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復習除了基礎知識點的復習外,也要多做練習題來強化知識點的學習,小編分享了2019—2019學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模擬試題及解析,供練習!
第Ⅰ 卷(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形象與西方現(xiàn)代文化邏輯
當代西方藝術與視覺文化中的中國形象,具有一種強烈的互文關系,它們既創(chuàng)造了西方大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又表現(xiàn)了西方大眾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國形象。既反映了他們對中國的認識、觀察和了解,也是他們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圖像來源非常廣泛,他把時尚雜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機鏡頭、轎車的零件結合在一起,或將美國喜劇和中國、俄羅斯、古巴的宣傳畫,還有歐洲經典繪畫的大師作品、科學雜志、商業(yè)廣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視覺上的沖突、時間與空間的兼并。中國文化背景,此刻成為構建抽象藝術文脈中的文化他者,成為西方抽象藝術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書寫的鏡像。西方抽象藝術在東方文化背景中,確認了自身。
西方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國的現(xiàn)實,也不是關于當代中國的客觀知識,其自身就構成或創(chuàng)造著意義,這些意義可能與中國有關,是對現(xiàn)實的中國的某種認識,或是對中西關系的焦慮或期望;也可能與中國無關,基本上是西方藝術和視覺文化自我認同的隱喻。以埃洛的拼貼為例,他所擷取的圖像雖然來自于中國,其潛在動機及其拼貼的意象結構,卻是西方的文化程式。
探討西方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的要點,不在于這些形象的真實或失實的問題,而是要探究在西方當代藝術中中國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認同及其所屬的社會文化對中國的看法與態(tài)度。他們在什么知識領域或世界觀念秩序中塑造中國形象?他們與中國構成了哪種和什么樣的想象的文化關系?他們如何在中國形象中確認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國形象的塑造,雖然包含著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與社會現(xiàn)實無關的純粹想象,社會基礎內在地影響著形象塑造者的視角,左右著對待他者的態(tài)度和評介。
作為一種知識或想象體系,中國形象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的生成和傳播,首先與觀看者和塑造者的身份和先見有關,比如埃洛對中國圖像的運用。其次,也與西方當代社會的基礎相關,包括國家之間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和文化實力。最后,中國形象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的生成和傳播,也與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有關。總之,西方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是一種參與了西方當代文化實踐的話語力量。西方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是一個內涵深廣的研究課題。
1.下列關于中國形象與當代西方藝術關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C )
A.是一種強烈的互文關系,既創(chuàng)造了西方大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又表現(xiàn)了西方大眾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國形象。
B.既反映了西方藝術對中國的認識、觀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藝術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國的現(xiàn)實,也不是關于當代中國的客觀知識。
D.中國形象成為了西方藝術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書寫的鏡像。
解析:“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國的現(xiàn)實”,原文為“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國的現(xiàn)實”。
2.下列關于中國形象在西方文化的傳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
A.包含著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國形象中確認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們純粹靠想象塑造中國形象,與其他無關。
B.因為觀看者和塑造者所擁有的經驗世界、知識體系等,決定著他在觀看和塑造中國形象時的所持有立場、觀點、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所以與他們的身份和先見有關。
C.社會基礎內在地影響著形象塑造者的視角,左右著對待他者的態(tài)度和評介,所以與西方當代社會的基礎相關。
D.與西方當代社會的基礎,包括國家之間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和文化實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有關。
解析:“所以他們純粹靠想象塑造中國形象”錯。
3.下列關于西方藝術塑造者選擇中國形象遵循的原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西方藝術塑造者選用的中國形象與西方文化有強烈沖突或對照關系。
B.西方藝術塑造者選用的中國形象含有西方藝術和視覺文化自我認同的隱喻。
C.西方藝術塑造者選用的中國形象能反映東西方藝術家的文化認同。
D.西方藝術塑造者選用的中國形象能反映西方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和態(tài)度。
解析:“能反映東西方藝術家的文化認同”為“能反映西方藝術家的文化認同”。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王夫之傳
王夫之,字而農,衡陽人。與兄介之同舉明崇禎壬午鄉(xiāng)試。張獻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賊執(zhí)其父以為質。夫之自引刀遍刺肢體,舁往易父。賊見其重創(chuàng),免之,與父俱歸。明王駐桂林,大學士瞿式耜薦之,授行人。時國勢阽危,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說嚴起恒救金堡等,又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殺之。聞母病,間道歸。明亡,益自韜晦。歸衡陽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觀生居,晨夕杜門,學者稱船山先生。
所著書三百二十卷,其著錄于四庫者,曰《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論學,以漢儒為門戶,以宋五子為堂奧。其所作《大學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說,以羽翼朱子。於《張子正蒙》一書,尤有神契,謂張子之學,上承孔、孟,而以布衣貞隱;其道之行,曾不逮邵康節(jié),是以不百年而異說興。夫之乃究觀天人之故,推本陰陽法象之原,與自著思問錄二篇,皆炳然如揭日月。至其扶樹道教,辨上蔡、象山、姚江之誤,或疑其言稍過,然議論精嚴,粹然皆軌于正也?滴跏四,吳三桂僭號于衡州,有以勸進表相屬者,夫之曰:“亡國遺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賦以示意。三桂平,大吏聞而嘉之,囑郡守?粟帛,請見,夫之以疾辭。未幾,卒,葬大樂山之高節(jié)里,自題墓碣曰“明遺臣王某之墓”。
當是時,海內碩儒,推容城、??、馀姚、昆山。夫之刻苦似二曲,貞晦過夏峰,多聞博學,志節(jié)皎然,不愧黃、顧兩君子。然諸人肥?自甘,聲望益炳,雖薦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動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竄身瑤峒,聲影不出林莽,遂得完發(fā)以歿身。后四十年,其子?抱遺書上之督學宜興潘宗洛,因緣得入四庫,上史館,立傳儒林,而其書仍不傳。同治二年,曾國荃刻于江南,海內學者始得見其全書焉。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時國勢阽危 阽:逼近
B.推本陰陽法象之原推:推究
C.粹然皆軌于正也 軌:正軌
D.其著述易行于世 易:容易
解析:軌:依據,遵循。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體現(xiàn)王夫之才德的一組是(C)
①與兄介之同舉明崇禎壬午鄉(xiāng)試 ②自著思問錄二篇 ③又三劾王化澄 ④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 ⑤曾國荃刻於江南 ⑥夫之以疾辭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①為其科舉經歷,⑤是間接體現(xiàn)。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賊人見他受了重傷,就放過了他。與父親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駐兵桂林,大學士瞿式耜推薦他,被授予行人職務。
B.吳三桂之亂被平定,有大官聽說后很贊賞他,囑咐郡守送給他糧帛,邀請召見授予官職,夫之以有病推辭。
C.夫之論學,以漢儒學說為外表,以宋五子學說為核心。他的道統(tǒng)的流傳,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異種學說興起。
D.王夫之死后四十年,他的兒子懷抱他的遺留下的著作進獻給督學宜興潘宗洛,因此能夠進入四庫全書,本人也列為史館記錄人物,在儒林中立傳,然而他的書籍仍不能傳播。
解析:只是請求相見,并非召見授官。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吳三桂僭號于衡州,有以勸進表相屬者。
答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有人囑咐(王夫之)寫勸進表。
(2)惟夫之竄身瑤峒,聲影不出林莽,遂得完發(fā)以歿身。
答案:只有王夫之在瑤族聚居地避身,不出山林,因此能夠保全頭發(fā)過世。
參考譯文
王夫之,字而農,衡陽人。與兄長介之一起中明崇禎壬午鄉(xiāng)試舉人。張獻忠攻陷衡州后,王夫之藏匿到南岳衡山山中,賊人抓住他的父親作為人質,王夫之自己拿刀遍刺身體,被人抬著去換他的父親。賊人見他受了重傷,就放過了他,與父親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駐兵桂林,大學士瞿式耜推薦他,被授予行人職務。當時國勢迫近危險,諸臣仍然每天如水火般相斗。夫之勸說嚴起恒搭救金堡等,又三次彈劾王化澄,王化澄想殺了他。聽說母親病了,就從小道回到家中。明朝滅亡后,更加韜光養(yǎng)晦。隱居到衡陽之石船山,修筑了土房子名叫觀生居,早上晚間都關著門子,學者稱他為船山先生。
他所著書有三百二十卷,其中被四庫全書收錄的有《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論學,以漢儒學說為外表,以宋五子學說為核心。其所作《大學衍》《中庸衍》,竭力駁斥王陽明致良知之說,以支持朱子學說。于《張子正蒙》一書,尤有共鳴,說張子之學,上承孔、孟,而以布衣百姓隱居;他的道統(tǒng)的流傳,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異種學說興起。夫之細細觀察天人之故,推究陰陽法象之原因,與自著思問錄二篇,皆如同揭開日月,光亮異常。至于他扶持道教,辨析上蔡(謝良佐)、象山(陸九淵)、姚江(沈國模,陽明學說傳人)的錯誤,有人懷疑他說的有過甚之處,然而他的議論精密嚴格,純粹依據正道而論?滴跏四,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有人囑咐他寫勸進表,夫之說:“我是亡國遺臣,只欠一死,今天為何要用我這樣不祥之人呢?”于是逃入深山,做祓禊賦表示自己心意。吳三桂之亂被平定,有大官聽說后很贊賞他,囑咐郡守送給他糧帛,請求相見,夫之以有病推辭。不久,過世,葬于大樂山之高節(jié)里,自題墓碑為“明遺臣王某之墓”。
當時,海內大儒,推為容城(孫奇逢)、??(李?)、馀姚(黃宗羲)、昆山(顧炎武)。夫之刻苦與李?相近,他的貞潔韜晦過于孫奇逢,博學多聞,志節(jié)高尚,無愧于黃宗羲、顧炎武兩君子。不過,這四人自甘于隱居,聲望卓著,雖然被推薦時以死相拒,然而公卿交口稱許,天子也被感動,他們的著作也易于流傳世間。只有夫之在瑤族聚居地避身,不出山林,因此能夠保全頭發(fā)過世。死后四十年,他的兒子王?懷抱他的遺留下的著作進獻給督學宜興潘宗洛,因此能夠進入四庫全書,本人也列為史館記錄人物,在儒林中立傳,然而他的書籍仍不能傳播。到同治二年,曾國荃將其書刊刻于江南,國內的學者才得以看到他書的全部。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邁陂塘·雁丘詞
(金)元好問
太和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庇枰蛸I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①,荒煙依舊平楚②。招魂楚些何嗟及③,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①當年簫鼓:漢武帝曾率百官至汾水邊巡祭,簫鼓喧天,熱鬧異常。②平楚:遠樹(遠望樹梢齊平)。楚,叢木。③些:語氣詞。何嗟及:悲嘆無濟于事。
8.“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
答案:“萬里”“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云”“暮雪”狀前景之艱難。運用了對比手法,寫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從反面襯托大雁殉情的崇高。
9.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則抒情。作者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寫了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這首詞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愛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三)名篇名句默寫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行路難》)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蘇軾《赤壁賦》)
(4)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屈原《離騷》)
(5)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從以下三、四兩大題中選定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記分。作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對應的大題號涂黑。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蹦蹦跳跳的游戲
余 華
在街頭的一家專賣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張疲憊蒼老的臉,長年累月和餅干、方便面、糖果,香煙、飲料們在一起,像是貼在墻上的陳舊的年歷畫,這張臉的下面有身體和四肢,還有一個叫林德順的姓名。
現(xiàn)在,林德順坐在輪椅里,透過前面打開的小小窗口,看著外面的街道,一對年輕的夫婦站在街對面的人行道上,他們都是側身而立,他們中間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男孩穿著很厚的羽絨服,戴著紅色的帽子,脖子上扎著同樣紅色的圍巾。可是現(xiàn)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男孩卻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們三個人站在街道的對面,也就是一家醫(yī)院的大門口,他們安靜地站在嘈雜進出的人群中間,作為父親的那個男人雙手插在口袋里,側著臉始終望著大門里面的醫(yī)院,他的妻子右手拉著孩子的手,和他一樣專注地望著醫(yī)院,只有那個男孩望著大街,他的手被母親拉著,所以他的身體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熱愛著街道,他的頭顱不停地搖擺著,他的手臂也時常舉起來指點著什么,顯然他還在向他的父母講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過了一會,男孩的父母迎向了醫(yī)院的大門,林德順看到一個發(fā)胖的護士和他們走到了一起,站住腳以后,他們開始說話了。男孩的身體仍然斜著,他仍然在歡欣地注視著街道。
那個護士說完話以后,轉身回到了醫(yī)院里面,男孩的父母這時候轉過身來了,他們拉著兒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過街道,來到了林德順小店的近旁。父親松開兒子的手,走到林德順的窗口,向里面張望。林德順看到一張滿是胡子茬的臉,一雙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經浮腫了,白襯衣的領子變黑了。林德順問他:“買什么?”
他看著眼皮底下的桔子說:“給我一個桔子!
“一個桔子?”林德順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伸手拿了一個桔子:“多少錢?”
林德順想了想后說:“給兩毛錢吧!
他的一只手遞進來了兩毛錢,林德順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幾個毛衣的線頭來。
當這位父親買了一個桔子轉回身去時,看到那邊母子兩人正手拉著手,在人行道上玩著游戲,兒子要去踩母親的腳,母親則一次次地躲開兒子的腳,母親說:“你踩不著,你踩不著……”
兒子說:“我能踩著,我能踩著……”
這位父親就拿著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玩著游戲,直到兒子終于踩到了母親的腳,兒子發(fā)出勝利的喊叫:“我踩著啦!”
父親才說:“快吃桔子!
林德順看清了男孩的臉,當男孩仰起臉來從父親手中接過桔子的時候,林德順看到了一雙烏黑發(fā)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臉卻是蒼白得有些嚇人,連嘴唇都幾乎是蒼白的。
然后,他們又像剛才在街道對面時一樣安靜了,男孩剝去了桔子皮,吃著桔子在父母中間走去了。
林德順知道他們是送孩子來住院的,今天醫(yī)院沒有空出來的床位,所以他們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順又看到了他們,還像昨天一樣站在醫(yī)院的大門口,不同的是這次只有父親一個人在向醫(yī)院里面張望,母親和兒子手拉著手,正高高興興地玩著那個蹦蹦跳跳的游戲。隔著街道,林德順聽到母子兩人喊叫:“你踩不著,你踩不著……”
“我能踩著,我能踩著……”
母親和兒子的聲音里充滿了歡樂,仿佛不是在醫(yī)院的門口,而是在公園的草坪上。男孩的聲音清脆欲滴,在醫(yī)院門口人群的雜聲里,在街道上車輛的喧囂里輕靈而出:“我能踩著,我能踩著……”
接著,昨天那個發(fā)胖的護士走了出來,于是這蹦蹦跳跳的游戲結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隨著那個護士走進了醫(yī)院。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順看到這一對年輕的夫婦從醫(yī)院里走了出來,兩個人走得很慢,丈夫摟著妻子的肩膀,妻子將頭靠在丈夫的肩上,他們很慢很安靜地走過了街道,來到林德順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腳,丈夫松開摟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將滿是胡子茬的臉框在窗口,向里面看著。林德順問他:“買一個桔子?”
他說:“給我一個面包!
林德順給了他一個面包,接過他手中的錢以后,林德順問了他一句:“孩子好嗎?”
這時候他已經轉過身去了,聽到林德順的話后,他一下子轉回臉來,看著林德順:“孩子?”
他把林德順看了一會后,輕聲說:“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將面包給她:“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著頭,像是看著自己的腳,披散下來的頭發(fā)遮住了她的臉,她搖搖頭說:“我不想吃!
“你還是吃一口吧!彼恼煞蚶^續(xù)這樣說。
“我不吃!彼是搖頭,她說:“你吃吧!
他猶豫了一會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過去了手,他的妻子順從地將頭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摟住了她的肩膀,兩個人很慢很安靜地向西走去。
林德順看不到他們了,小店里的食品擋住了他的視線,他就繼續(xù)看著對面醫(yī)院的大門,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來了,他抬了抬頭,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歡下雨,他就是在一個下雨的日子里倒霉的。一個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聲里,他抱著一件大衣,上樓去關上窗戶,走到樓梯中間時突然腿一軟,接著就是永久地癱瘓了,F(xiàn)在,他坐在輪椅上。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CD )
A.小說情節(jié)是街頭小店老板林德順目睹了一對年輕夫妻帶活潑健康可愛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愛子的過程。
B.文中反復提到孩子與母親蹦蹦跳跳地玩著游戲的場景,快樂而富有生機,讓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卻死了,出人意外,太過突兀。
C.“將滿是胡子茬的臉框在窗口”,“滿是胡子茬”說明丈夫無心也無時間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是“鑲嵌”的意思,說明丈夫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勞累,沒有生氣。
D.小說將焦點放在人物的動作上,從來不涉及他的內心世界,也不涉及情節(jié)和事件發(fā)展的具體過程, 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
E.到“孩子死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就已經結束,戛然而止,讓人深思。再寫小店老板的經歷,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感。
解析:A項,“活潑健康可愛”錯。B項,“出人意外,太過突!卞e。E項,“有畫蛇添足之感”錯。
(2)小說設置林德順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線索作用,串聯(lián)全篇。②以旁觀者視角觀察事件,顯得真實生動。③自然地引出對夫婦一家外貌、語言、行動的描寫及前后對比。④以林德順的個人不幸遭遇側面烘托出年輕夫婦的堅強性格。⑤結尾以林德順的心理描寫做結尾,拓寬并深化了小說主題。
(3)簡要概括小說中年輕丈夫形象特點。
答案:生活節(jié)儉,神情憔悴,重視親情(關愛孩子、妻子),心思細膩,性格堅強,極具責任感。
(4)審讀全文,結合小說主題探究以“蹦蹦跳跳的游戲”為題的多重內涵。
答案:①這對年輕夫婦在與孩子“蹦蹦跳跳”的游戲中,帶給孩子在人世間最后的快樂,表現(xiàn)了親情的真摯和偉大。②“蹦蹦跳跳的游戲”,給人以悲痛中唯一的慰藉,在以其與悲劇本身對比從而深化悲劇意義的同時,也啟示人們要珍視生活中的每一刻。③“蹦蹦跳跳”隱喻人生的高峰與低谷,欣喜與悲傷。④林德順、年輕夫婦都在人生“蹦蹦跳跳的游戲”中遇到了自我的悲劇,拓展了悲劇的內涵,既暗示了悲劇的普遍意義,又飽含了對未來的期待。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辜鴻銘瑣事
張 君
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著名中國通、曾任袁世凱總統(tǒng)顧問的《泰晤士報》駐華記者喬治·莫理循雖然終生與辜鴻銘為敵,但這位自負的英國博士卻由衷地說:“辜鴻銘的英語詞匯罕見地豐富,是一個語言天才!惫鉴欍懙恼Z言天才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英文造詣,孫中山、林語堂皆推為“中國第一”。其德文水平也達出神入化之境,德國作家帕凱說:“辜鴻銘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語與之交談的第一個中國人!
辜鴻銘還是個記憶天才。他在少年時代所學的詩歌,終生不忘。曾師從辜鴻銘學英語的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凌叔華,曾親耳聽過年過花甲的他背誦彌爾頓那首6100多行的無韻長詩《失樂園》,居然一字沒錯!他嘗教記憶之法,謂初步為感動(impression),次步為保留(retention),終為回憶(recollection)。當外國人向他請教因何有如此記憶力時,他說,你們外國人用腦記憶(remember by brain),我們中國人用心記憶(remember by heart)。
據沈來秋回憶,192019年,他在青島大學就讀時,奧國籍教授赫善心博士推辜鴻銘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1920年沈來秋到德國,接觸過不少社會人士,包括勞動群眾,“出乎我意料的是,辜鴻銘的名字流傳于人口”。“這一時期,德國人士認為,可以代表東方文化的有兩個人,除了辜鴻銘之外,便是印度的泰戈爾。泰戈爾只是一個詩人,而辜鴻銘除了是哲學家、文學家之外,還是一個政論家。”另一位留學生嗣鑾也說起留德六七年刺激最深的兩件事: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教授奈爾遜對辜鴻銘極為佩服,當?shù)弥鉴欍懮罾щy時,竟還為他籌款;有一位教授鄭重其事地宣布,學生中若不懂辜鴻銘,則不準參加有關討論。
辜鴻銘生平喜歡痛罵西方人,反以此而見重于西方人,不為別的,就為他罵得,并總能罵在要穴和命門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鴻銘的學問和智慧,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
當年,辜鴻銘在東交民巷使館區(qū)內的六國飯店用英文講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譯為《春秋大義》),中國人講演歷來沒有售票的先例,他卻要售票,而且票價高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聽梅的京戲只要一元二角,聽辜的講演卻要兩元,外國人對他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辜鴻銘在西方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越感源自于他的機智與幽默。某天,辜鴻銘在他位于北京椿樹胡同的私邸宴請歐美友人,點的是煤油燈,煙氣嗆鼻。有人說,煤油燈不如電燈和汽燈明亮。辜鴻銘笑道:“我們東方人,講求明心見性,東方人心明,油燈自亮。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專門看重表面功夫!蹦阏f這是談佛理,談哲學,還是故弄玄虛?反正他這一套足夠唬住那些洋鬼子。
辜鴻銘辯才無雙。中日甲午海戰(zhàn)后,伊藤博文到中國漫游,在武昌時,與張之洞有過一些接觸。辜鴻銘是張的幕僚,作為見面禮,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剛出版的《論語》英譯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國保守派中的先鋒大將,便乘機調侃他道:“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于二十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見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語文家的加減乘除,在數(shù)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會三三得八。”伊藤聽了,一時間無詞以對。
在北大,受蔡元培、黃侃、洋教授的青睞,但卻是新文化的死對頭。
1928年4月30日,辜鴻銘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1)根據文意,下列對辜鴻銘喜歡嘲笑、奚落、痛罵西洋人原因的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BE )
A.機敏好斗,幽默諷刺,是舊中國狂儒的一種性格特征,辜鴻銘也不例外。
B.近代以來西洋列強對中國總是歧視、欺凌乃至侵略,辜鴻銘心底強烈不滿。
C.辜鴻銘諷刺過一些外國人:你們外國人用腦記憶,我們中國人用心記憶。
D.辜鴻銘生平喜歡痛罵西方人,同時也很尊重西方人,只是在別人尊重他的時候。
E.捍衛(wèi)國學、護衛(wèi)皇權的保守思想,使辜鴻銘怨恨西方文化及西洋人。
解析:A項,“機敏好斗,幽默諷刺”,未必是舊中國狂儒的性格,辜鴻銘未必屬于此例。C項,表述的是結果,不是原因。D項,“尊重西方人”錯。
(2)在文中找出一處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說說它在本文中的具體作用與寫作人物傳記的表達效果。
答案:[例]“某天,辜鴻銘在他位于北京椿樹胡同的私邸宴請歐美友人,點的是煤油燈,煙氣嗆鼻!币源藶橄挛谋憩F(xiàn)辜鴻銘機智、幽默打基礎。具體描寫能增強人物傳記的感染力與可讀性。
(3)如果給這篇傳記重擬一個題目,用“一代怪杰辜鴻銘”好,還是用“一代狂儒辜鴻銘”好?為什么?
答案:①用“一代怪杰辜鴻銘”好,它比“一代狂儒辜鴻銘”更有概括性,用“一代狂儒辜鴻銘”只限儒生(舊知識分子)范疇之內。②用“一代狂儒辜鴻銘”好,它比“一代怪杰辜鴻銘”更突出重點,用“一代怪杰辜鴻銘”只表現(xiàn)其“怪”,不能表現(xiàn)中國舊知識分子“狂”(或“傲”“倔”)的傳統(tǒng)特點。
(4)材料中列舉了辜鴻銘的一些瑣事表現(xiàn)“辜鴻銘何許人”,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①學貫中西,與西方多人有交往,被稱“最尊貴的中國人”。②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是一個語言天才。③用心記憶,是個記憶天才。④可代表東方文化,是哲學家、文學家,政論家。⑤喜歡痛罵西方人,罵在要穴和命門上,反見重于西方人。⑥機智、幽默,在西方人面前表現(xiàn)出優(yōu)越感。⑦見招拆招,調侃伊藤,辯才無雙。⑧受蔡元培、黃侃、洋教授青睞,卻反對新文化。
第Ⅱ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A)
A.北京崇文小學將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內的體育館,北京每況愈下的空氣質量令人擔憂。
B.近日,衛(wèi)生部新制定的《公廁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公廁男女廁位比例宜為1∶2,眾多體驗過公共場所“入廁難”的女士對此拍手稱快。
C.4月23日,新疆巴楚縣發(fā)生一起聳人聽聞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對從事日常工作的執(zhí)法人員和手無寸鐵的社區(qū)服務人員發(fā)動突然襲擊,造成了重大損失。
D.現(xiàn)在還有很多司機不吸取血的教訓,仍然酒后駕車,對這種火中取栗的行為,公安交通部門還應加大處罰力度。
解析:B項,拍手稱快: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合語境。C項,應為“駭人聽聞”。D項,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不合語境。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D)
A.澳大利亞聯(lián)合協(xié)調中心今天上午舉行發(fā)布會,由于現(xiàn)場聲音雜亂,信號傳輸不穩(wěn)定,同聲傳譯和一些翻譯誤將“silt”(淤泥)譯為“silk”(絲綢)。
B.我們應該發(fā)揮廣大教師的充分的作用,讓他們在落實新版課程標準的教學期間各顯其能,使我們的課程改革順利渡過深水區(qū)。
C.如果在湖南路與上海路交叉路口建設立交系統(tǒng),那就會大大緩解這兩條主干道在交通高峰期的堵車問題。
D.美國前任總統(tǒng)小布什在家鄉(xiāng)得克薩斯州,時常被妻子勞拉打發(fā)上街買雜物,或者帶著寵物狗巴尼在社區(qū)閑逛。
解析:A項,“由于”前面缺少主語“發(fā)言人說”。B項,將“充分”調至“發(fā)揮”前,并刪掉后面的“的”。C項,“緩解”“問題”搭配不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南京城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城池的四周長舊說98華里,實際上是67華里。城高平12米,寬10~18米,厚7.62 米至12.19米。__________去南京旅游如不欣賞一下古城,尤其是不看一下重新修整開放的中華門,將是非常遺憾的。
(1)當時的城墻是用特制巨型城磚筑成,朱元璋還親自檢查工程質量。
(2)內設城門13個,稱“內十三”。
(3)內城13個城門中以聚寶門(今中華門)最為雄偉、險要。
(4)明皇朱元璋在休寧人朱升的“高筑城、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下,逐步興建城墻。
(5)六百多年來,南京古城墻一任風雨剝蝕,仍然安然無恙地保留下來。
(6)此外,在京城外還筑有外城,周長120華里,有18個城門,稱“外十八”。
答案:(4)(1)(5)(6)(2)(3)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出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長安和羅馬有著________①________。長安是平地起城,其選址經過縝密論證,考慮的是管轄遼闊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個國家和整個民族的根本利益。對比之下,羅馬城是________②________,早已建城,早已有相當?shù)慕洕幕A,在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后自然形成了古羅馬之都,并在帝國之初達到全盛,其城市發(fā)展脈絡剛好與長安相反。因為________③________,他們的文化發(fā)展脈絡也不同。
答案:①很不相同的城市發(fā)展脈絡 ②自然形成的都城 ③城市發(fā)展脈絡的不同
17.仿照畫線句續(xù)寫兩個句子,要求與前面的句子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
善思則能“從無字句處讀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讀石灰,讀出了它粉身碎骨不變色的清白。
答案: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 讀太陽 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
讀春雨 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
六、寫作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今有許多學生,希望考上最好的大學,攻讀最好的專業(yè),選擇最好的工作,想以此過上最好的生活。世上到底有沒有“最好”?什么是“最好”?如何實現(xiàn)“最好”?
請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答案: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257013.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一上冊語文期末考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