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二中—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_物理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試卷說明:

武漢二中——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一年級期中考試 物理試卷命題教師: 蔣國富 審題教師: 王正國 考試時間:11月日 午:—17: 試卷滿分:11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9-12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物理學(xué)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jìn)步。下列關(guān)于物理學(xué)上一些事件和科學(xué)方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伽利略用自己設(shè)計的理想斜面實驗,推翻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結(jié)論, 伽利略科學(xué)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 伽利略和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較大的貢獻(xiàn) B、在推導(dǎo)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C、根據(jù)速度定義式,當(dāng)非常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yīng)用了極限思想方法D、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假設(shè)法【答案】D【gkstk解析】A、亞里士多德認(rèn)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用理想實驗反駁了他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運用“理想實驗”方法得出: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沒有力也可以有速度。后來笛卡爾在此基礎(chǔ)上把伽利略的結(jié)論推廣到?jīng)]有重力沒有摩擦力,沒有空氣阻力的更理想情況,進(jìn)一步補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在若干年后,由牛頓總結(jié)成了一條基本定律,這就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故A正確;B、在使用微元法處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后再將“元過程”進(jìn)行必要的數(shù)學(xué)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jìn)而使問題求解。故B正確;C、有時我們要確定某一個量,首先確定的不是這個量的本身而是它的近似值,而且所確定的近似值也不僅僅是一個而是一連串越來越準(zhǔn)確的近似值;然后通過考察這一連串近似值的趨向,把那個量的準(zhǔn)確值確定下來這就是極限的思想方法故C正確;D、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D錯誤!究键c】2、一輛汽車以速度v 勻速行駛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勻減速行駛了一半,恰好停止,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 B. C. D. 【答案】B【gkstk解析】設(shè)全程為s,前半程的時間;后半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則后半程的運動時間;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確。【考點】平均速度3、一位同學(xué)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讓一個質(zhì)量為2 kg的物體從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測得在第5 s內(nèi)的位移是18 m,則(  )  A、物體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體在第5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體在第2 s內(nèi)的位移是20 mD、物體在5 s內(nèi)的位移是50 m【答案】【gkstk解析】A5s內(nèi)的位移是18m,有:,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錯誤;B、第5s內(nèi)的平均速度:,故B錯誤;C、t=2s,t′=1s,物體在第2s內(nèi)的位移:,故C錯誤;D、物體在5s內(nèi)的位移:,故D正確!究键c】4、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第4s末的速度為8 m/s.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A、質(zhì)點在第8s末的速度一定是16 m/s B、質(zhì)點在前8s內(nèi)的位移一定是64 m C、質(zhì)點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D、質(zhì)點在前8s內(nèi)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8 m/s【答案】B【gkstk解析】A、初速度和加速度未知,第8s末的速度無法確定,故A錯誤;B、故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前8s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s末的瞬時速度,則前8s內(nèi)的位移x=8×8m=64m,故B正確;C、知道4s末的速度,因為初速度未知,則無法求出加速度故C錯誤;D、平均速度,故D錯誤!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5、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A放在斜面體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和B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 )A.mg B.mgsinθ C.mgcosθ D.0【答案】A【gkstk解析】AB兩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A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而A受到重力、支持力、靜摩擦力三個力,所以支持力、靜摩擦力的合力一定與重力等大反向,故A和B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為mg;故選A【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和質(zhì)量為M的正方體放在兩豎直墻和水平面間,處于靜止?fàn)顟B(tài).m和M的接觸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α,若不計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平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大于(M+m)gB.水平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為(M+m)gcosαC.墻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為mgtanαD.墻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為mg/tanα【答案】D【gkstk解析】對M和m構(gòu)成的整體進(jìn)行受力分析如下左圖,兩物體受力平衡,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水平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為?N=(M+m)g,故AB錯誤;對m進(jìn)行受力分析如下右圖,在木塊受力平衡的過程中,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有:豎直方向:mg=N″sinα水平方向:N′=N″cosα解得N'=mgcotα,墻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等于mgcotα,墻面對正方體m的彈力大小也為mgcotα,故D正確C錯誤【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7、半圓柱體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豎直擋板MN。在P和MN之間放有一個光滑均勻的小圓柱體Q,整個裝置處于靜止。右圖所示是這個裝置的縱截面圖。若用外力使MN保持豎直,緩慢地向右移動,在Q落到地面以前,發(fā)現(xiàn)P始終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MN對Q的彈力逐漸減小 B.地面對P的摩擦力逐漸增大C.P、Q間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漸增大【答案】B 【gkstk解析】解:先對Q受力分析,如圖,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有N1=mg cosθ N2=mgtanθ再對P、Q整體受力分析,如圖,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有f=N2 N=(M+m)g得f=mgtanθMN保持豎直且緩慢地向右移動過程中,角θ不斷變大,故f變大,N不變,N1變大,N2變大,P、Q受到的合力為零;故選B!究键c】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用8、甲、乙兩人用繩aO和bO通過裝在P樓和Q樓樓頂?shù)亩ɑ,將質(zhì)量為m的物塊由O點沿Oa直線緩慢地向上提升,如圖所示∠aOb為銳角。則在物塊由O點沿Oa直線緩慢上升過程中,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aO繩和bO繩中的彈力逐漸減小B、aO繩和bO繩中的彈力逐漸增大C、aO繩中的彈力一直增大,bO繩中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D、aO繩中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bO繩中的彈力一直增大【答案】C【gkstk解析】【考點】9、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 內(nèi)通過位移s1到達(dá)A點,接著在時間T內(nèi)又通過位移s2到達(dá)B點,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物體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C、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D、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答案】ACD【gkstk解析】A、根據(jù)一段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等于中點時刻的瞬時速度可知:A點的速度等于兩段時間2T內(nèi)的平均速度,得到,故A正確;B、由得,,故B錯誤;C、由可知,,故C正確;D、由及得,B點的速度大小,故D正確!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10、某人騎自行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進(jìn),圖中的實線記錄了自行車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的v-t圖象,某同學(xué)為了簡化計算,用虛線作近似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1時刻,虛線反映的加速度比實際的大B.在0~t1時間內(nèi),由虛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實際的大C.在t1~ t2時間內(nèi),由虛線計算出的位移比實際的大D.在t3~t4時間內(nèi),虛線反映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D【gkstk解析】A、在t1時刻,虛線的斜率小于實線的切線斜率,則虛線反映的加速度小于實際的加速度,故A錯誤;B、在0-t1時間內(nèi),由虛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大于實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則由虛線計算出的位移大于實際的位移,所以虛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實際的大,故B正確;C、在t1-t2時間內(nèi),虛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小于實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則虛線計算出的位移小于實際的位移,故C錯誤;D、在t3-t4時間內(nèi),虛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即物體的速度保持不變,即反映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究键c】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像11、如圖所示,兩個截面半徑均為r、質(zhì)量均為m的半圓柱體A、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截面圓心間的距離為L.在A、B上放一個截面半徑為r、質(zhì)量為2m的光滑圓柱體C,A、B、C始終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A、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3mgB、地面對A的作用力沿A C方向C、L越小,A、C間的彈力越小D、L越小,地面對A、B的摩擦力越小【答案】CD【gkstk解析】A、以三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得知:地面對B的支持力為1.5mg,則由牛頓第三定律得知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也為1.5mg;故A錯誤;B、地面對A有支持力和摩擦力兩個力作用,地面對A的作用力是它們的合力;如圖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知:地面的支持力N1和摩擦力f的合力與力mg和壓力N2的合力等大、反向,C球?qū)的壓力N2方向沿AC方向,則力mg和壓力N2的合力一定不沿AC方向,故地面對A的作用力不沿AC方向,故B錯誤.C、以C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如圖,由平衡條件有:得 ,越小,θ越小,則得A對C間的彈力N2′越小,故C正確;D、以A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得知:地面對A的摩擦力f=N2sinα,而C對A的壓力N2=N2′,則得越小,α越小,f越小,故D正確。故選CD【考點】共點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yīng)用12 、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質(zhì)量分別為m和2m的四個木塊,其中兩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間用一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湖北省武漢二中—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_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804564.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考物理總復(fù)習(xí)牛頓運動定律的應(yīng)用練習(xí)(15)(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