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80分)1.商代統(tǒng)治者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予以決定,這一現(xiàn)象說明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是A.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B.神權與王權密切結(jié)合 C.權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決策體現(xiàn)原始民主色彩2.閱讀周朝分封制的規(guī)定與周天子的實力表格,從中不能得出的歷史信息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土地1000千畝150千畝100千畝60千畝軍隊六軍三軍三軍一軍A.分封制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條件下進行 B.分封制確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D.分封制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進行3. 清朝學者萬斯大說:“方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tǒng)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說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4. 《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會結(jié)構的基本特點是A.嚴格的等級關系 B.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C.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D.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jié)合5.唐朝元和年間,中書省丞相皇甫?奏請減少內(nèi)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皇帝采納了崔?的意見,皇甫?的建議作罷。由此可見 A.唐朝時期的丞相權力大于皇權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權作用 C.唐朝門下省權限高于中書省 D.唐朝的中樞機構具備君主立憲制特征6.《?君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nèi),不可不略知也!睘檫_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制 B.設立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C.設立御史大夫為副相,負責監(jiān)察百官 D.設立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劉邦在位末年與眾臣歃血為盟,特別詔令:“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逼淠康脑谟贏.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異姓王侯C.鼓勵臣民建立軍功 D.安撫漢初以來的功臣著名學者黃仁宇在論及某王朝的統(tǒng)治政策時寫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帝國跨地過廣,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權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種‘斑馬式’的省級組織!边@里“‘斑馬式’的省級組織”最有可能是指A.郡縣制 ?B.郡國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10.行省制度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下列關于元朝行省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元朝有十個行中書省,并還有兩個單列的行政區(qū)劃,即“腹里”和“理藩院”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樞密院C.行省官員不得調(diào)動軍隊,但能更改賦稅D.中央以監(jiān)察機構或省官互遷等形式加以控制11.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在中國古代史上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其達到頂峰的標志性事件是 A.皇帝制度的確立 B.郡縣制的確立 C.行省制度的確立 D.軍機處的設立12.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頒布了《大明律》,它規(guī)定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內(nèi)亂等為“十惡”重罪,屬于“常赦所不原”;“大臣專擅選官”、“交結(jié)朋黨紊亂朝政”、“交結(jié)近侍官員”、“擅為更改變亂成法”等列罪條款又為明律所特有。這些規(guī)定A.表明皇權專制的繼續(xù)強化 B.規(guī)范內(nèi)閣機構的運作程序C.協(xié)調(diào)了君權與相權的關系 D.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3. 明太祖朱元璋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wèi)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zhèn)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蓖瑫r據(jù)《明史稿》記載,明成祖繼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眱蓜t材料說明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棄了中央集權制 C.分封制是歷史發(fā)展的潮流 D.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14.下圖描述的是我國古代社會地方權力強弱的變化,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A B C D 15. 關于明代內(nèi)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明太祖罷除丞相職位,設內(nèi)閣制 B.內(nèi)閣成員的地位和權勢有過提高C.內(nèi)閣正式成為統(tǒng)帥六部的機構 D.司禮監(jiān)最終取代了內(nèi)閣16.列強獲得下列侵略權益的先后順序是協(xié)定關稅領事裁判權 劃定使館界在通商口岸設廠 A. B. C. D.17.A.外國已攫取在華領事裁判權 B.統(tǒng)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權觀念 C.中國的涉外法律較西方先進 D.涉外司法訴訟以貿(mào)易糾紛為主 18.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zhàn)爭”是指A.鴉片戰(zhàn)爭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 C.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D.抗日戰(zhàn)爭19.下列對《南京條約》簽訂后可能出現(xiàn)的歷史情景的敘述,正確的是A.消息傳到英國,英國商人為中國全境通商舉杯祝賀B.中國皇帝認為《南京條約》影響很壞而一直不批準C.清朝官員普遍為政府保全領土主權完整而感到慶幸D.中國政府派出專員與英國商定進出口貨物的稅率20.A.在中國開辟通商口岸 B.在中國設立了租界C.在中國通商口岸自由傳教 D.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21. 1861年,進入天津口岸的各類洋布折銀3250582兩,占當年天津口岸進口總值的64?,鴉片折銀948480兩,占進口總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實質(zhì)問題是 A.進口貨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額 B.中國近代商業(yè)貿(mào)易落后C.西方國家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 D.鴉片貿(mào)易合法化 22.19世紀后半期,中國新疆地區(qū)的危機主要來自于 A.英國和日本 B.美國和法國 C.俄國和德國 D.俄國和英國.①列強將中國民眾當作主要懲罰對象②清政府完全順從了列強的侵華要求③列強放棄對中國領土的割占要求④清政府認識到科舉制度的局限性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24.廣州詩人張維屏在一首詩中描述:“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xiāng)民合力強徒催!娨南嘁暫鲎兩谄焖勒屉y生還。”詩人描述的事件A、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精神 B、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封建壓迫的斗爭精神C、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 D、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精神25.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條約中的三組條款,其共同的危害是第一組: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mào)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駐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第二組: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第三組:在國內(nèi)由各國駐兵,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計由黃村經(jīng)天津至山海關共十二處A.中國的領土主權日益遭到破壞B.中國社會日益半殖民地化C.嚴重危害了國內(nèi)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D.清政府淪為強的侵華工具.下圖分別是西方列強發(fā)動的19世紀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華戰(zhàn)爭。這兩次戰(zhàn)爭的明顯相同點是A.遭到中國愛國軍民的迎頭痛擊B.都曾經(jīng)攻占中國的心臟地區(qū)C.西方列強均以“救助駐華使館”為借口D.戰(zhàn)后要求中國割地賠款開放口岸.義和團揭貼中寫道:“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S表,焚香煙,請來各等眾神仙!翳F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边@反映了義和團斗爭鋒芒直指帝國主義;運動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斗爭矛頭直指清政府A、 B、 C、 D、28.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29.19世紀晚期,一份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國現(xiàn)行之關稅,對于一切所謂‘勢力范圍’內(nèi)之口岸裝卸之一切貨物,無論屬何國,均為適用。”這段話的真實含義是 A.維護中國的關稅統(tǒng)一 B.反對劃分勢力范圍C.提出協(xié)定關稅制度 D.要求“門戶開放、機會均等”30.下列各國在鴉片戰(zhàn)爭后割占過中國領土的有① 英國 ② 法國 ③ 德國 ④ 俄國 ⑤ 日本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31.日本東方會議后,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遺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等,皆已實現(xiàn)。惟第三期滅亡滿蒙,以便征服中國領土尚未實現(xiàn)!鄙鲜霾牧媳砻鳎孩偃毡厩秩A蓄謀已久 ②侵略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③經(jīng)濟危機使日本加快了侵華的步伐 ④九一八事變的發(fā)生絕非偶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八一三事變第二天,國民政府發(fā)表了《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宣布“中國絕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边@一文獻的發(fā)表表明A.B.C.D.33.1937年2月,中國共產(chǎn)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工農(nóng)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qū)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的主張。這表明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B.中共黨內(nèi)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不斷滋長C.中國共產(chǎn)黨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D.中國共產(chǎn)黨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34.A.百團大戰(zhàn)河北正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178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