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qū)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歷史學科期終教學質量監(jiān)控測試題 2015.1考生注意:1.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2.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涂(選擇題)或寫(非選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題前,務必在答題紙上填寫準考證號和姓名。4.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選擇題(共75分)以下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某一古代法典規(guī)定:“如果一自由民毀壞一貴族的眼睛,他應將自己的眼睛弄瞎! 這一規(guī)定出自于A 《十二銅表法》 B 《公民法》 C 《漢穆拉比法典》 D 周公禮樂制度2.右邊圖例保存不善已有模糊,據你判斷該圖可能反映的是A 希波戰(zhàn)爭形勢圖B 絲綢之路沿線圖C 佛教傳播路線路D 西葡殖民東來圖3.“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后的發(fā)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美爾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征。”這種文字是A 因宗教不斷發(fā)展需要圣書體 B 因國家社會發(fā)展而出現甲骨文 C 因生產力進步發(fā)明楔形文字 D 因大河農業(yè)發(fā)展發(fā)明印章文字4.關心死亡,為來世——尤其是國王的來世——做好物質方面的準備,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個主要特征。因為國王的死并不是最終的結局。因此埃及人A 建造金字塔 B 建立法老集權體制 C 利用紙草書寫文字 D 上下埃及實現統一5.無論在古代還是在后世,梭倫素有雅典民主之父1918年4月在《東方雜志》統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統者則明之,其間有錯出者則修正之。一方面盡力輸入西洋學說,使其融于吾國固有文明之中C 作者不是從尋求救國救民道路出發(fā)D 作者對文化的態(tài)度屬于溫和穩(wěn)健派27.觀察右圖,你認為“希望注定無情破滅”的最主要原因是A 它設計上不盡完善缺乏執(zhí)行決議的強制力①二戰(zhàn)后西歐國家的和解 ②西歐各國間的分工合作③西歐開始了一體化進程 ④西歐各國已結成了經濟政治聯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0. “……1978年在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的會議上,一名來自安徽的干部鼓足勇氣說,不應當盲目學習大寨榜樣,政府不應當搞這么多政治運動,干擾地方的經濟創(chuàng)新!边@反映了A.實事求是與“兩個凡是”兩種思想路線的直接斗爭B.“文化大革命”的繼續(xù)與撥亂反正改革的正面交鋒 C.農業(yè)集體化與農民分散經營兩種生產方式的斗爭 D.重視工業(yè)與重視農業(yè)的不同經濟發(fā)展模式的斗爭以下每小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31.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有這么一段話:“中國、印度、巴比倫都已經進展到了此種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閉關自守,并沒有分享到海洋所賦予的文明,既然他們的航海——不管這種航海發(fā)展到怎樣的程度——沒有影響于他們的文化,所以他們和世界歷史其他部分的關系,完全只有其他民族把它們找尋和研究出來!睂@段話的最完整的理解是A 中國、印度、巴比倫這一類地區(qū)的古文明農耕發(fā)達又很保守,參與海洋文明是偶然為之B 中國、印度、巴比倫這一類地區(qū)古文明航海和外貿都曾經推動全球的開放與交流C 中國、印度、巴比倫古文明都屬于農耕文明雖航海技術一度領先但僅是農耕文明的外延D 中國、印度、巴比倫古文明十分缺乏海洋文明的開放和進取的精神32.清政府早在1815年就制定《查禁鴉片煙章程》,規(guī)定對于鴉片煙吸食者擬以絞刑,但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雖在力查,全國卻沒有一位鴉片吸食者被執(zhí)行死刑,由此可見造成這種狀況最主要的原因是A 英國政府極力庇護對華的鴉片走私,勸誘中國官員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B 販賣鴉片集團、受賄不法官員、各級行政司法官員重重阻礙有令不行C 章程內容中情理與法律失衡,刑罰過重,條款在執(zhí)行中難以得到有力貫徹D 原有的禁煙章程缺失力度,地方機構因此不予執(zhí)行33.梁啟超說其師康有為:“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大變。”這最能說明康有為A 其主張變更者,多為國內之急切需要B 其視事太易,實無政治上之經驗C 康有為偏于理想,不明了其時之政治實狀D 康有為屢次構訟,為眾論所不容,始行進京,意圖幸進34.布羅代爾在《文明史綱》中指出:“我們所說的‘工業(yè)文明’正處于合成一個能夠容納世界整體的共同文明的過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經、正在或將要受到它的沖擊。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終將采納相同的技術,……我們在長時期內仍然將面對事實上非常不同的各種文明。”布羅代爾強調的是A 工業(yè)文明正在以其獨特優(yōu)勢席卷全世界 B 文明在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呈現多元狀態(tài)C 不同文明在發(fā)展中仍保留一些原有特征 D 不同文明在發(fā)展中不斷相互吸收、融合35.下圖反映了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歷程。以下對這一歷程正確的解讀是A 這些現象產生都是工業(yè)革命推動的結果 B 都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的階段特征C 都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逐步調整 D 工業(yè)化和經濟一體化是時代必然趨勢16世紀手工工場 19世紀工廠 20世紀的跨國公司二、非選擇題(共75分)36.瓦爾那(12分)瓦爾那原意是“顏色”或“階層”,在經典中根據一些原則區(qū)分不同階層,并明確規(guī)范彼此的義務與權利,然而實際社會中,并非完全依據該理論的規(guī)范劃分。瓦爾那其內涵主要見于《摩奴法典》等早期印度教經典。核心觀念是潔凈與不潔。其依循的原則主要有二:一種是時效性,一種是互補性。在時效性上可以看見潔凈與不潔之間的對立關系:如果要維系自身的潔凈,必須遠離不潔。潔凈與不潔位在價值觀的最高與最低兩端,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互補性其基礎建立在于滿足高階層對潔凈的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不潔。瓦爾那實際運作則呈現“集體性”與“階序”的特征。這些特征意味它并非一成不變的體系,而是深具包容性與彈性的社會制度。問題:(1)材料中的“瓦爾那”是指什么?具體闡述材料中所指的不同階層。(6分)(2)你如何辯證理解材料中“深具包容性與彈性的社會制度”?(6分)37.歷史的經驗(11分)王安石的最大弊病,還在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視了活的人事。依照當時情祝,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寬養(yǎng)民力。非寬養(yǎng)民力,不足以厚培國本。非厚培國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國內新政措施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邊釁,對外便覬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長計。?——錢穆《國史大綱》問題:(1)王安石變法是通過怎樣的核心行為以改變北宋貧弱的局面。(2分)(2)概括錢穆先生認為王安石變法所存在的不足。(6分)(3)王安石的變法內容有時還有一些具體的漏洞與弊端,一些技術處理上的改變也許會讓改革更有成效,嘗試對青苗法的以下一項弊端提出改進方法(3分)弊端改進方法青苗法給的貸款是金錢,而當時青黃不接時與豐收時物價差別很大38.世界經濟貿易關系 (13分)早在13, 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qū)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還由于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歐洲的貴金屬貨幣日益緊缺。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紀,原有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仍沒有改變。隨著歐洲人越來越廣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經濟貿易體系,并在其中發(fā)揮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到19世紀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 ——據《白銀資本》等問題:(1)根據材料,13到18世紀,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居優(yōu)勢地位的是哪個地區(qū)?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處境開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與18世紀相比,19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相對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促成這一變化的政治、經濟原因。(7分)39.小學的教育(14分)清末新政時期大清王朝制定了男子與女子小學堂課程設置安排,結合以下材料談談你對它的看法 。(格致相當于科學課,專門教授近代自然科學,主要是物理學和化學)武則天個性和行為有時卻像個男生,本來是皇后的她喜歡干預國家大事,關于任用官員、政策制訂等她都要參一腳。當時有許多大臣看不慣武則天,常常反對她為難她,因此她便開始培養(yǎng)一批自己的人馬,排擠原有的官員。最后自己當起了皇帝。當上皇帝后的武則天在用人方面遭到很大的質疑。她對于有經驗的老臣很反感,于是積極培養(yǎng)一些民間人才為官,成為自己的人馬。這時候武則天認為她的統治有被推翻的可能,因此她進行了恐怖統治,希望能有效制止人民的反叛的行動;她賦予這些官員極大的權力,可以對捉到的罪犯直接進行殘酷的懲罰。也因此有人說她是一個殘酷、喜歡殺人的皇帝。故事二武則天是高宗的妃子,她的知書達理甚得皇上的喜愛。因此皇上常常和他討論國家大事,而她也盡力輔佐皇上,并常提醒皇上如何治理國家,展現了她治國的能力。當上皇帝后的武則天在用人方面與以往的皇帝作法有些不同。她任用官吏不計較出身低微,只要她認為是有才能的人就立即重用;并對于貪污行賄、危害百姓的官員決不姑息,可說是賞罰分明,有錯即罰有功就賞。又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農立國,所以她重視農業(yè)發(fā)展,關心民生疾苦,更下令減輕百姓的納稅負擔。在這樣的作風下政治越來越清明,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問題(1)例舉武則天執(zhí)政之始繼承的隋唐帝國的新政治架構的優(yōu)勢(4分)(2)郭沫若曾用二個歷史年號嵌入評價武則天的二句歷史評述“政啟□□,治宏□□”,將評價補充完整,并予以簡單解釋(6分) (3)你對武則天的兩則有所差異歷史故事有如何的解釋與評價(15分)歷上海市虹口區(qū)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一模)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506552.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望城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