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統(tǒng)練歷史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臺州中學201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統(tǒng)練試題高一 歷史1.商代統(tǒng)治者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予以決定。這一現(xiàn)象說明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是A.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B.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C.權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決策體現(xiàn)原始民主色彩2.呂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國歷史依此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對應的是A.西周B. 秦朝 C. 西漢D. 宋代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庭亂。” 這表明西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目的是 A.確立嫡長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內(nèi)部紛爭,強化中央集權制度C.解決權位和財產(chǎn)的繼承與分配,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 D.保證貴族血統(tǒng)的純正4.《史記?楚世家》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八年,伐陸軍戎(在洛陽西南),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边@反映了當時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國爭霸C.王權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壞  D.列國內(nèi)亂,諸侯兼并5.位于浙江省浦江縣的“鄭氏義門”,自南宋開始,歷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時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親賜“江南第一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A.封建國家的倡導 B.分封制的產(chǎn)物C.君主專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響6.下列對中國古代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比較分析表述最為恰當?shù)氖牵?)A.都屬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長官的出任方式不同B.都突出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中心地位,強化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力C.都淡化了血緣宗族色彩,長官都由最高統(tǒng)治者任免D.都適應了統(tǒng)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7、秦朝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制定秦律   C.郡縣制   D.南征百越8.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便征用大量的勞動力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宮。秦朝能夠完成這一工程是基于A.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興盛B.秦始皇的正確決策C.工匠水平的高超D.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踐此萬歲歷史學家錢穆說:“故中國政制之廢宰相,統(tǒng)‘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則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睋(jù)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斷是 A.明以前政府權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廢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 C.明以前實行皇帝與丞相分權制度 D.丞相制度經(jīng)過六百多年才被廢除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浙江省古稱“江浙行省”!敖阈惺 边@一行政設置,最早出現(xiàn)在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14.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能夠反映出 ( )圖一圖二A....A.假作公允以欺騙輿論 B.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C.被迫對中國作出有限的讓步 D.維護英國人控制下的海關權威18.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蔽鞣搅袕姭@得這種特權開始于A.鴉片戰(zhàn)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19.某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劇本敘述了1843年上海的場景,請找出有悖歷史事實的一組鏡頭A.一隊隊英國士兵在街上巡邏,有很多英國國旗在飄揚B.懸掛日本國旗的工廠一家接一家C.民眾對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感到氣憤D.在海邊碼頭,一艘英國貨船正在卸貨,一旁的大清官員正與英國領事商談關稅額20.《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nèi)容的共同點有①割占中國領土 ②清政府巨額賠款 ③開埠通商 ④劃定使館界 ⑤允許在通商口岸租地設廠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21.你見過扯線木偶嗎?木偶被線扯著,任人擺布。右圖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樣 任人擺布。請問,清政府最終成為任人擺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個條約簽訂之后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2.“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xiāng)慘毒之害也!”這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警告外國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話,這段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C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 D人民警告侵略者“黃海波濤怒,舉國動地哀。倭寇充強盜,百姓淚滿懷。將士皆戰(zhàn)死,清風未醒來。縱觀風云錄,莫叫甲午還!毕铝信c此詩相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中日甲午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說:”發(fā)表此檄文最有可能是( )A.臺灣人民 B.三元里民眾 C.香港人民D.義和團民眾 25.關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準確的含義是w.w.w..c.o.m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經(jīng)濟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C.外國侵略勢力的深入使國家主權喪失D.部分喪失了國家主權并且在保留封建主義的同時又發(fā)展了資本主義26.右圖是1935年12月北平學生示威游行時,清華大學女生陸瑾向被阻于西直門外的燕京、清華等校學生講話①反對華北自治②要求蔣介石政府在抗戰(zhàn)結束后實現(xiàn)真正的和平③要求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④打倒日本帝國主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7.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fā)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jīng)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tǒng)一”指的是 A.國民政府實現(xiàn)了形式上的全國統(tǒng)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zhí)掌軍政大權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28.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fā)后,駐守淞滬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奮進抵抗,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率領十九路軍的國民黨愛國將領是A. B. C. D.抗日戰(zhàn)爭期間,蔣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電朱德、彭德懷說:“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笔Y介石致電嘉獎的這場戰(zhàn)役是A.盧溝橋之戰(zhàn)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zhàn)役 D.百團大戰(zhàn)30.右圖是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華僑捐資50萬元鑄造的重6.6噸的“和平大鐘”,在南京撞響66聲。對此舉的理解你認為正確的是:①紀念66前南京大屠殺中30多萬遇難同胞 ②痛斥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銘記歷史,深思歷史 ④牢記歷史,祈求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8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當代史學家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下君主治國的基本規(guī)律作了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逐漸演變?yōu)檎降妮o政機構。當這些輔政機構和官員的權力較重時,皇帝又從更為親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出一些人承擔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政機構和官方,剝奪其實權,僅保留虛銜或使之變?yōu)闃s譽職稱。然后又進行下一輪的循環(huán),……從秦到清呈現(xiàn)出四次循環(huán)的過程。 每一次循環(huán)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請回答:結合西漢至清的史實說明“四次循環(huán)的過程”。32.(16分)中華民族是有著頑強斗爭精神的偉大民族,不畏強暴反抗侵略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鄧世昌 丘逢甲 張自忠將軍請回答:(1)以上三幅圖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愛國詩人,有國民黨愛國軍官.請用一句話概括將它們歸為一類的理由是什么?(2分)(2)根據(jù)這一理由,請你分別簡單介紹他們所進行的活動.(6分)(3)“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边@是愛國詩人丘逢甲的詩句。你能說出造成割臺灣的不平等條約名稱嗎?(2分)這個條約還強迫中國開放了哪些地方為通商口岸?(4分)這個條約對中國社會有何影響?(2分)33.(1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根據(jù)材料一的兩幅圖片,概括日軍侵華暴行。(2分)1937年,為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日本制造了什么事變?(2分)材料二:黨史研究專家李新在《國共關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當代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國民黨是舉足輕重的兩個政黨。從本世紀20年代以來,國共兩黨經(jīng)歷了兩次合作……國共兩黨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昌盛……(2)為實現(xiàn)全民族抗戰(zhàn),國共再次攜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請指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的標志。(2分)材料三:經(jīng)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圖為1945年日本向中國政府投降的簽字儀式。結合抗戰(zhàn)的歷史,說說抗戰(zhàn)取得勝利的原因什么?(分)抗戰(zhàn)勝利臺州中學201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統(tǒng)練答題卷高一 歷史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答案直接填在答題卡上)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第31題8分、32題16分,第33題16分,共40分)31、(8分)32、(16分)(1)(2分)(2)(6分)(3)(8分)33、(16分)(1)(4分)(2)(2分)(3)(10分)臺州中浙江省臺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統(tǒng)練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1572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