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一高2013-2014學年高一12月月考語文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2013年秋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命題人: 劉強說明: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請考生將第Ⅰ卷試題答案涂在機讀卡位置,第Ⅱ卷試題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yīng)位置,否則無效。第Ⅰ卷【45分】一、基礎(chǔ)知識題[27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舸艦(kě)))zhí zhú)D.婆娑(suō)菲。╢ēi)饋遺(wèi)仆倒(pū)2、下列句子中的文字與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滿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B.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C.縱使時光流逝,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D.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3、下列括號里的成語與句中加點的熟語不能替換的一項是:( )A.學外語要細水長流,如果像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那肯定是學不好的。(一曝十寒)B.我不喜歡這樣做,也做不好,你憑什么牛不喝水強按頭?(強人所難)C.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巴以問題鬧成這樣,主要的責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沒有責任了嗎?(孤掌難鳴)D.臺獨分裂勢力不顧全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在臺灣搞所謂的“公投”,其結(jié)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咎)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是:( )A.坐上畫舫游清江,如行畫卷之中,江水清澈,綠樹蓊郁,自然與人,相遇相依,隨風生長,好一派如詩如畫的風光。B.游覽三峽大瀑布時,我們從傾瀉而下的水簾中狂奔而過,尖叫聲,嬉笑聲響成一片,真是充滿刺激的難忘體驗。C.當今已經(jīng)很少有人會像以前那樣閑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說,從頭到尾閱讀一遍,欣賞其委婉動人的故事。D.現(xiàn)代文明不僅帶來了理性化、工業(yè)化、市場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這些美好的社會制度,而且卻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zhì)財富。5、在文中橫線出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恰當?shù)囊豁棔r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當然,你聽到的不是聲波,而是引力波,因為_______。當黑洞靠近時,引力波會“擠壓”內(nèi)耳骨,產(chǎn)生類似照相機閃光燈充電時發(fā)出的咝咝聲。盡管天文學家認為,_________,但正常情況下,__________。①引力波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 ②你會聽到它悄然逼近的聲音③引力波是聽不到 ④聲波在真空中無法傳播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6、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茍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斷來信B.謝家來貴門 / 多謝后世人C.留待作遺施 / 采之欲遺誰D.適得府君書 / 少無適俗韻7、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芳菲菲其彌章B.箱簾六七十C.匪來貿(mào)絲D.屈心而抑志兮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送子涉淇,至于頓丘B(yǎng).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C.吾獨窮困乎此時也D.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9、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文學史向來以“風騷”并稱,“風”指的是《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指的是《離騷》,它們分別開創(chuàng)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B.《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也是最長的敘事詩,是古代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與《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C.楚辭,原指楚地歌辭,經(jīng)屈原再創(chuàng)造,成為一種風格獨特的新詩體,它的篇幅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多用語氣詞“兮”字。D.漢魏晉時期,五言詩日趨成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及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繼承了“風”“騷”的傳統(tǒng)。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2題。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边@是李白《橫江詞》的第三首。橫江即采石磯對岸的橫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輯注》引有胡三省《資治通鑒注》:“揚子津在今真州揚子縣南!睋P子縣位置在江都(揚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揚子津更在其南,則是江邊的津渡了。李白在詩中所以會由橫江浦聯(lián)想到揚子津,正是這個緣故。揚子津當時必然久已馳名,因為它乃是從江都入江的運河渡頭,可是開元之后卻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詩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揚子津卻很少見。胡三省乃宋元間人,那時讀《資治通鑒》就已經(jīng)需要有人來為揚子津做注了。揚子津作為運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揚子縣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揚子津,然而它自身卻久已沉埋,不為人所知曉了。   揚子津原來是個近江面的較低洼處,可是它與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對,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處又有沙洲,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缎绿茣?齊浣傳》:“(浣)遷潤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紆匯六十里,舟多敗溺。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婁渠已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shù)十萬!币簿褪钦f,渡江進入北岸的運河不再通過揚子津,而是通過新開的伊婁河到達揚子縣。李白《提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詩云:“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敝傅谋闶沁@條河,而瓜洲從此也就取代了揚子津,成為大江北岸運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長相思》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卑拙右椎臅r代去開元未遠,而瓜洲就已經(jīng)成了古渡頭,至于比起瓜洲來更古的揚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對南岸江邊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開元二十五年齊浣遷潤州后才興修的,換句話說,舊漕路原來并不通京口。而要開辟一條通京口的新漕路卻是十分艱辛的。宋代《新唐書音訓》云:“京口在潤州城東北甘露寺側(cè)!备事端抡挥诒惫躺,所以移徙這段漕路,勢必要緊貼著北固山下與山根的頑石打交手戰(zhàn),這樣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這也就是李白《丁督護歌》中所描繪的“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的施工場面。過去有些注家以為“無由達江滸”是由于運載石頭的緣故。其實水運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運石頭還是運糧食,只要不超過吃水量,運什么都一樣可行。其所以“無由達江滸”,只是由于山下的頑石還沒有被鑿通而已。這里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可以為瓜洲浦取代揚子津這一變遷作證,而同時《橫江詞》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條證據(jù)。(摘編自林庚《閑話揚子津》)、下列關(guān)于本文第一段內(nèi)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李白《橫江詞》第三首由橫江浦聯(lián)想到揚子津,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邊上有名的運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詩中很少提到揚子津,是因為當時瓜洲已經(jīng)取代揚子津成為長江邊上的運河渡口了。   C.胡三省雖然是宋元間人,但是讀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已經(jīng)有困難,需要有人來做注解才行。   D.揚子縣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為“揚子”,可能是因為該縣的南部有久已馳名的揚子津。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揚子津是長江邊上的低洼處,并且跟南岸的運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對,而江中正對揚子津處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齊浣遷官潤州以后,把長江南岸的漕路遷徙到京口,又在北岸開鑿了伊婁河,這樣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過揚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處伊婁河的入江處,由于正對著南岸江邊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經(jīng)開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為一個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認為李白詩句“無由達江滸”,是說由于石頭過重,無法用船運到江滸。其實用船運石頭和糧食是一樣的,注家此說不能成立。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來說,揚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則正對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揚子津的東面。   B.齊浣對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并減少了覆舟的危險,為航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C.從李白《丁督護歌》中的“萬人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開辟京口漕路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揚子津的歷史變遷,其中《橫江詞》寫作最早,《丁督護歌》則寫作最晚。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與為盟。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俊大舉。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無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蹦俗,如其所言。評曰:諸葛亮之為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簫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三國志?蜀書》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主于永安病篤 篤:(。┲谺.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 申:實現(xiàn)C.亮自表后主曰 表:河南省方城一高2013-2014學年高一12月月考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3461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