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高考地理第一輪專題考點復習08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節(jié) 地球自轉、公轉及其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

【高考目標定位】


最新考綱

目標在線

1、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

1,掌握太陽直射點移動規(guī)律,從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四季更替規(guī)律和五帶的劃分等方面,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2、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地震波的的分類及特點、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及各圈層特征、地球外部圈層的主要特征。
【考綱知識梳理】


一、地球的運動


(一)、 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區(qū) 別


項 目


自轉


公轉


定義


地球繞其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


地球繞太陽的運動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運動方向


通稱自西向東


通稱自西向東


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方向


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


地理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


地球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


周期


1恒星日(23時56分4秒)


1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角速度


除南北兩極點為0外,角速


度處處相等,即15°/小時


平均1°/日


(近日點速度快,遠日點速度慢)


線速度


由赤道向兩極由快變慢


(南北兩極點無線速度)


平均約30 km/s


(近日點速度快,遠日點速度慢)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1)晝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晨昏線的特點: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球心的大圓;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晨昏線在二至日時與極圈相切,在春秋分時與經(jīng)線重合。

(2)晝夜交替的產(chǎn)生:由于地球的自轉

(3)晝夜交替的周期及意義: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小時


(4)晨昏線(圈):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按地球自轉方向經(jīng)過晨昏線進入晝半球的是晨線,按地球自轉方向經(jīng)過晨昏線進入夜半球的是昏線。如圖4-6。





① 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② 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


③ 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于90;如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或70S。


2、產(chǎn)生時差

(1)地方時

因經(jīng)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轉,東邊的時刻總比西邊的早。同一經(jīng)線地方時一定相同。

(2)時區(qū)與區(qū)時 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度為15°,因此相鄰兩個時區(qū)相差兩個小時。各時區(qū)都以本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qū)的區(qū)時。 (3)日界線 國際上規(guī)定180°經(jīng)線作為日期的分解線,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地方時為0時(或24時的經(jīng)線)是另一條日期變更線。 3、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轉。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是23°26′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如圖4-14。




2、晝夜長短的變化

(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直射哪個半球,那個半球就晝長夜短。 (2)晝夜長短的計算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正午12點?日出時間)×2,還可以根據(jù)晝狐和夜狐所跨的經(jīng)度來推算。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緯度分布規(guī)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春秋分,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北遞減;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2)季節(jié)變化:同一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季節(jié)而變化。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夏至日達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冬至日達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太陽兩次直射,直射時達最大值。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公式H=90°-|φ-θ|,φ為所求點的緯度,θ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計算樓距、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等。 4、四季和五帶


(1)四季 :歐美:以“二分二至”劃分 我國:以“四立”劃分

北溫帶國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2)五帶: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北溫帶(北回歸線?北極圈)、南溫帶(南回歸線?南極圈)、北寒帶(北極圈?北極點)、南寒帶(南極圈?南極點)
(5)、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地理意義示意圖





(四)、地球的圈層結構


1、地球的內部圈層


(1)、地震波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地震波

傳播速度

傳播介質

縱波



固液氣三態(tài)

橫波

較慢

固 態(tài)

根據(jù)地震波的這種變化特征,我們把地球分成三層(地殼、地幔、地核)
(2)、地球內部圈層的特點
名稱

范圍

深度

主要特征

地殼


地表~莫霍界面

平均17千米
(1)固態(tài),由各種巖石組成 (2)各地厚度不一 (3)可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
地幔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17~2900千米

(1)固態(tài),硅酸鹽類物質,自上而下鐵、鎂的含量 逐漸增加 (2)上部有一軟流層 (3)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巖石圈的組成部分

地核


古登堡界面~地心

2900~6371千米
(1)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內核為固態(tài) (2)物質成分以鐵和鎳為主 (3)溫度、壓力、密度均很大
2、地球的外部圈層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
圈層

概念

組成

其他

大氣圈

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

水圈

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陸地水、大氣水、生物水等

處于不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

生物圈

生物及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

生物及生存環(huán)境

與大氣、水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要點名師講解】

一、晨昏線的具體應用:

(1)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 右圖為二至日的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為夜晚),若AB為晨線,則可知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中心點為南極點;若AB為昏線,則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中心點為北極點。 (2)確定時間: ①地方時: 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 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8點; 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2時或24時(0時),其中晨線與極晝最大范圍的緯線相切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24時,與極夜最大范圍的緯線相切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2時。 ②日期與季節(jié): 晨昏線經(jīng)過南北兩極,與某一經(jīng)線圈重合,同所有緯線圈垂直相交,則可判定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晨昏線與南北極圈相切,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可判定這一天為6月22日;北極圈內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可判定這一天為12月22日。 (3)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A、太陽直射點的確定:平分晝半球的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經(jīng)度,或晨昏線與出現(xiàn)極夜最低緯度的緯線相切的切點所在經(jīng)線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經(jīng)線。直射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赤道與晨線交點所在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90O;蛘咧鄙浣(jīng)線的經(jīng)度=赤道與昏線的交點所在直線-90O。 (4)晝夜長短的確定:晨昏線把所經(jīng)過的緯線圈分成兩部分,位于晝半球為晝弧,位于夜半球為夜弧。 春秋分日以及赤道,各地的晝弧等于夜弧,晝長=夜長;其余時間除赤道外的任何地區(qū)晝弧與夜弧不等長,晝長= 夜長= 說明:同一緯線上各地的晝長相等;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上,其中一地的晝長等于另一地的夜長。 (5)距離:晨昏線上兩點間的劣弧長度就是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6)太陽高度的確定: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O (7)推算日出日落時間:晨線上各地同時看到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看到日落,但地方時不同(除春秋分日外)。 日出時間是該地所在經(jīng)線與晨線的交點上的時間(地方時),日落時間則是該地所在經(jīng)線與昏線的交點上的時間(地方時) 日出時刻=12- 日落時刻=12+ (8)極晝極夜的范圍:晨昏線與哪個緯線圈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緯度范圍內就會出現(xiàn)極晝或極夜范圍,南北半球的極晝、極夜現(xiàn)象正好相反。 注意:晨昏線與緯線相切的切點是晨昏線上各點緯度最高的點。其具體緯度數(shù)等于90O-太陽直射點緯度。與晨昏線相切的緯線是出現(xiàn)極晝(夜)最低緯線(最大范圍的緯線)。晨昏線與極圈的切點和晨昏線與赤道交點兩點之間的經(jīng)度差應為90個經(jīng)度。






【例題】讀圖4-7,回答:





(l)當AB為晨線時,此日是 前后,判斷理由是 。


(2)當DF為昏線,此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是 。


(3)當AC為晨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


當DE為昏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當AD為晨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


(4)若DE為晨線時,此刻北京時間是 點;當北京時間是8點正,DF是 線。


(5)當H處正午太陽高度為66°34′,G處區(qū)時為6點則此時昏線是 、 。


【解析】此圖是圓柱投影圖,比較抽象,不易判讀。解題時應切實根據(jù)晨昏線的概念,確定圖上白晝和黑夜的范圍,根據(jù)赤道上晝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時間分別為6點和18點,就能順利解答此題。


【答案】(1)12月22日 AB是晨線、北極圈以北地區(qū)發(fā)生極夜現(xiàn)象


(2)23°26′N (3)夏至 冬至 春分或秋分 (4)20點 晨線 (5)DF AC

二、地方時的計算

地方時的計算依據(jù)是地球自轉、東早西晚,、1度4分、東加西減、經(jīng)經(jīng)計較、分秒必算。計算是可分為四個步驟:一定時,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 一定時:即確定計算時可作為條件用的已知地方時,特殊經(jīng)線的地方時的確定,以圖1-1-29為例。 (1) 晝半球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2時如ND; (2) 夜半球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24時或0時,如NB; (3) 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6時,如NC; (4) 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18時,如NA; 2、 二定向:即確定所要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相對東西方向,如圖中求E點的地方時,以D點作為已知時間點,則E點位于D點以東,應“東加”;若求F的地方時,以B作為一直時間點,則F點位于B點以西,應該“西減”。 3、 三定差:即確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經(jīng)度差。以確定時差,如E點所在經(jīng)線與ND經(jīng)度相差45°,時差為3小時。 4、 四定值:即根據(jù)前面所確定的條件計算出所求時間。如E點地方時為12∶00+45°/15°=15∶00,F(xiàn)點地方時為24:00-45°/15°=21∶00 【例題】1、圖4-10中陰影部分為夜半球,設北京時間為7月1日20時,完成以下要求:





(1)在圖上畫出位于東半球、晝夜等長的一點A。


(2)A地日期為________月________日。


(3)A地地方時應為________時________分至________時________分之間。


【解析】此題著重考查學生對日照圖的判讀能力和時間計算能力。首先按提示先判定經(jīng)線的度數(shù),根據(jù)北京為7月1日20時,可判讀出圖中各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再根據(jù)東西半球的劃分和全年晝夜等長,知道A點是在赤道上20°W~0°之間。然后根據(jù)日照狀況確定每條經(jīng)線的日期和地方時。


【答案】(1)A點位于圖中20°W~0°之間的赤道上

(2)7;1 (3)10;40;12;0


【例題】2、圖4-10中陰影部分為夜半球,設北京時間為7月1日20時,完成以下要求:





(1)在圖上畫出位于東半球、晝夜等長的一點A。


(2)A地日期為________月________日。


(3)A地地方時應為________時________分至________時________分之間。


【解析】此題著重考查學生對日照圖的判讀能力和時間計算能力。首先按提示先判定經(jīng)線的度數(shù),根據(jù)北京為7月1日20時,可判讀出圖中各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再根據(jù)東西半球的劃分和全年晝夜等長,知道A點是在赤道上20°W~0°之間。然后根據(jù)日照狀況確定每條經(jīng)線的日期和地方時。


【答案】(1)A點位于圖中20°W~0°之間的赤道上

(2)7;1 (3)10;40;12;0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判讀


(1)晝夜長短的判讀


晨昏線將地球上的緯線分成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弧和夜弧的長短決定晝長與夜長。弧長15°為1小時。在日照圖中,常常畫出經(jīng)線,上圖中相鄰兩條經(jīng)線經(jīng)度差為30°,地方時相差2小時。晝夜的時間長短可通過讀經(jīng)度差數(shù)得出。


(2)晝夜長短時空規(guī)律總結


①緯度分布規(guī)律總結:


a.(赤道處始終晝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b.同一緯線上各點晝夜長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


c.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d.太陽直射點在赤道與南、北(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極晝、極夜現(xiàn)象范圍也經(jīng)歷了不斷擴大、縮小的過程。


②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圖示:(以北半球為例)





(3)晝夜長短與日出日落時刻


一個地區(qū)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反映了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時間是等長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晝長可求出該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其方法為:


日出時間=12-晝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



【例題】


如圖是整個晝半球俯視圖,C點晝長為8小時。





①此日正確的敘述( )


A.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 B.表示春、秋分


C.太陽直射點將向北移動 D.印度洋季風洋流呈順時針


②關于D點正確的敘述是( )


A.經(jīng)度為20°W B.晝長小于12小時


C.位于昏線上 D.正午太陽高度一定大于B點


③關于E點的正確敘述是( )


A.位于澳大利亞大陸 B.位于開普敦的西南


C.位于北美洲 D.位于馬來群島上


④B、E兩點的晝長分別是 、 。


【解析】第①題,此圖關鍵要看出A點在晨昏線上且緯度是南緯66°34′,則圖示方向為上南下北;接著能看出晝的中心點在北半球,則此日為北半球的夏季,且為夏至日,直射點將向南移動,北印度洋洋流呈順時針。第②題由于此日不是春秋分,故晨昏線與經(jīng)線圈不重合,所以不能根據(jù)C點的經(jīng)度來判斷D點經(jīng)度;由于D點在北半球,此日晝長夜短;正午大陽高度不一定欠于B點。第③題E點在赤道上,故不可能是AC,根據(jù)C的經(jīng)度應該在160°E附近,排除B。第④題B為極晝,D在赤道上。

【答案】 ①D ②C ③D ④24小時 12小時

四、太陽高度的規(guī)律、應用和計算


1、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規(guī)律總結


(1)緯度分布規(guī)律:(如圖4-19)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2)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如圖4-20)


北回歸線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冬至日前后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則相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帶,太陽每年直射兩次。





2、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某地、某日正午太陽高度H=90°?緯度差


即H=90°-|φ-θ| (φ為所求點的緯度,θ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說明:“緯度差”指該地所在緯線與該日直射點所在緯線之間的緯度距離。


3、正午太陽高度角問題的綜合應用:


①陽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長短的問題


②樓房間距的問題:
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建房時,為保證一樓全年均有陽光照到,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與樓高的關系如圖4-22所示,(H為冬至日當?shù)氐恼缣柛叨?L應大于等于h?cotH。


③熱水器的角度問題:


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要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而調整角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如圖4-23所示,α+H=90°時效果最佳。








補充: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相關變式圈





A.冬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


B.夏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


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


【例題】近年來,我國房地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居民喬遷新居,居住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顯著改善。請讀下圖,運用以下公式及相關知識回答(1)~(3)題。


(1)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φ為當?shù)鼐暥龋≌;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當?shù)叵陌肽耆≌,冬半年取負值?br>

(2)tan35°≈0.7 tan45°≈1 tan60°≈1.732





(1)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在某城市(北緯30°)建了兩幢商品住宅樓(上圖),某戶居民買到了北樓一樓一層的一套房子。請問,該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陽光線被南樓擋住的時間大約是( )


A .1個月 B.3個月 C.6個月 D.9個月


(2)為避免糾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在建樓時,應該使北樓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時終年都能被陽光直接照射。那么在兩幢樓房間距不變的情況下,南樓的高度最高約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3)若其中某房主欲安置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為了獲得最多的太陽光熱,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據(jù)太陽高度的變化隨季節(jié)調整傾角,那么日照圖與熱水器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 )





【解析】第(1)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充分利用圖中和文中的信息,特別是要先根據(jù)圖中的樓高和樓間距直接算出要保證北樓陽光不被遮擋的最低太陽高度為tanα=69÷40=1.725,再由題中提供的信息②可知H=60°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故推算出陽光被擋時間為6個月。


第(2)題,根據(jù)提供的公式先算出當?shù)匾荒曛凶畹偷恼缣柛叨冉菫?0°-(30°+23.5°)=36.5°,與提供的tan35°=0.7最接近,由樓間距不變(40米)可計算出南樓的高度約 40×tan35°,即約為30米。第(3)本題要明白吸收板與樓頂平面的夾角應等于直射點與所在地緯距的原理。


【答案】(1)C (2)B (3)D

五、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劃分及其主要特征

依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包換比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層面,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



【例題】

(10分)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省發(fā)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壩州汶川縣。地震造成傷亡慘重,目前已有三萬多人遇難,無數(shù)房屋垮塌。由于地震產(chǎn)生滑坡,山石導致河流截斷,四川省震區(qū)堰塞湖總數(shù)為34個。 (1)這次大地震是地處 板塊與 板塊交界處的龍門山斷層觸動的,該斷層屬中國南北地震帶中的川滇地震帶部分。該地震可能發(fā)生在下列哪一個地層中( )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D.莫霍界面 (2)地震發(fā)生時,在樓里的人先感覺到地面 運動,然后地面 運動(上下或左右),這是因為

。而此時在都江堰水庫劃船的人們只感覺到船 運動(上下或左右),原因是 (10分)

(3)地震的發(fā)生人類很難進行預測,目前關于地球內部知識的,主要來自對 的研究,在某界面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此界面是 。 【解析】:本題考查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

【答案】:(1)印度洋 亞歐 A (3分)(2)上下 左右 縱波傳播速度要快于橫波 上下 縱波能夠在水中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5分)(3)地震波 古登堡界面(2分)

【感悟高考真題】

(2010?江蘇高考)

圖2為6月22日與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陽高度。讀圖回答3?4題。 3.四地按地球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答案】:B D

【解析】:該題組主要考查正午太陽高度的年際變化與緯度之間的關系。

第3題,緯度越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從圖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陽高度角變化較小,而且普遍比較大,甲地不僅變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小,丙地太陽高度角最大可以達到90度,丁地則變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為B。第4題,根據(jù)第3題,再依據(jù)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推斷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緯度,依據(jù)就是兩點,第一,甲地的太陽高度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其余類推。

(2010?山東高考)

圖2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3-4題。 4、當?shù)卦撊?A、日落時間為17時 B、與?谙啾劝讜冚^長 C、正午地物影子年內最長 D、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日出日落、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等知識,以及讀圖判讀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解題思路】由題圖,當日該地是5時日出,以中午12時為當?shù)匕滋斓闹虚g分界線,則該地日落時間應該是19時,選項A錯誤。因該地的晝長時間為14小時,說明此時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緯度位置越高,晝越長,因此說明此時當?shù)氐臅冮L與北緯20°左右的?谑械陌讜円L一些,選項B正確。

(2010?北京高考)

圖2是經(jīng)緯網(wǎng)圖層和中國省級行政中心圖層的疊加圖,圖中經(jīng)緯線間隔度數(shù)相等。讀圖,回答第3-6題。

3.經(jīng)緯網(wǎng)的緯線間距為 A.3° B.5° C.8° D.10°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中國陸地行政區(qū)劃的范圍及輪廓、省級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解題思路】由題圖,我國陸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緯20°,最北端在北緯53°,兩地垂直距離的緯度差約33°;由于題圖中經(jīng)緯線間隔度數(shù)相等,選項B正確。

(2009 ? 廣東高考)讀圖8,回答1~2題。 1.關于甲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日落時刻為地方時18時 B. 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右偏轉 C. 一年中正午太陽調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 甲地的地球自轉線速度大于丙地 2.若甲地位于東八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上,乙地位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當甲地日出時,可能乙地的地方時是(雙選) ( ) A.4時40分 B.8時40分 C.16時40分 D.20時40分 【答案】 1. AD 2. BD

【解析】 本組題重點考查學生對地球運動相關原理的理解與應用。甲地日出地方時6點,日落地方時18點;無地轉偏向力,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達90度,自轉線速度大于其它非赤道地區(qū),故1題選擇AD。當位于東八區(qū)中央經(jīng)線上的甲地日出時即120E為6點時,求得20W,160E(東西半球界線)時間分別是20時40分、8時40分,故2選擇BD。

(2009 ? 四川高考)圖3是經(jīng)緯網(wǎng)圖,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見到日落,此刻,圖中70度以內為極晝,再過8小時,N地太陽高度達當日最大。讀圖回答3~4題。


3.此刻,太陽直射 ( ) A.世界著名漁場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經(jīng)地區(qū) D.熱帶沙漠地區(qū) 【答案】 C

【解析】N地比P地先見到日落,說明N地在P地的東側,因此自傳方向為順時針,所示半球為南半球。70度以內為極晝,說明太陽直射在20°S。再過8小時,N地太陽高度達當日最大,說明此時N地的地方時為4時,N地的經(jīng)度為30°E,則太陽直射點在150°E。所以,該地位于澳大利亞的東岸,有暖流經(jīng)過。



4.圖輻范圍內 ( )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區(qū)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晝逐漸增長 D.此季節(jié),N地原野一篇片枯黃 【答案】 B

【解析】此刻,各地分屬兩個日期。此日,太陽直射在20°S,但不能判斷太陽直射點向哪一個方向運動,因此不能確定白晝的變化。N地位于30°E、30°S,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正值夏季,草木蔥綠。

(2009?廣東高考)圖5中a為晨昏線, e為經(jīng)線,b為c線上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點。讀圖回答5~6題。



5.當a、c兩線重疊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晝夜等長 B.北極圈及其以北有極晝現(xiàn)象

C. b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小值 D.此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 6.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b地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的是 ( )
【答案】1.A 2.C

【解析】當a、c兩線重疊時,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b為c線上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點,因此b在赤道上,此時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地球1月初時,位于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

(2008?上海高考)(十三)“地球部分地區(qū)晝夜分布示意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晝。讀圖回答問題。(9分) 45.據(jù)圖判斷,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與日期是___________. 46.比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47.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是____。 (單項選擇)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過__小時才能全部進入新的一天,屆時甲地的地方時是___日__點。 【解析】本題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地球俯視圖,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為北極點。北極圈及其以內出現(xiàn)極夜,一次判斷出時間為12與22日前后。甲乙丙三地,乙地緯度最低,因而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最小。根據(jù)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H=90°-|φ-θ| (φ為所求點的緯度,θ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可以算出甲乙丙三地的年最高太陽高度分別為53°26′、90°、83°26′,年最低太陽高度角分別為6°34′、43°8′、36°34′,由此可知,一年中三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分別是(53°26′-6°34′)、(90°43°8′)、(83°26′-36°34′),結果為46°52′,答案為D。48題主要晨昏線與地方時和日期變更線問題。先求出甲乙丙三地現(xiàn)在地方時分別12時、10時、8時,所以丙地最后進入第二天,需要16小時。屆時甲地為23日4時。

【答案】:

45、經(jīng)度180。、南緯23.5。;12月22日

46、乙 47、 D

48 、16小時;23日;04時

(2008?全國卷1)圖3中a是經(jīng)線,Q點為晨昏線與該經(jīng)線的交點。完成8~11題


8.若Q地的地方時為5時30分,則Q地所處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時為2時30分,則Q地的緯度可能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 10.當Q地位于北半球低緯時,可能的月份及時刻是 A.12月、17時 30分 B.9月、17時 C.6月、4時30分 D.4月、5時 11.一年之內每天同一時刻(6時、18時除外),Q點在該經(jīng)線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歸線之間 B.均勻分布于整條經(jīng)線 C.密集分布于南北極圈之間 D.集中分布于南北兩個區(qū)間 8. 【解析】若Q點的地方時為5時30分,則可確定Q點是晨線和經(jīng)線的交點,而且此時該地晝長夜短,符合條件的應該是C。

【答案】C

9. 【解析】若Q地為2時30分日出,則該地晝長達19小時,故只有D符合。

【答案】D

10.【解析】若Q地位于北半球低緯,夏半年晝長夜短,冬半年晝短夜長,故B答案不符;若4時30分日出,則晝長為為15小時,而低緯度地區(qū)任何時間都不會有這種情況故排除C;3月21日晝夜等長,4月晝長不會一下增加到14個小時,所以答案只能是A。

【答案】A

11. 【解析】用作輔助圖的方法。題干要求每天同一時刻,就可以 以圖中時刻為準,認定b經(jīng)線始終在圖中左側,則a經(jīng)線的位置就可能在經(jīng)線c?d?c之間,而要除過6時、18時,則a經(jīng)線就不能出現(xiàn)在c經(jīng)線的位置,一年中晨昏線從1到2和從2到1的變化就會導致交點集中分布在南北兩個區(qū)間。

【答案】D

【考點精題精練】

右圖中的NS是100E經(jīng)線,S、N分別為南極點和北極點,K、Q、P分別是NS、NK和NQ的中點。 1. 若NK位于晝半球,KS位于夜半球,則此時北京時間可能是 A、7時20分 B、13時20分 C、4時40分 D、19時40分 2.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晝長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H)資料,據(jù)此回答

①②③④R2小時26分24小時0小時5小時42分H43°26′46°52′23°26′46°52′2. 四地按照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確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2010?福建寧德統(tǒng)考)讀下圖,回答3~4題。
3.圖中有關地球自轉方向的圖示,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如不考慮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與否,假設a、b、c、d處各有一河流,那么下面“某河流的剖面圖”可能位于以上四點的哪處 A.a(chǎn) B.b C.c D.d 圖4-9

5.某天文興趣小組在M地用量角器測量北極星的高度(如圖4-9)。次日,當太陽位于M地的正南方時,收音機里傳出“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14點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標是 ( ) A.36°34′N,90°E B.60°N,150°E C.30°N,90°E D.53°26′N,150°E

6. 一條河流沿北緯35°自西向東流(如圖4-12),河中有一沙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南岸沉積作用強烈 B.南岸受沖刷嚴重


C.沙壩將與南岸相連 D.沙壩將與北岸相連

7.讀圖4-7,回答: (l)當AB為晨線時,此日是 前后,判斷理由是 。

(2)當DF為昏線,此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是 。

(3)當AC為晨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 當DE為昏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當AD為晨線時,此日是 節(jié)氣。 (4)若DE為晨線時,此刻北京時間是 點;當北京時間是8點正,DF是 線。 (5)當H處正午太陽高度為66°34′,G處區(qū)時為6點則此時昏線是 、 。
參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選A 據(jù)條件及第(1)問信息將文字內容轉繪成圖a據(jù)新畫的圖示可知是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22.5N。



圖a圖b
據(jù)條件及第(2)問信息可畫出圖b據(jù)圖b知100E經(jīng)線的時間為6時,120E為7時20分;據(jù)圖c知100E經(jīng)線的時間為18時,120E的時間為19時20分。 此題圖形為比較抽象的一條線段,根據(jù)題目條件,畫出新圖是解題關鍵。


2.【解析】:選C 晝長差值越大,離赤道越遠,緯度越高。 3. 解析:選C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俯視圖中,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圖c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丁圖中地球自轉方向與經(jīng)度的變化矛盾。 4. 解析:選B 河流的左岸泥沙大量沉積,說明河流的右岸受流水的侵蝕作用強,流水向右偏,應在北半球。 5 .C【解析】根據(jù)題設可判斷當北京時間14點整時,該地正午12點,二者相差2小時,應比120°E減少30度為90°E。又據(jù)圖示,其北極星高度為30°, 而北半球各地北極星的地平高度等于當?shù)鼐暥,故M地緯度為30°N,則M地地理坐標為(30°N,90°E)。
6.【解析】選BD 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地表作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轉,即北半球河流右岸沖刷顯著,左岸堆積。圖中河流自西向東流,所以BD選項正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59465.html

相關閱讀:高三地理亞洲及極地地區(qū)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