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節(jié)高效數(shù)學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如何上好一節(jié)高效數(shù)學課?是現(xiàn)新課程要求背景下數(shù)學教師研究中的一個常說課題。那么,課堂教學應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才能達到高效呢?下面我結合我平時的教學經(jīng)歷、校內集體備課活動,我從以下四方面來談談我對新課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節(jié)高效數(shù)學課看法。

一 備課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加強教學,首先要加強備課。我認為備課包括的范圍很廣,廣義地說,教師閱讀參考書和業(yè)務報刊,廣積資料,以及教師進修自學,平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業(yè)務水平,都屬于備課。狹義地講,備課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作業(yè),備教學設計,課中調整,課后反思。結合自己平時備課的經(jīng)驗和收獲以及備課出現(xiàn)的不足,下面我談談在新課程理念下自己對“備”的見解

(一)、備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備課的依據(jù),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備課必須準確體現(xiàn)課標的理念,符合課標的要求。因此,學期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明確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階段性目標,課程標準中涉及本學期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及建議,要結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確定教學任務和目標,包括教學總時數(shù)、周時數(shù)、章節(jié)(單元)的教學進度日程安排,相關的實踐活動安排,小結、測試安排,做到“心中有標”。

(二)、備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備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教材只是一個載體、一個憑借,記得《課標》中曾指出的“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這一理念,所以我在使用教材時,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所教學生的特點,也對一些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如果學生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就要對教學難度予以適度的提升,比如在做練習時,可在最后設計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拓展思維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 “挑戰(zhàn)”;如果學生對教材內容難以理解,就要考慮是否變換設計角度與思路,降低內容的難度與坡度,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體驗成功,激發(fā)良好的學習意愿。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還包括揚棄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總之,備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靈活運用教材,又要根據(jù)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切實發(fā)揮新教材的作用。一句話,備教材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三)、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shù)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 因此,要從學生實際的經(jīng)驗和知識水平出發(fā),在充分了解學生“認知前提”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備課時盡量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盡量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的,教師盡量不暗示;凡是學生難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撥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另外,備課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施教,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得了”,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獲得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備課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一切為了學生學習,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做到“目中有人”。

(四)、備作業(yè)

學生做作業(yè)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條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作業(yè)的功效,我感覺在備課時不要忘了備學生作業(yè)。我在備課時,總是將書本上的作業(yè)先做一遍,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看看哪些題學生做起來有難度,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五)、要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課前教學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設計教學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如依據(jù)課型,怎樣啟發(fā)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怎樣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怎樣因材施教,“立足中間,抓住兩頭”,都要考慮周到,認真推敲。還要組織嚴密的課堂結構,課上講多少,練多少,講、練怎樣結合,質疑討論占多少,各個步驟環(huán)節(jié)要安排得有條不紊,使教學不松松垮垮,不浪費分秒時間。這樣在授課前才能達到“心中有數(shù)”。

(六)、課中調整。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生生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會產生許多我們課前無法預設的內容。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突發(fā)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zhàn)。這時,我們要認真觀察、傾聽,發(fā)現(xiàn)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閃光點,用靈活的教學機智,充分的課前準備,及時調整思路,完成第二次備課。另外,如果課堂上出現(xiàn)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我想應該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可能也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更具生命的活力。

(七)、課后反思。

教學后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通過反思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在課堂上的成功與失敗,反思教學設計的得與失、課堂上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機智、知識儲備不足等微觀問題,從而讓我們的課上的更好。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充滿了生命力和活力,讓我們在預設中體現(xiàn)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示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上出數(shù)學課的精彩和美麗。

二 課堂教學

對于課堂教學,我一般做到讓我的課堂體現(xiàn)出了三個字,那就是‘活’‘趣’‘實’。

(一)活

上一節(jié)‘活’的課,我一般做的是:A:教學方法靈活,新課提倡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所以平時我上課一般采用多設疑問,多提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討論交流式等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教學把自主權留給學生,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多了,他們就愿意樂學,愿學,善學。并且掌握的知識也比較牢固。B:把教材用活,教材是我們傳授知識的工具,我個人覺得有時我們不一定非要教材編寫的內容,教材編寫的順序去上課,只要利于我們的教學,我們不妨也稍微改變一下,比如:我在方程的意義時,新課標下的講法是根據(jù)天平的原理也就是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在講課時我感覺這帶有一定的局限性,x-3=5會解而對于5-x=3可能就不好做了,于是我就把原來舊版本的解法,利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方程添加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這樣學生在解方程時拓寬了解題方法。C:把學生教活,我不喜歡學生死學課本,死記概念,死學知識,總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在學習容積與體積單位時我感覺有兩個公式: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這兩個公式看似好記但用時易混,這時我就讓學生想辦法怎樣記下不易混。我引導他們從字體上看它們有類似的地方嗎?有的學生就會看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259018.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高一語文必背古詩詞精選 高中有哪些要背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