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整體閱讀(二)
上一講主要介紹整體閱讀的要領,這一講主要說讀文和答題的技巧。
一、閱讀文章的技巧
這里介紹一種技巧。這種技巧可稱為“倒讀法”,雖不“正規(guī)”,但行之有效。
所謂“倒讀法”,就是借助于題面來閱讀,以幫助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這是一種輔助方法。主要是借助篩選信息的試題和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試題的題面來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選說篩選信息的試題。篩選信息的試題,在題干中都規(guī)定了篩選信息所圍繞的中心。這“中心”往往是閱讀材料內容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譬如2000年全國卷第15題干中說“全都說明‘其父子清慎’的一組是”,這里的“清慎”就是胡質、胡威父子的性格特征,也是全文的表達的中心意思;2001年全國卷第15題題干中說:“全都表現(xiàn)田單‘兵不厭詐’手段的一組是”,這“兵不厭詐”是田單用兵的手段,也是他知己知彼、用兵取勝的法寶;2002年全國卷第14題題干中說“全都表明李廣對待部下‘寬緩不茍’的一組是”,這“寬緩不茍”是李廣的性格特征之一;2003年全國卷第13題題干說:“分別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組是”,這“佞于隋”和“忠于唐”是裴矩性格的兩個側面,也是司馬光發(fā)議論所憑借的事實。抓住題干所規(guī)定的這些篩選信息的“中心”,再去讀文章,就能幫助我們準確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再說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試題。這類試題的四個選項,有的是對文章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的分析、歸納,有的是對文章所敘復雜事實的概述和分析。這四個選項的排列順序與閱讀材料的行文順序也是大致一致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題目一般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而這“不正確的一項”并非全錯,而是大部分正確,只是個別小地方與原文不一致,因此這四個選項可以成為再讀文章時的“導引”,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倒讀法”的運用。不信可以試一試。
二、解答試題的技巧
這里主要介紹一種技巧,即“題文對應,由文及題”。
題目由文章而來,主要是針對文章內容的,答題就要分析題目與文章有關內容的對應關系應該從選文內容出發(fā)來思考題目,即從選文的整體出發(fā)來研讀與題目相關的局部,以形成答案。具體地說,就是把選項的有關要求與原文相關部分作具體對照,以確定答案的正誤。以2003年的試題來說,第14題C項中說裴矩“主張當即平定,以免錯失良機”,究竟對不對呢?應去找到對應的原文。原文說“太原有變,京畿不靜,遙為處分,恐失事機”,盡管你對這幾句話可能不甚理解,但至少可以看出沒有“主張當即平定”之意,因而不正確。第15題B項說“非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趨于高尚”。但相對應的原文是“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裴其性之有變也!边@樣一對照,便可知該項是錯的。
強調“題文對應”,也是有針對性的。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試題時,往往就題答題,不顧原文,不顧語境,往往出錯。這種教訓也是應該記取的。
三、典型試題分析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1?16題。
孫登字子高,(孫)權長子也。魏黃初二年,以權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受。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于是諸葛恪等以選入,侍講詩書,出從騎射。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以恪為左輔,休右弼,譚為輔正,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而謝景、范慎、刁玄等皆為賓客,于是東宮號為多士。
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閑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彈佩丸,咸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又失盛水金馬盂,覺得其主,左右所為,不忍致罰,呼責數(shù)之,長遣歸家,敕親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賤,徐夫人少有母養(yǎng)之恩,后徐氏以妒廢處 吳,而步夫人最寵。步氏有賜,登不敢辭,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賜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將拜太子,辭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權曰:“卿母安在?”對曰:“在吳”。權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臨終,上疏曰:“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于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jié)。諸葛瑾、步騭忠于為國,通達治體?闪铌惿媳阋,蠲除苛煩,愛養(yǎng)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聽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奔冉^而后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謚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或共帳而寐B.拜受而已
C.出身憂國D.通達治體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銓簡秀士 銓簡:選拔B.當由徑道 徑道:小路
C.登所生庶賤 所生:指生母D.登辭疾不受 疾:急速
13.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銓簡秀士,以為賓友,于是諸葛恪等以選入。
A.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
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以恪為左輔……是為四友。
C.
是說也,人常疑之。
使求過丸。
D.
行過夷門,見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忍致罰,呼責數(shù)之??不忍心處罰,只是把他叫來責備了一番
B.有一人操彈佩丸,咸以為是??有一個拿著彈弓,帶著彈丸,大家都認為他就是那個射彈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孫登對待下屬,少用平民的禮節(jié)
D.既絕而后書聞,權益以摧感??孫登死后,這篇上疏才被孫權看到,孫權更加悲痛
1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孫登“待人接物”態(tài)度的一組是( )
①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
②遠者歸復,近者盡力。
③所賜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下受。
⑤登不敢辭,拜受而已。
⑥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1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登是孫權的長子,后立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邊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孫登愛護百姓,不擾民,明辨是非,寬以待人。
C.孫登孝順母親,特別是對步氏恭敬有加,他堅決要求孫權立徐夫人為后。
D.孫登盛年而卒,臨終上疏對國事多所建議,特別提出國家的政令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而變化。這篇上疏感人至深。
這是2002年春季考試北京卷的古文閱讀試題。從閱讀文章來說,第15題題干所說全都表現(xiàn)孫登“待人接物”態(tài)度這一中心語可以幫助我們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內容;第16題的四個選項,A項敘述分析的是文章首段,B項敘述分析的是次段,C、D兩項分別敘述、分析的是第三、四兩段,用“倒讀法”可以常助理解各段的主要內容。這就不用多說了。下列說解題。
第11題考查辨別詞語的古今義的能力,答案是B。對照原文,A項的“或”為“有時”之意,代詞,今之“或”為連詞;C項“出身”是“出”與“身”的連用,為獻出其身之意;D項“通達”是“通”和“達”的連用,意思是通曉明白,今只有明白之意。B項“而已”古今義相同,罷了。
第12題考查理解實詞的能力,答案D。D項“疾”前省介詞“以”,可見“疾”,是病,而不是疾速。
第13題考查理解詞語的能力,答案是B。A項兩個“以”都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因”、“因為”;C項的兩個“是”都是代詞,相當于“這”;D項兩個“過”都是經(jīng)過之義。B項中的兩個“見”,對照原文,前者“見釋”是釋放他,因為全句的主語是“登”;而后句的“見”表示被動。徒見欺,白白地被欺侮。
第14題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不正確的一項是C。該項中的“略”是副詞,大概、大致之意,譯為“少”自然不對。
第15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答案是D。句①表現(xiàn)孫登對下屬的態(tài)度,句③表現(xiàn)對徐氏的態(tài)度,句⑤表現(xiàn)對步氏的態(tài)度?梢娺@三句都是表現(xiàn)孫登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的。句②是預測正確的政令的良好后果,句⑥是表現(xiàn)“有一人”和“從者”的態(tài)度,句④表現(xiàn)孫登對拜將封侯的態(tài)度,與“待人接物”無關。
第16題考查敘述、分析文意的能力,不正確的是C!疤貏e是對步氏恭敬有加”不合文意。對照原文,孫登對于布氏只是一般禮節(jié)。步氏有賜只是“拜受而已”,可稱為“順”,而談不上“孝”。
四、練習與答案。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辟大司馬府。建武元年,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綮戟,復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等。詩到大陽,聞賊規(guī)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剪滅。拜成皋令,視事三歲,舉政尤異。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
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詩雅好推賢,數(shù)進知名士清河劉統(tǒng)及魯陽長董崇等。初,禁網(wǎng)尚簡,但以璽書發(fā)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圣人所慎。舊制發(fā)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間者發(fā)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殄,征兵郡國,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國,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此謂也!睍,從之。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升匹。
??《后漢書?卷三一》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暴橫民間暴橫:兇殘橫暴
B.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清平:清正廉潔
C.郡內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戶戶
D.求欲降避功臣降避:放下身價躲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復使之河東
A.
輟耕之壟上
乃與長史急焚其船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誅暴立威
C.
猥以微賤,當侍東官
數(shù)進知名士清河劉統(tǒng)及魯陽長董崇等
D.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
3.說明下列各組句中“所”稱代的內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
指前兩處任職的地方
B.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
代實行“符第合會”的原因
C.臣聞兵者國之兇器,圣人所慎
代前文的“兵者”即兇器
D.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
代杜詩死后下葬的地方
4.下面四組句子中,全部能表現(xiàn)杜詩才能的一組是( )
①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 ②善于計略,省愛民役 ③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這室殷足 ④不安久居大郡 ⑤數(shù)進知名士清河劉統(tǒng)及魯陽長董崇等 ⑥視事七年,政化大行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詩雖不是行伍出身,但卻有勇有謀,殺縱兵擾民的將軍簫廣時,事先為把握時機,勇冒不請示朝廷之險;討伐叛賊楊異時,先燒其船,斷敵退路。
B.杜詩擔任地方長官把精力用在興修水利、改進農具、開墾農田上,愛民幫民,讓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將他比作父母。
C.杜詩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顧全大局,為了封賞功臣,自己主動讓出了大郡職位,而且主動為皇帝獻言獻策,表現(xiàn)了他對朝廷的赤誠之心。
D.杜詩長期為官卻生性節(jié)儉,他能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卻一貧如洗,以致死后無葬身之地。
6.把《杜詩傳》中的兩句話譯成現(xiàn)漢語。
(1)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
(2)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強學博記。少依道州刺史元結,讀書自解其義。起處士,進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盜金下獄,滋直其冤。表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憚滋守法,因權勢以請,滋終不署奏。韋皋始招來西南夷,德宗選郎 吏撫循者,皆憚行,至滋不辭,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金紫,持節(jié)位。逾年還,使有旨,進諫議大夫。遷尚書右丞,知吏部選。求外遷,為華州刺史。政清簡,流民至者,給地居之,名其里為義合。然專以慈惠為本,未嘗設條教,民愛向之。有犯令,時時法外縱舍。得盜賊,或哀其窮,出財為償所亡。召為左金吾大將軍,以楊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諭曰:“吾不敢易袁公政!比私粤_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憲宗監(jiān)國,進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辟反,詔滋為劍南兩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半道,以檢校吏部尚書、平章事為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是時,賊方熾,又滋兄峰在蜀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進。貶吉州刺史。未幾,徙義成節(jié)度使。渭,用武地,東有淄清,北魏博,滋嚴備而推誠信,務在懷來。李師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遺令處后事,訖三年,皆有條次。性寬易,與之接者,皆自謂可見肺肝,至家人不得見喜慍。薄居處飲食。
??《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六》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蔡州朗山人,強學博記。強:勉力。
B.未嘗設條教,民愛向之。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居:居住。
D.性寬易,與之接者。接:交往。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一項是( )
A.刑部、大理罪人。B.因權勢以請。
C.渭,用武地,東有淄清,北魏博。D.皆自謂可見肺肝。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 )
因權勢以請。
A.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出財為償所亡。
B.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以檢校吏部尚書、平章事為劍南兩川……
C.
以資政殿學士行。
乃得去,莫不流涕
D.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袁滋“慈惠”的一組是( )
①部官以盜金下獄,滋直其冤。
②流民至者,給地居之。
③有犯令,時時法外縱舍。
④或哀其窮,出財為償所亡。
⑤耆老遮道,不得去。
⑥滋畏不得全,久不進。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⑥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袁滋學習勤勉,知識廣博,讀書悟性很高,以一個普通讀書人的身份,未經(jīng)科舉進入仁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員執(zhí)法不公而畏懼他。
B.西南少數(shù)民族歸附朝廷,皇上派官員去安撫,官員們都畏葸不前,袁滋卻毫不推辭。經(jīng)過一年的艱苦工作,圓滿實現(xiàn)了皇上的意圖。
C.袁滋辦理政務仁慈寬厚,不訂立什么條款規(guī)章,安撫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愛戴,以至離任時“耆老遮道!
D.袁滋雖然執(zhí)法如山,政事清明簡要,為人又極寬厚,算得上封建社會的一個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時卻因兄長的緣故,畏敵不進,貽誤朝廷大事。
附:答案及簡析
(一)1.C (A項“橫暴”是動詞,干橫行霸道的事;B項“平”,平和;D項“降避”是兩個詞,降職讓位)
2.B(A項兩個“之”都是動詞,到;C項兩個“以”都是介詞,憑;D項兩個“及”都是連詞,和。B項前一“乃”,就,后“乃”,竟然)
3.B(“所以”在這里表示憑借的方式、方法)
4.D(句④、⑤是忠于朝廷)
5.C(只有愿望,因皇上不許,最終沒有讓出)
6.(1)使用的力量少,收獲卻很多,百姓覺得這樣很便利。(這句是說:“農器”的優(yōu)點)(2)如果沒有如姬的殺父之仇,那么公子無忌救趙也不會成功。(要注意上文“猶假兵符以解趙國”一句)
(二)1.C(應是停留之意)
2.C(用兵,使用武力。A項“罪人”,古,給…………定罪;今,有罪的人。B項“權勢”,古,有權有勢的人;今,權柄和勢力。D項“肺肝”,古,內心;今,肺和肝,表“內心”則用“肺腑”)
3.B(介詞,替、給;介詞,被。A項兩個“因”,介詞,通過,經(jīng)由;C項兩個“以”,介詞,用(憑)……身份;D項兩個“乃”,副詞,才)
4.B(要注意“直接表現(xiàn)”的限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5767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教案:虛詞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