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Wor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 物理試卷 14.關于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同一地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運動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但沒有直接用實驗進行驗證C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驗證了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推演)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15.如圖,直線a和曲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置一時間(x-t)圖線。由圖可知( )A在時刻t1 ,a車追上b車B在時刻t2 ,a、b兩車運動方向相反C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速率先減少后增加D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速率一直比a車的大 16.關于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和速度的關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速度變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變,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不變。D.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17.一輛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已知汽車在前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則汽車在后一半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A.  B. C. D.18.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不受力,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不改變B.豎直向上拋出的物體,物體豎直上升,是因為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升力C.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D.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倒下,說明甲對乙的推力大于乙對甲的推力19.在地面上固定一塊豎直的擋板A,另一塊擋板B與水平面成θ角,如圖所示。在兩塊擋板之間放一個質(zhì)量為m的光滑球。當θ角增大時( )A. 斜面B對球的支持力逐漸增大B. 斜面B對球的支持力C. 擋板A對小球的彈力D. 擋板A對小球的彈力先增大后減小20.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拉小車和木塊一起做加速運動,小車質(zhì)量為M,木塊質(zhì)量為m,它們共同加速度為a,木塊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在運動過程中( )A.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μmg B.木塊受到的合力為 F C.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為 D.小車受到的合力為21.如圖所示,傳送帶保持1 m/s的速度順時針轉(zhuǎn)動.現(xiàn)將一質(zhì)量m=0.5 kg的物體輕輕地放在傳送帶的a點上,設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a、b間的距離L=2.5 m,則物體從a點運動到b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g取10 m/s2)(  )A. s B.(-1) sC.3 s D.2.5 s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1)某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研究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的加速度與小車受到力的關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確的是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車受到合力就是細繩對小車的拉力。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碼,使小車能勻速滑動。C.每次改變拉小車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實驗中通過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E. 實驗中應先放小車,然后再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2)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畫出a-F圖像如圖所示,的a-F圖線應如圖中圖線1所示,有同學作出圖線如圖2所示,其實驗過程中不符合實驗要求的是,有同學作出的圖線如圖3所示,其實驗過程中不符合實驗要求的是.A.實驗中未平衡摩擦力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B.實驗中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墊得過高C.實驗中繩子拉力方向沒有跟平板平行D.實驗中小車質(zhì)量發(fā)生變化實驗中未滿足mM的條件24. (14分)質(zhì)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第1 s內(nèi)位移為6 m,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nèi)位移為2 m,求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25.(18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球P位于距水平地面高度H處,在水平地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減速區(qū)域”,如圖中的虛線部分。當小球進入 “減速區(qū)域”后將受到豎直向上的恒定作用力F,F(xiàn)=5mg,F(xiàn)對小球的作用剛好使從靜止釋放的小球不與水平地面接觸。H=25m,g=10m/s2。不考慮空氣阻力。求: (1)“減速區(qū)域”的厚度h=? (2)小球從靜止釋放后能否再回到P點?若能,求小球從靜止釋放到返回P點經(jīng)歷的時間;若不能,說明理由。26. (15分)如圖,將質(zhì)量m=0.1 kg的圓環(huán)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桿上.環(huán)的直徑略大于桿的截面直徑.環(huán)與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8.對環(huán)施加一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斜向上,與桿夾角θ=53°的拉力F,使圓環(huán)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桿運動,求F的大。(sin 53°=0.8,cos 53°=0.6,g=10 m/s2)BCD15161718192021BBBAACCC22. v2 =__4.20___ m/s, a =__8.03___ m/s2。23.(1) __BCE__ (2) __B___ ; __AE___24.【解析】 設質(zhì)點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初速度為v0.由于質(zhì)點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nèi)位移為2 m,則:s2=at,所以a== m/s2=4 m/s2.質(zhì)點在第1 s內(nèi)位移為6 m,s1=v0t1-at,所以v0== m/s=8 m/s.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為:s== m=8 m.【答案】 8 m25. 【答案】 能再回到P點 t=5s【解析】(1)物體在下落的過程中,先做自由落體運動,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后,速度為零,設“減速區(qū)域”的厚度為h在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中有: 在“減速區(qū)域”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后,速度為0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由運動公式有: 解得: (2)小球從靜止釋放后能再回到P點,小球在上升的過程中,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加速運動的過程中,有: =0.5s 在減速運動過程中,有: =2s 則小球從靜止釋放到返回P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 t=2(t1+t2) =5s 學優(yōu)首發(fā)【考點】牛頓第二定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26. 【解析】 甲令Fsin 53°-mg=0,F(xiàn)=1.25 N.當F<1.25 N時,環(huán)與桿的上部接觸,受力如圖甲.由牛頓定律得Fcos θ-μFN=ma,F(xiàn)N+Fsin θ=mg,解得F=1 N 乙當F>1.25 N時,環(huán)與桿的下部接觸,受力如圖乙.由牛頓定律得Fcos θ-μFN=maFsin θ=mg+FN解得F=9 N.【答案】 1 N或9 N內(nèi)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280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