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學2019級高一上學期第五次雙周練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9—2019學年上學期高一年級第五次雙周練生物試卷

1CItwE

考試時間:2019年12月07日
一、單項選擇題(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
1.細胞質(zhì)不是靜止的,一般呈環(huán)形流動。在用顯微鏡觀察黑藻細胞時,視野中一葉綠體位于液泡右下方,細胞質(zhì)環(huán)流方向為逆時針,如圖所示,實際上葉綠體的位置和細胞質(zhì)環(huán)流的方向分別為 ( )
A.葉綠體位于液泡右下方,環(huán)流方向為逆時針
B.葉綠體位于液泡左上方,環(huán)流方向為逆時針
C.葉綠體位于液泡右上方,環(huán)流方向為順時針
D.葉綠體位于液泡左下方,環(huán)流方向為順時針
2.如圖為真核細胞結構的概念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圖中g結構
B.圖中c是指細胞膜,e是指細胞質(zhì)
C.圖中b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D.圖中h具有4層磷脂分子層

3.下列關于“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健那綠染液是一種活細胞染料,幾乎不損傷細胞
B.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的葉綠體
C.健那綠染液可將細胞質(zhì)染成藍綠色
D.蘚類葉片可直接做成臨時裝片觀察葉綠體
4.實驗表明,對離體的蛙的心肌細胞施用某種毒素,心肌細胞對K+ C6H12O6的吸收量卻不受影
響,但對Ca2+吸收量卻明顯減少。試分析,這種毒素可能的作用機理是(  )
A.改變了心肌細胞膜的結構,使膜的流動性加快,對物質(zhì)的吸收加快
B.抑制心肌細胞膜上Ca2+載體蛋白的活動,使細胞吸收Ca2+的速率減慢
C.抑制了心肌細胞內(nèi)呼吸酶的活性,細胞的有氧呼吸降低,為主動運輸提供的能量減少
D.改變了心肌細胞膜兩側的Ca2+濃度,使細胞主動吸收Ca2+的速率降低
5.下列有關酶的一系列敘述中 , 不正確的是( )
A.過酸、過堿不影響酶的活性
B.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
C.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D.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
6.下列有關人體中酶和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質(zhì) B.酶和激素都與物質(zhì)和能量代謝有關
C.酶和激素都由內(nèi)分泌細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釋放到血液中才能發(fā)揮作用
7.ATP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其分子的結構簡式為( )
A.A-P~P~P B.A-P-P-P C.A-P~P D.A-P-P-P
8.如圖表示pH對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正確的說法是 (  )
A.pH=6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C.pH由低到高時淀粉酶活性逐漸升高
D.不同物種淀粉酶的最適pH有差異
9.下列對生物體內(nèi)ATP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ATP中的能量可以來源于光能、化學能,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光能和化學能
B.在線粒體中產(chǎn)生ATP時,一定伴隨著氧氣的消耗
C.ATP中的“A”與構成DNA、RNA中的堿基“A”不是同一物質(zhì)
D.細胞內(nèi)各種形式的能量轉(zhuǎn)換可以ATP為中心環(huán)節(jié)
10.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  )

A.圖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
B.圖甲中Ta和Tb對酶活性的影響有區(qū)別
C.圖乙中溫度超過Tb時,酶的活性達到最大
D.圖乙中A點可能對應圖甲中的溫度為T0
11.為了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和步驟:
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試管,編號為甲、乙、丙,分別向三支試管中加入3 mL漿糊,再各加入2 mL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振蕩后,將甲、乙、丙三支試管分別置于0℃、35℃、100℃下約5 min,取出試管,各加入2 mL斐林試劑(邊加邊振蕩),用熱水浴檢驗,觀察試管內(nèi)物質(zhì)顏色的變化。下列對實驗的評價正確的是 (  )
①實驗步驟不正確 ②溫度設置不合理、鄄荒苡渺沉衷噭z驗
A.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②正確 C.①和②正確 D.①②③都正確
12.向正在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懸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種抑制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則會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則會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則會使O2的消耗減少
D.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則會使ADP的消耗增加
13.下列生物中,細胞呼吸只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進行的是( )
A.水螅 B.變形蟲 C.蛔蟲 D.草履蟲
14.取適量干重相等的4份種子進行不同處理:(甲)風干,(乙)消毒后浸水萌發(fā),(丙)浸水后萌發(fā),(丁)浸水萌發(fā)后煮熟冷卻、消毒。然后分別放入4個保溫瓶中。一段時間后,種子堆內(nèi)溫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蹤有氧呼吸過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轉(zhuǎn)移途徑(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16.稻田長期浸水,會導致水稻幼根變黑腐爛。測得水稻幼根從開始浸水到變黑腐爛時細胞呼吸速率的變化曲線如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Ⅰ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Ⅲ階段幼根因無氧呼吸的特有產(chǎn)物丙酮酸積累過多而變黑腐爛
D.從理論上講,為避免幼根變黑腐爛,稻田宜在Ⅱ階段前適時排水
17.宙空間站內(nèi)綠色植物積累240mol氧氣,這些氧氣可供宇航員血液中多少血糖分解,大約使多少能量儲存在ATP中?( )
  A.40mol,28 675kJ B.240mol,28 657kJ
  C.40mol,46 440kJ D.240mol,46 440kJ
18.細胞內(nèi)糖分解代謝過程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細胞能進行過程①和③或過程①或④
B.乳酸菌細胞內(nèi),過程①產(chǎn)生[H],過程③消耗[H]
C.動物細胞內(nèi),過程②比過程①釋放的能量多
D.真核細胞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能進行過程①和②
19.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fā)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CO2釋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a(chǎn)條件下,呼吸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d條件下,產(chǎn)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20.某同學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經(jīng)煮沸后冷卻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內(nèi)用液體石蠟隔絕空氣。對該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該實驗不能以有無CO2的產(chǎn)生來判斷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類型
B.將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雜菌污染,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C.乙和甲比較,說明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類 型
D.乙為甲的空白對照實驗,以排除無關因素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
21.某小組在室溫下進行了酵母菌無氧呼吸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
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氣泡是反應產(chǎn)生CO2的結果
B.試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無氧環(huán)境
C.若試管中的水換成冷水,氣泡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轉(zhuǎn)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22.將等量且足量的蘋果新鮮果肉分別置于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1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結果如下表:
變化量\O2濃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O2濃度為0~3%和5%~25%時,細胞分別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貯藏蘋果時,應該選擇O2濃度為5%的適宜環(huán)境條件
C.氧氣濃度越高,蘋果果肉細胞有氧呼吸越旺盛,產(chǎn)生的ATP越多
D.蘋果果肉細胞在進行無氧呼吸時,產(chǎn)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23.下圖表示某陸生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呼吸過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mo1)之
間的相互關系,其中線段XY=YZ,下列哪個結論是正確的?( )

A.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最低
B.在氧濃度為a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之比為3:1
C.在氧濃度為a時,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相等
D.在氧濃度為a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約為1:3
24.葡萄糖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質(zhì)。將一只實驗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氣體的容器內(nèi),18O2進入細胞后,最先出現(xiàn)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25.下列關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間產(chǎn)物丙酮酸可以通過線粒體雙層膜
B.是否產(chǎn)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主要區(qū)別
C.高等植物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D.種子庫中貯藏的風干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
26.下列4支試管中分別含有不同的化學物質(zhì)和活性酵母菌制備物,經(jīng)一定時間的保溫后,不產(chǎn)生CO2的試管為 ( )
A.葡萄糖+細胞膜已破裂的細胞 B.葡萄糖+線粒體
C.丙酮酸+線粒體 D.丙酮酸+細胞質(zhì)基質(zhì)并隔絕空氣
27.食品罐頭的鐵蓋上印有“若安全鈕鼓起,壓有響聲,請勿購買”,鐵蓋安全鈕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好氧型細菌呼吸,產(chǎn)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產(chǎn)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產(chǎn)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產(chǎn)生CO2和H2O
28.經(jīng)常松土能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下列對此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增強植物的呼吸作用,為吸收礦質(zhì)離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進硝化細菌將氨態(tài)氮轉(zhuǎn)化為硝態(tài)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農(nóng)家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促進農(nóng)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29.物細胞的呼吸強度一般隨植物種類和組織類型不同而不同,下列哪一項一般是不正確的( )
A.水生植物比旱生植物呼吸強度高
B.陽生植物比陰生植物呼吸強度高
C.老器官的呼吸強度比幼嫩器官的低
D.花的呼吸強度一般低于葉、根
30.無氧呼吸過程中產(chǎn)生ATP的階段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
C.丙酮酸→乳酸 D.丙酮酸→酒精或乳酸
31.有氧呼吸過程中,產(chǎn)生[H]和ATP最多的階段分別是( )
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B.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
C.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D.第三階段和第三階段
32.下列關于人體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其中完成全過程的第二、第三階段
B.葡萄糖不能在線粒中被分解,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共同的中間產(chǎn)物
C.人體細胞內(nèi)酶的種類和分布決定反應的產(chǎn)物和場所,高等植物細胞中酶的種類與人的完全不同
D.人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同質(zhì)量的葡萄糖,能量轉(zhuǎn)化效率不同
33.在自然條件下,有關植物細胞呼吸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轉(zhuǎn)移途徑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B.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生成少量ATP
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產(chǎn)物也是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
D.葡萄糖是細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質(zhì)
34.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yǎng)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chǎn)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氧濃度(%) a b c d
產(chǎn)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產(chǎn)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氧濃度為b時,經(jīng)有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為6mol B.a(chǎn)值應當為0
C.氧濃度為c時,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發(fā)酵
D.d濃度時只進行有氧呼吸
35.右圖是探究酵母菌進行呼吸方式類型的裝置(底物為葡萄糖),下面敘述錯誤的是( )

A.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不動,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B.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動,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C.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
D.假設裝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只進行無氧呼吸
36.從內(nèi)地到西藏旅游,到達西藏后很多人會出現(xiàn)乏力現(xiàn)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細胞呼吸作用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無氧呼吸增強,導致內(nèi)環(huán)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無氧呼吸增強,導致細胞釋放的能量減少
C.細胞質(zhì)基質(zhì)產(chǎn)生的能量增強,線粒體產(chǎn)生的能量減少
D.由于氧氣缺乏,導致第一階段產(chǎn)生的丙酮酸減少,影響了第二、三階段的進行
37.2008年4月30日《科學時報》報道,據(jù)最新的《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報道,一項針對2500多種藥物和自然物品對線粒體影響的分析項目已經(jīng)啟動,有望給從事糖尿病、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甚至老年癥研究的科學家提供無價之寶,也有助于闡明線粒體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下面對人體線粒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是人體呼出CO2產(chǎn)生的最終場所
B.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化學能都轉(zhuǎn)變?yōu)锳TP中化學能
C.線粒體既能消耗水,又能產(chǎn)生水
D.線粒體是人體唯一與“能量轉(zhuǎn)換”有關的細胞器
38.下列與葉綠體和線粒體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葉綠體增大膜面積的方式與線粒體相同
B.線粒體產(chǎn)生的CO2被同一個細胞內(nèi)的葉綠體利用至少需穿過4層磷脂雙分子層
C.葉綠體產(chǎn)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還可被線粒體利用
D.葉綠體中的色素都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質(zhì)中
39.下圖是某同學為了研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制作的一個實驗裝置。開始時錐形瓶中裝有質(zhì)量分數(shù)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適量的酵母菌。實驗過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會向右移動。表中是該同學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實驗時所記錄的液滴右移的距離(單位:cm)。請判斷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時間(min)
溫度(℃) 1 2 3 4 5
4 0 0 0.1 0.2 0.3
10 0.2 1.0 1.9 3.1 4.0
20 0.4 1.3 2.2 3.3 4.5
35 0.7 1.4 2.8 4.4 5.0
A.實驗開始前應對葡萄糖溶液作煮沸處理,以除去氧氣和滅菌
B.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表示酵母菌無氧呼吸所產(chǎn)生的CO2的量
C.在4~35℃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強度越來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隨著實驗的進行,液滴右移的速率將越來越大
40.人體紅細胞產(chǎn)生ATP的部位、所需ATP的來源、主要呼吸類型分別是(  )
A.線粒體;葡萄糖;有氧呼吸
B.細胞質(zhì)基質(zhì);葡萄糖;無氧呼吸
C.線粒體;乳酸;有氧呼吸
D.細胞質(zhì)基質(zhì);乳酸;無氧呼吸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41.(8分)如圖中甲、乙兩圖是滲透裝置示意圖,丙圖是根毛細胞示意圖。請根據(jù)甲、乙、丙三圖回答下列問題(甲圖是發(fā)生滲透作用的初始狀態(tài),乙圖是甲圖發(fā)生了較長時間的滲透作用之后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

(1)典型的滲透裝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________、________。
(2)比較甲圖中①和②處溶液濃度的大小:①_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圖中⑦為________,其在滲透系統(tǒng)中的作用類似于甲圖中的________。(填序號)
(4)甲圖和丙圖中都有半透膜,兩者相比其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細胞膜作為生物膜具有________性,細胞膜的這一特性與其膜上________的作用有關。
(5)鹽堿地中的植物常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14分)研究證實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請分析回答:
(1)人體細胞中的ATP主要來自 (生理過程),其分子結構簡式是 。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tài)下24小時有40 kg ATP發(fā)生轉(zhuǎn)化,而細胞內(nèi)ADP、ATP的濃度僅為2~10 mmol/L,為滿足能量需要,人體解決這一矛盾的合理途徑是 。
(2)細胞間隙中的ATP在有關酶的作用下,3個磷酸基團逐個脫離下來,最后剩下的是 。(填名稱)
(3)為了研究X物質(zhì)對動物細胞的影響,某研究小組用不同濃度的X物質(zhì)將細胞處理24時,
然后測量各組細胞內(nèi)ATP的濃度和細胞死亡的百分率,經(jīng)過多次實驗后,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
實驗組編號 X物質(zhì)的濃
(mg/ml) 細胞內(nèi)ATP的濃度
(mol/ml) 細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該實驗的因變量是 。
②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該實驗的因變量之間有何聯(lián)系? 。
③若用混有濃度為2mg/mL的X物質(zhì)的飼料飼喂大鼠,其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
43.(18分)為探究NaCl和CuSO4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步驟和結果見表。請回答:

(1)實驗中加入緩沖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對酶活性有影響的離子是 ,其中對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離子是 ,對酶活性有促進作用的離子是 。
(3)該實驗中設置的4號試管起 作用;設置3號試管的目的是 。
(4)上述實驗中若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溶液進行檢測,加入斐林試劑后,如果要產(chǎn)生顏色變化,還需 ,1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是 。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在操作過程中,保溫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試劑,其原因是 。
44.(10分)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課本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后,想進一步探究酵母菌細胞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產(chǎn)生等量CO2時,哪種條件下消耗葡萄糖較少的問題。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無菌葡萄糖溶液與少許酵母菌混勻后密封(瓶中無氧氣),按下圖裝置實驗。當測定乙裝置中CaCO3沉淀相等時,撤去裝置,將甲、乙兩錐形瓶溶液分別用濾菌膜過濾,除去酵母菌,得到濾液1和濾液2。請分析回答:

(1)甲、乙兩組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
(2)酵母菌產(chǎn)生CO2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濾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過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質(zhì)能通過)、濾液1和濾液2等,繼續(xù)完成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
① 等量的濾液1和濾液2分別倒入U型管的A、B兩側并標記;
② 一段時間后觀察(兩側)液面的變化。
實驗結果預測和結論: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5 BDCBA 6—10 BADBC 11—15 DCCCD 16—20 DCDDD 21—25 DBDDA
26—30 BBDDA 31—35 CCACD 36—40 DBBDB
41、(1)具有半透膜 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2)小于 (3)原生質(zhì)層 ③
(4)選擇透過 載體蛋白  (5)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的濃度
42、

43、

44、(1)有無氧氣 (2)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 
(3) 實驗結果預測和結論:
①A側液面上升,B側液面下降,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A側液面下降,B側液面上升,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A、B兩側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樣多

1CItwE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yi/1323699.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荊門市2019-2018學年度上學期末檢測高二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