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2015屆高三年漳州七校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科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選擇題(第1 -20題每題1分,第21 - 4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僅一個最佳選項)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病毒無細胞結構,專營寄生生活,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B.從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來看,單細胞生物既是細胞,又是系統(tǒng),同時還是個體C.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D.細胞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2.滸苔是一種綠藻,奧運前大量出現(xiàn)在青島帆船賽水域,而去年太湖水華的是藍藻。下列有關綠藻和藍藻的敘述正確的是()A.藍藻是好氧藻類,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B藍藻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C兩者均含有葉綠素,但后者沒有葉綠體D兩者均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前者沒有線粒體4.下圖表示糖類的化學組成和種類,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依次代表單糖、二糖、多糖,它們均可繼續(xù)水解B.、均屬還原糖,在加熱條件下與斐林試劑發(fā)生反應將產生磚紅色沉淀.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纖維素酶可將其破壞,的合成與高爾基體有關.、分別為纖維素、肌糖原,二者均貯存能量,可作為貯能物質 下列對轉運RNA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每種轉運RNA能識別并轉運多種氨基酸B.每種氨基酸只有一種轉運RNA能轉運它C.轉運RNA能識別信使RNA上的密碼子D.轉運RNA轉運氨基酸到細胞核內 A.在細菌中,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RNA[]B.魚體內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后可得到脫氧核糖、磷酸和含氮堿基C.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7.科研上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臺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從而判斷細胞是否死亡。這項技術所利用的是細胞膜的哪種功能( )。A.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功能 B.信息交流功能C.控制物質進出功能 D.保障細胞內部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的功能8.下列關于細胞器的敘述中的是A.常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內各種細胞器B.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C.中心體分布于動物及低等植物細胞內,有絲分裂前期中心體倍增并移至細胞兩極D.內質網和之可以相互轉化,原因是具共同的物質組成和相似的空間結構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蛋白質、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過核膜進出細胞核B.是產生核糖體、mRNA和蛋白質的場所C.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環(huán)狀結構 D.核孔對物質的運輸具有選擇性B.pH=c時,e點為OC.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d點右移 D.H2O2量增加時,e點不移,d點左移14.下列物質轉化過程有可能發(fā)生在人體內的是 ( )。 A.H2O中的O轉移到O2中 B. CO2中的O轉移到H2O中 C.C6H12O6中的O轉移到C2H5OH中 D. H2O中的O轉移到CO2中15.關于在活細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反應,敘述錯誤的是( )。 A.既可以在原核細胞中進行,也可以在真核細胞中進行 B.既可以在線粒體中進行,也可以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C.既可以在有氧條件下進行,也可以在無氧條件下進行 D.既可以在有光條件下進行,也可以在無光條件下進行16.下列關于DNA分子和染色體數(shù)目的敘述,錯誤的是( )。A.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因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減半B.有絲分裂間期細胞核基因的數(shù)目因DNA復制而加倍 C.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單體因染色體著絲點分裂而消失D.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有絲分裂而維持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17. 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從菠菜葉中分離得到具有活性的葉綠體,制成葉綠體懸浮液。在提供葉綠體懸浮液必要的物質和適宜溫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下,測得光合作用強度與二氧化碳含量的關系如圖。針對圖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濃度在a點時,葉綠體懸浮液能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兩者速度相等B.二氧化碳濃度在a~b時,光合作用強度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增強C.二氧化碳濃度在b點時限制光合作用的內因有五碳化合物含量和酶含量等D.如果增加葉綠體懸浮液中葉綠體的數(shù)量,c點將向右上方移18.關于人體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導致細胞數(shù)量增多B.細胞衰老表現(xiàn)為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減小C.細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因素影響導致代謝中斷不是細胞凋亡D.細胞癌變導致細胞代謝速率降低,因此細胞易分散轉移19. 下列敘述中哪項不能表明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行為( )。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組成之一B.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存在C.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也有自由組合D.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20.下列有關DNA片斷分子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相鄰的堿基被相鄰的兩個核糖連在一起 B.每個磷酸基團上都連著兩個五碳糖C.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 D.每個脫氧核糖均只與一個磷酸和一個含氮堿基相連A.太空椒和抗蟲棉 B.無子番茄和番茄-馬鈴薯C.高產優(yōu)質雜交水稻和青霉素高產菌株 D.無子西瓜和八倍體小黑麥22. 甲→丁為某二倍體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細胞分裂圖,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若圖中所示細胞分裂具有連續(xù)性,則順序依次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依次為4、2、l、l C.若乙圖中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aaBBbb,則丁的基因組成為AaBbD.乙圖該細胞可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最終形成4種卵細胞23. 如圖為有性生殖過程的圖解;蛲蛔兒突蛑亟M均可發(fā)生在(  )A.①③ B.②⑥C.④⑤ D.③⑥f的新葉綠素,它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進行光合作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葉綠素f主要分布在藍藻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 B.葉綠素f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擴大了可利用的太陽能的范圍C.葉綠素f具有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完全相同的生理功能 D.用紙層析法分離藍藻細胞中的色素將獲得5條色素帶 25. 有關基因頻率和生物進化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  )A.生物只要發(fā)生進化,基因頻率就會改變 B.只有在新物種形成時,才會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 C.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 D.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頻率的改變26.下列有關多倍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三倍體 B.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 C.與二倍體植株相比,多倍體植株常常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D.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原因是促使染色單體分離,從而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27.下列情形與右圖中坐標曲線走勢相符的是( )。A.人體肌細胞中ATP生成量隨氧分壓的變化B.在適宜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隨CO2含量的變化C.一個細胞周期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D.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其后代連續(xù)自交若干代,后代中顯性純合子的比例28.某豌豆的基因型為Aa,讓其連續(xù)自交,各代中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變化情況是( )。A.基因頻率不變,基因型頻率改變 B.基因頻率改變,基因型頻率不變C.兩者都改變 D.兩者都不變29.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如下: ①將無毒的R型活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②將有毒的S型活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③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④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根據(jù)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整個實驗證明了DNA是轉化因子B.實驗①、實驗③可作為實驗④的對照C.實驗④中的死亡小鼠體內S型活細菌毒性不能穩(wěn)定遺傳D.重復做實驗①與④,得到同樣的結果,說明S型活細菌由R型活細菌突變而來30.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用X射線處理使第2染色體上的含顯性斑紋基因PB的區(qū)段易位到W染色體上,再將雌蠶與白體雄蠶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蠶都有斑紋,凡是雄蠶都無斑紋,這樣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蠶絲產量。該育種方法依據(jù)的原理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 C.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D.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31. DNA分子中一條鏈的堿基摩爾數(shù)之比為A∶C∶G∶T=1∶1.5∶2∶2.5,則其互補鏈中嘌呤堿基與嘧啶堿基的摩爾數(shù)之比為( )。A.5∶4B.4∶3C.3∶2D.3∶432.將基因型分別為AA和aa的個體雜交,得F1后, F1自交得F2,再將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現(xiàn)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A.3∶2∶3 B.3∶4∶3 C.5∶2∶5 D.1∶2∶133. 下列變化屬于基因突變的是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飽;播于貧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癟B.黃色飽滿粒與白色凹陷粒玉米雜交,F(xiàn)2中出現(xiàn)黃色凹陷粒與白色飽滿粒C.D.21三體綜合征患者第21號染色體比正常人多一條 如圖是反射弧結構模式圖,a、b分別是神經纖維上的刺激位點,甲、乙是分別置于神經纖維B、D上的電位計,可記錄神經纖維上的電位變化;A為骨骼肌,C為神經中樞。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刺激a點會引起A的收縮,不屬于反射活動B.刺激b點,甲、乙兩電位計都可記錄到電位變化C.若刺激a點,乙電位計不能記錄到電位變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經受損D.刺激b點,. 下圖為突觸的亞顯微結構,M、N分別表示兩個神經元的局部。下列與此相關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合稱為突觸小體,是神經元樹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678076.html

相關閱讀:生物2016屆高三一輪復習細胞呼吸專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