶洞和瀑布,需要選擇什么觀賞位置?(4分)
(2)評價太行山旅游資源開發(fā)的條件。(6分)
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9月1日~18日,陜西省出現60年不遇的洪澇災害。截至21日上午10時,共有441.25萬人受災。
材料二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政廳報告,2011年3月27日~28日,昌吉、博爾塔拉、塔城3地區(qū)(自治州)5個縣(市)遭受洪澇災害,造成6300余人受災,2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
(1)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洪澇災害產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異。(4分)
(2)簡述針對洪澇災害的防災減災措施。(6分)
44.(10分)【環(huán)境保護】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2010年2月開始,中國通過衛(wèi)星遙感圖片執(zhí)法檢查,就耕地保護等土地管理問題對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問責。根據“15號令”,凡是地方違法違規(guī)土地面積占當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5%以上者,將被追究責任,包括主要負責人記大過、降級或撤職。
材料二: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只有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幾年來,全國耕地面積減少1億多畝。從耕地的質量來看我國耕地高產穩(wěn)產田僅占1/3.
(1)簡析我國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4分)
(2)據材料二提出我國保護現有耕地的主要措施。(6分)
請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道作答,如果多做,按第一題計分。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所選題目題號后的方框涂黑。
平 遙 縣 2012 年 4 月 高 三 質 檢
文綜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地理答案
1——5 A B A B A 6——10 B B C B D 11 A
36.(26分)
(1)(6分)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配合較好;土壤:(弱)酸性紅壤,適合茶葉生長。
(2)(12分)北連長三角,南接珠三角,位置重要;擁有鐵路、公路和海港,海陸交通便利;鄰近臺灣,利于經貿合作;是著名的僑鄉(xiāng),便于引進外資(或臺資)與技術;有國家政策支持;勞動力豐富;土地價格相對低廉等。(任答6點,12分)
(3)(8分)地處東南沿海,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大;地勢北部、西部、南部三面高,東部低(地形山地丘陵為主),處于夏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積廣,匯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對雨量小,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任答4點,8分)
37.(20分)
(1) (8分)A處氣溫高,B處氣溫低。(2分)原因: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1月A處氣溫較同緯度兩側地區(qū)高,B處較同緯度兩側地區(qū)低;(2分)②A處受暖流影響,氣溫較高;(2分)③B處海拔較高,氣溫較低。(2分)
(2)(8分)日本海沿岸(或日本西海岸)(2分) 此時西北風(或冬季風)勢力強大;經過日本海時帶來大量的濕潤氣流;并在山地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8分)
(3)(4分)核泄漏產生的微粒主要隨大氣和海水運動擴散,此季節(jié)東亞地區(qū)盛行西北風(2分),且該地區(qū)的日本暖流流向為自南向北(2分),所以對中國影響不大。
42.(10分)
(1)欣賞溶洞需要置身其中;欣賞瀑布需要在適當距離仰觀(4分)
(2)有利:景點多種多樣,集群狀況好,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游覽價值大;距離京津等發(fā)達地區(qū)較近,客源市場較大。不利:地處山區(qū),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環(huán)境承載力和地區(qū)接待能力較差。(6分)
43.(10分)
(1)材料一:暴雨引起洪澇災害(2分) 材料二:(前期積雪量大,春季氣溫升高,)積雪融化引起洪澇災害。(2分)
(2)利用水庫調蓄洪水,削減洪峰;修建防護堤(或修建分洪工程或修建排水工程),整治河道;加強洪水預警預報;加強公眾減災教育;制定應急預案等。(任答三點得6分)
44.(10分)
(1)隨著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增加;隨著經濟發(fā)展,工業(yè)、交通用地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蝕和風沙危害造成耕地減少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
(2)數量保護: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推進土地開發(fā)、復墾、整理;(4分)質量保護:國家制定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鹽堿化、貧瘠化等。(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9134.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三地理12月月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