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說 課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險,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
本詩是李白詩歌中的名篇,是一首對祖國山河絕美的贊歌,是我國文學史積極浪漫主義的杰作。賞析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來突破。首先是從主題上突破,這就要“知人論世”,了解李白的生平,要通過對李白生平的了解,知道這一篇詩歌就是以山川艱險為比興手段的揮斥幽憤之作,由此得知,詩中所寫之事物并非實指而是借喻,這是一說。而明人胡震亨在《李詩通》中卻說:“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風人之義遠矣!甭(lián)系安史之亂前后蜀地戰(zhàn)亂頻仍的情形,可以看出詩人的用意很可能正如胡氏所云。
其次是從寫法上來突破,李詩素有“驚天地,泣鬼神”之稱,要準確理解,就要理解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它側重于主觀感情的抒發(fā),常常需要借助一些與之相適應的事物來曲盡其意。胸中有激情,筆底有波瀾,李白以豐富的想像,夸張的手法,生動的描繪,來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為了突出抒情的主體,詩人充分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有“上青天”來反襯上蜀道的艱難;以“六龍”“黃鶴”“猿猱”的不可度越來反襯蜀道的高危難行;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回川”之險襯托山勢的高危;“枯松倒掛倚絕壁”襯托絕壁之險。
●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理清詩的結構層次,鑒賞詩的內容,體會詩的寓意。反復誦讀,鑒賞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結合詩歌內容進行的誦讀要求,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章法、氣象、基調及其藝術風格。
德育目標
感受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重點
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章法、氣象、基調及其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的語句節(jié)奏,體會對本詩風格所起的作用。
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擬用一課時教讀。教學進程設想如下:
第1步:本詩寫作年代簡介。范讀全詩。學生誦讀。
第2步:研讀,疏通意思,分析結構層次,理解思想感情和內容主旨。
第3步:賞讀,鑒賞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景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像、大膽的雕琢,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李白的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李白來。
4.美讀法。在前面三個步驟的基礎上,學生進一步美讀,整合以上對詩歌的學習的感悟。
●教學用具
媒體設計:
1.《蜀道難》朗讀帶或與課文相吻合的音樂。
2.《唐之韻》有關李白和本課的音像資料。
●學習導航
一、導入語
我們在高二時學過《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文通篇記述夢境中的山水。在詩中,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游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他的夢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間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時空之中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誦讀感受基調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播放《唐之韻》中《蜀道難》的音像材料,帶學生進入教學氛圍中。邊看邊聽邊思考,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①學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
三、研讀,理解和體悟詩歌的內容
1.內容與形式的分析。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結構的分析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了結構,則詩的主旨、章法等都極易明白,對記誦全詩也很有幫助。分析結構應當是點撥式的,點到為止,切忌講得過多,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自行領悟。最好能設計一個簡明的圖表,邊講邊畫。下面的示意圖可供參考)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示范:這是本詩的主詩的主旨句。它貫穿始終,顯示了詩的詠嘆基調。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之中。由主旨句我們可以揣摩詩的寓意。
主旨凡三見,是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每一次出現(xiàn)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它。詩的開頭是副句在前,“噫吁 ,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參歷井等張本。詩的中間,副句在主旨句之后,“使人聽此凋朱顏”,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容的作用,前一層是說蜀道之高,而且凄涼萬狀,后一層是說蜀道極其險惡。結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側身西望長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面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與開頭“噫吁 ,危乎高哉!”一句照應,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xiàn)結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出現(xiàn),不僅在詩的結構上起著統(tǒng)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賞讀,賞析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創(chuàng)作技巧
1.這是一首樂府詩,以七言為主,卻有不少雜言,節(jié)奏多變化,與散文句法相似。試給下面的詩句劃分節(jié)奏,朗讀幾遍,說說它們對本詩的內容起什么作用。
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ㄔ娙嗽谘鐾麜r,情不自已,脫口而出,用散文化的句子,顯示了感嘆的強烈。感情豪放,統(tǒng)率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承接上一層,用夸張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寫蜀道之高峻)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ń栌檬袢说目跉,對歷險前來的游者深表嘆息,顯示了詩的詠嘆基調)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寫劍閣險要景象,表明劍閣的特點是易守難攻)
以上詩句節(jié)奏靈活多變,都仿佛是詩人在熾烈感情的驅動下,不能自已,脫口而出,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奔放豪邁的風格。
2.找出文中在語言上你認為最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示例:“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裰,他仿佛將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16個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于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棧道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是詩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再俯視下面,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渦??這幅畫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泥嶺的情形。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边@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這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崖轉石萬壑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
3.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示例1: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這樣的章法可稱靈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示例2: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還有一個副部頗有幾分相似。具體地說,詩的開頭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 ,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正是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等張本。詩的中間則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容的作用,前一層說蜀道凄涼萬狀,后一層說蜀道極其險惡??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難以承受的。結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側身西望長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跟開篇“噫吁 ,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容概括無余。
五、美讀,整合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
學生隨伴奏的音樂朗讀課文
六、拓展延伸
閱讀并鑒賞李白的兩首詩。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賞析示例】 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此詩通過奇妙的想像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詩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并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詩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當然,這正是詩人對世俗厭倦、對現(xiàn)實失望的反映,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詩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賞析示例】 意譯并鑒賞: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
李白幾首五言詩的賞析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宣城明麗的風光從何寫起?這是詩人構思的關鍵之一。此詩詩人就流經(jīng)宣城的宛溪和句溪兩條水及橫架宛溪的兩座橋的美麗景色,加以突出的描寫和渲染。這是詩人用心拍攝的一個特寫鏡頭,它猶如游覽的名勝區(qū)一樣,引起人們的特別注目。
2.“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詩人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并以豐富的想像和生動的比喻,使之典型化,因而使形象更加鮮明,更富于感染力。
3.接著詩人就滿城中高大的橘柚和梧桐,概括宣城的風貌。“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詩人在寫秋天傍晚景色的時候,不留痕跡地融入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藝術表現(xiàn)上,確有化工之妙。
與賈至舍人于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剪落青梧枝,邕湖坐可窺。雨洗秋山凈,林光澹碧滋。
水閑明鏡轉,云繞畫屏移。千古風流事,名賢共此時。
1.這是一幅十分淡雅的水墨畫。詩人銳敏地抓住邕湖雨后新霽的動人景色,加以細致的描繪。
2.“雨洗秋山凈,林光澹碧滋”,用“凈”概括雨后秋山,用“滋”形容林光澹碧,的確是神來之筆,用詞異常精妙。他不僅寫出了眼前動人的風景,而且巧妙地滲透了詩人的感受,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在空氣清新林花芬芳下的愉悅和陶醉的心情。
3.“水閑明鏡轉,云繞畫屏移”,以“明鏡”喻湖水,以“畫屏”比林山,更用“轉”“移”這兩個字寫出了湖光山色流動變幻的狀態(tài),寫出了邕湖一帶的山水之美。
4.詩人觀察精細,感受深切,使這首詩秀麗而不落于纖巧,意工而不傷于雕琢,確是一首自然清新、玲瓏剔透的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詩里寫了出荊門到楚地沿途在舟中看到的景色。詩題中“送別”二字當是衍文。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詩人乘舟順流而下,剛出三峽,兩岸山漸次消失,長江進入廣闊的平野時的開闊境界。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寫映在江水里的云彩和月亮的美麗形象!帮w”“結”是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令人神往的生動而優(yōu)美的畫面。
4.詩人用這美麗的景色和遼闊的視野,襯托自己極其熱愛故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叭詰z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故鄉(xiāng)水多可愛啊,你一直送我至萬里之外,情意何其長。≡娙私琛叭f里送行舟”的故鄉(xiāng)水,抒發(fā)了他熱愛和思念故鄉(xiāng)的強烈感情。
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1.此詩是李白去京以后東游齊魯時所作。韋八從長安來,又要回長安去,詩人在金鄉(xiāng)寫了這首送別詩。
2.“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是說你要離別了,像一陣狂風把我的心也刮到了長安去了。這不僅表現(xiàn)了對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而且也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感情;既有對往日長安生活的憶念,又蘊含著詩人期望重新登上政治舞臺的抱負。這些紛亂的思緒,像一陣風暴,攪亂了詩人的心腸。
3.“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上句切詩人對長安的憶念,抒寫內心難言的苦衷,詩人似有不平之意;下句承送別,希望早日重遇。
4.“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上句寫送別后瞻望友人背景之久,突出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既寫瞻望中的實景,又隱含著詩人與朋友別后內心悵惘情緒,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感情。
●學習卡片
李白傳奇
相傳峨眉峰頂有一塊巨石,石上鋪有一張白紙,一天午后
風雨大作,天震地撼之際,一只碩大無比的鵬鳥碎石破紙,沖天而飛……
第一站
他飛臨長安一家酒樓

整個天空驟然亮了起來
滿壇的酒在流
滿室的花在香
一支破空而來的劍在呼嘯
眾星無言
又有一顆以萬世的光華發(fā)聲
驚見你,巍巍然
據(jù)案獨坐在歷史的另一端
天為容,道為貌
山是額頭而河是你的血管
乘萬里清風
載皓皓明月
飛翔的身姿忽東忽西、忽南忽北
中央是一團無際無涯的混沌
雷聲自遠方滾滾而來
不,是驚濤裂岸
你是海,沒有穿衣裳的海
赤赤裸裸,起起落落
你是天地之間
醞釀了千年的一聲咆哮

撩袍端帶
你昂然登上了酒樓
負手站在闌干旁,俯身尋思
誰是那燈火中最亮的一盞……
這時,半空驀然飄落一條白色儒巾
隨風化為滿城的蝴蝶
旋舞中,把所有窗口的燈
一盞盞撲滅
這樣正好,你說你要用月光寫詩
讓那些閃爍的句子
飛越尋常百姓家
然后一路亮到宮門深鎖的內苑
拿酒來!既稱酒仙豈可無飲
飲豈可不醉
你向墻上的影子舉杯
千載寂寞萬古愁
在一俯一仰中盡化為聲聲低吟
你猶記在那最醉的一天?
在禁宮,在被一大叢牡丹嚇醒之后
磨墨濡筆的宮女問:
你就是那好酒,吐酒,病酒的飲者?
寬衣脫靴的內侍問:
你就是那飛揚跋扈的詩人?
你仰著臉不答,揮筆如舞劍
頓見紙上煙霞四起
才寫下清平調的第一句
便驚得滿園子的木芍藥紛紛而落
沉香亭外正在下雪
在盈尺的冰寒中
你以歌聲為唐玄宗暖手
以詩句為楊貴妃鋪設了
一條鳥語花香的路

而長安
是一個宜酒宜詩不宜仙的地方
去吧!提起你的酒壺
挾起你的詩冊,詩冊中的清風和明月
走過飲過去游你的三江五湖
去黃河左岸洗筆
右岸磨劍
讓筆鋒與劍氣
去刻一部輝煌的盛唐
而做官總是敗壞酒興的事
再也瀟灑不起來的事
永王不見得能分享你月下獨酌的幽趣
對飲的三人中
想必不會有喋喋不休
向高山流水發(fā)表政見之輩
你又何苦去淌那次渾水
放逐夜郎也罷,泛舟洞庭
出三峽去聽那哀絕的猿聲也罷
人在江湖,心在江湖
江湖注定是你詩中的一個險句

不如學仙去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
腳在泥中,頭頂藍天
無需穎川之水
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凈
跨鯨與捉月
無非是昨日的風流,風流的昨日
而今你乃
飛過嵩山三十六峰的一片云
任風雨送入杳杳的鐘聲
能不能忘記是另一回事
就在那天下午
訪戴天山道上不遇的下午
雨中的桃花不知流向何處去的
下午,我終于看到
你躍起抓住峰頂?shù)哪菞l飛瀑
落入了
滾滾而去的溪流
李白之死
傳說李白在采石磯撈月未歸,他是為了美而死,為了詩歌而死???題記
笙歌漫起,長袖飄舉。李白把酒吟詩于采石磯,風過采石磯,浪過采石磯,不可及的月亮蕩在晃動的柔波中!拔乙淠阍诳,我要攬你入懷!崩畎谆饕坏缽澢幕【,消失在青草招搖的水底。
詩人李白,你醉態(tài)迷離的眼神穿越千年長空,落入今天的夜色。今天,我豐腴的想像飛向采石磯。
詩人李白,我是你的兄弟。今天夜晚,我觸及到了關于你的未破解的千古之迷。我卻寧愿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相信融融的月色,朦朧的月影永遠飄香在你用老邁的生命做的最后一首詩歌里。
李白醉中捉月
在崇山峻嶺之中,有一條崎嶇蜿蜒的山路,山路上爬行著一些衣衫襤褸的囚徒,其中有個手拄竹竿、腳步蹣跚的老人,他就是李白。這是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由于一個案件的牽連,被流放到夜郎去,途經(jīng)這山勢險惡、行路艱難的蜀道。
歷經(jīng)千難萬險,他們來到高聳入云的白帝城。這時,突然傳來一道圣旨,說是皇上已大赦這批犯人。李白開始不相信這是真的,看到人們在歡呼雀躍,才醒悟過來。
第二天一早,他迎著曙光,乘上一條輕捷的小船,從長江上游漂流而下,沿途的壯麗景觀目不暇接,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不絕于耳,他禁不住吟出《早發(fā)白帝城》詩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540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