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試題第I卷 (選擇題 共72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6分,共7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1-8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9 -12小題有多個選項是正確的,全部選對得6分,對而不全得3分,有選錯得0分。)1.關(guān)于物體的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則物體運動的速度就越大B.物體只要有加速度,速度的大小一定在增加C.當(dāng)物體速度為零的時候,物體的加速度就一定為零D.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與物體的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2.如圖甲乙丙丁是以時間為橫軸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a——t圖象B.乙是x——t圖象C.丙是a——t圖象D.丁是v——t圖象3.如圖,將小球沿光滑斜面勻速上拉的過程中斜面不動,則繩的拉力( )A先增大后減小 B先減小后增大 C 一直增大 D.一直減小4.如圖所示,要在客廳里掛一幅質(zhì)量m=12kg的畫(含畫框),已知畫框背面有兩個相距l(xiāng)=08m、位置固定的掛鉤。現(xiàn)將輕質(zhì)細(xì)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掛鉤上,把畫對稱地掛在插入豎直墻壁的光滑釘子上,掛好后整條細(xì)繩呈繃緊狀態(tài)。若細(xì)繩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為Fmax=10N,g取10m/s2,要使細(xì)繩不被拉斷,求細(xì)繩的最小長度應(yīng)為( )A.05m B.1m C.2m D.25m5.如圖所示,重6N的木塊靜止在傾角為θ=30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4 N的力推木塊,木塊能保持靜止,則木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大小等于( )A.4 N B.3 N C.5 N D.6 N6.如圖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傾角α分別為30°和45°時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則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A. B. C. D.7.已知小球沿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gsinθ,F(xiàn)用長度為L的鐵絲繞成一個高度為H的等螺距螺旋線圈,將它豎直地固定于水平桌面。穿在鐵絲上的一珠子可沿此螺旋線無摩擦地下滑。則這個小珠子從螺旋線圈最高點無初速滑到桌面經(jīng)歷的時間t=( )A. B.L C. D.L8.如圖所示,ACB是一光滑的、足夠長的、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形框架,其中CA、CB邊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P、Q兩個輕質(zhì)小環(huán)分別套在CA、CB上,兩根細(xì)繩的一端分別系在P、Q環(huán)上,另一端和一繩套系在一起,結(jié)點為O.將質(zhì)量為m的鉤碼掛在繩套上,OP、OQ兩根細(xì)繩拉直后的長度分別用l1、l2表示,若l1∶l2=2∶3,則兩繩受到的拉力之比F1∶F2等于( )A.1∶1 B.2∶3 C.3∶2 D.4∶9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2N的力可以分解為7N和6N的兩個力; B.一個2N的力可以分解為8N和12N的兩個力; C.一個5N的力可以分解為兩個5N的力;D.一個8N的力可以分解為4N和3N的兩個力;10.某物體以3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5s內(nèi)物體的( )A.路程為65m B.位移大小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10m/s D.平均速度大小為13m/s,方向向上11.甲、乙兩車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甲車在后,乙車在前,初始時刻兩車相距,兩車運動的過程如圖所示,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當(dāng)時甲車已經(jīng)超過乙車一次B.時時甲車在乙車前方2m處C.兩車有兩次相遇D.兩車有三次相遇12.如圖甲所示是一種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圖,在這個系統(tǒng)中B為一個能發(fā)射超聲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時B向被測物體發(fā)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脈沖被運動的物體反射后又被B接收,從B發(fā)射超聲波開始計時,經(jīng)時間Δt0再次發(fā)射超聲波脈沖,圖乙是連續(xù)兩次發(fā)射的超聲波的位移—時間圖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A.超聲波的速度為v聲= B.超聲波的速度為v聲=C.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D.物體的平均速度為=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48分)注意:將II卷的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本張試卷上無效。二、填空題(每空2 分,共10分)13.如圖為接在50Hz低壓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在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打出的一條紙帶,圖中所示的是每打5個點所取的記數(shù)點,但第3個記數(shù)點沒有畫出。由圖數(shù)據(jù)可求得:(以下要求小數(shù)點后保留2位)(1)該物體的加速度為 m/s2,(2)第3個記數(shù)點與第2個記數(shù)點的距離約為 cm,(3)打第3個記數(shù)點時該物體的速度為 m/s。14.如圖所示,重為100N的物體在水平向左的力F=20N作用下,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滑行。已知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則此時物體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方向為 。三 計算題(共38分。解答時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5.(10分)把一條鐵鏈自由下垂地懸掛在墻上,鐵鏈長為25m,在鐵鏈正下方距鐵鏈下端20m處有一觀察點A,當(dāng)鐵鏈自由釋放后,求:(1)鐵鏈下端到達(dá)A點時需要多長時間?(2)整條鐵鏈經(jīng)過A的時間是多少?(g=10m/s2)16.(14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置于傾角為θ=37o的固定斜面上.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體上使其能沿斜面勻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體上,也能使物體沿斜面勻速上滑,求兩次推力之比 。17.(14分)木塊A以3m/s的速度滑上一長為24m、靜止在水平面上的長木板B上。由于A、B之間的摩擦作用,A在B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沿水平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B的加速度為05m/s2,A運動到B的中點時,A、B速度相等,此后A、B保持相對靜止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求:(1)A在B上滑行時的加速度大;(2)A、B的最終速度大。畢⒖即鸢1、D2.C3.C4、B5. C 6.C7. D 8. A 9、AC10. AB 11.ABD 12.AD13. 0.74 m/s2 4.36cm 0.47m/s14. 40N,水平向左15.設(shè)鏈條長度為l下端距A點的距離為h(1)由…(2分)得…(2分)(2)由…(2分)得…(2分)則鏈條經(jīng)過A的時間為…(2分)16解:F1作用時,物體的受力情況如圖1,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1=mgsinθ+μFN…(3分)FN=mgcosθ…(3分)F2作用時,物體的受力情況如圖2,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2cosθ=mgsinθ+μFN′ …(3分) ?FN′=mgcosθ+F2sinθ…(3分)代入解得,F(xiàn)1 :F2=1:2 …(2分)17. 解:設(shè)A、B達(dá)共同速度v經(jīng)歷時間為t,A、B發(fā)生的位移分別為、,則:…(2分) ……(2分) ……(2分)最終速度…(2分);A的加速度度大小…(2分)解得:…(2分);…(2分)學(xué)優(yōu)高考網(wǎng)。『颖闭ㄖ袑W(xué)2013-201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 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43508.html
相關(guān)閱讀:浙江省瑞安中學(xué)2013-2014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題(國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