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山東省實驗中學202014學年第學期高試題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的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縣制 D.科舉制2.山東自古就有“齊魯”之稱。這個稱呼依據的史實最早可追溯至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時期3.“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這里的“并建母弟,以藩屏周”指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禮制 D.等級制度4.秦朝開創(chuàng)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對后代影響深遠。為加強皇權,秦朝在中央實行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內閣制 D.科舉制5.唐太宗看見新進士絡繹而出,大笑說:“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矣!”由此,唐人也有詩曰:“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反映的是科舉制度A.成功地將人才選拔與仕途聯(lián)系在一起 B.選拔了大量年輕有為的人才C.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D.阻礙了學術和時代的進步6.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曾經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反映了A.皇權至高無上  B.中央官職互相制約  C.秦律嚴苛細密  D.丞相大權獨攬7.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郡縣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度8.“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不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边@段引文描述的財政官制應該屬于A.漢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9.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這樣描述一位官員:“……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監(jiān)郡,朝廷使我監(jiān)汝’,舉動為其所制!逼涿枋龅墓賳T應是A.轉運使 B.節(jié)度使 C.通判 D.樞密使10.“它把中央機構的職能分為參與決策(包括立法)和行政兩大部分,分工同時又合作”,“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xiàn)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問題。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的內閣制度11.監(jiān)察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國的監(jiān)察制度確立于秦漢時期,最早發(fā)端于秦朝設置的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諸卿12.有網友發(fā)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的評價是A.對科舉制的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間都有錯誤13.某學者說“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舉制 D.中央集權制14.據史料記載,從漢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禮儀經歷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這一現(xiàn)象本質上反映了A.中央集權由盛到衰的趨勢   B.中國禮儀不斷等級化的趨勢C.君臣關系不斷惡化的趨勢   D.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15.“自秦始設丞相,不旋踵而亡!裎页T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A.漢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6.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边@段話說明宋朝A.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B.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C.注重分割宰相的權力 D.藩鎮(zhèn)割據成為嚴重社會問題17.清朝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標志是A.察舉制的創(chuàng)立 B.內閣的設立 C.三省六部制的創(chuàng)立 D.軍機處的設立18.古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山多地少 B.輪番而治 C.地多人少 D.小國寡民19.“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huán)境形成以‘個體異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 A.強調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文明的影響B(tài).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個人主義C.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左右20.古希臘雅典民主制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對這種“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提供了公民參政的均等機會 B.貴族制下的“集體領導”C.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的原則 D.創(chuàng)造了法治基礎上的民主運作方式21.古羅馬《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期滿,債務人不還債的,債權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長官前,申請執(zhí)行”;“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由此可知《十二銅表法》A.對平民沒有一點好處 B.維護平民的利益C.維護貴族的利益 D.是對后世影響最廣的古代法律22.“雅典公民帕帕迪是個郊區(qū)的農民。他通過抽簽來到法庭,參加審判蘇格拉底。盡管許多問題聽不懂,但最后舉手投票時,帕帕迪投蘇格拉底有罪!睂τ诠畔ED雅典民主制度,以下不能說明的是A.較大限度地了公民的民主權利A.反映了平民斗爭的成果 B.是羅馬帝國的一部成文法典C.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D.是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24.古羅馬《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用人為的方法變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財產遭受損害時,受害人得訴諸賠償”。這反映了A.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B.貴族的利益得到維護C.平民的利益得到維護 D.帝國的穩(wěn)定得到保障25.伯里克利統(tǒng)治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當時的最高權力機構是A.五百人會議 B.十將軍委員會 C.公民大會 D.陪審法庭26.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它在政治領域對西方社會發(fā)展最大的貢獻是A.自由傳統(tǒng) B.民主政治 C.法律制度 D.國家統(tǒng)一27.羅馬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發(fā)展歷程,它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適應了A.維護平民利益的需要 B.維系帝國的需要C.鞏固貴族統(tǒng)治的需要 D.外來移民的需要28.古羅馬《民法大全》規(guī)定:“世代相傳的習俗應受到尊重和服從,不得輕視,但其有效性不應凌駕于理性或法律之上”。這段話說明了 A.羅馬法與習俗的關系 B.習俗凌駕于羅馬法之上 C.羅馬法凌駕于習俗之上 D.羅馬法與習俗是不相容的29.電影《鴉片戰(zhàn)爭》中有這樣的鏡頭:英國議會上,外交大臣巴麥尊提出出兵進攻中國,議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戰(zhàn)爭撥款。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最終同意對華宣戰(zhàn)。對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A.英王是虛位元首,議會掌握國家權力 B.英王形式上有對外宣戰(zhàn)的權力 C.英王是國家元首,議會對英王負責 D.議會主權至上,英王要遵從議會通過的決議30.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建立起君主立憲制,下列有關君主立憲制的說法正確的是A.內閣為國家權力中心 B.君主按憲法選舉產生C.以憲法制約君主權力D.內閣向君主負責31.著名歷史學家錢乘旦先生認為:“‘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huán)境,讓人們追求個人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本痛死斫18世紀英國領先世界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A.議會改革 B.兩黨競爭 C.和平環(huán)境 D.憲政制度32.“從世界史的觀點來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睂Α靶碌、不同類型”的正確理解是A.確立了現(xiàn)代政黨制度 B.實現(xiàn)了民族的獨立C.確立了議會主權的原則 D.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政體新形式33.易中天在《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中提到“1787年憲法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下面關于1787年憲法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鞏固了美國內戰(zhàn)的成果 B.是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憲法C.體現(xiàn)了聯(lián)邦政府是有限政府的原則 D.第一次實行現(xiàn)代意義的共和政體34.下列各項不屬于美國1787年憲法所體現(xiàn)的原則的是A.民主原則 B.分權制衡原則 C.兩黨制原則 D.聯(lián)邦制原則35.我們認為英國是近代代議制民主的先驅,因為英國最早A.頒布成文憲法 B.實行多黨制 C.創(chuàng)立總統(tǒng)制 D.確立君主立憲制36.下列對1789年大革命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前法國政體不斷變換的比喻中,你覺得比較恰當的是A.一言堂 B.暴風雪 C.走馬燈 D.兩黨制37.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經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德意志完成統(tǒng)一并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這部憲法的頒布表明A.歐洲大陸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徹底結束 B.代議制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C.民主共和取代專制統(tǒng)治已不可逆轉 D.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體趨向統(tǒng)一38.19世紀70年代,德、法兩國相繼頒布了新憲法。這兩部憲法內容的共同之處是A.國家元首獨掌行政大權? B.國家元首對議會負責C.國家元首任命內閣成員? D.議會完全行使立法權39.“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受資產階級的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wèi)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馬克思所說的這個國家是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美國40.某歷史課上,教師引用了這樣一個觀點:“(19世紀晚期)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請你判斷,下列哪一項表述能證明上述觀點A.皇帝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B.內閣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C.憲法未賦予議會行使立法權 D.議會有權提出法案并行使審查權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40分,基礎題30分,發(fā)展題10分)“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山東省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313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