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單項選擇題)?1.正確表示熱力環(huán)流示意的圖是 A.A B.B C.C D.D2.關(guān)于甲、乙兩地形成的高低氣壓的正確說法是 A. 甲、乙兩地都形成高氣壓 B.甲、乙兩地都形成低氣壓 C.甲為低氣壓,乙為高氣壓 D.甲為高氣壓,乙為低氣壓3.下列四幅圖能正確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 讀下圖完成4~6題。4.與圖中③角的數(shù)值相等的緯度地點是A.極點 B.赤道C.南回歸回線 D.極圈5.若圖中α為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終年直射赤道 B.地球上的生物將消失C.無大氣環(huán)流現(xiàn)象 D.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目前,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是66°34′ B.圖中角α是黃赤交角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 D.南北極圈的度數(shù)等于黃赤交角度數(shù)讀二分二至圖,完成7~8題。7.蘭州白晝最短的一天是在 A.①位置 B.②位置C.③位置 D.④位置 8.地球公轉(zhuǎn)的速度一直變快的是 A.①到② B.②到③C.③到④ D.④到①據(jù)新華社電: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動加劇,應(yīng)密切關(guān)注。據(jù)此回答9~10題。9.此火山口噴出的大量巖漿可能來源于A.巖石圈 B.地殼 C.地核 D.軟流層10.下列地區(qū)中,地殼厚度最大的是A.青藏高原 B.東北平原C.太平洋 D.四川盆地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放置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運動。讀圖回答11~12題。11.該實驗最能夠演示的地理現(xiàn)象是 A.晝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運動物體偏向 D.地方時差異12.圖示季節(jié)內(nèi),P地 A.盛行東北信風 B.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C.當?shù)貢r間6時日出 D.此日過后白晝逐日變長讀大氣的保溫作用示意圖,回答13~14題。13.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A.① B.② C.③ D.④14.白天多云氣溫不會太高主要與圖中有關(guān)的大氣熱力作用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圖為海陸風形成示意圖,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回答15~16題。15.此圖表示的時間應(yīng)該是A.白天 B.夜晚 C.冬季 D.全天16.比較A、B、C、D四點的氣壓高低順序應(yīng)該是A.A>B>C>D B.A<B<D<C C.D>C>A>B D.C<D<B<A讀“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完成17~18題。17.左圖中氣壓帶代表A.赤道低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 D.副熱帶高氣壓帶18.亞洲某月季風圖如圖所示時,則氣壓帶、風帶的位置A.全球氣壓帶、風帶偏南 B.南半球偏北,北半球偏南C.全球氣壓帶、風帶偏北 D.北半球偏北,南半球偏南19.此季節(jié)甲地 A.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盛行西南風C.氣候炎熱干燥 D.有太陽直射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部分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一系列反常現(xiàn)象;卮20~21題。20.下列現(xiàn)象中,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guān)的是①天山博格達峰雪線下降 ②東海出現(xiàn)南海的魚種③華北地區(qū)樹枝提前抽芽 ④災(zāi)害性天氣出現(xiàn)頻繁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1.導致全球增溫的原因很多,其中人為原因主要包括①大量使用礦物燃料 ②開發(fā)利用冰川③毀壞熱帶雨林 ④空調(diào)的廣泛使用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2.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是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23.能改變水資源空間分布且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的措施是A.大面積植樹造林改造不穩(wěn)定徑流 B.排干湖泊和沼澤C.大量抽取地下水 D.跨流域調(diào)水24.正確反映世界水資源空間分布狀況的是 A.亞洲多年平均徑流總量最多,非洲最少B.亞洲多年平均徑流總量最多,大洋洲最少C.就國家而言,我國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D.就人均而言,大洋洲平均每人占有徑流量最多,非洲最少讀下圖,完成25~26題。25.上圖所示景觀中,主要由侵蝕作用形成的是 A.a(chǎn)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26.形成圖中a圖所示地貌景觀,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蝕 B.流水侵蝕 C.風力堆積 D.流水堆積2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減少可能對河口三角洲帶來的影響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流流速減慢C.淤積速度加快 D.出現(xiàn)侵蝕后退讀下圖,完成28~29題。28.圖中的地質(zhì)作用屬于內(nèi)力作用的是A.a(chǎn)、c、d B.a(chǎn)、e、f C.c、d、e D.b、c、d29.形成華北平原土層深厚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挾帶的泥沙多 B.冰川侵蝕作用C.成土過程時間過長 D.風力搬動能力強30.有關(guān)右圖河流地貌的形成,正確的是A.甲為凹岸侵蝕,乙為凸岸堆積B.甲為凸岸堆積,乙為凹岸侵蝕C.甲為凹岸堆積,乙為凸岸侵蝕D.甲為凸岸侵蝕,乙為凹岸堆積下圖為“某地區(qū)水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回答31~32題。31.大型水庫建成后,對水循環(huán)的各環(huán)節(jié)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包括A.庫區(qū)下滲加強,周邊地下水位上升B.庫區(qū)水汽蒸發(fā)增加,周邊空氣濕度增加C.庫區(qū)受熱力環(huán)流影響,冬季降水減少,夏季降水增加D.庫區(qū)下游河流徑流量變化幅度減小32.在F處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廠,從水循環(huán)角度看,其作用類似于A.地下水補給湖水 B.跨流域調(diào)水 C.水庫 D.海陸間大循環(huán)讀某大洋某季節(jié)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回答33~34題。33.圖示洋流環(huán)流系統(tǒng)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34.②海區(qū)洋流向東流的主要動力是A.東北信風 B.東北季風 C.西南季風 D.東南信風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圖”,回答35~36題。35.關(guān)于圖中E、F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A.E通過固體、液體傳播,F(xiàn)的傳播只能通過固體 B.E傳到莫霍面時,波速突然下降 C.E和F傳到①時波速明顯減小 D.縱波和橫波都能通過①、②36.巖石圈包括A.①頂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頂部 D.③外部讀“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a、b表示等壓面),回答37~38題。37.圖中①、②、③、④四點的氣壓大小比較,正確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8.圖中①、②、③、④四點的空氣運動方向,正確的是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我國某中學高一年級丁強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星期天,天終于放晴了,風也小了,雖然一直沒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補被風吹壞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媽媽拿著掃把也去幫忙。大棚上積壓了一層厚厚的塵土。二伯他們也在田里忙著,他們在麥田邊點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濃煙滾滾……”據(jù)此回答39~40題。39.造成此天氣系統(tǒng)過境無降水的可能原因A.過境前這里的空氣為冷空氣 B.過境前這里的空氣比較干燥C.過境前這里的空氣做下沉運動 D.過境后這里的空氣為暖空氣40.二伯家在麥田邊點燃柴草的目的是A.增加大氣中的凝結(jié)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B.增加煙霧,加強大氣的反射作用C.增加大氣中的CO2,加強大氣的逆輻射 D.給大氣加熱,提高氣溫第II卷(非選擇題)41.下圖為氣壓帶風帶水平分布示意圖.其中,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讀圖完成下列問題。(9分(1)該圖表示北半球 季(季節(jié))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理由是 。該季節(jié)我國東部地區(qū)的盛行風為 。(2)圖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氣壓帶名稱是:C ,D 。其成因 (相同或不同)。(3)在B氣壓帶控制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其氣候特征為 。(4)某地位于大陸西岸,且受A風帶和C氣壓帶交替控制,則該地氣候類型為 ,該地河流的汛期出現(xiàn)在 季(季節(jié))。42.讀太陽光照圖(左圖)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移動示意圖”(右圖),完成下列要求。(8分)(1)在左圖上畫出晨昏線和夜半球。(2分)(2)左圖所示這一天,圖中A、B兩地先見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的白晝長短關(guān)系是 。(3)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由 (緯度)向南北兩側(cè)降低;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圍是 。(4)右圖中北半球晝變短、夜變長的時段是 (多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④—⑤43.下圖為“北半球某地區(qū)某時刻地面等壓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1)從氣壓狀況看,甲處是 ,從水平氣流狀況看為 。在其控制下,以 天氣為主。(2)與甲地相比,乙地氣溫日較差 (大或。,判斷依據(jù)是 。(3)丙處與丁處相比山東省墾利二中高一上學期期中段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301248.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上冊地理期末考試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