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題精品解析:德州市一模 文綜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山東省德州市屆高三3月模擬檢測(一模)文綜試題.3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2頁。滿分240分,考試時間 15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紙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 證號、考試科目填涂在答?紙規(guī)定的地方。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項:1.?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霈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擇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卷上。2.第1卷共25小題,每小題4分,共10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 合?目要求的。9.范蠡提出廣糶(賣出)石二十則傷農,九十則病末。農傷則草木不辟,末病則貨不出。故糶 高不過八十,下不過三十,農末俱利矣!薄捌郊g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边@里所說的 “治國之道”是指A.重農抑商B.農商并重C.政府調控物價D.自由放任【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材料“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反映治國之道是(政府)“平糶各物,關市不乏”,即發(fā)揮政府調控物價的作用,使農業(yè)、商業(yè)健康發(fā)展。10.智者學派指出:法律、正義只是人所約定的習俗。為了避免互相傷害,人們相互約定不傷茗 別人,這是政府創(chuàng)立的基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在于人們實踐了先前的約定。該觀點被稱 之為“人類最早的社會契約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人們的約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礎B.智者學派重視法律和正義的作用C.社會契約論起源于智者學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據【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世界——人文主義的起源。智者學派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是西方人文主義的源頭!胺、正義只是人所約定的習俗。為了避免互相傷害,人們相互約定不傷害別人”,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反映了智者學派的主張“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據”。AB材料無體現(xiàn),C是對材料的復述。11.《唐書.百官志》云:“自開元以后,常以〔宰相〕領他職……故時方用兵,則為節(jié)度使;時崇 ?學,則為大學士;時急財用,則為鹽鐵轉運使!逼淠康氖茿. 兼職兼用,提升宰相特權B.架空相權,使之徒有虛名C.按需定權,加強君主專制.D.侵奪相權,直至廢除丞相【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國的政治——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和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題干體現(xiàn)宰相的權力不固定而是根據實際的需要決定,體現(xiàn)了相權的削弱,其目的是加強皇權。12.相對于歐洲的“黑暗時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下列史實不能說明這 —觀點的是A.天文學家郭守敬創(chuàng)制簡儀B.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加以改進C.將王守仁編寫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 D.元雜劇的代表作有王實甫的《西廂記》【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國的科技文化!端臅戮浼ⅰ肥侵祆渚帉懚敲鞔耐跏厝省BD皆為元代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13.具有近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濫觴于17世紀的歐洲。1860年英法通商條約的簽訂,現(xiàn)代 意義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真正誕生,類似條約在歐洲各國的流行,使全球貿易額由此大 幅上升。以下哪一項不屬于現(xiàn)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誕生的原因A.工業(yè)革命的擴展B.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推動C.世界市場的形成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扶植私人企業(yè)【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經濟。題意表明現(xiàn)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誕生于1860年,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扶植私人企業(yè)是二戰(zhàn)(1939——1945)之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調整的表現(xiàn)之一。14.右圖為上海灘最早刊登的抗日宣傳廣告:把繪有鐵路干線的東北三省地圖作為主圖案,其 上部還印有“請國人注意東北形勢”字樣,右側繪有一個巨大的嘆號;嘆號兩側是“外侮日亟”四個美術字。廣告的中右部印有“國人愛國,請用國貨”字樣,最下面才是“美麗牌”、 “有美皆備,無麗不!钡膹V告語,并繪有三包“美麗牌"卷煙。通過該廣告,可以判斷A.日本侵略口益加劇中日民族矛盾B.抗戰(zhàn)時期國人民族危亡意識的坩強C.國共已就合作抗口達成共識D.中午民族已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zhàn)【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國——列強的侵華戰(zhàn)爭。圖片“東北形勢”,實際反映了東北的淪陷, “外侮日亟”四個美術字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劇。所以選A。BCD都反映了同一時期——抗戰(zhàn)時期。15.二戰(zhàn)后存在兩種比較突出的現(xiàn)象,--是各類經濟組織(如歐盟、亞太經合組織等)舉行與經濟有關的峰會(如G20峰會)大大增 加,二是軍事沖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等)。對 此現(xiàn)象理解最準確的是A.經濟區(qū)域化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主流B 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C.一超多強格局遭受巨大挑戰(zhàn)D.和平與動蕩并存成為當今世界形勢的特點【答案】D解析:考察現(xiàn)代世界形勢。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和平與發(fā)展逐漸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形勢呈現(xiàn)和平與動蕩并存的特點。題干信息正是當今世界形勢的體現(xiàn)。16.毛澤東在審定和修改中宣部關于學習、宣傳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綱時寫道,“這條總路線 是照瓏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這里的“各項工作”包含A,進行土地改革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C.發(fā)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D.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答案】B解析:考察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fā)展。過渡時期(1949——1956)總路線于1953年制定,其內容主要是工業(yè)化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土地改革于1952年底完成,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958年發(fā)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發(fā)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第II卷(必做110分+選做30分,共140分)注意事項:1.第II卷13道題。其中26-31題為必做部分,32 -38?為選做部分.考生在選做部分 的試題中必?從地理、歷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選擇1道試題作答。不按規(guī)定選做者,閱卷時 將根據所選科目題號的先后順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試題,其他作答的題目答案無效。2.第II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須用黑色簽字筆、鋼筆或圓珠筆答在試卷答題紙上,在試 題卷上答題無效!颈刈霾糠帧28.(20分)時代變革要求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思想文化,同時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是時代變革的 先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材料一 后代的人們,由其?實的利益和要求出發(fā),各取所需,或夸揚其(孔子)保守的方 面,或鐸調其合理的因素,來重新解說、建造和評價他們,以服務于當時階級的、時代的需要。 于是,有?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x自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1)螢仲舒、朱熹是怎樣“建造”新思想以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6分)材料二 只有這些作家所處的時代和國家的極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釋作家們的事業(yè),以及這?事業(yè)的成功。伏爾泰精神久已問世;住伏爾泰本人只有在18世紀在法國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锌司S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伏爾泰本人只有在18世紀在法國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的原因。(4分)材料三 如果說古代中國由科舉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體有著較多的一致性的話,那么到 了近代因內憂外患,?使得這一群體差異性日?突出。士大夫中最早顯示出這種差異性的就 是龔自珍、林?徐、魏源等人,他們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覺者、先行者。—閭小波《中國近代政治發(fā)展史》(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士大夫群體“先覺”“先行”的表現(xiàn)和社會影響。(6分)材料四 要充分體?國家軟實力的精神力量的強大,?需要一流哲學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領!袊茖W院院士 楊玉良(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思想家是如何順應和引領時代潮流的。(4分)【答案】 (1)董仲舒:吸收法家、陰陽家、黃老之學等思想,以《公羊春秋>為依據,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統(tǒng)、天人感應、三綱五常、以德為主以刑輔德等思想o(3分) 朱熹:吸收佛、道思想,認為儒家倫理道德是社會要遵循(3分) (2)原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法國君主專制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近代科學的發(fā)展(4分) (3)表現(xiàn):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科技;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并付諸實踐。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君主立憲,倡導維新變法o(3分) 影響:西學東漸,促進了西方思想的傳播;推動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有程;促進了中國近代化o(3分)(或資產資級維新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 (4)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不斷完善思想內涵;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具有超前意識;對傳統(tǒng)思想繼承發(fā)展的同時借鑒外來思想成果o(4分) 第(1)問考察漢代、宋元時期儒學的發(fā)展,注意分別從儒家思想的來源、內容等方面回答;第(2)問實際考察以伏爾泰為代表人物之一的啟蒙運動在18世紀的法國達到高潮的原因,從18世紀法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發(fā)展狀況回答;第(3)問注意時間“晚晴”即1840年——1912年時期的清朝,“士大夫”即儒家知識分子、官僚,由此可得出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都屬于此范疇,舉出他們主張、影響即可;第(4)問注意結合材料,強調思想家的導向性、超前性及新思想的形成方式。29.(16分)古今中外,民生問題關系著社會的安定和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 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谷?不平!浗缤嬲,分田制祿,可坐 而定也。??《孟子》(1)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樣的制度?范?分析其產生的社會背景。(5分)材料二 1912年10月,孫中山說:“鄙人對于社會主義,實歡迎其利國福民之神圣……實行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yǎng),分業(yè)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演 講時強調指出:“三民主義之中的民生主義,大目的就是要眾人能夠共產”!(jié)選于《孫中山全集》(2)概括材料二中孫中山理解的“社會主義”的特征和實現(xiàn)途徑。(4分)材料三 杜魯門在1946年的“二名題精品解析:德州市一模 文綜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950402.html

相關閱讀:河北省定興縣北河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