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考考點是歷后高考的重點考查點和熱點。細胞呼吸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綜合性強,可以和很多知識點聯(lián)系,屬于學科綜合類試題。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掌握呼吸作用的過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相同點和區(qū)別,呼吸作用的本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各項生命活動利用,同時,也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重要途徑,考查此高考考知識點主要是和其他知識點綜合來考查,如:與物質運輸,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光合作用,生物與環(huán)境等知識相關聯(lián)。因此要求學生要特別關注此類問題。
Ⅰ熱門題
【例題】 種子萌發(fā)的需氧量與種子所儲藏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元素比例有關,在相同條件下,消耗同質量的有機物,油料作物種子(如花生)萌發(fā)時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種廠(如水稻)萌發(fā)時的需氧量
A.少 B.多 C.相等 D.無規(guī)律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本題主要考查種子內儲藏的有機物種類及其分子蛄構。解題關鍵是油料作物種子中所貯存的脂肪比較多,而脂肪分予中所含的氧少,而糖類等物質舍的氧較多,因此,在氧化過程中,消耗同質量的有機物,油料作物種子的需氧量比水稻的多。
【解析】 種子萌發(fā)過程的形態(tài)變化是建立在種子內部生理生化變化基礎之上的。它包含儲藏物質的分解,分解產物轉移至新生部分,合成新的蛋白質、脂肪及糖等有機物,建造新的器官等許多復雜的過程。整個過程所需的能量和合成有機物的原料是通過細胞呼吸分解種子內儲藏的有機物獲得的。有氧呼吸必須有氧的參與,一種物質的氧化反應的需氧量與該物質的元素組成有關。如果一種有機物中氧原子數(shù)較C、H等原予所占的比例小,當該物質徹底氧化時,就需要提供較多的氧氣,反之則少。水稻等淀粉類種子內儲藏物以淀粉為主,油料作物種子內儲藏物質以脂質為主,與淀粉比較,脂質分子內氧原子的比例少得多。因此,油料作物種子萌發(fā)時需氧量較淀粉種子多。
【答案】 B
1高等植物的細胞呼吸只發(fā)生在
A.活細胞
B.含有葉綠體的細胞
C.不含葉綠體的細胞
D.氣孔周圍的細胞
答案: A 指導:綜合考查學生對細胞呼吸的全面理解,包括細胞呼吸的類型、場所、過程及意義等各個方面。高等植物的細胞呼吸有兩種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高等植物體每一個活細胞,每時每刻都要進行新陳代謝等各項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的不斷供應,所需能量就來自于每個細胞的細胞呼吸。實際上,不論植物還是動物,只要活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不同強度的細胞呼吸,從而也進一步說明,細胞是生物體功能的基本單位。
2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總是同時進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產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分別在葉肉細胞和根細胞中進行
答案: B 指導:本題考查不同情景條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在光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其產生的ATP用于暗反應階段;只要是活細胞,不管是葉肉細胞和根細胞,呼吸作用都在時刻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如葡萄糖,可作呼吸作用的底物被分解,其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所利用。
3在自然條件下,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有氧呼吸過程中,中間產物丙酮酸必須進入線粒體
B.高等植物只能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C.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強度晚上比白天強
答案:A 指導:呼吸作用三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同時產生少量能量,這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階段是丙酮酸與水起反應生成CO2和[H],同時產生少量能量;第三階段是前兩個階段產生的[H]傳遞給氧,與氧結合生成H2O,同時生成大量能量。第二、三階段都是在線粒體中進行的。高等植物也能進行無氧呼吸,如玉米胚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蘋果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強度與溫度、含氧量有關,白天氣溫較高、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使大氣中含氧量略有上升,因此有氧呼吸的強度晚上比白天弱。
4在科學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 )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質不同。測定發(fā)芽種子呼吸商的裝置如下圖:關閉活塞,在25℃下經20分鐘讀出刻度管中著色液移動距離。設裝置1和裝置2的著色液分別向左移動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內氣體體積的減少。請回答:
(1)裝置1的小瓶中加人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值。
(3)若測得xy=30(mm),則該發(fā)芽種子的呼吸商是__________。
(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則應將該裝置放于何種條件下進行,為什么?
(5)為使測得的x和y值更精確,還應再設置一對照裝置。對照裝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分別放入__________。設對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答案:消耗氧的體積 消耗氧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
答案:0.85
答案:黑暗。避免因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作用的氣體量的變化
答案:死的發(fā)芽種子和蒸餾水 用于校正裝置1和2內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積變化
指導:消耗氧的體積:X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X-Y70(mm),RQ=170/120=0.85。對照實驗裝置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要用死的發(fā)芽種子和蒸餾水,從而校正裝置1和2內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積變化。
Ⅱ題點經典類型題
【例題】擬)下圖表示光照下葉肉細胞中A、B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交換。根據(jù)圖回答:
(1)A、B細胞器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O2從B到A內必須通過__________層膜,通過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細胞ge是(填字母)__________
(4)如果此葉肉細胞處于2~C的環(huán)境中,氣體轉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都能產生ATP,A產生ATP需要通過__________作用,B產生ATP需要通過__________作用。
高考考目的與解題技巧:本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原固,固此,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要掌握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過程及相關知識。
【解析】 這是生物學科的一道綜合性試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棘合運用,能吸收CO2的細胞器肯定是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02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細胞中能釋放CO2的細胞器就只有線粒體, CO2是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的產物,02是有氧呼吸的原料,因此,葉綠體能為線粒體提供O2,線粒體能為葉綠體提供C02。
【答案】 (1)線粒體 葉綠體 (2)4 自由擴散 (3)B (4)酶的活性在此溫度下大大降低 (5)呼吸 光合
1擬)下列生理過程中,都能使細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肌肉收縮和葡萄糖的分解
B.小腸上皮細胞收氨基酸和乳腺分泌乳汁
C.內呼吸和外呼吸
D.細胞分裂和根對礦質離子的交換吸附
答案: B 指導:肌肉收縮其實是通過分解糖類釋放能量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合成ATP的過程,因此,也是ADP減少的過程;小腸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和乳腺分泌汁是主動運輸和外排,需要消耗能量,即水解ATP釋放能量,因此是ADP增加的過程;氧氣在生物體內的擴散是自由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內呼吸和外呼吸不會引起ADP的增加;細胞分裂也是一個耗能過程,也會引起ADP增加,但是,根對礦質離子的交
換吸附只是離子之間的交換,與能量無關,因此,不會引起ADP的變化。
2擬)農民經常要對莊稼進行中耕松土,以下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強根細胞的呼吸作用
B.促進礦質養(yǎng)料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C.促進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
D.增強根細胞對礦質元素的交換吸附
答案: B 指導:本題屬于本節(jié)重點知識的試題。中耕松土增加了根的透氣性,使根細胞的有氧呼吸加強,分解的有機物多,產生的CO2就多,為根對離子的吸收過程提供的H+和HCO3-就多;同時產生的ATP多,為根吸收離子的主動運輸方式提供的能量就多。而礦質養(yǎng)料在植物體內需溶于水才能運輸,這與蒸騰作用有關,因此B供選答案的理由不能成立。正確答案為B。
3擬)下圖為六月份北方某晴天一晝夜棉花植株對CO2吸收、釋放量表,請回答:
(1)白天是指O→K中哪一段時間__________。其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是在__________。
(2)在E→F出現(xiàn)的CO2吸收量下降是由于__________
(3)在C→D強光下可觀察到大量葉子的氣孔關閉現(xiàn)象,所以引起__________。
(4)光合作用強度超過呼吸作用強度時間段是__________。
(5)如果把一株盆栽的棉花放在實驗室內,模擬D點鐘的大田條件,每天給以24小時的光照,持續(xù)4天,請在圖中繪出第三天A→G點鐘的棉葉制造葡萄糖的圖像。
答案: A→G C
答案:溫度降低影響了酶的活性
答案:CO2的吸收量下降
答案:B→F
答案:如下圖
指導:本題的第(1)問易錯答案成B→F段,這里要注意,由A→B段雖然是放出量大,但CO2的放出量是有變化的,這就說明,此時植物不可能只在進行呼吸作用。此段C02的放出量逐漸減少即能說明此時植物已開始了一定程度的光合作用,這證明A點天已亮了。F→G段道理相同。曲線E→F段是一天中臨近傍晚的時刻,此時的溫度有所降低,會影響到的酶的催化活性。第(5)問提到的制造葡萄糖的圖像問題要注意,盡管題中要求畫的是第三天一天的光合情況,可卻不會有本題出示的曲線變化。因為這一天中無論哪一時刻,光照、溫度等條件都是完全相同的(都同于D點)。所以,葡萄糖的制造量不應有變化。
4擬)下圖為物質代謝過程中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兩者間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1過程所發(fā)生的能量變化是__________,2過程是在葉綠體的__________部位進行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過程。
(2)在上述1~5中,供給綠色植物各種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編號)。
(3)在上述1-5中,各種細胞生物都能進行的過程是__________(填偏號)。
答案: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 基質 固定 還原
答案:5
答案:3
指導:(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進行的場所分別是葉綠體的基粒和基質中。有氧呼吸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產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階段,[+]與氧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的能量。不論是進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的細胞都能在細胞質基質中將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
5擬)下圖表示小麥種子在暗處萌發(fā)并生長時釋放的CO2量變化。在此環(huán)境中約20d左右幼苗死亡,并且被細菌感染而腐爛。請根據(jù)曲線圖回答有關問題:
(1)上述種子萌發(fā)的幼苗與自然條件下萌發(fā)生長的幼苗相比,缺少的生命活動是__________。
(2)在種子萌發(fā)初期CO2釋放量較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
(3)在種子萌發(fā)6天內CO2釋放量逐漸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___
(4)一周后種子萌發(fā)釋放的CO2量逐漸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5)種子開始萌發(fā)時消耗的有機物主要來自于__________。最后消耗的有機物是胚中的__________。
(6)幼苗死亡后,仍能測到少量CO2釋放出來,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合作用
答案:種子萌發(fā)初期一般進行無氧呼吸,釋放C02少
答案:萌發(fā)種子由無氧呼吸轉入有氧呼吸釋放C02量急劇上升(或萌發(fā)種子進行有氧呼吸且強度逐漸增強)
答案:由于養(yǎng)料逐漸減少,呼吸速率又慢慢降低
答案:胚乳蛋白質
答案:細胞的分解作用
指導:(在暗處萌發(fā)的種子幼苗,由于缺少光照不能合成葉綠素,因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需能量只能來自貯存在種子中的現(xiàn)成的有機物;二氧化碳是種子呼吸作用的 產物,在種子萌發(fā)的初期,一般進行無氧呼吸,進而轉為有氧呼吸并漸漸地增強,小麥是單子葉植物,養(yǎng)料貯存在胚乳中;在種子的表面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當種子死亡后,微生物分解死亡種子的有機物釋放出二氧化碳,生物體內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能被分解釋放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最后被利用的蛋白質。)
Ⅲ新高考探究
1在細胞呼吸過程中,有CO2放出時,則可判斷此過程
A.一定是無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發(fā)酵 D.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答案: D 指導:有氧呼吸的產物是CO2和H2O,無氧呼吸有兩種情況:一是酒精發(fā)酵,產物是酒精和CO2;二是乳酸發(fā)酵,產物是乳酸,因此有CO2放出的細胞呼吸過程不一定是有氧呼吸,但一定不是乳酸發(fā)酵。
2在一個普通的錐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坐標圖,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指導:在密封的錐形瓶中,酵母菌主要進行無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并釋放少量能量。因此瓶中葡萄糖濃度逐漸降低,酒精濃度逐漸增加,隨時間推移,葡萄糖消耗盡而不再變化;又由于產物CO2,致使溶液pH逐漸降低,但因為釋放的能量少,酵母菌幾乎不繁殖,因此數(shù)目不可能增多,②不正確。
3把盆栽綠色植物放在密封暗室里,供給18O2,讓它進行細胞呼吸。過一段時間后移到陽光下,下列哪些物質中可能含有,18O
①植物體內的水分子中 ②植物周圍空氣中的氧分子中 ③植物周圍空氣中的CO2分子中 ④植物體內的C6H12O6中分子中 ⑤植物體內的淀粉或脂肪分子中 ⑥植物細胞內的丙酮酸分子中 ⑦植物周圍空氣中的水分子中
A.①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 D 指導:植物在暗室中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中產生H218O,當把植物移到陽光下時,其細胞內已積 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H218O。此水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光解成18O2,釋放到周圍空氣中;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參與丙酮酸的分解,產生C18O2;C18O2被光合作用的暗反應利用,經固定、還原,合成為C6H1218O6,由此C6H1812O6可轉變成脂肪或淀粉,它們中也含有18O;C6H1812O6被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利用產生含+O的丙酮酸,另外,H218O還可隨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4將水果放在地窖中,可較長時間保存,從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溫度恒定,水果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強
B.溫度適宜,水分容易保持
C.黑暗無光,新陳代謝緩慢
D.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抑制細胞呼吸
答案: D 指導:地窖透氣性差,其內儲存的水果通過細胞呼吸使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氧氣逐漸減少,致使細胞呼吸受到抑制,代謝率降低,有機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保存時間延長。
5設有兩組酵母菌甲和乙,分別培養(yǎng)在有足量葡萄糖的廣口瓶中,甲組瓶口敞開,乙組瓶內抽出空氣密封,在消耗等量葡萄糖的情況下,甲組吸收的O2與乙組釋放的CO2的比例為
A.3:1 B.2:1
C.1:2 D.6: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6068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生物考點基因的突變精講精析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