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創(chuàng)造新物質的科學。小編準備了第一學期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具體請看以下內(nèi)容。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①陶瓷 ②水泥 ③玻璃 ④漂 *** ⑤膽礬 ⑥氯水 ⑦液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⑤⑦ D.⑥⑦
解析:陶瓷、水泥、玻璃均是硅酸鹽產(chǎn)品,均屬混合物。漂 *** 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氯水是Cl2的水溶液,均為混合物;膽礬是CuSO45H2O,液氯是液態(tài)的Cl2,均為純凈物。
答案:C
2.下列物質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烴
C.二氧化碳 D.甲烷
答案:A
3.下列關于SiO2和CO2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CO2、SiO2分別是碳酸和硅酸的酸酐
B.CO2和SiO2與水反應分別生成相應的酸
C.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是兩性氧化物
D.CO2和SiO2都是由相應的分子組成的
解析:雖然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CO2可溶于水生成H2CO3,SiO2卻不能溶于水生成H2SiO3,B錯誤;SiO2與CO2都是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A正確,C錯誤;CO2是由CO2分子構成的,而SiO2則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SiO2中不存在分子,D錯誤。
答案:A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正常雨水的pH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嚴格執(zhí)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有利于防止大氣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進行增白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chǎn)生損害;
④使用氯氣對自來水消毒過程中,生成的有機氯化物可能對人體有害;
⑤食品廠產(chǎn)生的含豐富氮、磷營養(yǎng)素的廢水可長期排向水庫養(yǎng)魚。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正常雨水的pH為5.6,酸雨的pH小于5.6,含豐富氮、磷營養(yǎng)素的水會加速藻類植物的生長,形成水華或赤潮,污染環(huán)境。
答案:C
5.在如圖的實驗裝置中,實驗開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正確的是()
A.蘋果塊會干癟 B.膽礬晶體表面有白斑
C.小試管內(nèi)有晶體析出 D.試紙變紅
解析:濃H2SO4有脫水性,試紙因炭化而變黑。
答案:D
6.下列五種有色溶液與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實質相同的是()
①品紅溶液 ②KMnO4 酸性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SO2與有色試劑作用的化學反應原理,然后根據(jù)SO2具有酸性、漂白性、強還原性的性質逐項分析。SO2使品紅溶液褪色,是由于H2SO3與有色物質化合生成了無色物質;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淀粉碘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還原性,能分別將KMnO4、Br2、I2還原;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由于SO2與NaOH發(fā)生反應SO2+2NaOH===Na2SO3+H2O。
答案:C
7.遠古時期人類就已經(jīng)開始加工和使用陶瓷,如圖所示是清代民窯陶瓷產(chǎn)品。
下列關于陶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陶瓷是硅酸鹽產(chǎn)品
B.陶瓷是金屬產(chǎn)品
C.陶瓷中不含金屬元素
D.陶瓷屬于合金材料
答案:A
8.下列關于氯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盡管氯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鋼瓶貯存
B.氯氣制漂 *** 時發(fā)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
C.可以用濃硫酸除去氯氣中的水蒸氣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白色煙霧
解析:通常狀況下,干燥的液氯不與鐵發(fā)生反應,故可以用鋼瓶貯存液氯,A項正確;制漂 *** 時發(fā)生反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yōu)?1價和-1價,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B項正確;除去氯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應選用不能和氯氣反應的干燥劑,因為氯氣氣體呈酸性,不宜選用堿性干燥劑,常選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劑,如濃硫酸、無水氯化鈣等,C項正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的HCl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擴散形成白霧,而煙是由固體小顆粒擴散形成的,D項錯誤。
答案:D
9.下圖中三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物質,他們描述的物質是()
A.HCl B.SO2
C.CO2 D.Cl2
答案:B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大多數(shù)是堿性氧化物
C.同溫同壓下,兩份相同質量的鐵粉,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相同
D.將CO2氣體通入BaCl2溶液中至飽和未見沉淀生成,繼續(xù)通入NO2則有沉淀生成
解析:選項B,如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數(shù)金屬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選項C,根據(jù)反應:Fe+H2SO4===FeSO4+H2,F(xiàn)e+4HNO3===Fe(NO3)3+NO+2H2O,同溫同壓下,等物質的量的Fe參與反應時生成的H2、NO的體積相等。
答案:D
11.針對實驗室制取氨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發(fā)生裝置與用KClO3制取O2的裝置相同
B.可用排飽和氯化銨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氣
C.氨氣的驗滿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或沾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放于試管口附近
D.所用的銨鹽不是NH4NO3,是因為NH4NO3受熱易爆炸
解析:實驗室制取NH3屬于固體與固體混合加熱制氣體,與KClO3分解制O2裝置一樣;由于NH3的溶解度太大,NH4Cl無法抑制氨氣的溶解;氨氣遇濕潤的石蕊試紙變藍或遇濃鹽酸產(chǎn)生白煙;NH4NO3受熱易爆炸,一般使用NH4Cl或其他非氧化性酸的銨鹽。
答案:B
12.將鐵屑溶于過量鹽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質,會有三價鐵生成的是()
①硫酸 ②氯水 ③硝酸鋅 ④氯化銅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硫酸不能將Fe2+氧化成Fe3+;氯水能將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金屬鐵溶于過量鹽酸得到氯化亞鐵的強酸性溶液,再加入硝酸鋅后,溶液就顯示出硝酸的性質,可以將Fe2+氧化成為Fe3+;氯化銅溶液中的Cu2+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可以將金屬鐵氧化成Fe2+,但卻不能將Fe2+氧化成為Fe3+。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26分)
13.(8分)非金屬單質A經(jīng)下圖所示的過程轉化為含氧酸D,已知D為強酸,請回答下列問題:
A——O2B——O2C——H2OD
(1)若A在常溫下為固體,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
①D的化學式是________;
②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大量排放的B氣體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而污染環(huán)境。
(2)若A在常溫下為氣體,C是紅棕色氣體。
①A、C的化學式分別是:A________;C________。
②D的濃溶液在常溫下可與銅反應并生成C氣體,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解析:(1)若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則B是SO2,C是SO3,D是H2SO4;若大量排放SO2,則會形成酸雨。(2)若C是紅棕色氣體,則C為NO2,B為NO,A為N2,D為HNO3,濃硝酸可與Cu反應:4HNO3(濃)+Cu===Cu(NO3)2+2NO2+2H2O。此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1)①H2SO4 ②酸雨
(2)①N2 NO2 ②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屬于
14.(12分)A~G各物質間的關系如下圖,其中B、D為氣態(tài)單質。
A——MnO2①B——Fe點燃E——CF和G的混合溶液
C——MnO2②△D——Fe,△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C和E的名稱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
(2)可選用不同的A進行反應①,若能在常溫下進行,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只能在加熱情況下進行,則反應物A應為____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應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轉化為G。檢驗G溶液中陽離子的常用試劑是________,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據(jù)題框圖知,反應①制得的是O2(B),而反應②生成Cl2(D),則E為Fe3O4,C為濃鹽酸,G為FeCl3。
答案:(1)濃鹽酸 四氧化三鐵
(2)2H2O2=====MnO22H2O+O2 KClO3
(3)4HCl(濃)+MnO2=====△MnCl2+2H2O+Cl2
(4)鐵粉 KSCN(或NH4SCN)溶液 溶液變紅
15.(6分)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固體混合物,加熱充分反應。加入的混合物質量和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標準狀況)的關系如圖。
(1)計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
(2)當NaOH溶液的體積為140 mL,固體混合物的質量是51.6 g時,充分反應后生成氣體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________L。
解析:(1)由圖像知生成NH3最多為11.2 L,即0.5 mol。所以c(NaOH)=nNaOHVNaOH=nNH3VNaOH=0.5 mol0.1 L=5 molL-1。(2)若NaOH溶液完全反應:100 mL NaOH溶液和34.4 g混合物完全反應生成11.2 L氣體,設140 mL生成V L NH3,則有100 mL140 mL=11.2 LV,所以V=15.68 L。若固體完全反應,生成的NH3應為11.2 L34.4 g51.6 g=16.8 L。所以此時是固體混合物過量。
答案:(1)5 molL-1 (2)15.68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第一學期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002685.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廣豐縣私立康橋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