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一中高一階段性檢測(歷史) 2013.10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檢測用時90分鐘。答題前考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班級、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第Ⅰ卷 選擇題(共51分)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1.《史記?齊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即姜尚)于齊營丘。東就國……”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在學習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相關知識后,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一位同學不可能被周武王封為諸侯王 A.甲同學為姬姓貴族 B.乙同學幫助周武王打敗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 C.丙同學回到了商朝,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 D.丁同學做了平民,才能與人品俱佳 3.在阿房宮遺址出土的一塊秦磚上,用小篆刻寫了“海內(nèi)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其中“海內(nèi)皆臣”這四個字最能表達秦朝 A.國家統(tǒng)一 B.經(jīng)濟繁榮 C.文化統(tǒng)一 D.百姓安居4.嫦娥本名垣娥,西漢時,漢文帝名劉恒,為避帝諱改名為嫦娥。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諱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 B.皇帝權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無上 D.百姓對漢文帝的尊敬5.秦朝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中央集權”的含義是A.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實行個人獨裁專制 B.全國的權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須聽命于中央 C.贏政自稱始皇帝,在中央設三公D.皇權空前加強,實行君主專制6.在“秦并天下”之初,秦王宣布“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隨之建立了不同于周代“王制”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度。與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 ① 沿襲了周代嫡長子繼位制度 ② 打破了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度 ③ 沿用周代的“家天下”的統(tǒng)治觀念 ④ 確立“君權神授”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中國歷史悠久,憑著相當完整的官僚體系,才能維持整個國家的運作,其運作模式基本上是專斷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運作是通過協(xié)商,而具有“集體領導”的性質(zhì)A.秦漢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C.宋代三司制 D.元代中書省制君主專制在從秦到清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戰(zhàn)國時秦國以王為首,統(tǒng)一后秦王稱皇帝B.漢武帝以身邊近臣組成中朝執(zhí)掌決策權,隋代實行內(nèi)史、門下、尚書三省制C.唐代決策、審議、執(zhí)行權分離,宋代中央機構形成全面的權利牽制體系D.明初廢除丞相,清初“軍國政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從圖《元朝疆域》看,元朝宣政院管轄的地方有今天的 A.臺灣 B.河北 C.西藏 D.新疆以下有關古代中央機構的說法正確的是秦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負責監(jiān)察系統(tǒng)唐主管官吏的考核與任免的屬于尚書省下轄機構 元中書省與行使相同的職權 清軍機處大臣職權與宋參知政事有相同之處A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體系和獨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體現(xiàn)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特征的是A.天壇 B.太廟 C.頤和園 D.太和殿13.“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huán)境形成以‘個人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睂Υ瞬牧系睦斫庹_的是A.強調(diào)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文明的影響B(tài).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個人主義C.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只能導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左右40次。他能運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 雅典高漲的參政熱情 B.雅典是城邦小國C.國家發(fā)放參政津貼 D.必須參政的法律強制15.蘇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經(jīng)過抽簽的方式,雅典從自愿報名的候選者中隨機選出501人,組成陪審團,負責審判蘇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選名單中,有資格入選陪審團?A.10歲雅典男童 B.雅典貴婦 C.40歲雅典男性公民 D.來自波斯的商人雅典民主政治創(chuàng)造了古代希臘輝煌文明,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主要是因為A.公民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利機構 B.雅典公民享有“觀劇津貼”C.雅典草創(chuàng)行政、立法、司法制度 D.十將軍委員會由選舉產(chǎn)生 伯利克里 秦始皇A.“政事共商”與“皇權至上” B.奴隸制商品經(jīng)濟與封建自然經(jīng)濟C.公民大會與“三公九卿” D.民主政治與《秦律》的法治19.說《十二銅表法》是平民的勝利,依據(jù)是 A.法典的內(nèi)容相當廣泛 B.法典的內(nèi)容代表平民利益C.法典規(guī)定了債務奴隸制度 D.法典條文明晰,審判、量刑有法可依20.《查士丁尼法典》規(guī)定“一切債務,以應給付的物清償,或經(jīng)債權人同意以他物代為清償 …… ”。這條法令 A.保護債務奴隸制 B.協(xié)調(diào)了奴隸與平民之間的關系 C.保護私有財產(chǎn)權 D.加強了奴隸主對平民的剝削這些機構和制度說明的實質(zhì)問題是 A.地域決定政治 B.都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C.統(tǒng)治階級加強對社會團體的控制 D.經(jīng)濟模式?jīng)Q定政治手段A.秦始皇——皇帝制度 B.查士丁尼——民主制度 C.明成祖——內(nèi)閣制度 D.雍正帝——軍機處23.英國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1660年迎回查理二世與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A.維護資產(chǎn)階級利益B.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 C.恢復君主專制統(tǒng)治 D.向封建勢力妥協(xié)”補貼門”丑聞(議員冒領國家補貼資金)曝光后,英國首相布朗領導的工黨內(nèi)閣處境艱難,有近半數(shù)內(nèi)閣大臣宣布辭職,反對黨和部分工黨下院議員發(fā)出要求布朗下臺的信號。而布朗卻采用改組內(nèi)閣的辦法,拒不辭職。圍繞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激烈辯論。下列四條是老師對他們當中所持觀點與理由的梳理,正確的是A.合法,首相是英國的最高決策者,權力不受限制B.合法,布朗 首相有權決定內(nèi)閣去留C.不合法,遭到大多議員反對的人不配做首相D.不合法,既然有近 半數(shù)的內(nèi)閣成員辭職,布朗 首相就不再成為多數(shù)黨領袖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必┫嗑U、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玉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蓖踉唬骸叭ヌ,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可!薄妒酚洝氛埢卮穑海1)文中的“寡人”是誰?你的判斷依據(jù)是什么?(分)(2)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寡人”最擔心哪些人或勢力會威脅到他的統(tǒng)治?針對這些威脅,文中的“寡人”采取什么措施來維護他的統(tǒng)治?(6分)(3)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寡人”們和這些人或勢力的矛盾演變呈現(xiàn)出怎樣的規(guī)律或特點?(分)(4)從文中可知“寡人”開創(chuàng)的什么政治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你認為這一政治制度有何積極作用?(分)探究西方法律的淵源:下列是某同學收集的與羅馬法有關的材料。材料一 羅馬擴張示意圖材料二 羅馬法是指通行于整個羅馬世界的法律,是羅馬從建國到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完成這期間所制定的法律的總稱。其中最為完備、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私法(民法),故常以羅馬私法作為羅馬法的同義語。從法律的來源看,羅馬法可分為習慣法和成文法兩類,其中成文法又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公民大會、元老院和皇帝的立法活動,二是羅馬城市行政官在執(zhí)法過程中所做的決定,三是律師和法學家對法律條文的解釋。私人見解被國家法官所引用采納是羅馬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從適用的范圍看,羅馬法可以分為公民法(市民法)和萬民法,“公元216年,公民法和萬民法合而為一,羅馬法宣告統(tǒng)一”。此外,還有基于法律觀念的自然法等。據(jù)此,請幫助這位同學概括羅馬法的主要內(nèi)容。)材料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德國法學家耶林格材料 (羅馬帝國)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jù)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布無效,因為它們與羅馬法制不相符。——馬克思(2)根據(jù)材料,簡述羅馬法的主要影響。36.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問題。材料一1.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4.凡未經(jīng)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5.向國王請愿,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6.除經(jīng)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nèi)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wèi)起見,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nèi),置備武器。8.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9.國會內(nèi)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10.不應要求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10月月考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51267.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新泰一中北校區(qū)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