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逍遙右腦準備了高一地理寒假試卷,希望你喜歡。
考試說明:1、考試時間:60分鐘
2、本試卷分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共100分。
3、請將選擇題的答案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第Ⅱ卷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否則均不得分。
第Ⅰ卷(單項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地球表面平均氣溫15℃,是生命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使地球表面氣溫保持15℃主要地理原因是
①日地距離適中 ②地球有適當?shù)捏w積和質量
③晝夜更替周期適中 ④大氣保溫效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該資料說明八大行星的
A.公轉方向相同 B.公轉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C.公轉軌道都為橢圓軌道 D.公轉速度相似
美國國家科學院預言:在2018年的某一天,美國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斕的極光光幕過后,電網(wǎng)會突然變得閃爍不定,燈光在瞬時明亮后將會停電,一分半鐘之后,這個大停電現(xiàn)象將會遍及美國整個東部地區(qū),甚至整個歐洲以及中國、日本等區(qū)域也會同樣經(jīng)歷這樣的災難,而這場災難僅僅源于太陽打了一個強烈的“噴嚏”。據(jù)此回答3-4題。
3.材料中所述的太陽打了強烈的“噴嚏”極有可能是
A.太陽耀斑爆發(fā) B.太陽爆炸
C.太陽輻射增強 D.太陽輻射減弱
4.該“噴嚏”還可能產生的明顯影響不包括
A.短波通訊中斷 B.信鴿丟失
C.指南針失靈 D.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
下圖為某日四地晝夜狀況圖,讀圖完成5-6題。
5.四地中地方時6:00日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甲地緯度高于乙地 D.甲乙丁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甲、乙、丙三幅圖所示的是地處不同緯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時的陽光照射情況(a或b)。讀圖,回答7-8題。
7.對三地位置判斷正確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
C.乙地位于南溫帶 D.丙地位于北溫帶
8.在甲圖中當b代表的節(jié)氣出現(xiàn)時
A.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B.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小值
C.悉尼正午太陽高度角達最大值 D.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9.下圖中,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造成平直河道兩側沖刷與堆積的差異(陰影部分為堆積物),若河流由西向東流,則正確的圖示是
10.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大氣圈就是由各種氣體組成的簡單的系統(tǒng)
C.生物圈僅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
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回答11-15題。
1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縱波和橫波波速都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間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約2 900千米處橫波突然消失 D.地殼的薄厚是均一的
12.巖石圈是指
A.①的頂部 B.②的頂部 C.①和②的頂部 D.③的外部
13.某地地下30千米處發(fā)生地震,這時地面上的人、附近不遠處的飛鳥和池塘里的魚,都會感到
A.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擺 B.先左右搖擺,后上下顛簸
C.P波,上下顛簸 D.S波,左右搖擺
14.從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A.①圈層 B.②圈層 C.③圈層 D.④圈層
C.③圈層最可能為液態(tài) D.④圈層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 我國北方地區(qū)農民為了避免所種莊稼遭受霜凍災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間點燃柴草。結合“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16-17題。
16.關于圖中a、b、c所代表的內容,敘述正確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
B.a、b、c所代表的輻射波長的大小關系是a
C.b代表的輻射主要被大氣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輻射與天氣狀況無關
17.燃燒柴草防御霜凍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強a輻射 B.增強b輻射
C.增強c輻射 D.改變b的輻射方向
18.下圖是北半球近地面各種力對風的影響示意圖,圖中關于各箭頭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a從高壓指向低壓,垂直于等壓線,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②b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風速也越大
③c是使風向發(fā)生變化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④c是使風向向右偏轉的地轉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9.下面四圖(圖中曲線表示等壓線)中表示的風力最弱的是
下圖是極地為中心的某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表示風向),回答20-21題。
20.關于圖示半球水平方向移動物體的偏向,說法正確的是
A.東偏 B.西偏 C.右偏 D.左偏
21.⑥風帶的風向是
A.西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下圖中的甲圖表示某海濱地區(qū)海洋與陸地表面氣溫日變化,乙圖表示同一海濱地區(qū)海陸之間氣流運動特征。據(jù)圖回答22-24題。
22.由甲圖可知乙圖出現(xiàn)時間約為
A.6~18時 B.18時~次日6時 C.8~16時 D.16時~次日8時
23.產生甲、乙兩圖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風帶、氣壓帶的季節(jié)移動 B.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
C. 受太陽輻射的影響 D.受地形條件的影響
24.山谷風、海陸風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C.地表的受熱狀況不同存在溫度差異 D.高低空氣壓差異
25.關于甲圖所示季節(jié)各緯度帶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氣流 B.10°N~20°N盛行東南風
C.20°N~30°N盛行西北風 D.30°N~40°N盛行西南風
26.甲、乙兩圖反映的時間與季節(jié)正確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示意圖”,完成27-28題。
27.有關甲、乙的位置,正確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無法確定
28.有關①②氣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冷性氣流 B.②是暖性氣流
C.①是西風帶 D.②是西南風
下圖為三圈環(huán)流模式中某一環(huán)流圈示意圖,讀圖完成29-30題。
29.有關a、b、c、d氣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氣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B.氣流b、d由高壓流向低壓
C.a、b、c、d四氣流都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D.d為東南信風帶
30.有關甲、乙兩處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處形成低氣壓,乙處形成高氣壓 B.甲處形成高氣壓,乙處形成低氣壓
C.甲處形成極鋒氣流上升形成低氣壓 D.乙處空氣遇冷收縮下沉
第Ⅱ卷(綜合題)
二、綜合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31.在甲、乙兩圖中,AC為赤道,BC為晨昏線的一部分,B點的地方時比A點的早,此時D點的地方時為15時,據(jù)此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在圖甲中畫出晨昏線的另一部分,并將其轉繪在圖乙上,再在圖乙上畫出夜半球的范圍(用平行線表示)。(4分)
(2)圖中A、B、E三處,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處。A、B、E三處角速度的關系是 ______________ 。(4分)
(3)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倫敦時間是______________。(6分)
(4)此時A點正午太陽高度比D點正午太陽高度__________(大或小),按當日晝長由長到短排列A、B、C、D四點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讀圖“北半球某地區(qū)上空等壓面狀況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a、b兩個等壓面中數(shù)值較大的是______。
(2)C、D兩處氣壓較高的是______。
(3)僅考慮熱力因素,在圖中A、B、C、D間畫出海陸間的熱力環(huán)流。
(4)此時,北半球為________(白天/黑夜),判斷理由是 。
33. 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圖中下列各字母所在的氣壓帶名稱是:
A ;C ;
(2)在氣壓帶中,盛行上升氣流的是 和 。 (填字母)。
(3)寫出風帶的名稱: F
(4)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與 有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10851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寒假作業(yè)新課標(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