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波峰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9分,每題3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我時時徜徉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天地里,體會最細微的感情,陶醉于詩人們對大自然嘆為觀止的描畫。 B.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逼視。轟隆的巨響,振聾發(fā)聵,游人們打著手勢在夸張地交談,卻好像失去了聲音。 C.谷歌突然宣布拋棄Web Kit后,立即引起了Web Kit用戶和Web開發(fā)者不小的恐慌,因為谷歌的這一行動意味著Web Kit會成為明日黃花。D.橫店有中國竹藝博物館、東陽木雕博物館、徐氏藝術(shù)精品收藏館等,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展館系列,琳瑯滿目的藝術(shù)精品讓游客得到極大的精神享受。2.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著眼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采用“一體兩翼三層四類”的課程結(jié)構(gòu),我校開設(shè)的選修課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今年兄弟學校前來我校學習逾5000人次以上。 B.解決朝核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是對話談判,各方應通過恢復六方會談,平衡解決各自關(guān)切,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實現(xiàn)半島長治久安。 C.世衛(wèi)組織表示,沒有跡象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國出現(xiàn)持續(xù)性人際傳播的情況,但不排除它能夠像H5N1病毒那樣通過有限的方式進行傳播。D.作為消費者,你是否想過,正是某些畸形的消費需求造成了商業(yè)經(jīng)營對生態(tài)的污染和破壞,從這個意義上說,消費者既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加害者。3.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左傳》是我國記錄春秋歷史的編年體史書,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為孔子修訂的《春秋》所作的傳。 B.《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經(jīng)過漢代劉熙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 C.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都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他們作品分別有《再別康橋》、《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年的歷史,全書共130二、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共6分,每題3分)人類中心主義是當代生態(tài)學出現(xiàn)之后,被人們用來指稱近現(xiàn)代西方主流哲學文化的一種說法。人類中心主義是“現(xiàn)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導致生態(tài)危機不斷加重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生態(tài)學者的批判。在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問題上,西方近代以來的主流哲學與文化,確實是人類中心主義的。特別是啟蒙運動以來的主流傳統(tǒng),主張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一切價值都是由人決定的,是為人的利益而產(chǎn)生存在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在這樣的關(guān)系中,自然界作為“他者”是沒有任何“內(nèi)在價值”的。如果說自然界有什么價值的話,那就是供人類支配、占有和使用的價值。人類以控制、征服自然而顯示人類的價值和優(yōu)越性。儒學所說的“以人為中心”,誠然出于對人的重視和關(guān)心,把人的問題放在重要地位,其中當然包括人類的利益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解決人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問題。這才是儒學的中心課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脫離自然界,不能把人和自然界對立起來,將自然界視為“異己”的存在,只從人的“自我意識”、“精神主體”去解決人的問題,而必須把人和自然界聯(lián)系起來,在人與自然的內(nèi)在統(tǒng)一中去解決。儒學以“天”為最高存在,但“天”不是別的,就是自然界。這里的自然界,當然不是物理學上所說的自然界,而是哲學上所說的自然界,即宇宙整體或全體。“天”即自然界,不是無生命的僵死的存在,是有生命的并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生命,即“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自然界是人類生命之源和價值之源,用哲學的語言來說,天即自然界,不僅是人的存在本體,而且是人的價值本體。馮友蘭先生指出“天”有五義,其中有“自然之天”、“義理之天”兩種,其實這兩種含義是統(tǒng)一的,就是說,“天”即自然界既是存在的又是有價值意義的。這種價值是“內(nèi)在的”,它就是“天道”、“天德”、“天命”或“天理”。天即自然界是一個生命整體,其中有“形而上”的層面,也有“形而下”的層面,但“形而上”與“形而下”是統(tǒng)一的,“形而上”就在“形而下”之中。儒家肯定,人是萬物中最“靈”的,也是萬物中最 “貴”的。這就把人與萬物區(qū)別開來了。這里的“靈”是指人心之“靈明知覺”,其中包括“思”這樣的理性能力。這里的“貴”,是指人性的價值內(nèi)容。但人性與生命存在是不能分開的,它就存在于人的形體中。這是靈肉、神形一元論,不是靈肉、神形二元論。人死后,其性與神亦不存在。儒學中沒有“靈魂不死”之說。這就保證了人與自然界的內(nèi)在統(tǒng)一。馮友蘭先生說:“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哲學是以研究人為中心的‘人學’!边@說明儒學是以研究人的問題為中心,不是以確立人的權(quán)力為中心。在這個意義上說,儒學即是人學,而人學即是仁學。仁是人的存在本質(zhì)。仁是付出,不是索取;仁是義務,不是權(quán)利。這當然不是說,儒學完全不考慮人的利益,它只是反對利益至上主義,反對一切以人的利益為衡量標準!拘☆}1】下列對于儒學中“天”的定義,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天”當然不是物理學上所說的自然界,即不是一個純粹的物理世界。B.“天”是儒學的最高存在,它不是別的,就是我們的自然界或宇宙。C.“天”即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既是人的存在本體,而且還是人的價值本體。D.“天”就是馮友蘭先生指出的“五義”,它是內(nèi)在的,有“形而上”的層面,也有“形而下”的層面。【小題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類中心主義的出現(xiàn)象征了社會的“現(xiàn)代性”,同時也是導致生態(tài)危機不斷加重的重要原因,受到生態(tài)學者的批判。B.儒家肯定人性與生命存在不可分離,沒有“靈魂不死”之說,這便保證了人與自然界的內(nèi)在統(tǒng)一。C.人類中心主義強調(diào)人的利益,儒學中的“人的問題”當然也包括人類的利益問題,可見兩者對于“人的利益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D.儒學的中心課題是要解決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的問題,由此形成了以研究人為中心的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人學”。三、古詩文閱讀(共46分,其中選擇題每題3分)(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jié),一切和元旦相似。②驛:驛站,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出差的官員中途歇息的地方。③遠行人:指詩人自己。【小題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4分) 【小題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6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拘☆}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從屬二主 B.晉軍函陵,秦軍?南 駐軍 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執(zhí)行事務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外交使節(jié)【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是寡人之過也 將以有為也 B.吾其還也 其皆出于此乎 C.不闕秦,將焉取之 吳之民方痛心焉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嗔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河北省波峰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304702.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語文暑假達標測試:再別康橋