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高考地理第一輪專題考點復習01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第1課時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題組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原創(chuàng)題)圍繞在地球周圍的厚厚的大氣中,時刻不停地進行著各種不同的物理過程,產生著各種物理現(xiàn)象,并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和變化產生深刻的影響。據(jù)此完成1~2題。1.根據(jù)圖中晝夜的陰晴情況,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

A.若在蘇南盛夏,甲地悶熱難擋
B.若在蘇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覺稍暖
C.丙圖常見于我國西北地區(qū)
D.假設四圖連續(xù)出現(xiàn)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氣溫日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溫度較低;夜晚多云,云層有保溫作
用,溫度不會太低。
2.運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識,判斷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衛(wèi)星表面溫度總是特別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幾十度
B.從沒有陰雨天氣的月球上看到天空總是特別藍
C.一般說來,在遠日點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點時
D.早晨與傍晚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解析 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衛(wèi)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氣,也沒有大氣的削弱作用;近日點
與遠日點是相對而言的,地球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球體,地球上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
作用與太陽高度角、太陽光通過大氣層的距離有關,故近日點、遠日點相差不大;早晨
與傍晚時太陽高度角小,通過的大氣層距離長,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題組二:大氣的水平運動
(2010?嘉興期中)煙流的擴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態(tài),大氣對流運動對煙流的擴散具有很大的影響。讀下面四幅圖,回答3~4題。
3.下列四種煙流擴散形態(tài),與其對應的大氣狀況圖正確的是 ( D )

解析 大氣的穩(wěn)定程度決定著煙流的擴散形態(tài),大氣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煙流呈波浪
型;下層穩(wěn)定上層不穩(wěn)定時呈爬升型;下層不穩(wěn)定上層穩(wěn)定呈熏蒸型;大氣處于穩(wěn)定狀
態(tài)時呈平展型。
4.波浪型煙流出現(xiàn)的時間多在 ( D )
A.晴朗的夜間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D.晴朗的白天
解析 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熱不均勻,大氣不穩(wěn)定,煙流呈波浪狀態(tài)。
題組三:熱力環(huán)流
5.(2009?合肥質檢)讀“高空等壓線圖”,完成下列要求。

(1)A、B兩處相比,氣壓較高的是A處,C、D兩處相比,氣溫較低的是D處。
(2)A、B、C、D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呈順時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流動。
(3)若C、D兩處的溫度差為5°C,B、D兩處之間的垂直距離為500米,當C處氣溫為6°
C時,則B處的氣溫應為-2°C。

第2課時 氣壓帶和風帶
題組一:氣壓帶和風帶及其影響
(2010?濟南統(tǒng)考)讀“地球近地面主要風帶示意圖”,回答1~2題。

1.終年受①風帶與③風帶之間的氣壓帶控制的地區(qū),其氣候特點是 ( B )
A.終年溫和濕潤
B.終年高溫多雨
C.終年炎熱干燥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風帶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類型、性質和方向可能是( D )
A.風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東南
B.補償流 寒流 自西南向東北
C.補償流 寒流 自西向東
D.風海流 寒流 自西向東
解析 由圖示知,①和③均低緯信風帶。二者之間為赤道低氣壓帶,其控制下的氣候類
型為熱帶雨林氣候;②風帶為南半球西風帶,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東流動的西風漂
流,為寒流。
題組二:氣壓中心及其天氣特征
左下圖為“北半球某地區(qū)冬季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單位:hPa),氣壓數(shù)值①<②<③
<④。右下圖為“該地區(qū)局部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

3.右上圖中的甲處,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圖的 ( C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據(jù)圖可知,圖示北半球某地區(qū)為低壓中心,由內向③④地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鋒,
由內向①②地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鋒;甲處氣溫較低,最可能在③地附近。
4.與甲地天氣狀況最相近的描述是 ( B )
A.溫暖干燥 B.低溫陰雨
C.風和日麗 D.細雨連綿
解析 甲地在冷鋒后,形成陰雨天氣,且被冷氣團控制,氣溫低。
題組三: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5.下圖1為“氣壓帶和風帶季節(jié)移動示意圖”,圖2為“世界海陸分布的局部圖”。讀圖回
答下列問題。

(1)簡述A氣壓帶名稱及受其控制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畫出B所在風帶的風向。
(3)說出甲、乙兩圖氣壓帶位置的差異及成因。
(4)簡述圖2中C海沿岸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A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受其控制的地
區(qū)具有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2)B所在風帶是赤道低氣壓帶以北的信風帶,在水平氣壓
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該處的風向為東北風。(3)與二分日相
比,甲圖的氣壓帶位置偏北,乙圖的氣壓帶位置偏南,這是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
北移動的結果。(4)C海為地中海,該海沿岸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
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氣候。
答案 (1)A是赤道低氣壓帶。受其控制地區(qū)的氣候特征為終年高溫多雨。
(2)畫圖略。(提示:B所在風帶的風向為東北風)
(3)甲圖氣壓帶位置比乙圖偏北,原因是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或回歸運
動)。
(4)C海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
西風帶控制。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
(2009?廣東地理)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

1.關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2.關于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有關
B.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弱
C.空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
D.空氣濕度大,云量多,大氣逆輻射強
解析 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問題受下墊面狀況、地理緯度等因素的影響。第1題,從圖
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之間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特點。第2題,注意是
選擇不正確的答案。地面輻射的強弱與地溫有關,而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與
下墊面性質有關;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的強弱與自身溫度呈正相關,云量越多逆輻射
越強。
答案 1.C 2.B
(2010?浙江五校)9月中旬,湘中地區(qū)一般進入秋季(如果連續(xù)10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C,則被認為進入秋季)。讀“長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氣狀況表”,回答3~4題。
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
最低
氣溫23°C23°C24°C25°C26°C27°C28°C28°C28°C25°C
最高
氣溫31°C32°C33°C34°C35°C36°C37°C38°C38°C30°C
天氣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陰
風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較強
偏北風
3.2009年9月15~23日,長沙日溫差的大致變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分別是 (  )
A.日溫差減小,天氣狀況 B.日溫差增大,地面狀況
C.日溫差增大,風力狀況 D.日溫差增大,天氣狀況
4.與往年相比,長沙在該期間天氣異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風強勁,晴熱少雨
B.“副高”異常強大并控制該地
C.直射點向北移,太陽輻射加強
D.亞洲高壓異常強盛
解析 第3題,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長沙日溫差增大,排除A項。讀表可
知,9月15~23日影響長沙氣溫的主要因素為天氣狀況,故答案為D。第4題,夏季風強
勁,主要在夏季,而此時為秋季,排除A項;此時太陽直射點向南移,排除C項;若亞
洲高壓強盛,則氣溫會下降,排除D項,故答案為B。
答案 3.D 4.B
5.(2008?廣東文基)下列對風向描述正確的是 (  )
①晚上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谕砩巷L從陸地吹向海洋、廴绻厍虿蛔赞D,近地面,風
從兩極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轉,近地面,風從赤道直接吹向兩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晚上陸地冷卻快,氣溫低,形成高壓,海洋氣溫高,形成低壓,近地面風從陸地
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轉,影響風的因素只有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響,近地
面的風會由極地吹向赤道。
答案 C
下圖表示“500百帕等壓面空間高度分布圖”,圖中數(shù)值表示等壓面高度。據(jù)此回答6~8題。

6.與M點同高度的地點相比較,N點氣壓 (  )
A.較高 B.較低 C.相等 D.不確定
7.與N點對應的地表點相比較,M點對應的地表點氣壓較低的原因是 (  )
A.地表冷 B.地表熱 C.地勢高 D.氣流上升
8.圖中P點的風向可能是 (  )
A.東風 B.南風 C.西風 D.北風
解析 第6題,由圖可知,500百帕等壓面M處向上凸,N處向下凹,故與M點同高度的
地點應在N點的上方,N點的氣壓低于該點。第7題,500百帕的等壓面是高空氣壓分布
狀況,因而當高空M處為高壓時,其近地面應為一低壓,根據(jù)經緯度可知,M處位于青
藏高原,因而該處比N處地表點氣壓低是因為其地勢高。第8題,P點空氣應由M地流向
N地,因為是高空風,幾乎不受摩擦力影響,其最終風向應平行于等壓線,又因為是北
半球,故風向應垂直指向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右側,即為北風。
答案 6.B 7.C 8.D
(2010?青島期中)下圖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氣壓沿兩條緯線的變化圖”,分析回答9~11題。

9.該月份最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該月份,①、②兩地的平均風力相比較 (  )
A.①地的較大 B.②地的較大
C.兩地相當 D.上半月①地的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區(qū),該季節(jié)的盛行風向為 (  )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解析 第9題,由圖示可以判斷該區(qū)域位于北半球且同一緯度陸地比海洋氣壓低,是北
半球的夏季。第10題,②地靠近夏季風源地,處于沿海位置,風力較大。第11題,③地
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區(qū)為南亞地區(qū),夏季盛行西南風。
答案 9.C 10.B 11.B
(2008?海南地理)甲、乙兩地緯度相同,相距500千米。兩地氣溫、降水資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13題。

5月~10月11月~次年4月
平均溫(℃)降水(mm)平均溫(℃)降水(mm)
甲地271 6502522
乙地278902677
12.兩地的緯度約在 (  )
A.15°S~20°S之間 B.15°N~20°N之間
C.25°S~30°S之間 D.25°N~30°N之間
解析 從甲、乙兩地5~10月氣溫高于11月~次年4月,說明兩地位于北半球;從甲、乙
兩地5~10月高溫多雨,11月~次年4月氣溫較高但降水較少,說明兩地為季風氣候,且
緯度較低。故選項B正確。
答案 B
13.兩地之間的地形可能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解析 從甲、乙兩地5~10月降水量看,甲地明顯多于乙地,說明甲地位于迎風坡,乙
地位于背風坡,兩地之間有山地。
答案 D
(2009?江門調研)讀圖,回答14~16題。

14.有關a地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我國特有 B.雨熱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5.b地肯定位于 (  )
A.北半球大陸東岸 B.北半球大陸西岸
C.南半球大陸東岸 D.南半球大陸西岸
16.a、b、c三地的緯度從低到高依次為 (  )
A.a?b?c B.b?c?a C.c?a?b D.c?b?a
解析 第14題,圖中a地氣候7月氣溫高,且此時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
第15題,從氣溫情況來看,圖中b地1月均溫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排除A、B項;從
降水量來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熱同期,可判斷b地為季風氣候,應分布在大
陸東岸。第16題,三地的緯度高低,對比圖中三地1月或7月氣溫即可得出。
答案 14.B 15.C 16.D
二、綜合題(共36分)
17.(2010?廈門質檢)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做了海陸晝夜增溫、冷卻的模擬實驗,如圖所示:

材料二 圖甲為福建省7月份氣溫分布圖,圖乙為圖甲中B地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的
分布圖。

(1)材料一實驗說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說出圖甲由A地經戴云山、B地到黃崗山一線的氣溫分布特點;并根據(jù)材料一的實
驗,說明A地氣溫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國的重點林區(qū)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積累了許多經驗。結合圖乙分析,
說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點季節(jié)及理由。
解析 該題考查熱力環(huán)流原理及應用。第(1)題,沙石代表陸地,水代表海洋,兩者晝
夜溫度差異說明了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第(2)題,結合等溫線分析氣溫分布,結合海
陸熱力性質說明差異原因。第(3)題,森林因干燥可引發(fā)火災,福建冬春降水較少,氣
候相對干燥,可能出現(xiàn)火災。
答案 (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平原和內陸河谷氣溫較高,黃崗山和戴云山地區(qū)氣溫較低;A地處于沿海,受海洋影
響顯著,夏季增溫較慢,氣溫較低。
(3)冬春。B地冬春季節(jié)風干物燥,易引發(fā)森林火災。
18.圖甲表示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乙表示兩個大陸的緯度分布組合,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0分)

(1)圖甲表示   (南、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狀況,其中⑦表示    帶。
(2)在圖乙A、B、C、D四地氣候中,由圖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    地,其氣
候特點是       ,該氣候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的影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乙中H地與A、B、C、D四地中    的氣候類型相同,成因是受圖甲中    
和   (填序號)交替控制。
(4)圖乙中20°C等溫線在大陸的西側向    彎曲,其原因主要是受      的
影響。
(5)當?shù)厍蜻\行到近日點時,判斷圖乙中E、F兩地所示的氣流運動方向的正誤:
E    ,F(xiàn)    。
解析 根據(jù)氣流偏轉的方向可知該半球為北半球,⑦為極地東風帶,⑥為西風帶,在其
控制下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降水較多,因為陰雨天氣較
多,光熱不足,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但適宜牧草的生長,可發(fā)展畜牧業(yè)。H地為地中
海氣候與C地相同,都是在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圖乙中20°C
等溫線向北凸出,說明該區(qū)域氣溫較同緯度偏低,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響。地球運
行到近日點時為北半球的冬季,北美大陸形成高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E地為一低壓
系統(tǒng),氣流應向中心輻合。
答案 (1)北 極地東風
(2)B 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
①光照和熱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長;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
(3)C地、凇、
(4)北(低緯) 本格拉寒流
(5)錯誤 正確

第3課時 常見天氣系統(tǒng)
題組一:鋒

(2010?鄭州聯(lián)考)如圖所示,T1、T2、T3表示等溫線,t0、t1、t2表示鋒形成過程的三個時刻。讀圖回答1~2題。

1.鋒形成于 ( D )
A.t0之前 B.t0時 C.t1時 D.t2時
解析 從圖示可以看出,在t2時刻,等溫線稠密,氣溫差別大,是鋒面形成的時刻。
2.假如T1>T2>T3,則該鋒的類型最有可能是 ( B )
A.暖鋒 B.冷鋒
C.準靜止鋒 D.都有可能
解析 鋒面附近氣溫變化劇烈,該鋒面是冷鋒。
題組二:鋒面氣旋
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春季某時天氣系統(tǒng)圖”(單位:hPa),完成3~4題。

3.圖中甲、乙、丙、丁4條線中,能形成暖鋒的是 ( D )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解析 圖中M處是冷高壓(即反氣旋),N處是一鋒面氣旋,所以丁處應為暖鋒。
4.圖中甲、乙、丙、丁四線所在地區(qū),出現(xiàn)晴朗天氣的是( B )
A.丙、丁 B.甲、乙 C.甲、丙 D.乙、丁
解析 高壓脊上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題組三:鋒面與天氣
5.(2009?蘇北四市聯(lián)考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央氣象臺2009年11月1日6時發(fā)布寒潮橙色警報:受東移南下強冷空氣影響,
今天白天到夜間,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qū)將出現(xiàn)大風和強降溫天氣,華北、東北南部、
黃淮、江淮將有5~7級偏北風,上述地區(qū)的氣溫將下降8~10°C,部分地區(qū)可超過
14°C。
材料二 2009年11月1日6時亞洲東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

(1)此次大風降溫天氣是由冷鋒天氣系統(tǒng)造成的,該天氣系統(tǒng)過境后的天氣特征主要是
氣溫、濕度明顯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2)甲、乙兩地風速較大的是乙地,依據(jù)是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
(3)圖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區(qū)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4)此次寒潮產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你認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減輕寒潮對生產和生活
的影響。
解析 本題以寒潮過境為背景,主要考查冷鋒造成的影響與危害。解答本題必須明確以
下三點:第一,要會識別鋒面符號,掌握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特征;第二,要會熟練判讀
等壓線分布圖,知道等值線疏密的地理意義;第三,掌握寒潮的主要危害和防御措施。
答案 (4)危害:①對農作物造成凍害??強烈降溫;②吹翻船只,摧毀建筑物,破壞
農場??大風。
措施:①人們要注意添衣保暖,水產養(yǎng)殖應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風措施;②門窗、圍
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
品;③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yè)人員停止作業(yè);④留意有關媒體
報道大風降溫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⑤在生產上做好對大風降溫天氣的防
御準備;⑥相關應急處置部門隨時準備啟動應急方案;⑦應加強天氣預報,提前發(fā)布準
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

第4課時 全球氣候變化

題組一:全球氣候變化及其表現(xiàn)
(原創(chuàng)題)氣候變化是長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一種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2題。
1.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有 ( D )
①太陽輻射的變化 ②海陸分布的變化、鄣匦蔚淖兓、苋祟惢顒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陽輻射的變化、海陸變遷、地形變
化等;也有人類活動的影響。
2.讀下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

A.圖中A處為末次溫暖期
B.圖中C處為現(xiàn)代溫暖期
C.圖中B處為末次寒冷期
D.圖中D處表示未來2萬年左右地球將出現(xiàn)一個新的溫暖期
解析 從曲線波狀變化可以看出,A處為溫暖時期,C處氣溫較低為寒冷期,B處為現(xiàn)代
溫暖時期,而D處為下一次寒冷時期。
題組二:全球變暖的影響
(2010?江蘇鹽城質檢)據(jù)專家預測,因全球氣候變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將升高40~50厘米。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海陸過渡地帶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海平面上升對該地帶的影響有(雙選) ( AB )
A.加劇農田土壤鹽堿化
B.灘涂面積減少
C.淹沒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解析 根據(jù)題目條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則據(jù)圖分析,農田地下水位會上升,
加上海水鹽度高,會加劇土壤次生鹽堿化,同時由于海平面上升,灘涂面積會減少。從
圖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會淹沒農田,但對港口基礎設施的影響較大。
4.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有(雙選) ( BC )
A.臭氧層破壞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 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導致CO2增多的主
要原因是:一方面人類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燒時排放出大量
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導致吸收、固定CO2能力減弱。
題組三:全球變暖及其影響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變暖”

材料二 根據(jù)最新衛(wèi)星觀測圖像顯示,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極“西北航道”已經解
凍。所謂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蘭島經加拿大北部北極群島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這是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夠進行商業(yè)通航,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數(shù)
百年來,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夢想。
(1)據(jù)材料一分析全球變暖產生的嚴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蓋面積隨季節(jié)而變化,一般是夏季面積最小。一般情況下在斯堪的
納維亞半島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3)根據(jù)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為什么被許多國家稱為“黃金航道”?
(4)結合材料,我們應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解析 本題通過圖文材料考查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第(1)題,從圖中提取信
息即可。第(2)題,結合影響海冰形成的溫度條件加以分析。第(3)題,西北航線可
縮短航程,節(jié)省時間、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題,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生
產活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通過技術措施增強人類的適應性及對不利影響的有效應對
等方面分析。
答案 (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陸地上徑流量減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糧食產量
減少,出現(xiàn)“糧荒”;④自然災害加劇,損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
(3)西北航道是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最短海上運輸航線,經濟價值非常高。?
(4)①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②植樹造林,增加對溫
室氣體的吸收;③加強技術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種,工業(yè)節(jié)能技術的應用和推廣;④
通過經濟、行政手段加強環(huán)保工作的實施;⑤加強工程建設和防御機制建設以減輕自然
災害的損失。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
(2008?江蘇地理)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南退而移動。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到圖示位置時(雙選) (  )
A.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都吹東北風
B.副熱帶高壓南側洋面處于臺風活動期
C.臺灣海峽受上升氣流影響而多雨
D.華北地區(qū)干燥少雨
解析 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于圖示位置時,長江三角洲位于副熱帶高壓脊線的
西北部,此時多盛行偏南風;臺灣海峽此時正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天氣炎熱干
燥。華北平原雨帶沒有到達。
答案 BD
2.下列詩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現(xiàn)在圖示時期的是(雙選) (  )
A.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B.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長 D.清風細雨濕梅花
解析 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于圖示位置時,此時正值初夏或秋季,與題目選項中
B、C詩句描述的降水情景相符合。
答案 BC
(2010?廈門質檢)讀“某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3~4題。

3.假如氣壓變化只和氣溫有關,選項中的四個點氣溫日較差最小的是 (  )
A.(40°N,130°E) B.(40°N,140°E)
C.(30°N,120°E) D.(30°N,130°E)
4.該時間段內,M點 (  )
①偏南風轉偏西風、陲L力減弱 ③天氣晴朗、軞鉁亟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3題,若氣壓變化只和氣溫有關,則氣溫日較差最小的地區(qū)也就是氣壓日較差
最小的地區(qū),找到兩幅圖中對應的各點,讀出其對應的氣壓值,計算出相應的氣壓差便
可得出結論。第4題,M點此時處于冷鋒的鋒前地帶,等壓線密集,風力較大,但隨著冷
鋒的前移,M地也會出現(xiàn)陰天、降水天氣,同時風力會減弱,氣溫會降低。
答案 3.C 4.B
(2009?山東文綜)下圖是“某氣象臺發(fā)布的墨西哥灣及鄰近海區(qū)颶風近地面天氣形勢圖”。讀圖回答5~6題。

5.此時降雨集中分布在颶風東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氣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鋒面雨
C.凝結核多 D.氣溫較低
6.預計颶風中心經過70小時到達A市。到達A市時,所在地的區(qū)時為 (  )
A.8日13時 B.8日23時
C.9日13時 D.9日23時
解析 第5題,從圖中看也,颶風在由海洋向陸地的移動過程中,其東北部受到陸地的
阻擋,氣流被抬升,上升速度加快,導致降水量增多。第6題,A地位于80°W左右,其
所在時區(qū)為西五區(qū);圖中顯示時間為世界時9月6日6時,即零時區(qū)的區(qū)時。由此計算出
颶風中心位于圖中位置時的西五區(qū)的區(qū)時為9月6日1時,70個小時后,A地區(qū)時為9月8
日23時。
答案 5.A 6.B
(2010?揚州調研)下圖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氣系統(tǒng)的垂直剖面圖”,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兩地點。讀圖完成7~8 題。

7.下圖能正確表示控制甲、乙兩地的天氣系統(tǒng)是 (  )

8.甲、乙兩地在此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天氣狀況最可能是 (  )
A.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氣溫日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氣溫較低;乙地多狂風暴雨
C.甲地此時多西南風;乙地此時多東北風
D.甲地沙塵漫天,大氣能見度差;乙地陰雨連綿
解析 第7題,該圖是鋒面氣旋的剖面圖,根據(jù)北半球的氣溫分布特點和氣旋運動方向
可知,甲處鋒面應為冷鋒,乙處應為暖鋒,且兩鋒面的移動方向應為逆時針方向,故B
正確。第8題,此時為4月份,甲、乙兩地均位于我國北方,甲地正處于冷鋒控制下,且
此時鋒前暖氣團較為干燥,故會有大風、沙塵天氣;乙地處于暖鋒鋒前,應出現(xiàn)連續(xù)性
降水。
答案 7.B 8.D
(原創(chuàng)題)讀下圖,完成9~10題。

9.圖示時期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a、b、c、d數(shù)值大小排序正確的是 (  )
A.a>b>c>d B.b>a>c>d
C.aa>b>d
解析 第9題,圖示海域盛行西南風,應是北半球的夏季,故應選7月。第10題,圖中西
南風是由陸地吹向海洋,離岸風加劇了氣候的干旱;索馬里南部地區(qū)為熱帶草原氣候,
偏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故降水量排序為a答案 9.C 10.C
11.(2009?廣東文基)氣候變化與異常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引起全球氣候變化與異常
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太陽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轉線速度的緯度差異
C.大氣環(huán)流的多年變化
D.人類活動強度的增大
解析 影響氣候的因子主要有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和人類活動等,而地球自轉
線速度的緯度差異與此無關。
答案 B
12.(2008?江蘇地理)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
A.全球各地的氣溫持續(xù)上升
B.我國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國西部山地冰雪總量減少
解析 全球氣候變暖對大氣環(huán)流和各地的降水和蒸發(fā)狀況都產生明顯的影響,但對不同
地區(qū)的影響是不同的。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而言,由于氣溫上升,導致高山冰雪融化,山
地的冰雪總量減少。
答案 D
(2009?福建畢業(yè)質檢)讀“挪威雪線海拔和中國氣溫距平(與平均氣溫的差值)變化圖”,完成13~14題。

13.中國從16世紀到21世紀期間,氣候處于溫暖期的是 (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
14.圖示公元后挪威雪線降低時期,我國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
A.水稻種植范圍向北擴展
B.野象棲息地的最北界北遷
C.熱帶范圍擴大
D.北方河流結冰期變長
解析 第13題,中國從16世紀到21世紀期間,大部分時間中國氣溫距平為負值,1910年
后為正值,說明氣候處于溫暖期。第14題,公元后挪威雪線降低時期,中國氣候相對變
冷,北方河流結冰期變長。
答案 13.D 14.D
(原創(chuàng)題)《北京日報》2009年11月22日消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來持續(xù)減少。最新統(tǒng)計結果顯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萬人。當?shù)鼐用?4日為這座“垂死”城市舉行“葬禮”。據(jù)此回答15~16題。
15.導致威尼斯人口持續(xù)減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冰川融化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下沉
16.人類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為控制海平面上升,發(fā)達國家應該 (  )
A.禁止使用氟氯烴 B.減緩工業(yè)化進程
C.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D.減少酸性氣體排放
解析 威尼斯是一水城,全球變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氣溫升高,海水膨脹造成海平面上
升,致使威尼斯遭到被淹沒的危險;發(fā)達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應對全球變暖的積
極措施。
答案 15.D 16.C
二、綜合題(共36分)
17.(2010?北京朝陽期中)依據(jù)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 昆明準靜止鋒又稱云貴準靜止鋒,位于云貴高原,鋒面徘徊于昆明和貴陽之
間,易形成連陰雨天氣。
材料二 昆明準靜止鋒示意圖(圖1);昆明準靜止鋒的位置圖(圖2)
材料三 昆明與貴陽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氣溫的對比表
11月~次年4月5月~10月1月7月
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平均氣
溫(°C)平均氣溫(°C)
昆明11.211.2918.188.87.519.7
貴陽278.524.7849.875.34.624
(1)描述昆明準靜止鋒在貴陽和昆明之間的走向,并說明其形成的季節(jié)和成因。
(2)依據(jù)圖和表格的信息,比較昆明和貴陽冬季氣候的差異,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氣候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 第(1)題,由圖示可直接讀出昆明準靜止鋒在貴陽和昆明之間的走向;結合材料
一、二可以知道昆明準靜止鋒形成的季節(jié)和原因。第(2)題,結合材料三可以發(fā)現(xiàn)昆明
和貴陽冬季在氣候上的差異,這與在冬半年影響該地的鋒面關系密切。第(3)題,由材
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氣溫和降水等氣候特點,這與昆明所在地區(qū)的地形和大氣環(huán)流形
勢有關。
答案 (1)西北?東南走向。秋冬季節(jié)(冬半年)。南下冷空氣和西南暖濕氣流相遇形成鋒
面,受云貴高原阻滯而形成。
(2)差異:貴陽降水多于昆明,氣溫低于昆明。
成因:貴陽位于鋒面的冷空氣一側,氣溫較低,多陰雨天氣;昆明位于鋒面的暖空氣一
側,天氣晴朗且氣溫較高。
(3)特點:昆明夏季涼爽濕潤。
成因: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暖濕氣流影
響,降水多;云雨減弱了太陽輻射;地處云貴高原,海拔高而氣溫低。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 新華網2009年7月6日消息:近30年來,被稱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縮
的速度是過去300年的10倍,自1996年以來,黃河源區(qū)的冰川退縮比例最大達77%。冰
川的融化為全球變暖提供了一個最明顯的證據(jù)。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城市化水平關系圖

材料三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人口統(tǒng)計表(單位:億人)
國家美國巴西俄羅斯日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墨西哥
人口2.831.691.451.2713.010.02.031.31.241.331.07
(1)根據(jù)全球氣候變暖成因與危害之間的關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內容。

a   。籦   。籧   ;d    。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系,并說明原因。
(3)圖中所示國家中CO2總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______,請你談談該國為控制CO2
排放量應采取哪些措施。
(4)據(jù)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測量發(fā)現(xiàn),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氣中二氧化碳
含量應增加29.95%。但實際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據(jù)上述材料
可知減緩全球變暖趨勢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以全球冰川融化為背景,考查全球變暖的產生、 影響及應對措施。第(1)
題,聯(lián)系教材知識及全球氣候變暖成因與危害即可完成。第(2)題,由圖中曲線可知,
城市化水平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二者呈正相關。城市化水平高,說明該國經濟
發(fā)達,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題,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數(shù)據(jù)對應材料
二圖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可知,中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居第二位。結合中國能源
利用狀況回答措施。第(4)題,由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
碳含量實際增加較少,可知植被對緩解全球變暖趨勢有重要作用。
答案 (1)毀林 燃燒礦物燃料 極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沒 (2)關系:城市化水平越
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關。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
較高,工業(yè)、交通發(fā)達,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燒大量煤、石油等礦物燃
料。
(3)中國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廣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節(jié)能技術,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4)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氣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55779.html

相關閱讀:2011屆高考地理第一輪專題考點復習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