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試題 Word版含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第Ⅰ卷 閱讀題 (共66分)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如果追溯世界上幾個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華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華文明是唯一從未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不是互相滅絕,而是互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視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過程中整合為一體的過程。多元一體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來了,此后雖然歷經(jīng)戰(zhàn)亂與分裂,不斷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進來,但沒有任何一種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這個大格局始終保持著完整性而沒有被打破。因此,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從一個側(cè)面看來就是民族融合的歷史。中華文明和域外異質(zhì)文明的接觸,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印度佛教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表現(xiàn)在思想觀念和生活習俗等等許多方面,而佛教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便出現(xiàn)了禪宗,禪宗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文明從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還只是對傳統(tǒng)的中華文明的局部補充。鴉片戰(zhàn)爭之后,在救亡的呼聲中,中國的知識分子紛紛介紹和學習西方先進的文明,魏源編纂《海國圖志》,提出 “師夷長技”的方針,便是一個帶有標志性的變化。此后,向西方學習經(jīng)歷了從科學技術的層面到政治、人文層面的深化過程。廢科舉、興學校,留學、辦報,種種新的事物迅速出現(xiàn),形成一種新的時代潮流,促使中華文明繼續(xù)前進。然而,中華文明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中發(fā)育成長起來的,周圍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護著中華文明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夠獨立地連續(xù)地發(fā)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上М斒澜缟掀渌貐^(qū)的文明實現(xiàn)了近代化的轉(zhuǎn)變之后,中華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以豐富發(fā)展自己的時候,清朝統(tǒng)治者卻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故步自封,喪失了歷史機遇,遂使中華文明逐漸被排斥到世界文明發(fā)展的主流之外,并處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文化的饋贈是雙向的,是一種極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創(chuàng)新的活動,各個民族既把自己的好東西饋贈給別人,也樂意接受別人的饋贈。饋贈的態(tài)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別人的選擇,決不強加于人。饋贈和接受的過程是取長補短、融會貫通。饋贈和接受的結果是多種文明互相交融、共同發(fā)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榮。因為不同的文明本來就各具本色,吸取外來文明的內(nèi)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現(xiàn)的人類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態(tài),我們的世界仍然是異彩紛呈;仡櫄v史,漢唐人對外來文明的開放胸襟與拿來為自己所用的宏大氣魄,使中華文化異彩紛呈便是文化饋贈的很好表現(xiàn)。當今社會,與經(jīng)濟全球化同時到來的,既不是單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沖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饋贈,以及多元文明的繁榮。這種新的文明生態(tài)的出現(xiàn)和確立,是人類進化到更高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中華民族必能抓住這個歷史的機遇,實現(xiàn)偉大的復興,在世界未來的文明進程中再現(xiàn)自己的輝煌,并對全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節(jié)選自袁行霈《文化的饋贈》有刪改)1.下列關于“中華文明”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 )A.與世界其他幾個古老文明相比,中華文明雖不是最早的,但卻是唯一從未中斷過的文明。B.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從建立起,就沒有任何一種分支分裂出去。C.中華文明逐漸被排斥到世界文明發(fā)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統(tǒng)治者卻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故步自封。D.中華文明的出現(xiàn)、確立和繁榮,是中華文化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從一個側(cè)面看來就是民族融合的歷史。B.西方文明從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一直是對傳統(tǒng)的中華文明的局部補充。C.文化饋贈的態(tài)度是彼此尊重,決不強加于人,要取長補短、融會貫通。D.因為不同的文明本來就各具本色,吸取外來文明的內(nèi)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現(xiàn)的人類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態(tài)。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對作者的觀點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是一個不斷融合,沒有斷層的歷史,雖然中華民族歷經(jīng)兩次異族統(tǒng)治,但是依然可看成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B.中華文明發(fā)展的趨勢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一切有識之士的種種呼號與努力,都以此為中心。C.中華文明和外界文明有過多次接觸,并從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營養(yǎng),盛唐氣象的出現(xiàn),于這種態(tài)度有分不開的關系。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中華文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二、(3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為士。歆死,囂歸鄉(xiāng)里。季父崔,素豪俠,能得眾。聞更始①立而莽兵連敗,乃與兄義及上?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兵,兇事也。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眾數(shù)千人,攻平襄,殺莽鎮(zhèn)戎大尹,崔、廣等以為舉事宜立主以一眾心,咸謂囂素有名,好經(jīng)書,遂共推為上將軍。囂辭讓不得已,曰:“諸父眾賢不量小子。必能用囂言者,乃敢從命。”眾皆曰:“諾。”囂既立,遣使聘請平陵人方望,以為軍師。望至,說囂曰:“足下欲承天順民,輔漢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陽,王莽尚據(jù)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何以見信于眾乎?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也!眹虖钠溲,遂立廟邑東,祀高祖、太宗、世宗。囂等皆稱臣執(zhí)事,史奉璧而告。事畢,移檄告郡國:“遵高祖之舊制,修孝文之遺德。有不從命,武軍平之。馳命四夷,復其爵號。然后還師振旅,申命百姓,各安其所!眹棠死毡f,擊殺雍州牧陳慶。將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從弟平阿侯譚之子也,威風獨能行其邦內(nèi),屬縣皆無叛者。囂乃移書于向,喻以天命,反復誨示,終不從。于是進兵虜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定悉降。而長安中亦起兵誅王莽。囂遂分遣諸將徇隴西、武都等七縣,皆下之。更始二年,遣使征囂及崔、義等。囂將行,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固止之,不聽。望以書辭謝而去。囂等遂至長安,更始以為右將軍。明年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囂即說更始歸政于光武叔父良,更始不聽。諸將欲劫更始東歸,囂亦與通謀。事發(fā)覺,更始使使者召囂,囂稱疾不入,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更始使執(zhí)金吾鄧曄將兵圍囂,囂閉門拒守;至昏時,遂潰圍,與數(shù)十騎夜斬平城門關,亡歸天水。復招聚其眾,據(jù)故地,自稱西州上將軍。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皆奔歸囂。(節(jié)選自《后漢書?隗囂列傳》, 有刪改)[注]更始:漢朝時期漢更始帝劉玄的年號(公元23年到25年)。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崔、廣等以為舉事宜立主以一眾心 一:統(tǒng)一。B.囂辭讓不得已 讓:謙讓。C.以徇百姓 徇:示眾。D.遣使征囂及崔、義等 征:征伐。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①史奉璧而告 ②(噲)起,立而飲之B.①囂乃勒兵十萬 ②平明,漢軍乃覺之C.①囂乃移書于向 ②趙嘗五戰(zhàn)于秦D.①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 ②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隗囂年輕時很有名氣,在州郡里做官吏,王莽的國師劉歆請他做自己的幕僚,劉歆死后,隗囂返回鄉(xiāng)里。B.隗囂聘請平陵人方望做他的軍師,并聽從方望的建議建立高祖廟,以臣子禮祭祀先祖,以此順應民心。C.隗囂起事后發(fā)出檄文告知郡國,表示要遵循高祖時的舊制度,學習孝文帝的傳統(tǒng)德政。如有不聽從命令的,就用武力平定。D.赤眉軍入關后,傳言光武帝在黃河以北即位,隗囂謀劃讓諸將劫持劉玄去投降光武帝,事情敗露后,劉玄派兵包圍了隗囂。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夫兵,兇事也。宗族何辜。ǎ撤郑2)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何以見信于眾乎?(4分)(3)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固止之,不聽。(3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8分)嘆庭前甘菊花杜 甫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8.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甘菊花的形象。(4分)9.詩的五、六兩句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4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 (6分)[甲]莫聽穿林打葉聲,(1) 。(2) ,誰怕?(3) 。 (4)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5) ,歸去,(6) 。 (蘇軾《定風波》)[乙]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論語?泰伯》)(2) ,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3)故木受繩則直, 。 (荀子《勸學》)(4) ,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5)寒衣處處催刀尺, 。 (杜甫《秋興八首》)(6) ,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24分)鐵 匠 鋪李登建①一如上回,鐵匠爐仍支在于家東山墻下。②還是那三個人,六十來歲的老頭,是掌鉗的師傅,上鍋腰,臉、額頭上一層黑麻點兒——長年累月火星兒往上迸所致;兒子,一個少言寡語,只會哼哧哼哧掄大錘的鐵塔漢子,人們都叫他大憨;女兒棗花,她管拉風箱。③這是個鐵匠世家,祖祖輩輩打鐵為生。在“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829717.html

相關閱讀:高三語文寒假作業(yè)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