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寒假語文試卷(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小編準備了高一上學期寒假語文試卷,具體請看以下內(nèi)容。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題為選考題,其它題為必考題?忌鞔饡r,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

第Ⅰ卷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6分,每小題3分)

怎樣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順

①對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認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眾文化則是低俗的。其實,文化歷來就有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分。那么,這種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又意味著什么?

②對文化之雅和俗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取它們的價值評價含義,就是根據(jù)文化品質(zhì)的高低優(yōu)劣來規(guī)定什么屬于雅文化,什么屬于俗文化。這里的雅和俗意味著評判一種文化現(xiàn)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淺、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與普及等等。這也意味著社會文化建設(shè)要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語言和應用環(huán)境中,人們卻還是要給雅俗加進另一種含義,就是根據(jù)什么人來占有和享用來規(guī)定什么屬于雅文化,什么屬于俗文化。這樣,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聯(lián)系在一起,是指以社會上層人群為主體、滿足有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聯(lián)系,指以社會下層人群為主體、滿足一般大眾需要的文化。從邏輯上說,這種理解和劃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如果不加進身份等級歧視和階級偏見,應該說并不意味著高低、優(yōu)劣、貴賤之分。

④對于俗、雅與大眾、精英之間的聯(lián)系,要有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chuàng)造中具體地顯現(xiàn)和接受評判的。我國千古名篇《詩經(jīng)》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后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作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 歷史的垃圾!端疂G》、《西游記》等小說,京劇等戲劇,中國傳統(tǒng)工藝等,原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chǎn)品,現(xiàn)在則成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yōu)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chuàng)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

種身份,才能產(chǎn)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⑤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雅和俗有一些嚴重的誤解,甚至偏見。在某些人的潛意識中,一味地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等等。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chǔ),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對文化現(xiàn)象品位的一種描述和判斷,它以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行為的質(zhì)量為中心,并不是對文化主體的界定,不應該將二者輕易地等同或混淆。同 時,在如何看待雅、俗與精英、大眾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上,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人們在文化觀念上的根本立場和思維方式的差別。

⑦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在文化領(lǐng)域也出現(xiàn)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對此應有冷靜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wù)之必須。

1.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文化歷來就有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分,它們之間的劃分依據(jù)是有所不同的。

B.對文化之雅和俗的兩種不同理解意味著社會文化建設(shè)要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過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淺、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與普及等來進行評判和區(qū)分。

D.從邏輯上說,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一般情況下并不意味著它們有高低、優(yōu)劣與貴賤之分。

E.從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來劃分的雅與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眾文化。

2. 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

A.文化工作者只要憑借創(chuàng)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進行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就能產(chǎn)生文化精品。

B.昔日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及狀元文章如今卻都成了歷史的垃圾,可見精英文化也會出粗俗之作。

C.人們在文化觀念上的根本立場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如何看待雅、俗與精英大眾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問題上反映出來。

D.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chǔ),沒有大眾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

漢王既用滕公、蕭何之言,擢拜韓信為上將軍,引信上坐。王問曰:丞相數(shù)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quán)天下,豈非項王耶?曰:然。大王自斷勇仁悍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賀曰:唯信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楚,請言項王為人。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謹,言語??,人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印?綬弊,忍不能與,此所謂婦人之仁。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都彭城,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強服耳。名雖為霸王,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余萬人。唯獨邯、欣、翳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大王之入武關(guān),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且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約,大王當王關(guān)中,民戶知之。大王失職之蜀,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于是漢王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東出,秦民歸漢,漢王遂誅三秦王,定其地,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yè):韓信之謀也。(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有刪改)

注:?(wn):磨損。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王自斷勇仁悍強,孰與項王 斷:判斷

B.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強服耳 附:依從,依附

D.民無不恨者 恨:痛恨

4.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B.因問王曰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大王之入武關(guān) 而不在使者之目

D.今大王舉而東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王劉邦采用滕公、蕭何的意見,提拔韓信,拜韓信為上將軍,并放下架子,虛心請教韓信,終于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

B.當劉邦問計于韓信時,韓信為感謝劉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項羽軍營里了解的情況和項羽犯的錯誤都告訴了漢王劉邦。

C.韓信認為,項羽的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扎營彭城、放逐義帝、任人唯親、任用降將、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漢王深為韓信推心置腹的謀劃而高興,并采納其計策,馬上部署將領(lǐng)落實韓信的謀劃,最終有了收諸侯兵討項王,定帝業(yè)的局面。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 又背義帝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4 分)

譯文:

(2)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4分)

譯文:

(3)于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4分)

譯文:

(二)詩歌鑒賞(11分)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7~8題 。

秋日赴闕①題潼關(guān)驛樓

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②。

樹色隨關(guān)迥,河聲入海遙。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注】①闕,指長安。此詩作于作者奔赴長安應試途中。②太華,陜西的華山;中條,山西的中條山。兩山分別聳立在潼關(guān)南北。

7.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兩句中運用的動詞歷來被人稱道,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5分)

答:

8.簡要分析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一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10分)

9.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___________,揮斥方遒。(《沁園春長沙》)

10.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再別康橋》)

11.真的猛士,___________,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

1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____。(《荷塘月色》)

13.桑之未落,___________。(《氓》)

14. _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15.是日也,___________,惠風和暢。(《蘭亭集序》)

16.清風徐來,水波不興。___________,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赤壁賦》)

17. 羈鳥戀舊林,___________。( 《歸園田居》)

18.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禪山記》)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nèi)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nèi)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4分)

1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4分)

生命的滋味

①幾年前的一個夜里,我走在馬路上,路邊停滿了車,走著走著,一只,兩只,幾只小貓從車底跑出來,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們走去,才看見貓媽媽緊張地看著這幾只小貓,更緊張地看著我。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們會幸福嗎?

②更早幾年,還在學校,夜里我們騎著車,經(jīng)過學校里的小河,一只貓媽媽帶著自己的幾只小貓正在行進的途中,它們大概是搬家了,順著鐵柵欄往校墻外走。見到我們,貓媽媽加快了步伐,一溜煙消失了,小貓也緊緊跟隨,但還是有一個落下了,嗷嗷地叫喚。同學想把小貓抱走,我說,一會它媽媽會來找它的,我只是這么說。它們最后團聚了么?

③前幾天,我們?nèi)ヒ惶帍U棄的廠房考察,天氣已經(jīng)變涼,我們穿著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過鐵絲網(wǎng),來到一片荒廢的建筑里。廠房里的機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斷的鐵絲電線從高高的房梁上垂下。地面上堆放著雜物,墻上留下了涂鴉,有個地方寫著:阿凡提到此一游。同事拽著我,感覺很害怕,說如果天再暗一點,真的像電影里的綁架現(xiàn)場。這是被城市遺忘的地方,曾經(jīng)機器轟鳴,而在我們的眼里,未來它將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廠房的東側(cè)空地長滿了樹木和沒膝的雜草,周邊的水泥地上長出了許多的野草。只是這生命不被承認,遲早有一天它們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為與一片欣欣向榮的商業(yè)所匹配的景觀。

④當我們準備離開時,我受好奇心驅(qū)使,來到一間小屋,想看墻上還未揭掉的字紙,卻在地上,一處辨不清是毛毯還是沙發(fā)皮套的堆放物里,發(fā)現(xiàn)四只團在一起的小黑狗,它們的身體半截蓋在被子之下,雖然簡陋,卻能給它們足夠的溫暖。離開之后,我們沿著馬路繼續(xù)考察,一只母柴狗甩著奶子穿過花壇,遙遙地看了我們一眼。廠房已經(jīng)荒廢多年,沿著馬路的一邊為了美觀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預想會在那里遇到流浪漢,卻發(fā)現(xiàn)那里有狗的一家。它們會不會餓肚子,小狗長大之后,會繼續(xù)流浪嗎?

⑤不得不承認,這些疑問其實包含了作為人的我的自我關(guān)懷。生而為人,我們?yōu)樯x予了重重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會為自己慶生,為親友厚葬,我們設(shè)計并遵守種種制度和規(guī)則,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間掙扎。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生命簡單而野蠻。一只小貓從無到有,從一團肉泥成長為捕食能手。一只從未受過寵愛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覓食、哺育,卻從未聽說有哪只狗因為生活壓力而自殺。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脅從未消失過,然而這些生命卻從未因為顧慮明天而自斷。

人生之中有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事情,痛苦與煩惱常存,有時出自強烈的打擊,有時出自難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圓滿常常難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騷動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覺,記憶里的傷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讓人更容易離開現(xiàn)實,變得像亡命之徒,與自己作著曠日持久的追逃噩夢。然而在計算收入和個人顏面的房間之外,世界以無比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生靈,讓它生,讓它快活,讓它以本能延續(xù)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規(guī)矩裁定它的本質(zhì),羈押它的未來。

⑦當有一天,我們迎來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樂也隨我們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種滋味與我們同生同死,并且,因為苦,我們識別出了甜,因為甜,我們識別出了苦殘缺與完美,虛浮與實在,與我們同生同死,并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一端,我們也同時擁有了另一端。 (選自2019年第1期《散文》,有刪改)

(1) 第③段中,作者為什么要描繪樹木、雜草、野草的繁盛景象?(6分)

(2 )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第⑤段中兩處劃線句的含意。(6分)

①生而為人,我們?yōu)樯x予了重重的意義和價值。(3分)

②從未聽說有哪只狗因為生活壓力而自殺。(3分)

(3)第⑥段中,畫線部分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4)結(jié)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認,這些疑問其實包含了作為人的我的自我關(guān)懷句的豐富內(nèi)涵.(6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4分)

19.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4分)

一個人的突圍

張謇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中的異類,是思想和行動的先知。先知往往意味著孤獨,意味著不被理解,意味著遭遇世俗的非難和抵制。無論是形而上的思想,還是形而下的實踐,張謇一生都在進行一場艱苦卓絕、慘烈無比的突圍,一介書生張謇,常常獨自以橫刀立馬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

科舉考場是他人生突圍的第一個戰(zhàn)場。初次參加州試,張謇名列百名之外。先生宋蓬山訓斥道:就算一千個人去考,如果錄取九百九十九人,只有一個人不取,那就是你!張謇羞憤交加,回頭就在屋子里都貼上寫有九百九十九的紙條。睡覺時,他用青竹板將辮子夾住,身體一翻轉(zhuǎn),辮子牽動頭皮就疼醒了,看到滿眼都是九百九十九,立刻爬起來點起油燈讀書,每夜必盡油二盞。夏天蚊子多,張謇就在書桌底下擺兩個壇子,把腳伸入壇里苦讀。一次次臥薪嘗膽,張謇不僅中了舉人,而且獲得了江南才子的美譽。但后面的科舉之路卻走得十分艱難。從16歲到42歲,張謇的科舉苦旅歷經(jīng)26年,直至42歲第五次進京應試,才大魁于天下。

如果張謇止步于科舉上的成功,滿足于高官厚祿的前程,中國不過多了一個幸運的讀書人,多了一個光宗耀祖的官員,但他沒有,他在醞釀著一場更為精彩、更加宏偉的突圍。

張謇高中狀元之時,正值列強環(huán)伺、民族危亡的時代,他審時度勢,毅然辭官回鄉(xiāng),遁居江海,自營其事。張謇遠離官場并非出于文人的清高或英雄遲暮的消極,而是以強國拯民為己任,將一腔救亡圖存、振興民族的愛國情懷,書寫在江海大地。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很多醉心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人,抱有歷史偏見和民族情緒,抱殘守缺,張謇卻表現(xiàn)出難得的氣度和遠見,將國學和西學融會貫通。為探究明治維新后日本一躍而成東亞強國的原因,192019年4月,張謇51歲,他第一次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大阪博覽會展示了日本工業(yè)革命取得的成果,當時電燈等電器在大清國尚屬罕見,而日本已經(jīng)極其普遍了。這令張謇大開眼界。在日本考察的兩個多月中,張謇先后8次前往博覽會參觀。他認為,中國要在世界貿(mào)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貒院,一場轟轟烈烈的經(jīng)濟突圍開始了。

在張謇的倡議和推動下,我國第一個全國博覽會南洋勸業(yè)會成功舉辦,吸引了30多萬人的目光,展覽會起到了開一時之風氣,策異日之富強的作用。與此同時,張謇實業(yè)救國的宏大計劃也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有序推進。

張謇說: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到20世紀20年代初,大生集團旗下超過70家企業(yè),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yè)集團。難能可貴甚至令人嘆為觀止、不可思議的還在于,這些企業(yè)組成了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縱向聯(lián)系和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橫向聯(lián)系的經(jīng)濟生態(tài)網(wǎng)絡(luò)。為確保紗廠原料供應的穩(wěn)定,他創(chuàng)辦了鹽墾公司;為解決棉花紗布的運輸和倉儲,他創(chuàng)辦了輪船公司,建造碼頭、貨棧;為保證紗廠設(shè)備的修造和維護,他創(chuàng)辦了鐵廠、冶廠;為充分利用紗廠的剩余動力和棉花的副產(chǎn)品棉籽,他又創(chuàng)辦了面粉廠、榨油廠;為解決各企業(yè)資金的流動和融通,他還創(chuàng)辦了銀行、發(fā)行了股票。很多年里,大生股票是市場上最搶手的股票之一,上海報紙?zhí)焯炜撬男星椤?1920年張謇籌建了南通繡織局,并在美國、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設(shè)立分局和辦事處,成為中國民族資本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籌建張謇紀念館時,人們赫然發(fā)現(xiàn),因張謇創(chuàng)辦實業(yè)的門類太多、成果太豐,竟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體系加以概括和劃分。面對一個人的業(yè)績后人連概括、分類都頗有難度,當年創(chuàng)辦之時的艱辛可想而知。

張謇依然抱持著兼濟天下的士人夢想。他沒有將目光局限于大生集團,他追求的是整個南通地區(qū)的均衡發(fā)展。在張謇的努力下,在中國最艱難的時期,偏居長江北岸的南通構(gòu)建了相當完備的經(jīng)濟、文化、醫(yī)療和慈善體系,擁有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師范教育到職業(yè)教育、特殊教育、社會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以及全國第一所博物苑、圖書館、氣象臺。南通成為萬人矚目的全國模范縣,給了很多人一個夢想的現(xiàn)實參照和慰藉。有人看到過當年國外發(fā)行的世界地圖,中國許多大城市都沒有標注,卻標有南通這個小城。

1926年8月1日中午,張謇已感不適,但為了察看長江保坍工程進展情況,他還是冒著酷暑和工程師一起來到施工現(xiàn)場。察看工地后,張謇因病情加劇臥床不起,8月24日與世長辭,應驗了他曾說過的予為事業(yè)生,當為事業(yè)死的豪言。

文革期間,造反派以破四舊為名掘開張謇墓穴,開棺后,發(fā)現(xiàn)內(nèi)中僅有禮帽一頂,眼鏡一副,折扇一柄。這一刻,張謇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人格突圍,這次突圍深深感動了后人。

張謇常說自己一生辦事做人,只有獨來獨往、直起直落八個字。我要去做東家,難有伙計,要做伙計,難有東家。他一生孤獨,精神支撐是內(nèi)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為了這個夢想,他奮斗一生,不斷突圍。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

A、科舉考場是他人生突圍的第一個戰(zhàn)場,但他從16歲到42歲參加了五次科舉考試,最終才取得成功,這也說明他的運氣非常差。

B、從張謇讀書時臥薪嘗膽的行為來看,他是一個不服輸、肯吃苦的人。這也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chǔ)。

C、張謇認為干事業(yè)應該放開眼界,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之下,他籌建的南通繡織局成為中國民族資本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D、張謇屢經(jīng)磨難高中狀元,但 他審時度勢,認為應該獨善其身,便毅然辭官回鄉(xiāng),遁居江海,自營其事。

E、張謇說自己一生辦事做人,只有獨來獨往、直起直落八個字。從中可知人無完人,張謇在性格上也是非常孤僻的。

(2)張謇一生完成了幾次人生突圍?請簡要概括。(6分)

答:

(3)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張謇是個什么樣的人。(6分)

答:

(4)文章結(jié)尾說張謇獨來獨往一生孤獨我要去做東家,難有伙計,要做伙計,難有東家,可見他的一生確實是孤獨的,孤獨與成功有什么關(guān)系?請對此進行探究。(6分)

答:

第Ⅱ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18分)

2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欠缺,在課程設(shè)置上也有諸多不足,加之要償還基礎(chǔ)教育的欠債, 因此難免左支右絀。

B.初春的校園,篝火晚會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闌珊的氛圍中,有的在唱著,有的在跳著,有的在談著歡樂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C.當中產(chǎn)階級以暴力應對房產(chǎn)跌價、文人以暴力對待觀點分歧時,要求小販和城管相敬如賓, 就顯得有點兒幼稚了。

D.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要刻苦學習,積極進取,以古人為楷模,焚琴煮鶴,磨煉堅強的意志。

21.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

A.一位優(yōu)秀的有30多年教齡的哈工大物理系教授因病去世了,全校師生以各種方式表示哀悼。

B.根據(jù)他的描述,周總理生前總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C.紅軍戰(zhàn)士憑借頑強的毅力,冒著滂沱的大雨和泥濘的小路快速前進,最終打敗 了裝備精良的敵軍,取得革命的勝利。

D.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做事總是以失敗告終,其根本原因是懶惰在作怪,所以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能偷懶。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

樸學又稱考據(jù)學。清代樸學的興起,首先與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關(guān)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學術(shù)上的爭論最終促進了樸學的繁榮。

①清代人認為宋明理學空談義理,把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tǒng)丟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個表現(xiàn)是圖書典籍的極大豐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尋找依據(jù)

④這直接帶來了清代圖書事業(yè)的繁榮

⑤學術(shù)界對宋明理學的反對,也是其興起的重要原因

⑥隨之而來的是一些人專注于?保?zhèn)喂ぷ,從事文字訓詁的學者越來越多

A.②④⑥⑤①③ B.②④⑥⑤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③①④②⑥

23. 仿照下面詩歌首節(jié)三、四行的句式,在后兩節(jié)的橫線上填寫合適的句子。(4分)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

你卻給了我銀色的世界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據(jù)所給材料的內(nèi)容,在下面畫線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不超過30個字。(5分)

材料:據(jù)史料記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奉旨進行四海測驗,在南海的測量點就在黃巖島。這說明,至少在元朝中國就已發(fā)現(xiàn)了黃巖島。

1935年1月,中國政府組成的水陸地區(qū)審查委員會公布的南海諸島132個島礁沙灘中,黃巖島以斯卡巴羅礁之名,并作為中沙群島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國版圖。1947年10月,中國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中,將斯卡巴羅礁改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島范圍內(nèi)。198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quán)對外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地名時,將黃巖島作為標準名稱,同時以民主礁為副名。

中國歷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圖均將黃巖島標為中國領(lǐng)土。黃巖島一直不間斷地在中國廣東省、海南省的管轄下。

結(jié)論:中國對黃巖島擁有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依據(j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寫作(60分)

25.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是你被淘汰了。這是央視挑戰(zhàn)主持人馬東送給挑戰(zhàn)者下臺時的一句話。面對失敗,有人說我還會再來,有人說我能走上這個舞臺就是成功。

面對生活,人們有不同的心態(tài)。請以生活的態(tài)度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拘泥于材料,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高一上學期寒假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答案:B E(B. 對文化之雅和俗的兩種不同理解意味著錯,據(jù)第2段,應是根據(jù)文化品質(zhì)的高低優(yōu)劣來區(qū)分文化的雅與俗,意味著E.武斷,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說法絕對,原文只是說兩者之間相聯(lián)系。)

2.答案:C(A.只要就的推斷與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稱判斷大都變?yōu)槿Q判斷都D.因果推斷不成立。)

3.D(恨:遺憾。)

4.A(A,以都是憑借的意思;B.趁機(于是),通過;C,主謂之間取獨,的;D,表承接,表轉(zhuǎn)折。)

5.C(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于文無據(jù)。事實上項羽的軍事實力依然很強大。)

6.(1)(項王)又違背了義帝的盟約,把親近的人、喜愛的人封為 王,諸侯心里不平。(得分點:背親愛王各1分)

(2)適逢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我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得分點:會 交馳當 紓各1分)

(3)這時候,沛公站起來,整理衣服向他(酈食其)道歉,邀請(他)坐上座。(得分點: 攝謝延各1分)

評分注意:在考點準確落實的基礎(chǔ)上,還要看語意是否把握準確,每句的句意不通扣1分。

7.遠處的云彩漸漸歸返太華峰際,殘云遠去,天將放晴;稀疏的細雨緩緩地路過中條山區(qū),給人一種清爽感; 詩人的情緒也從離愁別苦中陡轉(zhuǎn)過來,胸襟也因之開闊起來。

8.詩人赴京應考即將到達目的地,卻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熱衷功名之人,寫出了詩人(動搖于出仕與退隱之間)的矛盾心態(tài)。

9-18.略

19. (1)①將上文的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具體化;②豐富人類之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形式貓、狗代表了動物,樹木等則代表了植物;③以惡劣生存環(huán)境下樹木、野草、雜草的繁盛,揭示生命簡單而野蠻的本質(zhì);④以繁盛的生命不被人承認,遲早要被人割除和改造的事實,表現(xiàn)出人對生命本質(zhì)的膚淺的認識。(答出任意3點即可,每點2分)

(2)①人類因為情感、理性、制度、規(guī)則等,讓原本應該簡單而野蠻的生命變得不再簡單(2分,意思大體相同即可)。

②狗因為生命簡單而野蠻,故而堅韌;人為生命附加了太多的東西,反而脆弱(2分,意思大體相同即可,注意對狗和人兩 方面的分析,只分析一方面,最高得1分)。

(3)比喻,以房間喻指人類狹小的生命視野(2分);對比,在世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和人類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對比中,呈現(xiàn)人類行為的可悲(2分);比擬(或擬人),賦予世界以無比寬容的情感,體現(xiàn)世界的包容性(2分);排比,一方面將無比寬容具體化,另一方面,告訴人們應讓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存在狀態(tài)(2分)。(答出手法1分,簡析1分;四種修辭,答出任意三個即可。)

(4)①以在城市中流浪的貓們是否會幸福,體現(xiàn)作為人的我對幸福的關(guān)注;②以小貓是否能和貓媽媽團聚,體現(xiàn)作為人的我對親情的關(guān)注;③以廢棄廠房中不被承認的生命,體現(xiàn)作為人的我對生命價值的關(guān)注;④以小狗長大后是否會繼續(xù)流浪,體現(xiàn)作為人的我對安寧生活的關(guān)注。(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19.(1)BC(A、說明他的運氣非常差屬于無中生有;D、認為應該獨善其身理解錯誤,原文說張謇遠離官場并非出于文人的清高或英雄遲 暮的消極E、性格上也是非常孤僻的理解錯誤。)

(2)【答案示例】第一次突圍是科舉考試,26年間參加了五次考試,最終考中;第二次突圍是辭官回鄉(xiāng),實業(yè)強國,開始經(jīng)濟突圍;第三次突圍是人格突圍,一生清廉。

(3)【答案示例】①不怕吃苦 ,執(zhí)著,不服輸。從他努力讀書,五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可以看出來。②熱愛祖國,以強國為己任。辭官還鄉(xiāng),有一腔救亡圖存、振興民族的愛國情懷,予為事業(yè)生,當為事業(yè)死。③有胸懷和眼界。不僅經(jīng)營好自己的集團,還努力發(fā)展整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④清廉。墓穴中僅有禮帽一頂,眼鏡一副,折扇一柄。⑤甘于寂寞,忍受孤獨。(每點1分,答全得滿分)

(4)【答案示例】示例一:孤獨有助于事業(yè)成功。因為只有孤獨,才會使自己靜下來,不受外界干擾,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如張謇不畏別人的眼光,為了中舉付出26年的時光,參加五次科舉考試,正是這種甘于孤獨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成功。

示例二:孤獨與成功沒有必然聯(lián)系。張謇的成功,源于他內(nèi)心崇高的社會理想和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人可以甘于寂寞,但不能過于孤獨,孤獨會使自己變得狹隘,不容易打開思路,遇到困難時也更容易陷入絕望,不易脫離困境。由此可見孤獨與成功沒有必然聯(lián)系,應該多與人溝通、交往。(言之成理即可)

20.【參考答案】A

(A.左支右絀指應付了這一面,便應付不了那一面。B.春意闌珊,春天將要過去了。 C.用錯對象,相敬如賓比喻夫妻 相互尊敬。D.不合語境,焚琴煮鶴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21.【答案】B(A多層定語順序不當,改為哈工大物理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優(yōu)秀的教授。C冒著不能和泥濘的小路搭配。D雜糅,去掉在作怪。)

22.【參考答案】(3分)A

【答案解析】結(jié)合材料語境,注意前后語句的承接關(guān)系和對應關(guān)系。

23.略

24、最早發(fā)現(xiàn)、命名黃巖島并將其列入中國版圖,實施主權(quán)管轄(最早發(fā)現(xiàn)最早命名最早將其列入中國版圖最早實施主權(quán)管轄,一處1分,共4分,語序1分,超字扣一分)

【參考譯文】

漢王劉邦在采用滕公夏侯嬰、丞相蕭何的意見后,提拔韓信,拜他為上將軍,(拜禮完畢)領(lǐng)韓信坐上座,漢王問(韓信)說: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稱贊將軍,將軍拿什么計策來指點我呢?韓信表示感謝后,于是問漢王說:現(xiàn)在大王向東爭奪天下,對手難道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的。韓信說:請大王自己判斷,勇敢、仁慈、強悍,您比起項王來,哪個厲害些?漢王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我比不上項王。

韓信拜了兩拜祝賀漢王說:我也以為大王比不上項王。但我曾在項王手下做事,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項王發(fā)怒大聲呼喊,千人聽后嚇得避退,(他有如此威風)卻不能任用良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見到他人時恭敬謹慎,說話很溫和,別人有了病,(他便)傷心得流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病人吃。到了別人有功勞應當封賞爵位的時候,直到官印磨損了棱角,綬帶破舊了,他還不舍得給人家,這些所說的是婦人的仁慈。項王雖然稱霸天下,使各諸侯王臣服,不駐扎關(guān)中,定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把親近的人、喜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心里不平。諸侯看到項王把義帝遷徙到江南,也都把他們原來的君主趕走,自己在好地方稱王。項王所過之處,沒有不被摧殘毀滅的,百姓怨聲載道,不愿依附他,只不過被他的威力脅迫,勉強 服從罷了。項王雖然名義上是霸王,實際上失去了民心,所以說他的強大已變成脆弱。如果大王真能反其道而行,重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還有什么敵人不能被消滅?把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之臣,還有什么人會不服從?率領(lǐng)正義的軍隊使思念東歸的將士跟隨,還有什么敵人會不被擊潰?況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來秦朝的將領(lǐng),他們統(tǒng)領(lǐng)秦地的子弟幾年來,被殺死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又騙眾多兵卒投降諸侯王到新安,項王設(shè)計坑殺了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只有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得以脫免,秦地的父兄痛恨這三人,深入骨髓。現(xiàn)在項王強迫民意,憑借威力使這三人仍在秦地為王,秦地百姓并不愛戴他們,大王的軍隊進入武關(guān)之后,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刻的法律,與秦民約法三章。而且秦地百姓無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稱王。同諸侯的約定,大王先入咸陽,應當在關(guān)中稱王,百姓們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去了關(guān)中王的職位,到了蜀地,老百姓們無不感到遺憾。如今大王發(fā)兵東進,三秦大地只需要傳遞您聲討項王的檄文就會立馬平定下來。

在這時,漢王非常高興,自以為得到韓信太晚,于是聽從韓信的計策,部署諸將進攻。八月,漢王向東進攻,秦地百姓都歸順漢王,漢王殺了被項羽封在秦地的三個王,平定了三秦大地,收集了諸侯的軍隊,討伐項羽,奠定了帝業(yè):這些都是韓信的計謀。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guān)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寒假語文試卷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248673.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高一語文寒假復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