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學期知識點總結(第三章)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fā)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chǎn)生條件)(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彈性與彈性限度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zhì)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xiàn)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fā)生了塑性形變。探究彈力彈力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
  
  111=+并聯(lián):k=k1+k2kk1k2
  
  第二節(jié)研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1.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有相對滑動時,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動摩擦。
  
  2.在滑動摩擦中,物體間產(chǎn)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作用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G)成正比。即:f=µN()
  
  4.µ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與相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0<µ<1。<<
  
  5.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與其接觸面相切。
  
  6.條件:直接接觸、相互擠壓(彈力),相對運動/趨勢。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無關,與相對運動速度無關。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9.計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靜摩擦力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chǎn)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限度,這個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µ0⋅N;(µ≤µ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第三節(jié)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tǒng)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55444.html

相關閱讀:怎樣學好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