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fù)習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12講 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
【2012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 詩歌中的詞語多是內(nèi)涵豐富、文學性很強的詞語,正確理解這些詞語在詩歌中的含義,對于正確分析綜合并鑒賞詩歌,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對詩歌中詞語的含義不能正確理解,也就很難談得上對于整首詩作的分析與鑒賞。
2.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詩歌都表達一定的思想,高考通過對概括詩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視考生的整體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 詩歌是作者思想的產(chǎn)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觀、處境不同,審美情趣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也不同。古代詩歌,就是要透過詩歌的語言外殼,發(fā)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詩歌是藝術(shù)地運用語言,塑造藝術(shù)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高考通過對詩歌形象、語言和藝術(shù)技巧鑒賞的考查,可以評估出一個人的文學品位。
5.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對文學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評價屬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范疇,它不但需要調(diào)動考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要開動考生主觀思維的機器,因此,科學地評價一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重點知識梳理】
詩歌鑒賞的有關(guān)知識:
1.詩歌的基本類型
(1)送別類
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適的《別董大》。從詩題“送”和“別”上就可以看出這是送別詩。盡管前一首寫得黯然神傷,深婉含蓄;而后一首寫得豪爽自信,粗獷熱情。但都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懷古類
懷古類有兩種基本類型:一類是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另一類是通過贊揚古人建功立業(yè)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同時委婉地對現(xiàn)實進行批評。如杜牧的《夜泊秦淮》是一首懷古詩,屬第一種類型。這首詩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抨擊了他們只知貪圖享樂,不問國家前途的罪行。
(3)邊塞類與思鄉(xiāng)類
邊塞詩大都是戰(zhàn)爭為主題,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或者揭露戰(zhàn)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而思鄉(xiāng)詩則往往和戰(zhàn)爭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厭倦戰(zhàn)爭,渴望與妻子團圓,渴望安寧的平靜生活。如杜甫的《月夜》就是一首思鄉(xiāng)詩。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guān),杜甫帶著妻小逃到?州(今陜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
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判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詩。詩人正是要反映對戰(zhàn)爭的厭倦,以及渴望與妻子團圓,渴望安寧的平靜生活的愿望。
(4)閨怨類
這類詩共有兩小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二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溫庭筠的《憶江南》就是一首閨怨詞。它通過描寫一個女子等待她所愛的人而終究失望的心情,生動地反映了思婦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
(5)借景抒情類和詠物言志類
是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自己的憂愁哀思或遠大抱負!熬罢Z”即“情語”,也就是使人物思想感情與景物高度一致。詠物言志類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贊揚,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如王維的《過香枳寺》就是一首寫景詩,詩人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的環(huán)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表達出一種對恬淡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寧靜的情趣。
如果我們在閱讀詩歌時,能注意這些,就能比較容易進入詩歌內(nèi)容,準確地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所表達的情感作出評價。
2.形象
和小說戲劇一樣,詩歌也塑造藝術(shù)形象,不同的是,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的,都是詩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紅葉等等,都構(gòu)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jīng)霜的紅葉最具神韻。
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lǐng)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
3.意境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tǒng)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給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nóng)村勞動生活場景,作者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情就蘊含在這種生活的場景中。這種包含著作者感情的場景,就構(gòu)成了這首詩的意境。
4.語言特點
由于作家的生活閱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修養(yǎng)等不盡相同,因而在作品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古詩的語言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別致,生動形象。如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边@首詩以清新的筆墨,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2)質(zhì)樸。這類語言常見于敘事、抒情詩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華美的語言,而是用明白如話的語言直接敘述,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像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杜甫的《三吏》、《三別》都是這類語言的典范。
(3)綺麗。其特點是用華麗的詞藻、多變的修辭、神奇的想像進行細膩生動的描繪。如雍陶的《題君山》;“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作者用濃墨重彩點出了湖山的秀美,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靈秀形神和諧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4)雋永。這類語言風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語言將要表達的意思寄寓其中,讓讀者品味。如杜牧的《夜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作者用雋永洗練的筆墨,活用典故。對沉溺于荒淫腐朽生活的統(tǒng)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評。
(5)簡練。其特點是語言簡潔、凝練,注重練字、煉句,如賈島的詩就屬這類。
5.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含義很廣泛的概念,在詩歌鑒賞中,主要應(yīng)該掌握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方式。修辭方式在修辭一節(jié)已復(fù)習過,要應(yīng)用到鑒賞的實踐中去。下面主要介紹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
(1)抒情方式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此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借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以上兩種抒情方式均屬間接抒情。
③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jié)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直接通過登幽州臺表達了詩人功業(yè)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①烘托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指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yīng)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感情。
②用典
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比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quán)、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③虛實
這是古人論文章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文藝作品在寫到較復(fù)雜的事情時,往往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可使作品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比如《林黛玉進賈府》中,陸續(xù)介紹了賈府中幾乎所有的主要人物,賈母‘王熙風、賈寶玉等登場亮相,為實寫;賈赦、賈政等沒出場,為虛寫。再加《望廬山瀑布》,前三句描寫眼前所見,是實寫;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以銀河來比擬廬山瀑布,為虛寫。
此外,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還有象征、對比,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欲揚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曲筆逆筆,等等。
6.風格流派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就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例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則沉郁頓挫;魯迅的作品猶如一座座內(nèi)部正在沸騰的火山,冷峻中飽含熱情,郭沫若的作品,則如咆哮的大海波濤洶涌,熱情奔放,氣勢磅礴;趙樹理的小說,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孫犁的作品則清新雋永,美不勝收?傊彩浅墒斓淖骷叶加凶约邯毺氐乃囆g(shù)風格。
流派指思想觀點、藝術(shù)見解和藝術(shù)風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覺或不自覺的結(jié)合體。例如,詩歌的流派以盛唐最為典型: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詞的流派在宋代最為成熟: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為代表的婉約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作家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藝術(shù)風格,他們在題材的選擇、形象的塑造、語言的運用以及創(chuàng)作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等方面,都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婉約派詞,寫得比較婉曲、比較含蓄,多以艷情為題材,嚴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詞,則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思想內(nèi)容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不嚴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作家不只有一種風格,他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例如同為豪放派,蘇詞廣達灑脫,辛詞則慷慨憤世。
有關(guān)詩歌風格的一些常用術(shù)語:
(1)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云,剛毅雄健,如劉邦的《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贰P蹨営绕涫鞘⑻圃姼璧臅r代風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朝氣蓬勃的活力,特別是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在他們筆下有狼山大漠,有絕域孤域,有同仇敵愾的憤慨,有誓死戍邊的決心。
(2)豪放。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就作為主體的詩人而言,情感激蕩,格調(diào)昂揚,想像奇特,志向高遠,襟懷曠達。就作為描寫對象的客體而言,往往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李白是豪放風格的集大成者,蘇軾則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
(3)沉郁。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杜甫之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郁的主要內(nèi)容,但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
(4)悲慨。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悲慨的內(nèi)容包括:慨嘆風云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zāi)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辛棄疾的詞。
(5)俊爽。即英俊豪縱,颯爽流利。如杜牧的詩,暢談歷史,痛砭時弊,總結(jié)教訓,憂國憂民,既有撐天宏志,又感報效無門。
(6)沖淡。即沖和淡泊。王維的山水詩均有閑、靜、淡、遠的特點。其筆下的大自然往往就是詩人自己,反映著濤人沖淡的心情。
7.論世知人
所謂“世”主要指詩人所處的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所謂“人”主要指詩人,他的生平遭遇、思想性格及藝術(shù)風格。論世知人,對鑒賞古典詩詞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對這方面的知識,現(xiàn)撮其要略陳述如下。
(1)南北朝時代。
①民歌分北方、南方。北方戰(zhàn)亂頻繁,加之少數(shù)民族性格粗獷剽悍,其民歌中往往表現(xiàn)出尚武精神。《木蘭詩》就是女孩子“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典型例子。當然,連年的征戰(zhàn)也給老百姓帶來無窮的災(zāi)難,不少民歌也反映了這一主題。
南方雖政權(quán)頻繁更替,但與北方相比,還是比較安全。士大夫享樂之風延及民間,因此男女戀情幾乎成了這一時期南方民歌的惟一主題。這類詩歌往往通過雙關(guān)等手法含蓄地表達男女愛慕情懷!段髦耷肥瞧浯碜鳌
②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厭棄官場,向往自然,去職后長期歸隱,開創(chuàng)田園詩派,多寫自然景色及農(nóng)村生活,詩風平淡爽朗,語言質(zhì)樸自然,極為精練。
(2)唐詩題材多樣,風格多姿多彩。
學習唐詩,必須了解“安史之亂”。唐王朝以此為界,前期鼎盛繁榮,后期逐步衰敗。這對詩歌有重大影響,“安史之亂”也是唐詩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亂前詩歌大多氣象雄闊,感情豪邁,詩壇彌漫著浪漫氣息。尤以李白為代表,奇幻的情思,絢麗的文采,不羈的性格形成了他的飄逸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集中反映了盛唐時代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詩主題大多為兩點:一方面歌頌從軍報國,英勇殺敵,另一方面反對無休止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因此這些詩交織著英雄氣概與兒女情腸,其詩雄奇瑰麗,其情則悲涼慷慨,又纏綿婉轉(zhuǎn)。而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則極為成功地描繪了幽靜的景色,其詩恬靜自然,用語精深華妙,借以反映其寧謐的心境。
“安史之亂”帶來的殘酷的戰(zhàn)爭、苦難的環(huán)境使后期的詩人們受到鍛煉,教育,使他們敢于正視慘淡的人生,為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哀樂而歌唱。這以杜甫為代表,杜甫始終能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guān)心和反映祖國、人民的命運和疾苦,詩風沉郁頓挫,是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
中唐詩分兩個流派,白居易、韋應(yīng)物、李益等人正視現(xiàn)實,抨擊黑暗,語言通俗流暢,生動感人。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則刻意求新,寫險怪,寫苦澀,寫冷艷。此外柳宗元、劉禹錫也很有成就;柳詩峻潔而清腴,劉詩簡練而沉著,多諷刺時政之作。
晚唐以杜牧和李商隱為代表。杜詩清新峻拔,適于表達他較為豐富的政治抱負和激情;李詩則以瑰麗的語言、沉郁的風格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國之哀。
(3)宋詞要把握兩個時代及兩大流派的不同特點。
唐末至北宋前期詞幾乎是婉約派的一統(tǒng)天下。
唐末以溫庭筠為代表,溫詞偏重寫閨情,詞藻艷麗;五代以李煜為代表,其亡國之后的詞感嘆、沉痛,直抒胸臆,不加雕飾,生動形象。宋初以保持晚唐五代婉約風格的晏殊、歐陽修為代表。晏詞閑雅而有情思,音調(diào)諧婉,華美工整;歐詞則有所開拓,述懷、詠史、繪景,風格爽朗清麗。
北宋中葉直到南宋,革新派詞人先后興起,以柳永、蘇軾為代表。柳永是專力寫詞第一人,創(chuàng)制慢詞,善于鋪敘,長于情景交融,語言淺顯平易,不避俚詞俗語。蘇軾以詩入詞,大大擴展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跳出了婉約詞一般寫離愁別緒、男歡女愛的狹窄范圍,達到“無事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地步,其詞境界宏闊,激昂慷慨,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當然蘇軾也不乏清新婉麗之作。
北宋的覆滅,是歷史上少見的一次大浩劫,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女詞人李清照于汴京破后南渡,流離轉(zhuǎn)徒,詞情詞風為之一變,前期詞多寫個人的離愁,后期詞則帶有深沉的家國之痛,多寫無法排遣的悲愁慘痛。其詞承繼婉約,又兼豪放之長,長于抒情,善用白描,出語自然而創(chuàng)意新奇,富有音韻美。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淪入敵手,愛國之士“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時期的憂國愛國題材就成為詩詞中的時代強音,涌現(xiàn)出了像辛棄疾、陸游等一批杰出的愛國作家。他們把自己的終生追求與國家的命運完全融為一體,而他們的作品就是這種融合的結(jié)晶。辛棄疾慷慨憤世,將抑郁不平之氣寄于詞中,成為豪邁詞派的最杰出的代表。姜夔的詞則以感喟哀時為主。
【難點探究】
古詩鑒賞設(shè)問的不同角度
(一)從內(nèi)容、意境角度設(shè)問
1.對抒情主體形象的認知理解
例①:讀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答問題。問:詩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的?
答:第一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在句中自對;第二句以“鬢毛衰”具體寫出了“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這樣就寫出了作者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也為下兩句作了鋪墊。
例②: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回答問題。問:詩人的形象是如何通過詩句展現(xiàn)的?
答:蒼茫的煙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時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出詩人的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詩人這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詩人為官清白,心地純潔。
2.對詩歌意象的識別理解
詩歌意象有單一的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烘托性意象,還有組合的意象等。
例①:讀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問題。問:這首詩用豆萁、豆子分別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對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②:讀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回答問題。問: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襯托什么?
答:將士將暢飲時,戰(zhàn)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襯托戰(zhàn)事的悲壯。
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例①:閱讀《長歌行》(節(jié)選)“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回答問題。問:本詩的主題是什么?
答:人生也有盛衰,寶貴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壯時期,應(yīng)該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緊大好時機,等到老年時徒然傷悲也沒有什么用了。
例②:閱讀韓?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回答問題。問:本詩的主題是什么?體現(xiàn)在哪幾句?
答: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諷刺詩,作者巧借吟節(jié)令景色,對時政予以諷刺。本詩主題體現(xiàn)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節(jié),巧借蠟燭達到對時政的諷刺的目的。
4.對所抒感情的理解
例①:閱讀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回答問題。
問:“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對混濁官場的鄙視。
例②:閱讀李紳的《憫農(nón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回答問題。問:詩人對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制度是什么態(tài)度?
答:“四海無閑田”反映農(nóng)民拼命勞動,全國已沒有荒廢不耕種的土地了,農(nóng)民種得廣,收得多,本應(yīng)過上富裕生活,而現(xiàn)實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詩人用對比手法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封建剝削制度的不滿。
5.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
例①:讀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回答問題。問:全詩用梅花來比擬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意?
答:作者贊美梅花的高貴品質(zhì),實際上是表明自己堅韌不拔,在逆境中潔身自好的心態(tài),是借物言志的一種方法。
例②:閱讀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回答問題。問:本詩明寫對項羽的贊揚,暗寫了什么?
答:諷刺了以宋高宗為首的南宋君臣,是多么貪生怕死,懦弱無能。
6. 對詩歌意境的體味(色彩、構(gòu)成、情味等)
例①:閱讀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回答問題。問:詩的第三、四句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原野遼闊無垠,天地相連,天比樹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邊。描景狀物非常真切動人。
例②:閱讀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回答問題。問:竹林、孤琴、長嘯、明月這些普通景物能構(gòu)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為作者恬淡澄凈的心情與此情此景相互融合。
(二)從語言運用角度設(shè)問
1.對關(guān)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例①:閱讀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回答問題。問:“暗”“驚”“尋”“沒”四字妙在何處?
答:“暗”字既透露了朦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驚”字不只是風吹草動,而且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尋”字說明昨晚夜射是誤會;“沒”字把將軍射藝高超,臂力驚人的形象描繪出來了。
例②:閱讀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回答問題。問:“惜”字和“愛”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詩人以一個“惜”字和“愛”字賦予泉眼、樹陰以人的感情。泉眼愛惜,樹陰愛戀,富有情趣。

例①:閱讀楊萬里的《小池》(見上)一詩,回答問題。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們常用來贊美什么?
答:這句詩常被人們引用來贊美年輕人在學業(yè)、事業(yè)等方面取得優(yōu)異成績,初露頭角,前程遠大。
例②:閱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扛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回答問題。問:“春江水暖鴨先知”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答;這句詩不僅寫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強調(diào)了實踐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探索精神。
3.對語言風格的概括(格調(diào)、色彩、境界、情味等)
例①:閱讀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曠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回答問題。問:本詩在語言運用方面有何特色?
答:這首詩充滿了濃厚的抒情氣息。全詩清麗自然,意境開闊,含蘊無窮。
例②:閱讀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回答問題。問:這首詩的語言有何特點?
答:這首小詩,無華麗的詞藻,以平常用語入詩,顯得清淡樸素,更加耐人尋味。
(三)從表達技巧角度設(shè)問
1.對修辭方法的賞析(比喻、擬人、夸張、對偶、借代、雙關(guān)等)
例①: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回答問題。問: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后兩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皟伞薄跋唷倍职讶撕蜕骄o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
例②:閱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答問題。問:“寸草心”“三春暉”分別比喻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陽光來比喻慈母的恩惠。說明慈母的厚愛,兒子是無以報答的。
2.對表達方式的賞析(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
例①:讀孟郊的《游子吟》(見上),回答問題,問:這首詩是怎樣敘事抒情的?
答:詩的前四句寫母愛,是敘事;后兩句寫子女對母親的深情,是抒情,兩部分結(jié)合得緊密完美。
例②:閱讀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回答問題。問:詩中不作一句議論卻是怎樣懷古的?
答:詩人只選取了野草、斜陽、飛燕三種景物進行描寫,而把對歷史盛衰興亡的感慨寓于景,讓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3.對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例①:閱讀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保卮饐栴}。問:詩的后兩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黃河?
答:詩人以浪漫的想象結(jié)合優(yōu)美的傳說,把黃河的洶涌澎湃寫得更具體、生動、形象。
例②:閱讀蘇軾的《題西林壁曠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回答問題。問:詩的第一、二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句是實寫,寫出廬山“成嶺”“成峰”的具體形象,給人以逼真的實感。第二句是虛寫,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到底是什么狀貌呢,詩人故意撇開不寫,只說“各不同”,讓讀者去想象。
【高頻考點解讀】
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痹囄鰪埣嗽妼懥松钪心膫“尋常”的細節(jié)?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張籍的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昂挝锖铣沙?離人心上秋!编l(xiāng)愁已蘊涵其中。一個“見”字,言淡而義豐,給讀者無限的暗示和聯(lián)想。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
“欲”字頗可玩味,表達出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tài)。這兩句是下文“又開封”這個細節(jié)出現(xiàn)的鋪墊。
三、四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nèi)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fā)出時的一個細節(jié)??“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詩人即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是托人之便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難以表達,因此在封就欲發(fā)之際又怕因匆忙而漏寫了什么重要內(nèi)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忙亂的細節(jié)和毫無來由的“恐”,足見詩人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之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唯恐遺漏了一句。這里的“恐”值得注意,未必是作者真想起什么要補寫進去,而只是“恐怕”。
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木蘭花
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注] 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一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lián)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該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對于該詞的下闋,論者頗有微詞,為避免爭議,本題的兩問均只涉及上半闋。前一問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春色。首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起轉(zhuǎn)入實寫,一句一景:第二句寫水面上的波紋宛如皺紗,仿佛是在殷勤地迎接游船,擬人化的手法將水波寫得十分生動、親切;第三句從遠處落筆,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說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第四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托出春意之濃。三句有遠望,有近觀,有全景,有特寫,暗扣“漸覺”二字,逐層展開對春色的描寫。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價“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的確,作者用一“鬧”字,不僅渲染了杏花綻放得熱烈,而且讓人浮想聯(lián)翩,無限春意盡在其中,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然如有考生認為“鬧”字用得無理,只要言之成理,且文字通順,也可酌情給分。
例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①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 ①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jié)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暉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fù)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的是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這是一首金陵懷古詞,憑吊的是六朝繁華的消逝,寄寓的則是現(xiàn)實的無限感慨。開頭三句點山憑吊之地六朝故都金陵和當?shù)氐奈锷!鞍恫萜健,顯出江面的空闊,也暗示時節(jié)正值江南草長的暮春;“落霞明”襯出天宇的寥廓,也渲染出暮春的絢麗。整個境界,空闊而略帶寂寞,絢麗而略具蒼茫,引起人們對今昔興衰之不同的感慨。“水無情”三字,是全篇的樞紐,也是全篇的主句,這里的“水”已經(jīng)在詞人的意念中化為滾滾而去的歷史長河的一種象征。接下來“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兩句,是對“水無情”的具體發(fā)揮,六朝繁華,已隨著歷史長河的滔滔逝波一去不復(fù)返了。即明寫實景,暗寫六朝帝王像流水一樣被歷史無情淘汰。
六朝繁華消逝之前歷史早已演出過吳宮荒淫,麋鹿游于姑蘇臺的一幕。前車之覆,后車可鑒,但六代君王卻依然重復(fù)亡吳的歷史悲劇。如今,那輪曾照姑蘇臺上的圓月,依然像西子當年的梳妝鏡一樣,照臨著這座歷史滄桑的江城,但吳宮歌舞,江左繁華均逐波逝去,眼前的金陵古城,是否再要演出相似的一幕呢?“空有”二字感慨很深,擴大了詞的意境。
懷古詞一般只就眼前景物抒發(fā)今昔盛衰之感慨,但這首詞的內(nèi)容意境猶為空靈,從實處落筆,從虛處唱嘆。命題人正是抓住這一特點命題的。鑒賞這首詞難度較大,為了降低難度,命題人在題干中指明“明寫眼前實景,暗喻歷史 滄!保鶕(jù)這一點,考生答出這兩句話的深意,當不會太難。
例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xiāng),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人手。
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解析:這首詞是客中聞杜鵑有感。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叫聲像“不如歸去”。
詞一開篇,就交代了鵑啼的環(huán)境和季節(jié),在靠著青山的十里樓臺的旁邊,在春天百花盛開的深處,聽見了杜鵑的啼叫。“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意思是杜鵑在花間不斷地叫著,好像對“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諸黃鶯的隨意飛動,對人漠不關(guān)心,大不相同。“行人”走在春色絢爛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中,心情本來是愉悅的,但因離家作客,聽了杜鵑叫聲,不免會引起思鄉(xiāng)之戀,作客之愁。因此,詞中所寫的美麗景色,為杜鵑叫聲的感人作了反襯。
下片,寫行人聞鵑啼的心理變化。在晴朗的春日,杜鵑偏偏賣弄它的叫聲,“行人”從夢中驚醒聽到的還是聲聲的“不如歸去”。初聽是“殷勤”,現(xiàn)在聽則有點心煩。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家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辦法呢?這是在煩躁中的思念,說是自言自語也行,說是回答杜鵑也行。這里表面上是抱怨杜鵑無知,聒噪難耐,實則是對“捉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憤慨。
總之,這首詞是對浪跡在外,有家難歸生活的嘆息,寫得真切,有較強的感染力。結(jié)尾兩句,用反跌之筆抒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例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案:(1)第二聯(lián)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xiāng),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lián)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jié)合。兩聯(lián)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第一種答案:同意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第二種答案:同意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別是結(jié)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的是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第一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題目的切入點為“意象、意境”。意象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辭!)。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辭!)。兩者都需要找出作品中的“客觀圖景或物象”,然后與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比較、分析,鑒賞作品所反映的中心。分析意象與意境,是詩歌鑒賞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完成這道試題,關(guān)鍵是把握“片云”、“孤月”、“落日”、“秋風”等意象所蘊涵的意義。即先把握意象(景或物)的特征,然后聯(lián)系詩人的主觀感情與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來分析它的含義。例如“片云”、“孤月”就分別有“飄忽不定”、“孤寂”的特點,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遭遇及主觀感情分析,便可把握這兩個意象的寓意??詩人漂泊他鄉(xiāng),孤獨寂寞。
在上述的意象中,“落日”是理解的難點。聯(lián)系全詩來看,“落日”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評價這首詩時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由此可斷定,落日即“日薄西山”的意思!扒镲L”與上句“落日”相對,而“落日”是虛寫,有“暮年”之意;“秋風”是寫實,“蘇”有康復(fù)意,這樣的詩句就有“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的意境了。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xiàn)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tài)。
第二題考查對文學作品所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對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jù)不同意象的分析,可有不同的理解。
如從“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意象角度分析,則可看出,詩歌表現(xiàn)的是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與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從“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意象角度,及聯(lián)系結(jié)尾句“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來分析,則可見作者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從中看出詩歌表達的是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及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高考真題精析】
【2011高考試題解析】
一.(重慶)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 江【明】張 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xiāng)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1)“客愁”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2)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解析】本題的詩眼即為“客愁”,客愁為羈旅愁思,《宿建德江》(孟浩然)也有 “日暮客愁新”句,如果我們知道這是漂泊在外的愁思,那么我們就不難理解諸如“孤單”“思念”“缺少知己”這樣的遭際是作者愁的原因了。意象是作者精心挑選的具有象征意味的
物象,第一題已經(jīng)給了我們提示,作者現(xiàn)在漂泊在外,沙鷗是作者內(nèi)心的外化,天地一沙鷗正如作者孤身一人,所以才有對著沙鷗吟詩的舉動以寄予同命相憐之感。
二.(浙江)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yīng)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2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答案】總領(lǐng)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diào)。
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4分)
【答案】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②化抽象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詩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高考考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
【詩歌賞析】
這是一篇出塞懷古之作。這首詞蒼涼慷慨,內(nèi)蘊良多,似深含隱怨。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見,“今古河山無定據(jù)”,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興亡之感。“畫角”以下便描繪塞外的戰(zhàn)事頻仍和荒涼蕭索,用景語寫凄懷。下片“從前”三句轉(zhuǎn)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沉思,不停的紛爭,不息的戰(zhàn)火,將這荒涼的塞上留下了無數(shù)的幽恨怨懟,更使這里平添了幾多悲涼。最后又以景語作結(jié),將無限的深情隱含于無言的景物當中,含婉深致,耐人尋味。毛澤東批語云:“看出興亡。 (《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點出此篇之旨。吳士昌評價此詞時說:“此首通體俱佳。唯換頭‘從前幽怨’不葉,可倒為‘幽怨從前’!(《詞林新話》)這是從詞的寫作技巧上說的。整首詞幽隱地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風格清新婉麗,不事雕琢,情韻哀婉深長。
三.(天津)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驟雨
【宋】華岳
牛尾烏云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四庫全書》
(1)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jié)合詩句簡析。(2分)
(2)請結(jié)合全詩,賞析“雨勢驟晴山又綠”一句。(3分)
(3)有人說,本詩第五、六句可以放在開頭,你認為好還是不好,為什么?(3分)
【答案】(1)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來時的迅猛態(tài)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后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松的心情;
不好,開篇寫驟雨至,先聲奪人,和結(jié)尾雨的驟然停止形成呼應(yīng),體現(xiàn)出作者謀篇布局的藝術(shù)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開頭,牧童就成了描寫的重心,沖淡了藝術(shù)效果。
好。先寫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狀,襯托出驟雨初至的緊張場面,給讀者提供了一個閱讀視角,增強了身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而按現(xiàn)在的順序,在表達上略顯突兀。
【解析】第一題考查煉字。第二題考查對某一句的賞析。第三句考查謀篇布局。
【高考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詩歌簡析】南宋詩人華岳是一個出了名的硬骨頭。他以武學生出身,上疏請殺權(quán)相韓詫胃,結(jié)果自己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牢,直到韓倪胃死后才得以出獄做官。后來又策劃鏟除奸臣史彌遠,事敗而遭杖殺。他的一生屢遭打擊,卻堅守特立不馴的人格,“不肯附和浮議”。其詩歌也一反江西詩派和江湖詩派的飯仃、雕琢習氣,把自己的真情實感痛快淋漓地表達出來,體現(xiàn)出蒼勁豪健的風格。這首《驟雨》詩非常真切地寫出了農(nóng)村中夏日急雨的壯觀景象。一個家住溪西水灣里的牧童,大清早騎著牛來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時候,忽然風雨驟至。詩歌就從暴雨將至的一剎那寫起。在牧童的身后,烏云密布,一片陰沉。潑濃墨,是說天空呈現(xiàn)出深黑色,就像潑上了大片濃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經(jīng)傾瀉了下來。翻車軸,形容風雨聲的巨大,就像是農(nóng)村里用水車汲水,軸翻水涌,發(fā)出嘩啦嘩啦的聲響。波濤頃刻間卷上了沙灘,轟鳴的瀑布如同十萬軍隊發(fā)出喊聲。讓原先心情悠閑早早出門的牧童慌忙冒雨渡溪,誰知天突然晴了。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后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松的心情。
四.(陜西)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表現(xiàn)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jīng)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解答此題,關(guān)鍵是著眼于詩題中透露的信息;否則容易解讀成行客思家,羈旅之愁。擬寫答案時,不但要答出感情,還要具體闡述“懷古”“傷今”之情在詩文中的具體語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guān)系的?(6分)
【答案】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解析】情景關(guān)系的一般術(shù)語有:觸景生情、以景結(jié)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襯情(樂景襯樂情,哀景襯哀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內(nèi)在關(guān)系),一一排查即可。
五.(陜西)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述而》)
(2)西當太白有鳥道, 。地崩山摧壯士死, 。(李白《蜀道難》)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晦明變化者, 。(歐陽修《醉翁亭記》)
六.(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钡拿钐。
【答案】

【解析】分析妙處,應(yīng)該依次考慮(1)詩句的意思,(2)詞類的活用,(3)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4)在文中結(jié)構(gòu)的作用,(5)與意境主題情感的作用。注意描寫的角度有:遠近高低,大小廣狹,動靜明暗,聲光色態(tài),視聽觸嗅。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
【答案】

七.(全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關(guān)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1)從上、下兩闋的首句看,這首詩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
【解析】“暝”,日暮,黃昏!案惫湃巳胍箷酶,“更深”即是“夜深”。根據(jù)這兩個詞可知時間在推移!叭巳ァ薄凹澎o”“酒醒”,事件的發(fā)生凸顯了時間的先后順序,可見是以時間來組織情景的。答題時一要答出具體的線索,二要答出線索在組織情節(jié)時具體體現(xiàn)在何處。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xiàn)的心情。
答:
【答案】作者在詞中表現(xiàn)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候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寫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卻愁上加愁,于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答出心情的給2分,能簡析表現(xiàn)的給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回答本題時一要答出詞中體現(xiàn)的心情,二要結(jié)合關(guān)鍵語句進行分析。答出作者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詞句,如“寂”“孤”“ 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公的行為、情態(tài)等,如“佇聽寒聲”“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因為“一切景語即情語”,如“云深無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八.(遼寧)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鄭防畫夾五首①(其一) 黃庭堅
惠崇②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③。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②惠崇:北宋僧人,畫家。擅長畫雁、鵝、鷺鷥及水鄉(xiāng)景色。③瀟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guān)系對本詩進行賞析。(6分)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畫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仿佛已由畫境置身于現(xiàn)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旁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于是作者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將畫境當作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解析】答出畫境的,給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給2分;答出從畫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畫面的,給2分。意思對即可。
9.古代有人批評這首詩說,要別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畫,這“太過”、太夸張了。你認為這個批評恰當嗎?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答案】不恰當。表面看,這首詩確有不合常理之處,但其實十分高妙,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因欣賞畫中景而產(chǎn)生幻覺的以中國獨特感覺,從而贊賞畫的高度逼真。批評者確未能領(lǐng)悟詩的這種佳趣。
【解析】答出詩表面不合理,其實很高秒的,給2分;能做簡要說明的,給3分。意思對即可。
如認為前人的說法恰當,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詩歌賞析】《題鄭防畫夾》共有五首,是作者題詠鄭防畫夾中作品的詩,這是第一首。鄭防是藏畫的人,畫夾大概相當于現(xiàn)代的集錦畫冊之類。
這首詩題惠崇的畫;莩缡巧,能詩善畫!秷D繪寶鑒》說他“工畫鵝、雁、鷺鷥”;《圖畫見聞錄》說他“尤工小景,為寒江遠渚,瀟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正因為惠崇的山水、花鳥饒有詩意,才格外引起詩人品題的興味。王安石、蘇軾都有詩題詠他的畫。蘇軾的七絕《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膾炙人口。黃庭堅這首詩的首句六字,既點明畫的作者,又描繪出畫境。畫中景物并不止“煙雨”、“歸雁”,但作者有念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詩中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煙雨歸雁圖。二三句承上,一氣而下,寫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生幻覺:恍惚之間,好像坐在瀟湘、洞庭的煙波之上,目送行行歸雁,鄉(xiāng)情油然而生。詩人很想喚一葉扁舟,回歸故鄉(xiāng)。第三句中的“喚”字,有的版本作“買”。“買”字不如“喚”字靈活。這三句不僅筆致疏朗輕淡,傳寫出畫中的“虛曠之象”,而且化畫境為實境,融入思歸之情。第四句從前三句中跌落,描寫詩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聽得友人說:“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錯把畫境當作真境。這樣結(jié)尾,峰回路轉(zhuǎn),饒有情趣。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郭熙《林泉高致》),詩畫有相通之處。因此,詩歌可再現(xiàn)畫境。但以詩題畫,一般不宜于全寫真境,更不宜全寫畫境。全寫真境,變成了山水景物詩,不成其為題畫詩;全寫畫境。用詩句一一描述畫中景物,無異于舍棄詩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長,容易寫得呆滯而無生氣。沈德潛說杜甫題畫詩“全不粘畫上發(fā)論。如題畫馬、畫鷹,必說到真馬真鷹,復(fù)從真馬、真鷹發(fā)出議論。后人可以為式!保ā墩f詩?語》)他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便從畫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畫景。黃庭堅這首詩,便學習了杜甫題畫詩的手法,使畫中之景與畫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發(fā)生交流。
九.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詩作于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1)這首詩首聯(lián)寫抒情有什么特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擬人、對比的羞恥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寫哀情,哀景襯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這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現(xiàn)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xiàn)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詩歌鑒賞】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jié),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凄涼,另人哀愁的景象。春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zāi)骨捌蚯蠹榔烦漯,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里,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表現(xiàn)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xiàn)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十.(江蘇)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論文:此處指論詩。
(1)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3分)
【答案】①詩壇地位,無人能比;②詩的思想情趣,灑脫不凡;③詩歌風格,清新、俊逸。
(2)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4分)
【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3)說說這首詩的構(gòu)思脈絡(luò)。(3分)

【賞析】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充滿著對李白詩文深深的懷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jié)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寶五年)或747年(天寶六年)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lián)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zhèn)ス妍惖脑娖,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代楊倫評此詩說:“首句自是閱盡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范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保ā抖旁婄R銓》)這話說得很對。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并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lián)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后勾聯(lián),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lián)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拔急薄敝付鸥λ诘拈L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并沒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lián)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云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云”,也帶著深重的離情。故而清代黃生說:“五句寓言己憶彼,六句懸度彼憶己!保ā抖旁娬f》)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貞浽谝黄饡r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后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唐詩別裁》稱它“寫景而離情自見”,《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都極為贊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lián)的熱切希望:“什么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 卑丫普撛姡@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向往的事,以此作結(jié),正與詩的開頭呼應(yīng)。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jīng)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jié)尾余意不盡,回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于詩學結(jié)契上立意!保ā蹲x杜心解》)道出了這首詩在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jié),由詩轉(zhuǎn)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zhuǎn)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jié)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十一.(湖南)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答:
答案: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lián)系詩中意象作具體分析;也可以聯(lián)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shù)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tài)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nèi),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題考古代詩歌鑒賞,角度任選,開放度極大,是本套試卷的最大亮點。它不再是“問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給了考生答題的充分自主權(quán)。角度不外乎四個:形象、語言、技巧、情感。
十二.(湖北)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登 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 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 壯觀應(yīng)須好句夸。
淺深山色高低樹, 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 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yōu)美,蘇詩壯美,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4分)
【參考答案】(1)和風細雨。
(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zhuǎn)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3) 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 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 前,雨后的壯觀美景 。
【解析】兩首詩歌同為寫景佳作,賞析時抓住詩人描寫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點,結(jié)合詩人的詩歌特點,全面賞析。(1)要填與“疾風驟雨”相反的詞語,結(jié)合詩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答題,內(nèi)容包括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和對主題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對題目、開頭、上文、下文和結(jié)尾的作用。(3)王國維以西方美學崇高的理論糅合中國古代美學陰陽柔剛說而提出:“美之為物有二種:一曰優(yōu)美,一曰壯美。”若吾人與審美對象無利害關(guān)系,又毫無生活之欲存在,則“此時吾心寧靜之狀態(tài),名之曰優(yōu)美之情,而謂此物曰優(yōu)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獨立之作用,以深觀其物,吾人謂此物曰壯美,而謂其感情曰壯美之情”(《紅樓夢》評論)。優(yōu)美指審美主體在觀賞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對象時,主客體之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和諧統(tǒng)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諧;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諧、精致、輕盈、絢麗、清新、秀麗、優(yōu)雅等品格;3)是外觀形式與美的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具有靜態(tài)、柔性的美,沒有沖突、矛盾。壯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嚴肅、雄壯之感者。
【賞析】
《登城》是一首登樓野望之作。首句寫秋日“微雨”,一個“映”字,十分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彌漫一片,有如云霧,那是不可能與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煙雨,無邊無際,將遠處的一切都裹了起來,就更談不上與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這“無點亦無聲”的仿佛透明的雨絲,才具備這個特點。因此,從“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無”加以細致描寫,就細致真切地傳達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著一“寒”字,則是為了表現(xiàn)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緒。
次句寫“登城”!爸貥情e上”即“閑上重樓”。這個“閑”字既表明詩人并非第一次登臨此處??那樣會心情迫切,不會著一“閑”字;又暗示他亦非勞人遷客??那樣會?傺無聊,不可能“閑上”。而主要的,還是點出詩人時有余暇,心自安閑,盡可慢慢欣賞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詩人縱目野望,詩人用一句詩進行了概括:“淺深山色高低樹。”天高氣清,列岫千重,或近或遠,或蒼或黛,各有“淺深”;而山上樹木則頗為混茫,無可分辨,但見層層樹叢,“高低”不等而已!皽\深”、“高低”,寫出了秋山的淡遠之境。
這景色是詩人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他顯得更加興致勃勃。元代劉因有一首《村居雜詩》:“鄰翁走相報,隔窗呼我起。數(shù)日不見山,今朝翠如洗!痹娙藢τ凇芭f相識”的新感受比乍見之時更具魅力。雖然這景色詩人已經(jīng)見過,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縱目野望,也沒有如此恬適的情緒,他后來的賞玩之興才特別高?傊,詩人留連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復(fù)的玩味之后,終于豁然開朗:展現(xiàn)在眼前的這“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以前他從未欣賞到的美,此刻卻悠然心會,于是感到十分愜意。所以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個精致貼切的比喻,而是飽含了極度愉悅之情。
但“淺深山色高低樹”和“一片江南水墨圖”之間的比喻關(guān)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實景,為了用水墨圖比擬,詩人有意避開色彩,僅用“淺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則是虛擬的意象,雖是虛擬,卻又極為細致,“水墨圖”前著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瀟灑之致,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樣由實入虛,虛實相生,雖無細膩的景物刻畫,卻更能顯示景物的綽約多姿,更能引發(fā)讀者悠遠的聯(lián)想。
《望海樓晚景》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第二首。有人認為,蘇軾詩中的“橫風”、“壯觀”(“觀”在這里讀第四聲,不讀第一聲)兩句,寫得不夠好。他既說“應(yīng)須好句夸”,卻不著一字,一轉(zhuǎn)便轉(zhuǎn)入“雨過潮平”了。那樣就是大話說過,沒有下文。
這話雖說不無道理,但蘇軾這樣寫,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寫一組望海樓晚景的詩,眼下還不想騰出筆墨來專寫忽來忽去的橫風橫雨。所以他只說“應(yīng)須”,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說得上“壯觀”,就須有相應(yīng)的筆墨著力描寫,老把它放在“晚景”組詩中,是不太合適的,不好安排。   
蘇軾寫下這組詩后的第二年,他游覽了有美堂,適逢暴雨,就立即寫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驚人,是一首名作。應(yīng)了他那“壯觀應(yīng)須好句夸”的話了。
其實在這首詩中,他的思想有過一段起伏變化。在開頭,他看到一陣橫風橫雨,直撲進望海樓來,很有一股氣勢,使他陡然產(chǎn)生要拿出好句來夸一夸這種“壯觀”的想法,不料這場大雨,來得既急,去得也塊,一眨眼間,風已靜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戲拉開帷幕之時,大鑼大鼓,敲得震天價響,大家以為下面定有一場好戲,誰知演員還沒登場,帷幕便又落下,毫無聲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蘇軾這開頭兩句,正是寫出人們(包括詩人在內(nèi))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過以后,向樓外一望,天色暗下來了,潮水穩(wěn)定地慢慢向上漲,錢塘江浩闊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顏色。遠處還有幾朵雨云未散,不時閃出電光,在天空里劃著,就像時隱時現(xiàn)的紫金蛇。
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樣一幅望海樓的晚景。開頭時氣勢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熱鬧,轉(zhuǎn)眼間卻是雨收云散,海闊天肯,變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實不止自然界是這祥,人世間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上了年紀的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會不止一次地遇到過類似的現(xiàn)象。
十三.(廣東)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出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
(1)詞中所寫的春天是最美好時節(jié)是什么時候?為什么?結(jié)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答案】初春。這是鶯兒開始鳴叫,細雨滋潤大地,青草長出嫩芽,花朵含苞待放,萬物充滿生機,所以初春的時節(jié)最美好。
【考點】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本題在鑒賞過程中,要抓住“意象”進行分析,意象是一首詞的基本構(gòu)成單位,它們往往是詞人選擇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將它們綜合起來,就能構(gòu)成最典型的生活場景即畫面,從而才能分析詞的意境與作者情感。
(2)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考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解析】本題在鑒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本詩,還要知人論世,根據(jù)平時所學習的蘇軾的詩詞,并結(jié)合蘇軾的性格特點進行綜合思考。
十四.(福建)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匪來貿(mào)絲, 。(《詩經(jīng)氓》)
(2) ,風雨興焉。(《荀子勸學》)
(3)山氣日夕佳, 。(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
(4)云銷雨霽, 。(王勃《滕王閣序》)
(5)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
(6)亂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答案】(1)來即我謀 (2)積土成山 (3)飛鳥相與還 (4)彩徹區(qū)明 (5)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6)驚濤拍岸
【解析】六句話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誦的篇章,需要結(jié)合上下文準確填寫。從時間來看,涉及了先秦、東晉、唐、宋四個時期,涉及了詩、詞、文、賦四種文體。今年新要求的背誦篇目在考試中有一定的體現(xiàn)。《詩經(jīng)》《勸學》《滕王閣序》《赤壁懷古》是出題頻率較高的篇章。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備考中一定要重視重點篇目。本題考查識記能力,需要一字不錯,考生失誤在于記憶不準或書寫出現(xiàn)錯漏。
【高考考點】默寫常見名句名篇
十五.(福建)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㈠上
[清]歷鶚
出郭曉色微, 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 彌漫與天永。
折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 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 泛泛逐清景㈢。
(選自《清詩選》)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3分)
答: 。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答: 。
【答案】(1)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向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帳:“安得”。(意思對即可。)(2)答題要點: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的景致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jié)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節(jié)奏優(yōu)美(或形象豐富,或?qū)哟畏置鳎饩成铋、淡雅(或幽靜、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第一小題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絡(luò)印的名詞,挖掘作者隱含在“景語”里面的“情語”,此題并不難解。第二小題的詩句通俗易懂,設(shè)題相當開放,答案有好幾種,關(guān)鍵要圍繞表達技巧進行答題,只要能有理有據(j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高考考點】鑒賞古代文學作品思想內(nèi)容、語言和表達技巧。
【詩歌簡析】厲鶚寫水極具特色。由于閱歷的限制,特別是審美情趣偏于柔美,因此,厲鶚的寫水之作,更多的是寧靜秀美的湖景。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gòu)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閑適的心態(tài),愿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厲鶚的山水詩,所寫不僅僅是風景畫,而是對山光水色的欣賞,對人生世事的感悟。詩中有畫,畫中有人,人有所思,值得回味。
十六.(安徽)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瑯琊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nèi))期間,樼鹣诔堇茄郎。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瑯?山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xiàn)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與意境創(chuàng)造的理解,全詩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創(chuàng)造了四個場景,即四幅畫面。只要用簡短的話概括畫面內(nèi)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對山水的喜愛并樂在其中。可聯(lián)系初中學過的《醉翁亭記》來幫助理解。
9.請從虛實結(jié)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答案: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jié)合,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nèi)涵。
十七.(北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秸○1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yè)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秸:張耒二子張?、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1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nèi)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diào),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
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 作者在詩的最后,對兩個二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答案】B
【解析】B項“生動形象并富于童趣”錯。文章的內(nèi)容反映了民間疾苦,生存的艱難,語言風格平實樸素、明白如話,也不是詼諧風趣的特點,選項的解釋不符合賣餅兒的心理。
○2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任何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給予的同情和關(guān)懷,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餅冷”的心態(tài)的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解析】做此題,審題是關(guān)鍵,答題思路是詩歌“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在文本中的具體依據(jù);擬寫答案時,“平實”要從遣詞造句的語言風格形式上來作答,“有韻味”要從內(nèi)容上來探究。
13.這首詩是張未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期中的教育內(nèi)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ú簧儆?00字)(10分) 【答案】第一問:教育內(nèi)容:
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
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點一:藝術(shù)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
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第二問:1、無論從事任何職業(yè)都有其不為人知的艱辛,我們要努力學習,竭力履行好自己的職責;2、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珍惜擁有,樂觀面對;3、張耒教子用心良苦,讓我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一定要認真聆聽父母的教誨,做一個有用之才。
【解析】答教育內(nèi)容時,結(jié)合文章最后兩句議論句,觀點很明確;答教育方法時,一是榜樣示范,二是訓導方式;答自己的感受時,可以從內(nèi)容和教育方法兩個角度來談。
【參考譯文】
月亮從城頭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樣;更鼓從樓上響起來,聲音冷澀得仿佛要斷絕。捧著裝餅的盤子,走出家門,拖著長聲叫賣。這時候,街市上從東到西,一個人還沒有呢!寒冷的北風吹來,像箭一樣射在餅上。我擔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餅會冷掉!孩子們啊,人們從事的職業(yè)并無高低貴賤,但意志都必須堅強。男子漢要要有追求,哪能做游手好閑的懶漢呢! 【2010高考試題解析】
1.(10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注]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
(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

2.(10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于皇?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jié)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答;
【答案】
(1)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
【命題意圖】此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解析】一般來講解讀一首詩的情感需要注意從以下方面入手:題目、作者、注釋、意象、關(guān)鍵詞句。這首詩的注釋①已經(jīng)寫到“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再加上詩的最后一句“酒闌無奈客思家”已經(jīng)很明顯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了。考生應(yīng)注意答全面具體不能簡單答成思念家鄉(xiāng)。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71877.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fù)習教案:虛詞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