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杭州學軍中學2013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高三歷史試卷命題人:宋秋珍 審題人:金麗君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把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歷史紀年方法的掌握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下列有關歷史紀年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秦朝統(tǒng)一全國的時間是公元前三世紀早期 ②康熙是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農歷己丑年 ④民國33年臺灣擺脫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回到祖國懷抱 A.B. C. D.2、西周的宗法制,不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礎,對后世也有深刻影響。這表現在A.君臣關系等級森嚴 B.皇位繼承“立嫡不以長” C.婚姻中的“門當戶對” D.一夫多妻習俗的長期延續(xù) 3、《劍橋中國史》在評價秦朝時說:不管人們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須承認這個成就:它在質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為“革命”。這里所說的秦朝的成就可以名之為“革命”的主要依據是A.滅掉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 B.廢除了宗法制和分封制,推行了郡縣制C.從分權政治向專制政治轉變 D.廢除了世官制,皇帝任免各級官吏4、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边@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A.中書省監(jiān)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B.門下省執(zhí)掌詔令草擬的職能C.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D.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的定制5、“春秋筆法”是中國史學家常用的書寫歷史方法之一, 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來表達態(tài)度,不發(fā)議論而將褒貶寓于敘事之中。因此,實際上許多重要的歷史概念已隱含著作者的某種傾向性判斷,下列歷史概念中具有這種判斷的是A.鴉片戰(zhàn)爭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淞滬會戰(zhàn)6、《復興之路》解說詞中說“18世紀后期,……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利益和霸權的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已經擴張到東方,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即將到來,中華民族百余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史,由此拉開了大幕!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①列強在全球范圍內擴張根本目的是爭奪霸權②鴉片戰(zhàn)爭拉開了中國百余年復興的序幕③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三千年之大變局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結果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7、右圖是民國時期的一幅名為《恭祝民????》的漫畫,該漫畫的歷史價值在于A.體現了部分大眾對民國政治的殷切期望? B.表達了漫畫作者對民主共和的熱切追求? ?C.證實了民國初年專制殘余影響根深蒂固? D.反映輿論對民國初年政策措施頗有微詞 8、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其中以三大搖籃即 ①人民軍隊的搖籃;②中國革命的搖籃;③共和國的搖籃,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國紅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那么,下面對于這三大搖籃,表述最準確的是[]A.①:這支人民軍隊誕生在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C.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標志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 ②:瑞金 ③:遵義9、“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穿越時空,輕拂史塵,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國歷史上三大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的巨大差異。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歷史地位或評價《共同綱領》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發(fā)展②具有臨時憲法性質1954年憲法①確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82年憲法改革開放,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規(guī)定了我國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③A.①三大改造勝利完成②確立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關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B.①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③社會主義法律框架體系形成C.①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全面展開②確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型國家的架構③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D.①三大改造勝利完成②確立我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性質③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0、1957年4月24日,周恩來在中共浙江省委擴大會議上說:“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主要是講中國共產黨跟其他民主黨派的關系。黨派的存在與否,不取決于任何政黨或個人的主觀愿望,而是由客觀的歷史發(fā)展所決定的。”因為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合作A.開始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有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經歷C.最早出現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D.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上發(fā)展為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1、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川聲執(zhí)導的相聲式的舞臺劇《那一夜,誰來說相聲》中一段寫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國就是為了回國”。對材料反映的現象理解不正確的是A.出國與回國的“國”分別指“臺灣”與“大陸”B.老兵“回國”應該不早于1980年[]C.“老兵”回國是海峽兩岸實現“三通”后的結果D.當時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堅冰開始被打破12、下圖是1950--1998年間新中國與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國家發(fā)展關系的幾個重要階段。根據該圖獲取的歷史信息解釋正確的是與發(fā)達國家關系CB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DA與社會主義國家關系年份 1950 1956 1962 1968 1974 1980 1986 1992 1998A.階段A與社會主義關系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的敵視B.階段B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發(fā)展的主要表現是亞非會議中“求同存異”被認同C.階段C與發(fā)達國家關系發(fā)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D.階段D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發(fā)展是睦鄰友好政策的體現13、梭倫“按財產估價把人民分成四個等級……指定以相應的官職……至于列在日傭等級的人,他只允許他們充當公民大會和法庭的成員”。“與四個等級的劃分相適應,分配不同的兵役義務:每個等級的公民都有自備武裝服兵役的義務,第一、二等級充當騎兵……”結合所學知識,下列關于對梭倫改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雅典人可以按照財產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權利B.按照財產劃分等級,是對從前按照血統(tǒng)和門第劃分等級的否定C.體現了公民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思想[]D.這項改革對氏族貴族是一個打擊14、1972年,周恩來在歡迎尼克松訪華的宴會上說:“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對材料信息解讀準確的是①交換意見的基本原則是求同存異 ②分歧主要指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③共同點就是指雙方如何處理臺灣問題 ④新的開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今天的中國不是蘇聯,中美沒有在亞洲站在一場‘新冷戰(zhàn)’的邊緣……只有成功地建立卓有成效的中美關系,我們才能成功地建設和平繁榮的亞太地區(qū)。”美國的態(tài)度表明①美國放棄冷戰(zhàn)思維,主張中美兩國共同領導亞太 ②美國放棄單邊主義,謀求國際合作③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美國認可中國的影響力 ④經濟全球化加強,兩國聯系日益密切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6、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時間里,英國國王利用其行政權,通過任命內閣、收買議員、安插親信等手段,對國會和政府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縱。這充分說明A.光榮革命后英國王權一度出現反彈 B.國王違背憲法規(guī)定肆意擴張權力C.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過程的漸進性 D.資本主義發(fā)展尚不足以制約王權17、議會是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有關議會的正確敘述是 A.英國“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的權威,并形成兩黨制 B.美國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向國會負責C.德國議會下院由民選產生 D.盂德斯鳩主張議會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權18、下列有關德國1871年憲法和法國1875年憲法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議會是立法機關 B.國家元首有權解散兩院 C.議院由兩院組成 D.國家元首有權任命內閣成員19、工業(yè)革命導致社會日益分裂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敵對陣營,成為《共產黨宣言》誕生的主要條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現象,與上述時代背景無關的是A.司湯達:(工人)每5——6年就失業(yè)一次,他們只好在街頭賣唱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難和令人難以忍受的貧困環(huán)境之中C.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D.巴爾扎克:法律把金錢定為衡量一切的尺度20、“十月革命的偉大實踐已經證明,它是符合客觀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是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產物,是俄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又是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領導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充分發(fā)揮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的體現”。下列各項中,與此觀點能互相印證的有:①十月革命的勝利,決不是西方某些歷史學家所說的純粹是“歷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③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成功典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21、人們稱美蘇“冷戰(zhàn)”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下面是在一次課堂討論中,同學們對美蘇“冷戰(zhàn)”對世界造成的消極影響發(fā)表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是①兩強競爭客觀上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 ②導致兩個德國和兩個朝鮮的出現③使各國人民一直處于核戰(zhàn)爭的恐懼之中 ④導致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2、歐洲走向聯合是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發(fā)展的表現之一。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歐盟成立 ②歐洲經濟共同體 ③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④歐元正式啟用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23、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2559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