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練習 高一物理A卷考 生須 知1、本卷共3 頁,包括三個大題,25小題,滿分為100 分。練習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3、請把所有題目的寫上,交卷時只交4、g都取10m/s2第卷(共分)(每小題分要求將答案在答題卡上)下列各組物理量均為矢量的是( ) A.位移、時間、速度 B.速度、加速度、質(zhì)量 C.力、速率、位移 D.力、位移、加速度A.研究劉翔的跨欄動作時,可把劉翔看成質(zhì)點 B.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擇任意物體做參考系其運動的描述都是一樣的C.我市出租車的收費標準是1.20元/公里,其中“每公里”指的是路程D.第4s是指3s末到5s初這段時間3、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輪船,如圖,曲線ACB和虛線ADB分別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鐵路線和海上路線,線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線距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乘火車與輪船通過的位移相等B.乘火車與輪船通過的位移不相等C.乘輪船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乘火車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5、關于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度變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變化所用時間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速度為零,加速度一定為零A.2v B.4v C.3v D.1.5v7、一個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2m/s2。那么,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A.物體在任意1s末的速度比這1s初的速度大2m/s;B.物體在1s末的速度一定是2m/s;C.物體在任意1s末的速度比它在前1s初的速度大2m/s。D.物體在任意1s末的速度是這1s初的速度的2倍。8、如圖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體運動圖象的是:9、一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在t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S,它在中間位置S/2處的速度為V1,在中間時刻t/2時的速度為V2,則V1與V2的關系為( )A.當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時V1>V2 B當物體作勻直線運動時,V1= V2C. .當物體作勻減速直線運動時 V1<V2 D.當物體作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1>V210、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B.掛在繩上處于靜止的物體,受到繩的拉力是由于的形變引起的C.靜摩擦力不僅能存在于兩靜止物體之間,也可以存在于兩運動物體之間D.當兩粗糙物體之間的相對滑動停止后,則兩物體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變?yōu)榱鉊、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12、一個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在此過程中( )A.速度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小值B.位移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將不再增大C.速度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D.位移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達到最小值13、一輛汽車從車站以初速度為零勻加速直線開去,開出一段時間之后,司機發(fā)現(xiàn)一乘客未上車,便緊急剎車做勻減速運動。從啟運到停止一共經(jīng)歷t=10s,前進了15m,在此過程中,汽車的最大速度為14、如圖所示,為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根據(jù)圖線做出以下幾個判定,的是A.物體始終沿正方向運動B.物體先沿負方向運動,在t=2s后開始沿正方向運動C.運動過程中,物體的加速度保持不變D.4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第卷(共分)一根原長10cm彈簧,掛上5N的碼時彈簧長度為12cm,當這根彈簧15N的碼時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長度為s末到達最大高度,則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m,拋出時的速度是_______m/s.17、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______(填直流或交流電),其工作電壓為_______伏,電磁式計時器工作電壓為_______伏,我國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使用這種電源時,每隔_________秒打一個點。18、如圖5所示,是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時得到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每5個點一組標號,測得標號點間距分別為AB=24.00mm、AC=52.00mm、AD=84.00mm、AE=120.00mm,相鄰標號點的時間間隔t=_____s, 計算標號點B的瞬時速度VB=_______m/s,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 三、計算題(小題,19、一輛卡車緊急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是5m/s2 ,如果在剛剎車時卡車的速度為10 m/s,求:(1)剎車開始后1s內(nèi)的位移大小。 (2)剎車開始后3s內(nèi)末的速度。20、從離地面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個小球,求:經(jīng)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2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fā),沿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6所示。(1)計算甲、乙物體的加速度?(2)甲、乙兩物體何時相遇?相遇時離出發(fā)點的距離為多少?(3)相遇前何時甲、乙相距最遠?最遠距離為多少?22、跳水運動員從離水面10米高的平臺上躍起,重心位于從手到腳全長的中點,躍起后重心升高0.45米達到最高點,從離開跳臺到手觸水面,他可用干完成空中動作的時間是23、物體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經(jīng)A、B兩點,在A點時的速度是B點時的2倍,由B點再經(jīng)過0.5s滑到斜面的頂點C,速度變?yōu)榱,如圖7所示。A、B相距0.75m,試求:(1)斜面長度; (2)物體由底端D滑到B時所用的時間? 高一物理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分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DCDAACAAADABDACACDCBBCD二、填空題(本題共4個小題,10個空,每空3分,共30分)15、 0.06; 16、45 30;17、交流電 220V 4-6V 0.02 18、0.1 0.26 0.4三、計算題(本題共5小題,解析: ×1-0.5×5×1=7.5(m)-------- 2/因2s卡車停止運動,故3s末的速度為零。--------0、解析:(1)根據(jù)自由落體公式h=()gt2---------------1/帶入數(shù)據(jù)得:125=5t2求得:t=5s21、解析:(1)由圖象可知a甲=2m/s2a乙=1m/s2(2)設相遇時間為t,相遇時位移相等,,解得t=4s此時離出發(fā)點(2)當二者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設此時為t′,,t′=2s(用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解,只要正確同樣得分)將人跳水的過程可以看做豎直上拋運動,把運動員看做全部的質(zhì)量集中在重心的一個質(zhì)點.重心上升的高度為h1=0.45m,則下降的豎直高度為h10.45m,h=()gt2得:上升的時間t1==0.3s下降的時間t2==1.4s.所以,運動員可用于完成空中動作的 t1+ t2=1.7s---------3、解析:設加速度為a從B到C,Vc-Vb=at 0-Vb=0.5a Vb=-0.5a---------1/從A到B,Vb2-Va2=2aX (-0.5a)2-(-a)2=2a*0.75 a=-2m/s2)---------1/從底端到C,斜面長:Xac=(Vc-Vo2)/(2a)=4m) ---------2/從底端到B,t=(Vb-Vo)/a=(1-4)/(-2)=1.5s) ---------2/班級 姓名 學號 裝訂線 t/sa(m?s-2)0t/sv(m?s-1)0t/sx/m0t/sa(m?s-2)0ABCD圖3m--------------1/m--------------1/圖6乙甲4312BV0DAC 圖7班級 姓名 學號 裝訂線 圖2圖4圖58642ot/sv/(m?s-1)北京市海淀區(qū)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062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