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xiàn)手法(修辭類)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xiàn)手法(修辭類)

課前預習
一、修辭手法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復,此外還有雙關、對比、互文、通感、頂針等。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辭手法
對修辭手法的正確鑒賞和評價,其前提是明確各種修辭手法的構成、特點,要區(qū)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辭手法。如:對比與襯托,借代與借喻,設問與反問。
2.洞悉表達效果
鑒賞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重點不是辨識和判斷,而是分析體會修辭的妙處,即分析表達效果,體會對其塑造形象、抒發(fā)情感、體會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溫度,使聲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氣味有鋒芒,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加鮮明的形象,開拓出新穎的意境,抒發(fā)出獨特的感受增強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常見辭格表達效果:
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
夸張: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節(jié)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xiàn)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增強語勢,強化感情。)
反復:突出內(nèi)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fā)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
頂真: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 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
通感: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lián)想,耐人尋味.
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1、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動的作用,還可體現(xiàn)出意象的情態(tài)特征。
唐朝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例1]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 玉 案 賀 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詞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甚至為人稱道,試簡要分析詞人在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下片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fā)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樣寫,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發(fā)了詞人的無限愁思。
2、擬人:
賦予沒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態(tài)動作,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
作用:(1)、描繪形象 (2)、色彩鮮艷 (3)、表意豐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例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問: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nèi)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3、夸張:
故意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有更鮮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強烈地表達詩人的情感的作用。
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例] 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對這首詩,明代的文學家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批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為詩題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寫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詩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張手法,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和春意盎然。這樣寫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詩歌更富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梢允箤α⒌氖挛锏拿荃r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分析對比的作用時,要具體說明詩詞中以什么與什么對比,對比的結果使讀者認識或感受到了什么。
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如高適《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區(qū)別:
對比與反襯不同,反襯有明顯的主次之別,而對比常常不分主次,重點一般在使讀者產(chǎn)生新認識、新感情上。
5、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運用借代可使語言含蓄、簡練。
例如:
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②“終歲不聞絲竹聲”
③“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 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詩中以“絲竹”代音樂 。
③詩中的鞍馬代“客人” 。
④詩中以“杜康”代酒。
6、雙關:
利用漢語詞匯意義上的多義性或語音上的諧音關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謙《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再如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其他如以“絲”(思)、“枝”(知)、“藕”(偶)、“蓮”(憐)諧音,都是此類。
例如: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一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答案: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nèi)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本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的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7、通感: 
又叫“聯(lián)覺”,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
例如: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參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樂的環(huán)境,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比一般地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來得具體高妙;第四句以花為意象描寫音樂,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華,竟至千樹之多,是何等絢麗的景象,她意味著笙樂的明媚、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別具一格。
8、頂真:
就是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頂真的作用是回環(huán)跌宕,有旋律美。
例如:
馬致遠《漢宮秋》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蛩;泣寒蛩,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9、反復:
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在于強調,既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感情強烈,又使行文前后呼應起伏跌宕獲得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巴山夜雨”重復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修辭的運用能收到筆墨經(jīng)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
[例] 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龍城,盧龍城,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妒酚?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這首詩被明代詩人李攀龍推獎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其中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在“明”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最為奇妙。請簡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這樣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使詩歌的主題同悠久的歷史自然聯(lián)系起來,深化了全詩反戰(zhàn)的主題。
【小試牛刀】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邀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
3、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
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7、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
8、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
9、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10、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
1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
(接上期)二、高考古典詩詞鑒賞復習指導
二、象境體悟
象境體悟,這是讀懂詩歌無法回避的,也是鑒賞詩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讀意象和體味意境兩個方面。
1、品“意象”
所謂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物象。世間物象無數(shù),詩人選此舍彼,或舍此選彼,完全是根據(jù)創(chuàng)作時內(nèi)心情感和表達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導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會選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是詠蟬,虞世南寫:“垂綏飲清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卻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位詩人都選取了露水和聲響兩個客觀物象,但因為當時詩人的處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區(qū)別。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風雅自許,自負才華;駱賓王無辜遭誣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詩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一是“清露”“聲遠”;一是“露重”“響沉”。又如,同是月,不同詩人筆下的意象也不同。王維說“明月松澗照”,劉禹錫感慨“淮水東邊舊時月”,柳永卻道“楊柳岸曉風殘月”,李清照又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边@里“明月”、“舊時月”、“殘月”、“月滿”,都是根據(jù)詩人當時的心境選取的不同意象,傳達的是詩人的情感志趣。
另外,有些意象,還有著傳統(tǒng)的文化象征意義,它們的意義較為固定。例如,梅花象征不屈和高潔,鴻雁象征相思和信使,浮云象征游子或小人,梧桐象征凄涼和悲傷,菊花象征清高和堅強等等。如果,我們懂得這些意象的傳統(tǒng)文化象征意義,對我們理解詩歌有較大的助益。就考試答題來說,幫助更大。例如2002年全國高考卷中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有“此夜曲中聞折柳”句,考題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考生如果掌握了“楊柳”的傳統(tǒng)文化象征意義,那么,解題就變得容易了。
意象,承載著詩人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我們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要仔細品味意象和意象的含義。
2、味“意境”
意境,是擇取的意象與灌注詩人情感的氛圍共同營造的境界。營造意境是詩人表情達意不可缺少的手段。解讀意境,就能把握詩人的情感志趣。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娗叭(lián)選取十二個意象:秋天、日晚、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間、清泉、石上流、竹喧、浣女、蓮動、漁舟。這些意象共同營造了一個和平、寧靜、純樸的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詩人樂于歸隱田園生活的意趣,同時也從反面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生活的放棄。杜甫《登高》前兩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聯(lián)八個意象,展現(xiàn)了一幅深遠空曠的深秋圖景,與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共同營造了沉郁、蒼涼、悲壯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那種憂時傷世,感懷自身飄零的深廣無極的情懷。
意境,離不開情與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解讀意境要從景入手,入景而悟情。例如,杜甫《江漢》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蔽覀儚摹捌啤焙汀肮略隆比胧郑梢詮乃臒o依孤獨中把握詩的凄涼意境,悟得詩人孤苦無助的蒼涼心境。從“落日”“秋風”中,可以體驗到景物的壯闊境界,從而感受到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情懷。
意境的營造,是心與物的融合。解讀意境,就能解讀抒情主人公的藝術形象。例如,宋朝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痹娙嗽谶@里營造的正是景與情會,心與物融,共同營造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塑造了主人公凄涼孤獨、愁怨難眠的形象。
三、技巧品賞
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段、抒情方式。
1、理“手法”
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渲染襯托、正側面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諸覺結合、虛實結合等。
鑒賞詩歌,懂得它的表現(xiàn)手法,對我們深入解讀它不無幫助。例如,《關睢》、《蒹葭》兩詩的開頭,《孔雀東南飛》起首兩句,都是用的起興手法!洞T鼠》用的是比的手法,把貪婪的統(tǒng)治者比作“碩鼠”。但是,詩中最突出的莫過于用賦的手法。賦,按朱熹的說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按如今的意思,近于描寫(由于后面有關手法,都離不開賦,故此此處略去不述)。
渲染,本是畫畫的一種手法,指在畫面的某一個地方,畫家用濃墨重彩來突出它,就是渲染。就詩歌來說,本來一兩句就寫完的,詩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木蘭詩》寫木蘭從軍臨行之前的東西南北市買裝備就屬于渲染;寫木蘭出征十年后回家時,爺娘姊弟的動靜,也屬于渲染。
渲染屬于正面描寫,襯托屬于側面描寫。例如《陌上!返谝还(jié)描寫羅敷,先從正面描寫她的美,接著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動作反應側面襯托羅敷的美,并且比正面描寫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襯托可分兩種:正襯和反襯。正襯,是用程度不同的相同事物襯托。諸如以動襯動,以靜襯靜,以樂襯樂,以哀襯哀,以美襯美,以丑襯丑之類。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痹娨浴傲鶎m粉黛”黯然失色襯托楊貴妃的千嬌百媚。這里用的正是以美襯美的手法。柳宗元《江雪》,以鳥跡人蹤滅絕,襯托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而這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諸如以動襯靜,以靜襯動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用以動襯靜的方法。
詩人有時為了能夠更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現(xiàn)場的情景,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例如,動靜結合: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杜甫“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王建“一院落花無客解,半窗殘月有鶯啼”。遠近結合: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沈?期“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柳宗元“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敝T覺結合: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鼻皟删鋸穆犛X上落筆,后兩句又從視覺上染色,襯托出環(huán)境的清幽。又如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李賀“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劉方平“秋后見飛千里雁,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杜甫“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劉滄“白鳥影從江樹沒,清猿聲入楚云哀”。有的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趙瑕“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痹娙藦倪h近兩個角度選取畫面,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表現(xiàn)主人公秋夜思歸難眠這一情景。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彼木湓,景分遠近,視有俯仰,聽備急哀,動靜相襯,多種手法錯綜。
對比手法,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例如,李紳《憫農(nón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比娺\用對比:“一粒粟”與“萬顆子”,“無閑田”與“猶餓死”。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钡谝宦(lián),句內(nèi)各自構成對比,第二聯(lián),上下句對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花!蓖ㄟ^夢境,將現(xiàn)實的寂寞落魄與昔日的春風得意奢華形成強烈對比。又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尸骨”;高適“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虛實結合,也是詩歌常用手法。例如,王翰《涼州詞》,前三句詩極寫軍中將士縱酒痛飲的豪壯,屬實寫;最后一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屬虛寫,它將眼前情狀與戰(zhàn)爭的歷史情景聯(lián)系起來,留下一個巨大的空間讓人想象,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滿,主題更加深刻。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前兩句實寫內(nèi)心的憤慨和茫然,后兩句運用比喻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前途行路的艱難,屬虛寫。柳永《雨霖鈴》,上闋實寫一對戀人別景別情,下闕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良辰美景”、“縱有千種風情”,都是設想別后的情景,屬虛寫,它把主人公的癡情刻畫到極處。
掌握了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解讀鑒賞詩歌就容易許多。
2、懂“修辭”
古代詩詞中,為了使描寫的對象更形象,常常運用修辭手法。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用典等。
運用貼切新穎的比喻,能夠加強詩的表現(xiàn)力,使形象更加生動。例如,杜甫寫漂泊:“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寫春汛、老眼昏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秋娘寫珍惜年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益寫受降城的優(yōu)美夜色:“回樂烽前沙化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白居易寫波浪寫飛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李商隱寫刻骨相思、堅貞愛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蘇軾寫云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寫水波沖激:“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陸游寫羈旅的飄泊滄涼:“蝴蝶夢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范成大寫打稻聲音:“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文天祥寫河山沉淪和自身漂泊無依:“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寫自己忠貞:“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擬人手法,是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手法。它往往使所詠事物帶上了情感,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例如,張說寫秋風:“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李白寫春風:“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寫家鄉(xiāng)水:“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姜夔寫池塘樹木:“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張泌寫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楊萬里寫泉寫樹:“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陳與義詠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細雨中”。還有整首運用擬人手法的,如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晚春花木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同時將自己的褒貶寓于其中。
詩詞中的夸張,可以把所歌詠的對象描繪得更生動、更形象、更有感染力。詩詞中不乏夸張。例如,李白寫行舟快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喝酒:“會須一飲三百杯”,“愁來飲酒二千石”。杜甫寫洞庭湖的浩瀚:“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樹木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寫公孫大娘舞劍效果:“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李賀寫戰(zhàn)爭迫在眉睫,形勢危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陸游寫山河的遼闊雄偉:“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睂憽俺睢,李白說“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水牽愁萬里長”;李煜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陸游說“閑愁萬斛酒不敵”;賀鑄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用典,可以用簡省的詞句表達豐富的內(nèi)容,常常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懂得詩詞中典故的意思,就可比較容易解讀詩句。例如,王維《山居秋暝》結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借《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意,懂得這個典故,就能領悟詩人反用其意,表達自己樂于歸隱的生活意趣。李白《行路難》用了三個典故:姜太公?溪垂釣后遇文王,伊摯將要受到商湯征聘時夢見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經(jīng)過,少年宗愨回答叔父問他志向時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三個典故表現(xiàn)了李白積極用世,對前途滿懷希望的心情。
詩用典,詞也常用典。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用了三個典故:孫權射虎,漢馮唐持節(jié)云中重新起用魏尚,《晉書?天文志》傳說天狼星“主侵掠”。蘇軾借孫權表現(xiàn)自己的英武豪邁;借對馮唐持節(jié)的故事表達自己急切盼望重新被起用,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用“射天狼”,具體表現(xiàn)自己赴身疆場,殺敵立功,為國效命的愛國主義情懷。辛棄疾更是慣用典故,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用了與張翰、劉備、恒溫三人有關的三個典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與孫仲謀、劉寄奴、劉義隆、霍去病、廉頗五人有關的五個典故。我們在閱讀這些詩詞的時候,能夠解讀這些典故,就能夠領會詩詞的思想感情。
詩詞中的修辭手法,除上述幾種外,還有對偶、借代、反復、設問、對比等。
3、悟“抒情”
詩的本質是抒情的。只是抒情的方式有所不同: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直抒胸臆,主人公的強烈情感在毫無掩飾的情景下直接表露出來。例如,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直接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愛情坦白、執(zhí)著、熱烈、無所顧忌的情態(tài)。又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岑參“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鄭板橋“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姜夔“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些詩句,都是直接抒發(fā)情感的。
詩在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采用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指詩人借助事、物、景、境較含蓄地表達情感。這樣,使詩情顯得更濃郁,更有感染力。間接抒情,最常見的是借景抒情。許多優(yōu)秀的詩詞,往往景語即情悟,寓情于景。例如,《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睂懗稣,用楊柳表現(xiàn)依戀之意;寫歸來,用雨雪表現(xiàn)悲哀之情。戴叔倫《題三閭大夫廟》:“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比、四兩句借寫日暮秋風吹動蕭蕭楓林來表現(xiàn)屈原的“怨”,表達詩人對屈原那深長的同情。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王昌齡“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元稹“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姜夔“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這些詩句,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詩詞中,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雖有區(qū)別,但它的本質都是借景抒情,因此,我們在一般的詩歌鑒賞中,可不作細分。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夫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泵鑼懢拔,往往離不開情感,常常是因情取景,因情生景。我們在閱讀具體的寫景詩句的時候,要學會細細體悟詩句中蘊涵的情感,這有助于我們解讀整首詩。
四、玩味語言
任何文學形式,都必須借助語言,詩歌尤其如此。它是詩人塑造形象,抒發(fā)情感的手段,也是溝通詩人和讀者的媒介。閱讀詩歌,就是通過語言的中介,去領悟作品中詩人對大自然、現(xiàn)實社會、人生、歷史的認同、批判、贊美、追求、放棄等情感的表達。鑒賞古代詩詞,重要的一面,就是要會玩味語言。玩味語言,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色調、詩眼、風格。
1、明“色調”
客觀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紅綠青藍紫。它們的組合,呈現(xiàn)出或鮮艷明亮,或清淡樸素,或灰暗無光。詩人往往將那些色彩作不同的組合,形成不同的色調,寫入詩中。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盃t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凹t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薄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薄耙坏罋堦栦佀校虢虢t”。“曉來江氣連城白,雨后山光滿郭青”!耙凰o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黑黍黃梁初熟后,朱柑綠桔半甜時”!盎ㄍ蕷埣t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颁伌涔趦海斫鹧┝,簇帶爭濟楚”。
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熱烈歡愉,或淡泊明凈,或黯然悲哀。這些反映在詩詞中往往讓景物帶上了主觀的感情色彩。例如,“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澳强靶W影,來對白頭吟。”“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俺罡Q白發(fā)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八{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耙蝗プ吓_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安ㄆ悦壮猎坪,露冷蓮房墜粉紅”!拔艨袋S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盁熼_翠扇清風曉,水泛紅衣白露秋”。“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拜蛰滔沅N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氨淘铺,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詩的色調,除了運用色彩詞之外,還可以借助所描繪的景物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使景物具有了冷、暖不同的色調。例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彼木湓,描繪了一幅明媚春光圖:陽光照耀,江山秀麗,東風和煦,花草飄香,春燕呢喃,銜泥營巢,沙灘和暖,鴛眠不起。整首詩采用了暖色調,抒發(fā)了詩人對美麗春色的贊賞之情。又如駱賓王《在軍登城樓》:“城上風威險,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痹娨、二兩句,雖不用色彩詞,但詩用“威”、“險”、“水”、“寒”這些詞,點染了一種冷色調,突出了軍中環(huán)境的威嚴與肅殺。
鑒賞詩歌,懂得辨明它的不同色調,就能深入把握詩的主題和詩人的感情。
2、覓“詩眼”
古代詩詞,語言力求簡練、生動、形象,有豐富的內(nèi)涵,尤其注重一字傳神。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 著一“鬧”字,而境界呈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他說的就是詩詞中的煉字。所謂煉字,指的就是該字在詩句中的關鍵地位,即詩眼。解讀它,就能解讀詩句。
詩詞中,煉字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著一“變”字,把時光遞傳,光景悄然變化,春天那勃勃生機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著一“蒸”和“撼”字,把洞庭湖那磅礴壯闊、雄渾的氣勢,極其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杜荀鶴“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著一“碎”和“重”字,就把風和日麗,百鳥鳴春,萬紫千紅的境界完全托出。僧齊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一個“一”字,不僅把梅花開在早春里的特征準確地寫出來,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愉悅和贊美之情。杜甫“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個“自”和“空”字,讓原是寫景的句子,傳達更多的是詩人的感嘆:碧草自春,黃鸝空有悅耳之音,但是,先哲已逝,祠堂荒涼冷落,一代偉人,身后卻如此寂寞。
煉字的例子,絕不止于這些。例如,“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閱讀古詩詞,覓取詩眼,常能做到知一字而居要,明一詞而豁然開朗。近幾年高考命題,就常常出這方面的題目。例如,2003年全國高考題,選取王維《過香積寺》第三聯(lián):“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題:你以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2004年福建省高考題:選朱淑真《秋夜》(見前“味意境”),題目: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2006年遼寧省高考題選蘇軾《東坡》:“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第二題:請結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上海卷選張可久《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荆瑓菍m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最后一題:詩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高考之所以重視“詩眼”的考核,完全是因為它能達到一字傳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蘊藏著作品的思想意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解讀詩詞的一把鑰匙。
3、析“風格”
詩詞的風格,指它在內(nèi)容和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中所展現(xiàn)出的思想藝術特色。具體體現(xiàn)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表現(xiàn),形象的塑造以及語言、藝術技巧的運用等方面。風格并不完全屬于語言的范疇,為了敘述的方便,因此將它列在語言這一部分里。
詩詞的風格有多種多樣:飄逸、豪放、曠達、雄健、沉郁、頓挫、華麗、典雅、俊朗、清麗、凄婉、纏綿、樸素、自然、簡練、蘊藉、含蓄等等。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風格。就是同一詩人,在不同時地、不同心境下,表現(xiàn)在具體作品中的風格也會不盡相同。例如,杜甫詩歌風格以沉郁頓挫著稱,但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寫得爽朗明快;以“兩個黃鸝鳴翠柳”和“遲日江山麗”開頭的兩首絕句,也都寫得極明麗爽朗。蘇軾詞以豪放曠達傳世,但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又寫得溫婉傷感。李清照詞風凄婉傷感,但《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卻顯得是那樣的豪放、雄健。
但是,就一首詩來說,只要是一首和諧的詩,詩的風格一般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屬雄渾豪放的,就不可能是蘊藉含蓄、凄婉纏綿的;屬華麗典雅的,也不可能是樸素自然的。
分析一首詩的風格,有多個角度。既可以從題材的選擇方面著手:行旅的、邊塞的、田園山水的、閨怨送別的等。又可以從主題的表現(xiàn)方面著手:渴望建功立業(yè)經(jīng)時濟世,表現(xiàn)懷才不遇,向往田園歸隱,關注民生、社會,諷刺腐化墮落,抒發(fā)親情、友情、愛情,贊美人情物理等。還可以從意象的選取,意境的營造,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語言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例如,王勃《思歸》:“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痹娨粤b旅為題材,表現(xiàn)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感。結構上運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選取的意象有:“長江”、“萬里”、“山山”、“高風”、“黃葉飛”,這樣就營造了一個空曠、荒涼、寂寞的意境。詩前兩句抒情,后兩句以景襯情,再選擇表現(xiàn)景況的詞:“滯”、“晚”、“黃”,又襯以情感詞“悲”、“念”。詩把游子思歸的悲情描寫得十分充足。詩充分顯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風格。再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痹娺x擇的題材是自然山水,主題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詩選“香爐”、“紫煙”、“瀑布”、“飛流”、“銀河”這些意象,營構了一個靈動雄放的意境。再用“生”、“掛”、“飛”、“直下”、“落”這些動詞,加上夸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7566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